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歸隱田園,躬耕隴畝。」王績負手,飲一口酒,悠悠然答道,這種題目對他來說自然毫無難度。


    「造精舍,讀詩書,事弄桑,可稱守拙之舉。」白居易念念有詞。


    「於自然中守天性,先生自是一流人物!子由,等我們兄弟年老之後,也迴家鄉隱居,你覺得如何?


    蘇軾也被挑起了田園之思,他們兄弟二人還未出仕,如今在家讀書,準備來年科考。峨眉靈秀,山川鍾情,又稱桑梓之思,若以後年老,辭官歸隱,卻是一個好去處。


    蘇轍覺得兄長的提議很好,一個弟控的覺悟:隻要能跟著哥哥就沒有什麽不好的。他們兄弟二人一直感情和睦,若以後能一同在朝為官,又一同歸隱桑梓,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至於來年科考能不能考中,並不在二人的考慮範圍。


    反正,必然是能中的。


    眉山二蘇,就是這麽自信。


    【相信大家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們來看課文。「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幾句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王維心領神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潛此詩,亦有桃花源之風味。」


    他話音剛落,就看到水鏡中畫麵一轉,楚棠繼續說道:


    【從衝突與苦悶中擺脫出來,他心中無比欣喜,於是開始滿懷歡欣的詠唱歸隱之地的風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雞犬、樹木,這是再平常不過的村居之景,也如同他寫過的世外桃源。】


    水鏡上出現了一篇短文。


    顏延之伸長脖子去看,眼中迸發出驚喜的光:「兄長,是你的《桃花源記》!」


    陶淵明亦是欣喜的點頭,沒有人可以抗拒千古留名的誘惑,淡然如他也不能免俗。


    嬴政本態閑閑地讀著文章,忽然臉色一變:「自雲先世避秦時戰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大秦亂了?!」


    他沉著臉,麵覆薄霜,想起前代舊事,西周由異族攻破,東周列國征伐,但異族是斷不敢覬覦大秦的,難道秦末又有反賊並起?他迴憶著古訓,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漢高祖,劉邦,便是那個為禍一方的諸侯嗎?


    劉徹同樣冷著臉陷入沉思,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前麵又提到避秦時戰亂,漢承秦來,魏晉並舉,這個陶淵明又是東晉詩人,那就是說漢以後是魏晉,但前麵不是說東漢末年分三國麽?三國哪裏有魏?


    他腦中千頭萬緒,殿中眾人覷著他的臉色也不敢說話。一旁的衛青幾經尋思,突然開口道:「陛下,先時楚姑娘曾提到東漢。」


    「嗯,怎麽?」他眼神動也沒動地應聲。


    衛青拱手:「陛下可還記得,東周。」


    劉徹豁然抬眼。


    史書記載,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但周失齊鹿,天下共逐,他們習慣將目光放在諸侯征伐之上,常常會忘記當時還有一個周天子。


    「你的意思是,我們可能是西漢?」他沉聲開口,忽然一甩袍袖,「不可能,異族何敢望我大漢?」


    後世之人既稱他為武帝,那就證明他必然是打退了匈奴。依他稟性,打退不夠,他還要將他們打殘、打服,這樣的殘兵敗將,怎麽可能攻破長安,傷他國本?!


    「可能不是異族,」衛青謹慎道,「陛下,秦鑒不遠。」


    秦末為何會大亂,無外乎暴政、動亂,天下豪傑揭竿而起。


    劉徹也反應了過來,衛青並不是要強調犬戎攻破鎬京,而是前代已有東西兩分之朝代,水鏡曾說東漢,那麽合理推斷,前麵便有一個西漢。


    大漢為何會經歷這般動亂,以至一朝兩分?君臣二人對視一眼,內心俱是沉重。


    水鏡啊水鏡,你怎麽就是不說清楚一點?


    楚棠自然是聽不到他們內心的唿喚,她有自己的節奏。


    【陶淵明歸田之後,迴歸自我,創作靈感大爆發,寫了很多詩文抒發田園之樂,這篇《桃花源記》就可以和課文互相參看。文中所寫的桃源之景,不正像這幾句詩裏描繪的畫麵嗎?


    他隨性寫來,好像素描寫生似的,繞宅周圍有十幾畝地,還有八九間草屋,屋後種榆柳,屋前桃李栽,隱隱可以看到小村落,炊煙迷濛,雞犬相聞,和官場的熙熙攘攘蠅營狗苟截然不同,他便在這裏,得以保存自己的本真。


    大家要特別注意一下這裏的寫作手法,以平淡之筆描繪景物,這就叫作白描。陶淵明很喜歡用這種手法,後麵我們學到李清照的作品也會提,她也很喜歡用白描。】


    還是妙齡少女的李清照正在院中聽水鏡講詩,她素喜詩書,也有評點之才,水鏡所講的內容她實在喜歡極了,連鞦韆也不願意盪了,也無心去找平素交好的小姐妹玩耍,日日便是盼著水鏡的出現。


    她知道這些詩作都是先賢篇章流傳後世,千古留名,這是莫大的榮耀,結果水鏡剛剛是提到她了麽?


    李清照錯愕又驚喜,秀美的臉蛋染上紅粉,自己以後會這麽厲害嗎?


    【大家初看陶淵明的詩會覺得很平淡,這不是大白話嗎?有手就行。但其實他的構思安排是很精妙的,我們仔細賞析一下。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這是一個簡筆勾勒,可以看出主人公生活得很簡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