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一番激昂演說,倒是說動了在場一些人,對於江東諸臣來講,當年隻有三五千兵力的時候,困難遠多於現在。


    “隻是,我軍糧草不繼,今收割糧食雖是有了補充,但仍不能支撐到明年春,所以,此戰我軍必須奪迴丹陽,若丹陽重歸我手,這糧草問題便能解決。若想奪迴丹陽,則必須擊敗敵軍,再趁勢而進,將劉敬驅出丹陽。此戰,諸位以為我軍該怎麽打呢?”


    孫策把問題拋給在場之人,在場之人紛紛思考起來。


    孫靜有點迫不及待:“吳侯,丹陽經曆數月大戰,百姓逃離,劉敬大軍糧草不能由丹陽供應,必是從淮南押糧草而來,而劉敬卻疏於秣陵的防範,我軍可從曲阿出兵,走水路突襲秣陵港,斷其糧道,屆時必能敗劉敬大軍。”


    程普站出來反對了孫靜的打法:“此策還需謹慎,糧道之重,劉敬不可能不知,必不會疏於防範,且我軍在曲阿兵力僅一萬出頭,再分兵攻打港口,恐怕會為敵所乘,曲阿難以防守。以我之意,當固守曲阿,再尋求良機,擊破敵軍。”


    孫靜惱怒了起來:“程將軍此言差矣,吳侯剛才已經說了,此戰我軍必須擊潰敵軍,而不是與敵軍相持,若不主動出擊,又如何擊潰敵軍?”


    程普又朝孫靜行了個禮:“敵軍勢大,主動出擊,對我軍不利,且糧道之重,劉敬又如何不知?怎會不加防範?從水路出兵,隻怕難以得逞。”


    “程普,你這是何意?難道你說我出兵必敗?大戰未起,你卻咒我軍兵敗,是何道理?”孫靜接著大罵起來:“你看你就是怕死怯戰,我大軍一敗再敗,便是如你這樣之人,在戰場上畏畏縮縮所致。既然上了戰場,自當勇往直前,還有何畏懼?”


    旁邊的張昭、顧雍等人都漸漸看出來了,孫靜就是想出兵而借題發揮。他的兩個兒子孫蛟、孫瑜被劉敬給哢嚓了,心裏窩著一肚子的火,滿腦子都是報仇雪恨。


    孫靜這一罵倒讓程普感到鬱悶,他並無針對孫靜之意,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此時,他也突然意識到,孫靜剛喪失兩子,自己不該去觸這個黴頭。於是,他轉頭看向孫策,希望孫策出麵打個圓場。


    哪知,孫策並沒有說話。孫策看到孫靜罵程普,心裏也覺得孫靜過分了。隻是孫靜白發人送黑發人,還連續送了兩個,此刻心裏的怒火正燃燒著,不罵人能泄火嗎?所以,他並沒有出麵,隻是想讓孫靜泄一下火。


    原本,他想調孫靜去鎮守烏程,因為其子孫暠如今就在烏程,但孫靜急於報仇,執意要來曲阿,參與與讓劉敬大軍交戰。


    程普看到孫策無動於衷,心裏歎了口氣,便站了迴去。此刻,他對孫策微微有些失望。他以為,孫靜死了兒子,固然會傷心,這倒是沒錯,但也不能肆意妄為,更不能把他當成出氣筒,誰沒有尊嚴?


    孫靜看到程普退了迴去,又接著說:“既然無人反對,吳侯,我願率三千大軍,從曲阿港口出發,攻打秣陵港口,此戰我必勝,否則我提頭來見。”


    孫策自然不能讓他率軍而出,就勸慰一番:“叔父還請稍安勿躁,此事還待商議,若是出兵,我定會讓叔父率軍。”


    “好,我必殺劉敬。”孫靜不敢罵孫策,就應了一聲,退迴自己的位置。


    呂範想了想,站出來向孫策行了個禮:“今劉敬大軍攻我江東,其廬江、淮南二郡必然兵力空虛,吳侯不如派一使者,出使荊州,去見劉表,讓劉表出兵攻打黃祖,黃祖實力孱弱,必會向劉敬求援。”


    “黃祖幫劉敬甚多,劉敬不能不出兵,屆時便牽製其兵力,使其不敢傾力攻打吳郡,我軍壓力頓減。”


    孫策皺了皺眉頭:“可是,荊州並不平穩,荊南四郡作亂已將近一年時間了,尚未平定,劉表又如何敢在此時出兵攻打江夏黃祖?”


    孫策對黃祖可謂是咬牙切齒,但由於劉敬的地盤阻隔,他也不能去攻打黃祖報仇。


    “吳侯,並非真攻,劉表隻需陳兵於長江之上,做出要攻江夏的姿勢,便可震懾黃祖,黃祖畏懼,就會向劉敬求援。屆時我們亦達到了目的。”


    孫策聽了大喜:“子衡此計可行,好,就這麽辦。諸位還有其他破敵之計否?”


    張昭站了出來:“吳侯,此戰對我軍不利,我軍自去年攻廬江、皖城敗退以來,又在丹陽與劉敬大軍大戰數月,大軍早已疲憊不堪,非一兩個月休整就能恢複……”他猶豫了一下,似乎有難言之隱。


    “我自知是如此,但劉敬率軍打過來,我又豈能示弱?子布,你跟隨我已有幾年時間了,有話直說便是。”


    “我以為吳侯可派使者,向劉敬求和。”


    “求和?”孫策臉上露出怒容:“求和乃是示弱,我孫策征戰數年,從未示弱於誰,此有損我的威名。且,從目前戰事來看,劉敬正準備一鼓作氣,攻打於我,豈會輕易答應求和?”


    張昭既然提出求和,自然有他的想法:“劉敬兵力不過略強盛於我軍而已,雙方交戰近一年時間,其大軍亦是疲憊,若劉敬想強行進軍,攻破吳郡,亦非易事。”


    “剛才子衡所說之計若成,劉表威懾長江,壓迫黃祖,可使黃祖恐慌,屆時黃祖必會向劉敬求援,使劉敬兵力受到牽製。曹操占據了徐州,使得淮南在西麵、北麵受到曹操的威脅,此亦牽製了劉敬的兵力。換而言之,劉敬的壓力並不小。”


    “劉敬乃愛惜名聲之人,其在淮南大災之時,收攏百姓,足以證明。今他得朝廷任命,為揚州牧,吳侯不如向劉敬臣服,奉其為揚州牧,可使劉敬緩進軍,我軍亦獲得喘息之機,還請吳侯慎重考慮。”


    “什麽?你讓我臣服於劉敬?”孫策沒想到張昭會提出這種主意,他氣得額頭上都起了青筋:“子布,你跟隨我幾年時間,當知我之誌向,天下之大,我自當創一番基業,豈會臣服他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火並收藏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