第128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極宮。
李世民的注意力放到了四大發明之上:「造紙術、印刷術,不知另外兩大發明是什麽?」
要不,也順便講講唄?他和漢武帝微妙共腦了。
【這麽順下來一看,選擇各種文學形式和社會生產力關係也挺大的,我們現在學習的白話文,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歷史的產物了。
不過在古代,白話小說向來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隻是用來寄託閑情的,地位並不高,雖然,這並不妨礙它在民間的受追捧程度,比如四大名著,風靡了多少年啊。
因為受眾廣泛,很多有識之士開始用小說來啟發民智,到了五四時期,小說的地位節節攀升,一躍成為新文學的金字塔頂尖。】
嬴政劉徹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還是講新文學?
和幾位陛下很有共鳴的白居易:我就那麽不配講一下嗎?
不同於上麵的諸位,已知自己會寫出四大名著的羅貫中和曹雪芹卻是目露振奮,後世竟如此追捧他們的話本,有被激勵到!
二人當場決定今夜再寫三迴,不能辜負後世的厚愛。
【前麵說鬱達夫的古典文學淵源很深,這在他的小說裏也有體現,他的作品中,彷徨落魄的男主人公總會遇到一個淪落女子,或是□□,或是旅店侍女,或是酒館當壚的女子,他同情他們,又自傷自己的淪落,大家覺得這種模式有點像什麽?】
唐朝。
唐宣宗李忱精神一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白樂天《琵琶行》的同調!」
【是的,這種「倡優士子」的模式極具傳統意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而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聲感慨穿越時空,令無數人共鳴不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一首千古絕唱——《琵琶行》。】
唐朝。
白居易握著杯子的手一頓,隨即忍不住地笑了起來:「好,好,我也來學學這首詩。」
他現在對鬱達夫可謂是滿意極了,雖然鬱達夫搶了他的先,但人家書裏的「倡優士子」模式,是從他這裏沿襲來的啊!這不是說明鬱達夫也欣賞他嗎?那還有什麽可介懷的,對優秀的後輩總是要寬容些。
鬱達夫,有眼光!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李白品著這句詩微微點頭,「造語平淡,含蓄深情,隻這一句足成千古。」
他開始對白居易的詩感興趣了。
未央宮。
劉徹稍稍鬆了口氣,不是新文學就好。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屬於古體詩,和老闆那首《短歌行》的「行」屬於一種體裁,不過這是一首七言,此外還有五言的《飲馬長城窟行》和雜言的《兵車行》。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歌。】
楚棠按下連結,畫麵一轉,一身青綠衣裙懷抱琵琶的女子像出現在水鏡上,弦樂輕輕如珠玉跳脫。未幾,一道清潤的男聲響了起來: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隨著悠揚的樂聲,一句句詞被放了出來,潯陽江頭,秋風瑟瑟,楓葉荻花在夜色中荏苒飄搖,詩人與朋友攬轡下馬,於舟中飲酒作別,寂寥間忽聽得琵琶錚然,詩人與友舉目四望,問詢佳人……
這些句子通俗平易、明白易懂,更兼韻律和諧,畫麵感強,一下子就把人吸了進去,眾人一邊聽歌一邊看詞,仿佛跟著讀了一篇話本子似的。
文人學士在體味其中的韻律,平民百姓不解這些,隻覺得好聽、好看、好讀。
「長是長了些,但白居易的詩真是好懂啊!」
「不錯,我迴去要讓我家孩子讀這首詩,寫得多明白啊!那話怎麽說來著,終於也有點咱們能看懂的東西了!」
說話間,市井裏出現了一個怪人,他袒胸露臂,狀似癲狂,露出來的皮膚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畫,周圍的人都被這個突然出現的奇人吸引到了,紛紛怪異地盯著他,他卻恍然未覺,仍舊低著頭且行且歌,瘋癲又癡迷。
「那個,老兄,」有人壯著膽子上去問,「你這是在做什麽啊?」
他恍然抬起頭,一雙眼睛亮得嚇人:「吟詩,我在吟白樂天的詩,白樂天是一等一的好詩人!」
他的聲音和水鏡裏的樂聲夾在一起,路人看他身上的小字有些眼熟:「你身上是……?」
那人仿佛就等著這一問似的,猛然湊近,指著身上一處小字眼光狂熱:
「詩!這裏,白樂天的《琵琶行》。我最愛他的詩作!這樣的好詩,要紋在身上,刻到心裏!」
路人看了看他指的位置,又看了看他狀若瘋癲的神情,忽然打了個冷戰:
「兄台,你是個人才。」
把偶像的詩刻在身上,還配上圖畫,怎麽會有這樣瘋狂的追星族啊!
【這首歌的歌詞,全然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聽完之後,大家應該對課文內容有幾分熟悉了吧?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接下來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呢?】!
第51章 琵琶行1
「這題我會!」
話音剛落,白行簡立即舉手。他哥這首詩寫得跟篇傳奇似的,作為傳奇大手,這種題目對他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李世民的注意力放到了四大發明之上:「造紙術、印刷術,不知另外兩大發明是什麽?」
要不,也順便講講唄?他和漢武帝微妙共腦了。
【這麽順下來一看,選擇各種文學形式和社會生產力關係也挺大的,我們現在學習的白話文,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歷史的產物了。
不過在古代,白話小說向來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隻是用來寄託閑情的,地位並不高,雖然,這並不妨礙它在民間的受追捧程度,比如四大名著,風靡了多少年啊。
因為受眾廣泛,很多有識之士開始用小說來啟發民智,到了五四時期,小說的地位節節攀升,一躍成為新文學的金字塔頂尖。】
嬴政劉徹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還是講新文學?
和幾位陛下很有共鳴的白居易:我就那麽不配講一下嗎?
不同於上麵的諸位,已知自己會寫出四大名著的羅貫中和曹雪芹卻是目露振奮,後世竟如此追捧他們的話本,有被激勵到!
二人當場決定今夜再寫三迴,不能辜負後世的厚愛。
【前麵說鬱達夫的古典文學淵源很深,這在他的小說裏也有體現,他的作品中,彷徨落魄的男主人公總會遇到一個淪落女子,或是□□,或是旅店侍女,或是酒館當壚的女子,他同情他們,又自傷自己的淪落,大家覺得這種模式有點像什麽?】
唐朝。
唐宣宗李忱精神一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白樂天《琵琶行》的同調!」
【是的,這種「倡優士子」的模式極具傳統意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而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聲感慨穿越時空,令無數人共鳴不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一首千古絕唱——《琵琶行》。】
唐朝。
白居易握著杯子的手一頓,隨即忍不住地笑了起來:「好,好,我也來學學這首詩。」
他現在對鬱達夫可謂是滿意極了,雖然鬱達夫搶了他的先,但人家書裏的「倡優士子」模式,是從他這裏沿襲來的啊!這不是說明鬱達夫也欣賞他嗎?那還有什麽可介懷的,對優秀的後輩總是要寬容些。
鬱達夫,有眼光!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李白品著這句詩微微點頭,「造語平淡,含蓄深情,隻這一句足成千古。」
他開始對白居易的詩感興趣了。
未央宮。
劉徹稍稍鬆了口氣,不是新文學就好。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屬於古體詩,和老闆那首《短歌行》的「行」屬於一種體裁,不過這是一首七言,此外還有五言的《飲馬長城窟行》和雜言的《兵車行》。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歌。】
楚棠按下連結,畫麵一轉,一身青綠衣裙懷抱琵琶的女子像出現在水鏡上,弦樂輕輕如珠玉跳脫。未幾,一道清潤的男聲響了起來: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隨著悠揚的樂聲,一句句詞被放了出來,潯陽江頭,秋風瑟瑟,楓葉荻花在夜色中荏苒飄搖,詩人與朋友攬轡下馬,於舟中飲酒作別,寂寥間忽聽得琵琶錚然,詩人與友舉目四望,問詢佳人……
這些句子通俗平易、明白易懂,更兼韻律和諧,畫麵感強,一下子就把人吸了進去,眾人一邊聽歌一邊看詞,仿佛跟著讀了一篇話本子似的。
文人學士在體味其中的韻律,平民百姓不解這些,隻覺得好聽、好看、好讀。
「長是長了些,但白居易的詩真是好懂啊!」
「不錯,我迴去要讓我家孩子讀這首詩,寫得多明白啊!那話怎麽說來著,終於也有點咱們能看懂的東西了!」
說話間,市井裏出現了一個怪人,他袒胸露臂,狀似癲狂,露出來的皮膚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畫,周圍的人都被這個突然出現的奇人吸引到了,紛紛怪異地盯著他,他卻恍然未覺,仍舊低著頭且行且歌,瘋癲又癡迷。
「那個,老兄,」有人壯著膽子上去問,「你這是在做什麽啊?」
他恍然抬起頭,一雙眼睛亮得嚇人:「吟詩,我在吟白樂天的詩,白樂天是一等一的好詩人!」
他的聲音和水鏡裏的樂聲夾在一起,路人看他身上的小字有些眼熟:「你身上是……?」
那人仿佛就等著這一問似的,猛然湊近,指著身上一處小字眼光狂熱:
「詩!這裏,白樂天的《琵琶行》。我最愛他的詩作!這樣的好詩,要紋在身上,刻到心裏!」
路人看了看他指的位置,又看了看他狀若瘋癲的神情,忽然打了個冷戰:
「兄台,你是個人才。」
把偶像的詩刻在身上,還配上圖畫,怎麽會有這樣瘋狂的追星族啊!
【這首歌的歌詞,全然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聽完之後,大家應該對課文內容有幾分熟悉了吧?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接下來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呢?】!
第51章 琵琶行1
「這題我會!」
話音剛落,白行簡立即舉手。他哥這首詩寫得跟篇傳奇似的,作為傳奇大手,這種題目對他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