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當了好幾次官,官場什麽德行陶淵明早就門兒清了,但是呢他實在是太窮了,家裏有五個兒子呢,糟心兒子又不愛讀書,米缸還見底了,他好煩,隻好喝酒解悶。然後親朋好友就勸他說,你又窮,孩子又多,幹脆去做官吧,謀個出路。


    陶淵明想了想覺得有道理,當時世道不好,他不想離家太遠,剛好彭澤離他家很近,縣裏又有公田,收的糧食還能釀點酒喝,簡直是神仙地方!於是他就去彭澤當縣令了,相當簡單粗暴。】


    【大家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坦誠的人,他不指望當官實現理想了,所以這次出仕的目的很明確,存點錢,釀點酒,幹滿一年就迴家。很像我們現在的,隻想挑個離家近的工作,賺點小錢快樂一下。


    其實這個想法我也有過,上一年班休息一年,錢花完了又去上班,多舒服啊!可惜,如果頻繁辭職,基本就沒單位考慮你了,總結就是不配有gapyear。】


    老祖宗們聽不懂gapyear是什麽意思,不過結合前麵的內容連蒙帶猜也能模模糊糊領會一二,有人報以善意的微笑:


    「幹一年休一年,倒是會想,那閑暇時間就多了,屆時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君子樂也!」


    也有人表示不屑:「玩物喪誌,還怎麽操持家業?我輩之恥!」


    顏延之衝著陶淵明挑眉笑道:「兄長真性情,令人羨慕。」


    陶淵明淡笑著搖搖頭,想到自己那次出仕,本為擺脫飢凍,最後卻是深刻認識到何謂「違己交病」,自此下定決心再不入官場,倒是白白浪費了一十三年。


    【但陶淵明顯然高估自己了,他連一年都待不下去,隻做了八十多天就辭官而去。


    這段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了,就是上麵派了一個督郵來巡查,其實就是來吃飯喝酒、收點紅包啥的,你要打點好了他就給你說好話,打點不好他就迴去打你的小報告,讓你倒黴。】


    「哼,」劉備冷哼一聲,眼帶嫌惡:「天下督郵一般黑!」


    當年他討黃巾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尉,後來朝廷又詔令要遣散因征討黃巾而封官的官吏,他疑心自己也在被遣之列,故而想與督郵交涉,希望能免於被遣。


    結果督郵稱病不見,他一氣之下,闖入其中怒鞭督郵,掛印而去。所以聽到這個趾高氣揚濫收賄賂的督郵,劉備本能地沒有好臉色。


    【這種小人當然為君子所不齒,但是他是上級派來的,按規矩縣令要「束帶見之」,穿整齊了恭恭敬敬地去拜見上官。


    陶淵明本就性情剛直見不得官場虛偽,當下不堪其辱,說出了那句很有名的話: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二!解印辭職,從此再沒有出來當過官。】


    「好,有血性!」劉備贊道。他生於燕趙之地,最是豪放,佩服血性男兒,陶淵明這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性子很對他胃口。


    曹操也點頭稱讚:「是個有骨氣的。」雖為文人,卻有豪俠之氣。


    【這次辭官他很高興,終於迴歸初心了,爽啊!「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曾經就像那被關在籠中的鳥,無時無刻不想迴到森林中去,像那池子裏的魚,日日思念曾今的山澤。


    這裏是一個比喻的手法,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到他的遺憾的,白白浪費十三年,違背自己的本心屈身官場,好在他現在解脫了,他要「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當官哪有種田好?我就是我,要做不一樣的煙火,從此,官場少了一個大怨種,尋陽多了一個隱士。】


    怨種?


    陶淵明琢磨了一下這個新詞,怨,恚也。說得不錯,自己當官的時候,可不就是個大怨種嗎?天天氣不順,還是歸隱田園得好。


    杜甫搖搖頭,似是遺憾又似是輕嘲:「可惜陶元亮終究不是達道之人,自我認識實在是太晚了。」


    第14章 歸園田居3


    王維隔空表示認同:「徒費十三年,實在可嘆。陶潛性情天真,可惜頗耽溺於杯中之物,那家裏的謀生之道呢?你雖然有酒喝,但可曾想過家中婦子會忍飢挨餓?」


    一旁的劉氏聽罷之句心中熨帖,旁人隻會贊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風骨,她卻想到了他家中妻子,貧困之家何以為繼呢?不曾想自己的丈夫竟然也考慮到這一點,著實令她驚喜又欣慰。


    劉氏輕輕坐在他身邊,握住他的手眉眼溫柔:「相公寬仁,我今日愈發知曉了。」


    王維也抬眼看她,微微一笑:「娘子放心,我定不會如他一般。」


    「不會如他一般歸隱麽?」她故意挑眉。


    「不會如他一般,愧對家中婦子。」


    北宋。


    蘇軾為偶像的選擇嘆服:「先生想要出仕便去做官,不認為這是令人嫌惡的行為;想要歸隱便去歸隱,不認為離開官場就是品行高尚。當真是一個率真的賢士!」


    【所以,陶淵明歸隱就是為了「守拙」,要持守自己愚拙的天性,不學巧偽,不爭名利。那麽大家繼續往下看,想一想,陶淵明決定如何「守拙」呢?】


    「如何守拙?這問得倒是有趣。」陶淵明笑道。


    他自認是個愚拙之人,學不會官場逢迎,奴顏婢膝,一腔真意半數付與田園,半數宣於詩書,這後輩以拙解詩,以拙解人,倒可以算得個知音。


    當然,陶淵明並不知道後世有教參,又有詩詞鑑賞詞典,楚棠隻是個知識上的二道販子,將別人的解析轉換過來講出來而已,他千載之下的知音,其實另有其人,而且不止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