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長安三年的繁華,也隻是像夢一般,自古以來,任何事情都會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李白好像想明白了,所以他要青崖放鹿,須行即騎訪名山。現實世界達不到他的標準,所以他要往山水中去。那大家覺得,李白其實有沒有可能留在長安?他怎樣才能留在長安?】


    長安院落。


    賀知章一捋鬍鬚,胸有成竹道:「你自然能留,但你必不願留。」


    李白笑了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若摧眉折腰能留,我必不留!」


    太白風骨,正是如此。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按理說,唐玄宗應該還是蠻喜歡李白的,不然費那麽大勁把人從民間招徠幹嘛?如果,李白願意安心做一個文士,寫寫盛世辭章,應該過得也很不錯。】


    興慶宮。


    將楊國忠等人發作一同的唐玄宗還有些氣不順,此時聽到這話心裏又煩怨上了:就是啊!朕對他還不夠好嗎?卻輦相迎禦手調羹,他安安心心做個翰林供奉不就好了?多少人想做還做不上呢!


    【但李白畢竟是李白,一身傲骨,或者說,真正的士人就該如此。「折腰」一詞,大家應該可以聯想到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怎麽能卑躬屈膝侍奉權貴呢?這會使我一輩子都心懷耿耿,無法開心。最後一句,他為自己的辭官離去作了註腳。】


    尋陽。


    陶淵明舉起酒杯遙遙一敬:「吾道不孤!」


    東晉。


    潘府的氣氛有些不同尋常。一個著裝簡樸但不失氣質的婦人端坐主位,旁邊侍立的男子身材修長,麵如冠玉,隻讓人看一眼便會忍不住紅了臉躲開,這便是潘府主家,時下有名的美男子潘嶽。


    此時,潘嶽的神情似乎帶了幾分惶恐,主位上的潘母柳眉倒豎麵色含慍,語氣裏頗有幾分恨鐵不成鋼:


    「你看看人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人家連皇帝都不願攀附,你呢?對著賈謐馬車捲起的塵土下拜?你還有沒有一點讀書人的風骨?!」


    潘安麵上一閃而過的窘迫:「母親,賈家勢大,孩兒若想有所寸進,就必須依附於他啊!」


    潘母眼睛一瞪:「你已經是黃門侍郎了,俸祿優厚,兒啊,你該知足了!」說到最後幾乎憂心忡忡。


    一旁的潘嶽沉默不語,氣節、風骨有用嗎?陶淵明有氣節,窮守尋陽,妻兒凍餓;李白有氣節,被賜金放還,氣節在權勢麵前什麽都不是!如今官場誰不攀附賈家,憑什麽他不行?


    他隻是想過好一點,有什麽錯?


    潘母見狀便知道他沒有聽進去,心裏又急又氣,大嘆道:「賈家勢大,皇族焉能容他?往後的權力傾軋必然少不了,你也聽了水鏡對晉室的一言半語,那八王之亂……你還不及時止損,是要把這一家子一起拉下去嗎!」


    渾噩的潘嶽悚然一驚,難道自己,真的錯了?


    【千百年來,對李白的討論不休。有人覺得李白雖然說自己多麽多麽厲害,但他的性格其實不適合做官,政治才能也有待商榷。比如說,五四時期的胡適在編寫《白話文學史》時就曾這樣闡述: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個山林隱士。他是個出世之士,賀知章所謂『天上謫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飄逸的想像,他的遊山玩水,他的隱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篆,處處都表現出他的出世的態度。……所以我們讀他的詩,總覺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遊自得,與我們不發生交涉。


    他盡管說他有濟世、拯物的心腸,我們總覺得酒肆高歌、五嶽尋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濟世、拯物未免汙染了他的芙蓉綠玉杖。」


    大家覺得他說得有沒有道理?李白是不是生來就不適合也不願意做官?】


    興慶宮。


    李隆基將水鏡上的文字看完,點點頭,沒好氣地表示贊同:「說得沒錯,李白本便不適合做官,所以朕才放他離開,且去做他的謫仙人。」


    他想起水鏡開頭的那段視頻,貴妃研磨,力士脫靴,貴妃研磨應是戲說,但力士脫靴……李隆基的眼睛掃過身側的高力士。


    高力士雖是宦官,但才能了得,還曾幫他平定韋後與太平公主之亂,後官至大將軍,在諸皇子麵前亦是爺爺輩的人物,若李太白當真讓他脫靴,那便是狂妄無知至極,這樣的人又如何堪當大任?!


    說白了,這些都是官場法則,一點官場法則都不懂的人,憑什麽當官?李隆基覺得胡適這段話實在說得在理。


    齊地。


    杜甫當下不平道:「太白兄有濟世拯物之懷,高才高行卓犖不群,惜哉不與時遇,如何就是盛名難副不適合做官了?」


    北宋。


    蘇軾微微皺眉:「這胡適既然修文史,該是個有見地的人物,怎的這段話說得如此淺薄?」


    李白雖修習縱橫之術,又有道家風神,但骨子裏仍是有兼濟天下的情懷,怎麽能如此武斷的認為他不合適也不願做官?


    蘇轍也覺得這段話有失偏頗:「太白並未有一展才華之機,是否適合,能力如何,確實不宜如此武斷地結論。」


    長安院落。


    賀知章臉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舉薦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華,認為對方能接替自己,才屢屢在聖上麵前進言,這人直言李白不適合做官,豈不是在說他賀知章看走了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