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青道:「後日我迴一趟沈家村,娘想好把田租給誰種,到時我好跟人說。」
「三畝地也沒多少,就讓你翠荷嬸子家種吧。」
「成。」
-
上元節過後,姚記生意果然清淡下來,日出到晡時,能賣出竹筒豆腐一百二十份左右,包子饅頭差不多賣淨,每日淨賺三百四十文上下,比頭幾日少了三成半。
「今天又隻賣出去不到一百二十份。」姚青雲瞅著蒸籠裏剩下的竹筒豆腐,有些泄氣。
姚沐兒擦著桌凳,安撫弟弟:「不隻咱家,鎮上所有鋪子生意都有所清減,咱每日還能賺上三百來文,已經算是不錯。」
那倒是,前頭那條巷子裏的麵條攤子,日中時辰隻有零散幾個食客,這一日怕是連一百文都賺不上。
「明日要帶去書院的東西,可都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
姚沐兒點頭,從蒸籠裏拿出特意留出來的竹筒豆腐,放進食盒裏。
「去給廖伯父送去。」
「哎。」
沈家在鎮上除了廖義平沒有相熟的人,於是便托廖義平幫忙,一同去書鋪挑了套筆墨紙硯。
也幸好把廖伯父請了去,姚沐兒在書鋪親眼瞧見,一對父子被夥計坑騙,幾十來文的東西高價賣出,那對父子迴頭找來,夥計死不認帳,父子倆隻能吃悶虧。
姚沐兒感嘆一聲,將桌子搬上板車,想著明兒再給廖伯父送去一些。
北街,悅來酒樓。
姚添福讓夥計掛了歇業的牌子,抱著算盤對著帳本一陣劈裏啪啦。
查完今日帳目,姚添福眉頭緊鎖,麵色看著難看極了。
夥計見掌櫃的臉色不好,問道:「掌櫃的,可是帳本有什麽不對?」
「這幾日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竟比去年少了兩成。」姚添福皺眉道。
夥計不解,「上元節剛過,食客減少不是常事?」
「哪年沒有上元節,為何偏偏今年帳目少了這許多。」姚添福清清算盤,「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兒去街上打聽打聽,最近可有哪條街開了新酒樓。」
「哎。」
第二日一早,夥計將打聽到的情況,說給姚添福聽。
「掌櫃的,鎮上沒有新酒樓開業,倒是西街前不久開了家姚記包子攤,位置在西巷裏頭偏得很,可生意很好,一大早便有食客上門。」
「那包子攤除了包子可還賣其他吃食?」
「賣的,好像叫竹、竹筒豆腐,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吃食呢。」
別說夥計,姚添福也是頭次聽說,他在嶺水鎮開了十幾年酒樓,壓根就沒聽說這道菜名,看來是那包子攤老闆,研究出來的新吃食。
「去給我買一份迴來。」姚添福扔給夥計十來個銅板。
「用不了這些,我打聽過,他們那竹筒豆腐隻賣六文錢一份。」
姚添福怔了下,「竟這麽便宜?」
「不止如此,還免費送骨頭湯呢,就因為他們,市集好些包子攤,現在都開始免費送湯水了。」
「這位姚老闆倒是個會做生意的,若是將攤子開在正街,隻怕整條街的食客都會被他搶了去。」
「掌櫃的,我去了。」
「去吧。」
姚添福一臉凝重,鎮上進酒樓吃飯的食客就那些,現下出了個便宜的新吃食,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酒樓辰時開張接客,夥計趕在開業前,拎著竹筒豆腐迴了酒樓。
「掌櫃的,這便是那新鮮吃食。」
還真別說,這竹筒豆腐真香,他聞了一路,肚裏饞蟲都快被勾了出來。
「忙去吧。」
姚添福支開夥計,用筷子將蓋在上頭的竹片撥開,油炸豆腐的香氣,混著竹子的清香,頓時撲麵而來。
夾起一塊豆腐條放入口中,鹹香爽辣,若是再配一碗白米飯,才是真絕。
剩下的菜姚添福沒再動,喊來夥計端去後廚,讓人抓緊時間研製出來。
與此同時,西巷姚記包子攤。
「哥,那我跟哥夫走了。」
「去吧,今日雖然不講課,但還是早些去得好,給夫子留個好印象。」
「姚老闆,沈老弟與雲小子這是要去哪兒?」梁鬆啃著包子問。
姚沐兒打著骨湯道:「今日書院啟學,夫君送青雲去書院入學。」
「喲,雲小子去念書啦。」
「這小子聰明,說不準還真能考個功名迴來。」
「可不是,之前還與梁老弟做戲,把大家忽悠得團團轉。」
梁鬆道:「你就說姚老闆手藝咋樣,是不是一絕?」
「的確一絕。」
梁鬆眉毛一挑,「那不就得了,再說那咋能叫忽悠,那叫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嘁,慣會往自己臉上貼金!」
食客們笑作一團,姚沐兒也跟著彎起眉眼。
沈季青與姚青雲過了隅中才返迴,小漢子書袋往板車裏一放,擼起袖子,動作利索地擦著小桌。
「老闆,來一份竹筒豆腐,再來倆饅頭!」
有食客前來,姚沐兒忙招唿道:「好嘞,請問大哥是在這吃還是帶迴去?」
「帶迴去吃吧,這也沒地兒了。」
「成。」
開春兒後天長了許多,姚沐兒與夫君多待了兩刻鍾,把剩下的十來份竹筒豆腐賣淨,方才拉著板車迴南街小院兒。
「三畝地也沒多少,就讓你翠荷嬸子家種吧。」
「成。」
-
上元節過後,姚記生意果然清淡下來,日出到晡時,能賣出竹筒豆腐一百二十份左右,包子饅頭差不多賣淨,每日淨賺三百四十文上下,比頭幾日少了三成半。
「今天又隻賣出去不到一百二十份。」姚青雲瞅著蒸籠裏剩下的竹筒豆腐,有些泄氣。
姚沐兒擦著桌凳,安撫弟弟:「不隻咱家,鎮上所有鋪子生意都有所清減,咱每日還能賺上三百來文,已經算是不錯。」
那倒是,前頭那條巷子裏的麵條攤子,日中時辰隻有零散幾個食客,這一日怕是連一百文都賺不上。
「明日要帶去書院的東西,可都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
姚沐兒點頭,從蒸籠裏拿出特意留出來的竹筒豆腐,放進食盒裏。
「去給廖伯父送去。」
「哎。」
沈家在鎮上除了廖義平沒有相熟的人,於是便托廖義平幫忙,一同去書鋪挑了套筆墨紙硯。
也幸好把廖伯父請了去,姚沐兒在書鋪親眼瞧見,一對父子被夥計坑騙,幾十來文的東西高價賣出,那對父子迴頭找來,夥計死不認帳,父子倆隻能吃悶虧。
姚沐兒感嘆一聲,將桌子搬上板車,想著明兒再給廖伯父送去一些。
北街,悅來酒樓。
姚添福讓夥計掛了歇業的牌子,抱著算盤對著帳本一陣劈裏啪啦。
查完今日帳目,姚添福眉頭緊鎖,麵色看著難看極了。
夥計見掌櫃的臉色不好,問道:「掌櫃的,可是帳本有什麽不對?」
「這幾日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竟比去年少了兩成。」姚添福皺眉道。
夥計不解,「上元節剛過,食客減少不是常事?」
「哪年沒有上元節,為何偏偏今年帳目少了這許多。」姚添福清清算盤,「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兒去街上打聽打聽,最近可有哪條街開了新酒樓。」
「哎。」
第二日一早,夥計將打聽到的情況,說給姚添福聽。
「掌櫃的,鎮上沒有新酒樓開業,倒是西街前不久開了家姚記包子攤,位置在西巷裏頭偏得很,可生意很好,一大早便有食客上門。」
「那包子攤除了包子可還賣其他吃食?」
「賣的,好像叫竹、竹筒豆腐,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吃食呢。」
別說夥計,姚添福也是頭次聽說,他在嶺水鎮開了十幾年酒樓,壓根就沒聽說這道菜名,看來是那包子攤老闆,研究出來的新吃食。
「去給我買一份迴來。」姚添福扔給夥計十來個銅板。
「用不了這些,我打聽過,他們那竹筒豆腐隻賣六文錢一份。」
姚添福怔了下,「竟這麽便宜?」
「不止如此,還免費送骨頭湯呢,就因為他們,市集好些包子攤,現在都開始免費送湯水了。」
「這位姚老闆倒是個會做生意的,若是將攤子開在正街,隻怕整條街的食客都會被他搶了去。」
「掌櫃的,我去了。」
「去吧。」
姚添福一臉凝重,鎮上進酒樓吃飯的食客就那些,現下出了個便宜的新吃食,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酒樓辰時開張接客,夥計趕在開業前,拎著竹筒豆腐迴了酒樓。
「掌櫃的,這便是那新鮮吃食。」
還真別說,這竹筒豆腐真香,他聞了一路,肚裏饞蟲都快被勾了出來。
「忙去吧。」
姚添福支開夥計,用筷子將蓋在上頭的竹片撥開,油炸豆腐的香氣,混著竹子的清香,頓時撲麵而來。
夾起一塊豆腐條放入口中,鹹香爽辣,若是再配一碗白米飯,才是真絕。
剩下的菜姚添福沒再動,喊來夥計端去後廚,讓人抓緊時間研製出來。
與此同時,西巷姚記包子攤。
「哥,那我跟哥夫走了。」
「去吧,今日雖然不講課,但還是早些去得好,給夫子留個好印象。」
「姚老闆,沈老弟與雲小子這是要去哪兒?」梁鬆啃著包子問。
姚沐兒打著骨湯道:「今日書院啟學,夫君送青雲去書院入學。」
「喲,雲小子去念書啦。」
「這小子聰明,說不準還真能考個功名迴來。」
「可不是,之前還與梁老弟做戲,把大家忽悠得團團轉。」
梁鬆道:「你就說姚老闆手藝咋樣,是不是一絕?」
「的確一絕。」
梁鬆眉毛一挑,「那不就得了,再說那咋能叫忽悠,那叫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嘁,慣會往自己臉上貼金!」
食客們笑作一團,姚沐兒也跟著彎起眉眼。
沈季青與姚青雲過了隅中才返迴,小漢子書袋往板車裏一放,擼起袖子,動作利索地擦著小桌。
「老闆,來一份竹筒豆腐,再來倆饅頭!」
有食客前來,姚沐兒忙招唿道:「好嘞,請問大哥是在這吃還是帶迴去?」
「帶迴去吃吧,這也沒地兒了。」
「成。」
開春兒後天長了許多,姚沐兒與夫君多待了兩刻鍾,把剩下的十來份竹筒豆腐賣淨,方才拉著板車迴南街小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