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裏伴崽行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你真是糊塗,以後唐家正經兒媳生的才是你孫子,牧哥兒不是!」
說實話,他並不想一個孽種在眼前晃蕩,要是能把那段經歷徹底抹去才是最好。
「你,你說這種話,怎麽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唉呀!相公啊!你怎麽留下這樣一個心狠的兒就死了啊!」
秦氏捂著臉開始哭死去的唐父,亡夫曾經說過,安氏生是唐家人,死是唐家鬼,不是兒媳也得當妾,更不可能帶著孩子走。
可現在兒子大了,顯然是不聽話了!
劉氏在旁邊坐著,她也被安氏帶孩子離開的消息驚住了,這可是自己求之不得的。
但聽秦氏非要留下安氏母子,不由臉色一變。
見秦氏又在一哭二鬧,逼迫唐玉書留下安氏,劉氏忙出言安慰:「弟妹還是消消氣吧!你也先別說怪三郎心狠違背諾言。」
「你跟三郎都是念舊情的性子,才把安氏留在唐家當成少奶奶供養著。
本來隻要她一直老老實實待著,等到新媳婦進門,有你這個當婆母關照,少不得有一個姨娘的名份。
又有親兒傍身,以後有她的富貴日子過。」
「要怪也隻怪安氏心比天高,不守奴婢規矩,仗著你心軟慈善胡鬧,還想壞三郎的名聲。」
「你看現在隻是給三郎提一句婚事,她的尾巴就露出來了。
瞅著機會去街上鬧得沸沸揚揚,還對牧哥兒做出這種事來威脅你們。
這是吃準了要拿捏住你們一家人,隻要這次讓她得逞,以後定會時時作怪。」
「有這樣一個心腸歹毒的女人在,以後三郎新婦進門,恐怕家宅難寧。」
聽到劉氏對安氏這樣說,秦氏臉色又難看幾分。
安氏跟著自己幾年相安無事,要是真是歹毒的,豈不是顯得唐家都是傻子。
秦氏忍不住辯解幾句:「安氏以前雖然不愛說話,可也是知禮數的,從來沒有這樣鬧過。」
劉氏早就知道秦氏是個沒主見又護短的人,隻壓低聲音,一臉恨鐵不成鋼道:「弟妹,人心總是要變的。
書中都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她居心不良,出事都是遲早的。」
「你是三郎親娘,還得要替三郎以後盤算,娶妻當娶賢,這樣的禍害可留不得。」
「現在隻壞一門親事還不打緊,要是三郎以後任官後宅再出什麽事,那可就大禍上身了。
秦氏臉色蒼白,她哪裏想到什麽為官之後,隻是覺得跟安氏已經是自家人,才多說幾句。
劉氏見秦氏還在遲疑,又道:「那孫家跟廣安伯是姻親,廣安伯府二夫人是孫家姑母,兩家素來親近。
孫家小娘子長得花容月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孫家老太太疼到心尖上的人,就連廣安伯老夫人都喜歡,總會隔三差五喚過去伴在身邊。
還說孫小娘子出嫁,廣安伯老夫人要給千兩銀子添妝,當自家孫女出嫁。
三郎隻要娶了孫家女,就是半隻腳跨進了廣安伯府大門,等考上進士,廣安伯爺還會幫忙提攜。
有能結一門好親的機會就在這,你怎麽能不幫忙打點,還要留下一個禍根!」
秦氏一臉懵,她隻聽到前半段就不敢置信,喃喃道:「你說的廣安伯……可是宮中麗嬪娘家的那個廣安伯府?」
她雖然才進京幾天,不用出門,也聽身邊幾個婆子幾次提過皇家事。
說後宮麗嬪深得皇上喜歡,才進宮兩年就給皇上添了一個皇子,現在聖寵正隆。
娘家廣安伯府自是榮寵不斷,雖然爵位不高,在京中貴族也是風頭無人能及。
如果兒子能娶到這樣人家的小姐,不僅兒子能飛黃騰達,她自己還能金銀如山的享福不盡。
劉氏就當沒看見秦氏的臉色,隻皺眉嘆息:「正是,孫家聽說我們三郎才貌雙全,也不嫌棄三郎身家單薄,就找我家老爺探了口風。
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唉!隻是你看看,現在鬧出這事,恐怕不僅得罪孫家,連廣安伯府也要得罪。」
秦氏愣住,腦中隻想著那句「孫家找人打聽」,那就是對方看上自家兒子了。
有子如此,她心中的榮耀頓時得到滿足,以後在親家跟前也是麵子的。
隻是安氏有一月能掙一兩銀子的手藝還讓她捨不得。
幾年前唐父死後,家裏少了收益,隻有十畝地賃人耕種,哪怕玉書考上秀才,縣裏每月給學子發放的一兩廩銀和十斤粗糧也捉襟見肘,還是安氏做女工每月貼補家用才寬裕一些。
現在要讓安氏走,家裏每年平白就丟了十幾兩收益。
可聽孫家許下的嫁妝……那是上千兩銀子!
秦氏躊躇良久才終於道:「安氏命裏帶煞,克父克母真是禍害,她既然要走,就依她早早打發去吧!
隻是牧哥兒是我一手帶大,亡夫說過要我好好撫養成人……」
聽出秦氏話裏有答應攆走安氏的意思,劉氏怕再拖下去夜長夢多,都不用一旁的唐玉書開口,立即代人作主:「那就留下哥兒!」
對秦氏的態度變化,她一點都不奇怪。
秦氏耳根軟,沒心機,窮骨頭隻喜歡金銀,口風也不緊。
自己隻是借唐玉書的名義打發一個小廝去老家送信,就把安氏的事摸得清清楚楚。
剛剛還捨不得安氏,可才往唐玉書的前途和銀錢多說幾句馬上就答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實話,他並不想一個孽種在眼前晃蕩,要是能把那段經歷徹底抹去才是最好。
「你,你說這種話,怎麽對得起你死去的爹。唉呀!相公啊!你怎麽留下這樣一個心狠的兒就死了啊!」
秦氏捂著臉開始哭死去的唐父,亡夫曾經說過,安氏生是唐家人,死是唐家鬼,不是兒媳也得當妾,更不可能帶著孩子走。
可現在兒子大了,顯然是不聽話了!
劉氏在旁邊坐著,她也被安氏帶孩子離開的消息驚住了,這可是自己求之不得的。
但聽秦氏非要留下安氏母子,不由臉色一變。
見秦氏又在一哭二鬧,逼迫唐玉書留下安氏,劉氏忙出言安慰:「弟妹還是消消氣吧!你也先別說怪三郎心狠違背諾言。」
「你跟三郎都是念舊情的性子,才把安氏留在唐家當成少奶奶供養著。
本來隻要她一直老老實實待著,等到新媳婦進門,有你這個當婆母關照,少不得有一個姨娘的名份。
又有親兒傍身,以後有她的富貴日子過。」
「要怪也隻怪安氏心比天高,不守奴婢規矩,仗著你心軟慈善胡鬧,還想壞三郎的名聲。」
「你看現在隻是給三郎提一句婚事,她的尾巴就露出來了。
瞅著機會去街上鬧得沸沸揚揚,還對牧哥兒做出這種事來威脅你們。
這是吃準了要拿捏住你們一家人,隻要這次讓她得逞,以後定會時時作怪。」
「有這樣一個心腸歹毒的女人在,以後三郎新婦進門,恐怕家宅難寧。」
聽到劉氏對安氏這樣說,秦氏臉色又難看幾分。
安氏跟著自己幾年相安無事,要是真是歹毒的,豈不是顯得唐家都是傻子。
秦氏忍不住辯解幾句:「安氏以前雖然不愛說話,可也是知禮數的,從來沒有這樣鬧過。」
劉氏早就知道秦氏是個沒主見又護短的人,隻壓低聲音,一臉恨鐵不成鋼道:「弟妹,人心總是要變的。
書中都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她居心不良,出事都是遲早的。」
「你是三郎親娘,還得要替三郎以後盤算,娶妻當娶賢,這樣的禍害可留不得。」
「現在隻壞一門親事還不打緊,要是三郎以後任官後宅再出什麽事,那可就大禍上身了。
秦氏臉色蒼白,她哪裏想到什麽為官之後,隻是覺得跟安氏已經是自家人,才多說幾句。
劉氏見秦氏還在遲疑,又道:「那孫家跟廣安伯是姻親,廣安伯府二夫人是孫家姑母,兩家素來親近。
孫家小娘子長得花容月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孫家老太太疼到心尖上的人,就連廣安伯老夫人都喜歡,總會隔三差五喚過去伴在身邊。
還說孫小娘子出嫁,廣安伯老夫人要給千兩銀子添妝,當自家孫女出嫁。
三郎隻要娶了孫家女,就是半隻腳跨進了廣安伯府大門,等考上進士,廣安伯爺還會幫忙提攜。
有能結一門好親的機會就在這,你怎麽能不幫忙打點,還要留下一個禍根!」
秦氏一臉懵,她隻聽到前半段就不敢置信,喃喃道:「你說的廣安伯……可是宮中麗嬪娘家的那個廣安伯府?」
她雖然才進京幾天,不用出門,也聽身邊幾個婆子幾次提過皇家事。
說後宮麗嬪深得皇上喜歡,才進宮兩年就給皇上添了一個皇子,現在聖寵正隆。
娘家廣安伯府自是榮寵不斷,雖然爵位不高,在京中貴族也是風頭無人能及。
如果兒子能娶到這樣人家的小姐,不僅兒子能飛黃騰達,她自己還能金銀如山的享福不盡。
劉氏就當沒看見秦氏的臉色,隻皺眉嘆息:「正是,孫家聽說我們三郎才貌雙全,也不嫌棄三郎身家單薄,就找我家老爺探了口風。
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唉!隻是你看看,現在鬧出這事,恐怕不僅得罪孫家,連廣安伯府也要得罪。」
秦氏愣住,腦中隻想著那句「孫家找人打聽」,那就是對方看上自家兒子了。
有子如此,她心中的榮耀頓時得到滿足,以後在親家跟前也是麵子的。
隻是安氏有一月能掙一兩銀子的手藝還讓她捨不得。
幾年前唐父死後,家裏少了收益,隻有十畝地賃人耕種,哪怕玉書考上秀才,縣裏每月給學子發放的一兩廩銀和十斤粗糧也捉襟見肘,還是安氏做女工每月貼補家用才寬裕一些。
現在要讓安氏走,家裏每年平白就丟了十幾兩收益。
可聽孫家許下的嫁妝……那是上千兩銀子!
秦氏躊躇良久才終於道:「安氏命裏帶煞,克父克母真是禍害,她既然要走,就依她早早打發去吧!
隻是牧哥兒是我一手帶大,亡夫說過要我好好撫養成人……」
聽出秦氏話裏有答應攆走安氏的意思,劉氏怕再拖下去夜長夢多,都不用一旁的唐玉書開口,立即代人作主:「那就留下哥兒!」
對秦氏的態度變化,她一點都不奇怪。
秦氏耳根軟,沒心機,窮骨頭隻喜歡金銀,口風也不緊。
自己隻是借唐玉書的名義打發一個小廝去老家送信,就把安氏的事摸得清清楚楚。
剛剛還捨不得安氏,可才往唐玉書的前途和銀錢多說幾句馬上就答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