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青道了聲:「好。」
將東西全部搬上板車,一家人借著朦朧月色,朝攤位趕去。
「喲,沈老闆與姚老闆今兒這麽早就出攤了?」
路上碰上買過自家吃食的商鋪老闆,熱情地打著招唿。
沈季青不善言辭,在外頭甚少開口,姚沐兒便接過話頭,笑著說道:「哎,這不是想多賺些銀錢嗎。」
「也是,你們食攤位置不好,早點去還能多賣上幾十文。」
姚青雲在一旁扶著板車,聞言皺起眉頭,小聲說道:「哥,我咋覺著這話怪怪的。」
何止是怪,還有些酸呢。
姚沐兒敷衍那鋪子老闆兩句,扭頭與弟弟道:「不用管,咱們隻管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你哥說得對,旁人咋樣咱管不著,就是富得流油,咱也不眼紅,該幹啥幹啥,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才是正事。」沈氏接話道。
姚青雲點頭,他才沒工夫眼紅旁人,又賺不來銀錢。
幾人來得早,辰時不到便將食攤支了起來。
沈季青領著小漢子擺桌凳,姚沐兒與婆婆生火蒸竹筒豆腐。
「嘿,瞧我發現了啥。」
一籠還沒出鍋,便來了食客。
「姚老闆,今兒來得挺早。」
那食客湊上前,見竟是在現做,不由起了心思,抻長脖子偷摸瞧了半晌,仍是一頭霧水。
「姚老闆,陶罐裏那黑乎乎的東西,莫不就是做竹筒豆腐的秘方?」
這話一出,沈家四口齊齊看向他。
「哈、哈哈,我就隨口一問。」
漢子麵露尷尬,自己竟一不留神將心裏話說了出來,當著老闆麵詢問秘方,與明搶無異,幸好沈老闆沒發火,否則今日吾命休矣!
姚沐兒見自家夫君一直盯著那漢子瞧,伸手在人腰眼兒上戳了下。
「桌子都擺好了?」
沈季青收迴目光,眼神對上夫郎,驀地柔和幾分。
「這就去。」
姚沐兒點頭,轉身對漢子說道:「竹筒豆腐馬上就好,稍等片刻。」
「哎!」
漢子擦擦額角,凳子都不敢坐,待竹筒豆腐一好,忙交了銀錢拎著跑出巷口。
過了日出,市集上百姓漸漸多起來,姚記包子攤食客不斷,一直到隅中,才有時間坐下歇息。
頭一日現做現賣,成效甚好,原定一百五十份竹筒豆腐,多賣出去幾十份,一天下來連帶包子與骨湯,淨賺四百六十三文。
「哥,咱們一天就賺了半兩銀子,一個月就是十五兩,照這個速度下月便能在鎮上租家鋪子了!」姚青雲數著銅板,麵色激動。
第一次瞧見這麽多銀錢,近千枚銅板擺在眼前,快鋪滿整張方桌。
姚沐兒串著銅板道:「哪有那麽容易,這兩日是上元節才賺得多些,明日鎮上百姓得少一半,能賺上三百文便是好的。」
沈氏笑嗬嗬,「三百文也夠了,尋常攤販一日才賺百十文。」
沈季青接過夫郎串好的銅板,放進錢箱,「咱家本錢投得多,若是隻賺一百文,除去本錢也不剩多少。」
「娘倒忘了這茬兒。」沈氏忙改口,「那還是多賺些好,明兒早早出攤,到晚晌應當能賺個兩三百文。」
姚沐兒點頭,轉而說起五日後,書院啟學一事。
「束脩每季二兩銀子,以物代也可,咱家沒什麽可替代的,到時直接交銀錢,筆墨紙硯與書本也得早早準好,這些哥都不懂,隻能托人幫著置辦。」
念書開銷大,光是束脩費用,尋常百姓便已負擔不起,更別提筆墨紙硯與書本,加一起一年十兩銀子是有的。普通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未必能攢下五兩,姚興福有做木工的手藝,這才能將姚寶財送去書院念書。
姚青雲曉得這些,但沒因費用高昂退縮。
士農工商,商排最末,唯有讀書人地位最高,一族之中若有人高中,光宗耀祖,雞犬升天。
姚青雲沒什麽大誌向,隻想盡己之力,讓一家人日子過得安穩些,既然他有讀書的天賦,便不想浪費,無論如何也要嚐試一番。
「哥,這錢算我跟你和哥夫借的,將來還你。」
小漢子語氣堅定,姚沐兒也順著應下,左右都是一家人,還真能分得清楚你我不成。
「青兒,明兒把娘送迴村裏吧。」沈氏忽然說。
姚沐兒愣了下,「娘,您要迴去?」
「咱家田地雖少,但也有三畝呢,這不開春有些日子了,娘打算迴去好好拾掇拾掇,等過了驚蟄種點芋頭山藥,省得一直買著吃,鎮上吃食可不便宜。」
「娘,這件事我與夫君商量過。」姚沐兒說道,「咱把那三畝地租種出去吧。」
「為啥?娘種得了。」
「一來留您自己在村中我跟夫君不放心,二來小院這也需要人照看,我與夫君早出晚歸做買賣,迴家晚了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且那幾畝田收拾起來費心費力,產量還不高,不如租給別人,收的租子便留作咱們一家四口的口糧 。」
「這……」
沈氏種了一輩子地,突然不讓她種了,心中難免有些不踏實。
可兒夫郎說得在理兒,三畝田可養活不了他們一家四口。
「成,聽沐哥兒的,娘留下給你們洗衣燒飯。」
話是這麽說,姚沐兒哪能真讓婆婆幫著洗衣裳,自己每日早起兩刻鍾便能隨手搓出來,沈氏隻幫著燒個飯就成。
將東西全部搬上板車,一家人借著朦朧月色,朝攤位趕去。
「喲,沈老闆與姚老闆今兒這麽早就出攤了?」
路上碰上買過自家吃食的商鋪老闆,熱情地打著招唿。
沈季青不善言辭,在外頭甚少開口,姚沐兒便接過話頭,笑著說道:「哎,這不是想多賺些銀錢嗎。」
「也是,你們食攤位置不好,早點去還能多賣上幾十文。」
姚青雲在一旁扶著板車,聞言皺起眉頭,小聲說道:「哥,我咋覺著這話怪怪的。」
何止是怪,還有些酸呢。
姚沐兒敷衍那鋪子老闆兩句,扭頭與弟弟道:「不用管,咱們隻管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你哥說得對,旁人咋樣咱管不著,就是富得流油,咱也不眼紅,該幹啥幹啥,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好才是正事。」沈氏接話道。
姚青雲點頭,他才沒工夫眼紅旁人,又賺不來銀錢。
幾人來得早,辰時不到便將食攤支了起來。
沈季青領著小漢子擺桌凳,姚沐兒與婆婆生火蒸竹筒豆腐。
「嘿,瞧我發現了啥。」
一籠還沒出鍋,便來了食客。
「姚老闆,今兒來得挺早。」
那食客湊上前,見竟是在現做,不由起了心思,抻長脖子偷摸瞧了半晌,仍是一頭霧水。
「姚老闆,陶罐裏那黑乎乎的東西,莫不就是做竹筒豆腐的秘方?」
這話一出,沈家四口齊齊看向他。
「哈、哈哈,我就隨口一問。」
漢子麵露尷尬,自己竟一不留神將心裏話說了出來,當著老闆麵詢問秘方,與明搶無異,幸好沈老闆沒發火,否則今日吾命休矣!
姚沐兒見自家夫君一直盯著那漢子瞧,伸手在人腰眼兒上戳了下。
「桌子都擺好了?」
沈季青收迴目光,眼神對上夫郎,驀地柔和幾分。
「這就去。」
姚沐兒點頭,轉身對漢子說道:「竹筒豆腐馬上就好,稍等片刻。」
「哎!」
漢子擦擦額角,凳子都不敢坐,待竹筒豆腐一好,忙交了銀錢拎著跑出巷口。
過了日出,市集上百姓漸漸多起來,姚記包子攤食客不斷,一直到隅中,才有時間坐下歇息。
頭一日現做現賣,成效甚好,原定一百五十份竹筒豆腐,多賣出去幾十份,一天下來連帶包子與骨湯,淨賺四百六十三文。
「哥,咱們一天就賺了半兩銀子,一個月就是十五兩,照這個速度下月便能在鎮上租家鋪子了!」姚青雲數著銅板,麵色激動。
第一次瞧見這麽多銀錢,近千枚銅板擺在眼前,快鋪滿整張方桌。
姚沐兒串著銅板道:「哪有那麽容易,這兩日是上元節才賺得多些,明日鎮上百姓得少一半,能賺上三百文便是好的。」
沈氏笑嗬嗬,「三百文也夠了,尋常攤販一日才賺百十文。」
沈季青接過夫郎串好的銅板,放進錢箱,「咱家本錢投得多,若是隻賺一百文,除去本錢也不剩多少。」
「娘倒忘了這茬兒。」沈氏忙改口,「那還是多賺些好,明兒早早出攤,到晚晌應當能賺個兩三百文。」
姚沐兒點頭,轉而說起五日後,書院啟學一事。
「束脩每季二兩銀子,以物代也可,咱家沒什麽可替代的,到時直接交銀錢,筆墨紙硯與書本也得早早準好,這些哥都不懂,隻能托人幫著置辦。」
念書開銷大,光是束脩費用,尋常百姓便已負擔不起,更別提筆墨紙硯與書本,加一起一年十兩銀子是有的。普通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未必能攢下五兩,姚興福有做木工的手藝,這才能將姚寶財送去書院念書。
姚青雲曉得這些,但沒因費用高昂退縮。
士農工商,商排最末,唯有讀書人地位最高,一族之中若有人高中,光宗耀祖,雞犬升天。
姚青雲沒什麽大誌向,隻想盡己之力,讓一家人日子過得安穩些,既然他有讀書的天賦,便不想浪費,無論如何也要嚐試一番。
「哥,這錢算我跟你和哥夫借的,將來還你。」
小漢子語氣堅定,姚沐兒也順著應下,左右都是一家人,還真能分得清楚你我不成。
「青兒,明兒把娘送迴村裏吧。」沈氏忽然說。
姚沐兒愣了下,「娘,您要迴去?」
「咱家田地雖少,但也有三畝呢,這不開春有些日子了,娘打算迴去好好拾掇拾掇,等過了驚蟄種點芋頭山藥,省得一直買著吃,鎮上吃食可不便宜。」
「娘,這件事我與夫君商量過。」姚沐兒說道,「咱把那三畝地租種出去吧。」
「為啥?娘種得了。」
「一來留您自己在村中我跟夫君不放心,二來小院這也需要人照看,我與夫君早出晚歸做買賣,迴家晚了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且那幾畝田收拾起來費心費力,產量還不高,不如租給別人,收的租子便留作咱們一家四口的口糧 。」
「這……」
沈氏種了一輩子地,突然不讓她種了,心中難免有些不踏實。
可兒夫郎說得在理兒,三畝田可養活不了他們一家四口。
「成,聽沐哥兒的,娘留下給你們洗衣燒飯。」
話是這麽說,姚沐兒哪能真讓婆婆幫著洗衣裳,自己每日早起兩刻鍾便能隨手搓出來,沈氏隻幫著燒個飯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