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陷落,杜甫倉皇避難,路途艱難停在鄜州。國家動盪,普通百姓受到的苦,要多到數倍。他掛念著自己離亂中的妻子與孩子,杜甫與妻子聚少離多,但內心對她無疑是非常深愛的,他說,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他設想妻子獨望月輪,思念在遠方的他,而稚子天真,不知母親的深憶。其實哪裏是妻子想他呢?分明是他自己在想念人家。


    大家注意一下,這裏用到了對寫法,即不寫自己如何如何,反是從對方落筆,寫對方對自己的情感。這樣寫的好處大家也能想到,就是將深摯的情感表達得更加含蓄。這是古詩詞中的常見手法,大家注意做個積累。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色如水,霧深露重,妻子的烏髮是否被打濕?涼月清寒,落在妻子的臂上,她是否會覺得冷?什麽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倚在窗帷,讓月光映幹我們的淚痕呢?


    開篇「獨看」,結尾「雙照」,含義不言自明。他是那樣掛念著自己的妻子。】


    水鏡下的眾人被感動了,這麽好的一個詩人,出身清正、才華橫溢、正直仁善、關心百姓疾苦,還專情顧家摯愛妻子,簡直是絕世好男人好嗎!


    不說水鏡下的皇家高門,民間的情感最是質樸熱烈,前麵的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惹得無數普通人掉眼淚,如今這首樸樸素素表達對妻子思念的詩更是俘獲了無數人的心。


    那些獨守空閨的女子吟著詩句眼中含淚,想起自己離家的夫婿,憧憬對方是否也會這樣思念自己,可又心疼對方羈旅辛苦,又添相思煎熬,還不如不憶的好。


    街頭巷尾,孩童對詩中深意尚是懵懂,可也愛這樣短短的詩句,一邊蹦蹦跳跳一邊念著:「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夔州。


    老年的杜甫對著妻子輕輕一笑,拍了拍她枯瘦的手。妻子緊緊住著他的手背,忍不住別開臉,偷偷落淚。


    這麽多年的相思離亂,又豈可言說?


    中唐。


    白居易低低嘆了口氣:「杜工部至真至純,這首《鄜州月》可謂是感人至深。」


    元稹深有感觸:「是啊,以情動人,我也有些想我家娘子了。」


    白居易笑著打趣:「看來微之兄也是深情之人,怕是日後你的集子裏,要添不少相思之句吧!」


    「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嘛!」元稹擺著手掩飾自己的尷尬。


    王維輕輕叩著桌麵,也是感嘆:「杜子美雖顛沛貧苦,卻仍是顧念家中婦子,這是他人所不及之處。」


    劉氏聽著這話覺得有些熟悉,笑道:「所以杜子美比陶淵明好是吧?」


    王維聽她語氣帶著幾分促狹,也是忍不住笑:「從顧惜妻子這一點來看,確實如此。」


    太極宮。


    婉轉深情的詩句同樣觸動了李世民的內心,他也想起當年征戰與長孫皇後分隔的日子了,雖則軍情緊急容不得兒女私情,可他怎會不念著她呢?當下顧不得殿內臣屬,悄悄握緊身邊人的手,忽然又想到:


    「這首詩是離亂所作,若退而論之,這樣因亂分隔、閨中獨看的民眾豈非很多?」


    魏徵奇異地看了一眼上首的君主,向來冷肅的眼中劃過一絲讚賞,能由一首詩想到天下萬姓,倒不失為一位明主聖君。


    正想著,水鏡繼續說了。


    【其實仔細來看,因亂生離的又豈止是杜甫一家呢?翻一翻杜甫同期詩作,「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三川在是鄜州的屬縣,羌村就在那裏。「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


    兩相對照,不難看出詩裏浸染的天下亂離的悲哀,而末尾的「雙照」,想來也寄託了四海昇平的理想。


    經歷了開元全盛日的百姓,怎麽會想到有這樣的動亂呢?前一天還是盛世民,後一日就變成了亂世犬。忍不住跳出來說一句,李隆基,你該死啊!】


    楚棠語氣裏的感嘆與厭惡過於明顯,興慶宮裏,李隆基當場破防:「放肆!無知後輩竟敢詛咒於朕,叛軍作亂,禍亂江山與朕何幹?!」


    還當著天下人,不,是歷朝歷代人的麵罵他該死,他的臉都都被楚棠丟盡了!


    如他所想,諸時空果然一片譁然。未央宮中,劉徹忍不住嗤笑一聲:「罵得好。」


    好好的一個盛唐變成這樣,這李隆基後期是被奪舍了嗎?


    太極宮。


    李世民氣得咬牙:「的確該死,朕恨不得親自去抽死他!」


    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大唐,就被這不孝曾孫這樣糟蹋!


    武周。


    武則天不僅解詩,更是一個女人,還是一個掌管萬姓的帝王,這首詩精準地踩中了她的所有點,威嚴深重的女皇輕飄飄地將眼光落在下首的李隆基身上,語氣似含無盡冷意:


    「阿瞞,後世人說,你該死。」


    尚是少年李隆基跪在地上,額上的汗又濕了一層。此時的他已然恨毒了水鏡和裏麵對他肆意辱罵的楚棠。


    他不明白,明明未來的自己也開創了開元盛世,怎麽楚棠對這些功績隻字不提,卻拽著一個安史之亂對他罵個不停,他富有四海,寵愛一個妃子怎麽了?安史之亂明明是叛軍的錯,憑什麽要怪到他的頭上?


    但此時他卻不敢將心裏的這些怨懟表露出來,麵前的祖奶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逼死,更何況是他這個孫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