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劉敬的調解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敬把張遼和侯成給接了進來,安排位置坐好。關羽還沒到,劉敬自然也不能和張遼談正事,隻好找其他話題聊了起來。
“聽聞文遠是並州雁門郡馬邑人?”
“正是!”
“我曾聽聞文遠是先漢武帝時,曾參與馬邑之戰的那個聶壹的後人,可有此事?”
張遼微微一驚,他確實是聶壹的後人,但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想不到劉敬也知道。
“正是,永修侯也知道此事?”
“哈哈哈哈,我乃漢室宗親,對大漢忠誠之人,我自然會記於心中,你祖先獻馬邑之謀,卻因多種原因,功敗垂成,甚是遺憾。此戰無功而返,但與你祖先無關,亦不能否認你祖先的謀略,是武皇帝過於苛刻了。”
張遼聽到劉敬維護其祖先,說了漢武帝的不是,心裏稍稍得到安慰。聶壹獻馬邑合圍之計,失敗後得罪了匈奴人,又被漢朝廷中的一些人所怨恨,不得已而改名。本是一片忠心,卻落了個兩邊不討好的下場,想必聶壹也是心中委屈。
“這都是祖上之事,慚愧,我張遼不能重振祖上的威名!”
“文遠過謙了,文遠乃將才,他日威名,必不下於你祖上。”劉敬心裏暗自嘀咕,聶壹也不過是一商人而已,哪來威名?
“報,關羽將軍到。”
“雲長來了,我得去迎接一番,文遠先休息一下。”張遼聽到關羽的名字,冷哼了一聲。
劉敬走了起來,看到關羽果然站在入口處。
“哈哈哈哈,原來是雲長到了,真是歡迎之至。”
“太守相召,我豈能不來?”
“雲長客氣了,還請裏麵請,張文遠已經到了。”關羽聽到劉敬稱張遼的字,心中暗暗不滿,看來劉敬和張遼的關係還不錯。
進入到裏麵,看到張遼,關羽也是一聲冷哼,坐到張遼對麵的空位上,拿起桌上的酒,一口悶了。劉敬自然迴到了主座,看著兩人表情,他明白這調和的工作可不好做。劉敬工作忙得很,也不打算講廢話,就直奔主題。
“兩位,今日我約你們來,你們能親自至此,也算是給我麵子,我在此表示感謝……至於我約兩位前來的目的,想必兩位也猜得到。”
“你們交戰,我本不該插手,但你們打著打著,就打到我的領地來了,這就不妥了吧?”
張遼向劉敬抱了個拳:“永修侯,此乃關羽的奸計,他大軍敗退,我自然乘勝追擊,他避無可避,就故意退到淮南來,我又豈能善罷甘休?”
“張遼,你胡說什麽?我豈會怕你?你追到鍾離縣來又如何?你又豈能勝我?”關羽嘴上雖這麽說,但不能改變是他先進鍾離的事實。他又抱拳向著劉敬:“太守,我進入鍾離縣時,並不知道是太守的領地,還以為是袁術的地盤。”
“哈哈哈哈!袁術敗亡,淮南之地,各縣已歸降於我,自然就是我的領地。如今眼看就要到秋收季節了,你們交戰使我治下百姓恐慌,不敢收割稻田,誤了秋收,那又如何?”
關羽和張遼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是大將,戰時自然以戰局為主,誰會去管百姓。隻是,兩人都不敢輕易得罪劉敬。若是得罪了劉敬,肯定給自家主子帶來麻煩。
“那太守想怎麽樣呢?”
“很簡單,你們各自率軍退了鍾離,到淮水對麵,你們可以接著交戰,如何?”
關羽微微不喜,他兵力弱勢,才故意退到淮水南岸來,想借淮水擺脫張遼。哪料張遼竟也跟著渡過淮水。如若雙方再迴到淮水北岸,張遼便毫無顧忌。他想了一下,便有了應對。
“太守此舉,我倒是無異議,隻怕張遼伺機偷襲我軍,要退的話,我先退。隨後張將軍再退,如何?”
“不行!關羽,你休要耍奸計,若是要退的話,那我大軍先退。”張遼不傻,要是關羽先渡過淮水,他隻需要在對岸稍微動點手腳,就可以讓張遼的大軍不能安穩渡過淮水,然後自己逃之夭夭。
“哼,若你先退,你斷我後路,我豈不全軍覆沒?”
“哼!”張遼拍案而起:“關羽,你既知如此,又為何要我先渡淮水?”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來,劉敬就在旁邊看戲。兩人吵著吵著,要準備拔刀幹架,劉敬這才連忙製止:“兩位,此乃我地盤,你們可不能動刀,否則休怪我不客氣。”兩人心中一凜,連忙把刀插迴去。
“恕我直言,你們大軍渡過淮水交戰,這糧草怎麽辦?恐怕不可能通過渡口來押運吧?”
關羽和張遼一聽,對視了一眼,又低下了頭。劉敬看著兩人,知道他點到兩人的痛處了。兩人軍中糧草都不多了,這幾天雙方一直在對峙,卻不交戰,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情況。
“你們倆率軍交戰,一個在前麵,一個在後麵,越跑越遠,這糧道也越拖越長,如今居然還敢渡過淮水?還真是不要命的,莫非你們是在比拚誰的糧草撐得久,糧草撐得久的便是贏了這場大戰?”
“或者,你們就是故意把戰場轉移我到的領土,等到糧草盡時,就擄掠我治下百姓,是嗎?如今正好秋收快到,難不得你們就等著我治下百姓的稻穀熟了,正好去收割?”劉敬不自覺地提高了聲音。
關羽連忙否認:“太守,並非如此,隻是當時並不知道是太守之地。”
張遼也連忙否認:“永修侯仁義,我又豈敢傷永修侯治下百姓?”
“哈哈哈哈,是我率軍於此,你們才不敢擄掠百姓吧?若我不率軍前來,你們糧盡之時,真不會擄掠百姓嗎?兩位將軍請捫心自問一下。”
關羽和張遼頓時沉默,兩人都低下了頭。這是亂世,如果軍中缺糧,百姓的糧食正好要收割了,這種情況下,多半還真是會搶糧的。劉敬暗自慶幸,自己來得正合適,再來晚一些,這兩個家夥就動手搶百姓的糧了。
“聽聞文遠是並州雁門郡馬邑人?”
“正是!”
“我曾聽聞文遠是先漢武帝時,曾參與馬邑之戰的那個聶壹的後人,可有此事?”
張遼微微一驚,他確實是聶壹的後人,但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想不到劉敬也知道。
“正是,永修侯也知道此事?”
“哈哈哈哈,我乃漢室宗親,對大漢忠誠之人,我自然會記於心中,你祖先獻馬邑之謀,卻因多種原因,功敗垂成,甚是遺憾。此戰無功而返,但與你祖先無關,亦不能否認你祖先的謀略,是武皇帝過於苛刻了。”
張遼聽到劉敬維護其祖先,說了漢武帝的不是,心裏稍稍得到安慰。聶壹獻馬邑合圍之計,失敗後得罪了匈奴人,又被漢朝廷中的一些人所怨恨,不得已而改名。本是一片忠心,卻落了個兩邊不討好的下場,想必聶壹也是心中委屈。
“這都是祖上之事,慚愧,我張遼不能重振祖上的威名!”
“文遠過謙了,文遠乃將才,他日威名,必不下於你祖上。”劉敬心裏暗自嘀咕,聶壹也不過是一商人而已,哪來威名?
“報,關羽將軍到。”
“雲長來了,我得去迎接一番,文遠先休息一下。”張遼聽到關羽的名字,冷哼了一聲。
劉敬走了起來,看到關羽果然站在入口處。
“哈哈哈哈,原來是雲長到了,真是歡迎之至。”
“太守相召,我豈能不來?”
“雲長客氣了,還請裏麵請,張文遠已經到了。”關羽聽到劉敬稱張遼的字,心中暗暗不滿,看來劉敬和張遼的關係還不錯。
進入到裏麵,看到張遼,關羽也是一聲冷哼,坐到張遼對麵的空位上,拿起桌上的酒,一口悶了。劉敬自然迴到了主座,看著兩人表情,他明白這調和的工作可不好做。劉敬工作忙得很,也不打算講廢話,就直奔主題。
“兩位,今日我約你們來,你們能親自至此,也算是給我麵子,我在此表示感謝……至於我約兩位前來的目的,想必兩位也猜得到。”
“你們交戰,我本不該插手,但你們打著打著,就打到我的領地來了,這就不妥了吧?”
張遼向劉敬抱了個拳:“永修侯,此乃關羽的奸計,他大軍敗退,我自然乘勝追擊,他避無可避,就故意退到淮南來,我又豈能善罷甘休?”
“張遼,你胡說什麽?我豈會怕你?你追到鍾離縣來又如何?你又豈能勝我?”關羽嘴上雖這麽說,但不能改變是他先進鍾離的事實。他又抱拳向著劉敬:“太守,我進入鍾離縣時,並不知道是太守的領地,還以為是袁術的地盤。”
“哈哈哈哈!袁術敗亡,淮南之地,各縣已歸降於我,自然就是我的領地。如今眼看就要到秋收季節了,你們交戰使我治下百姓恐慌,不敢收割稻田,誤了秋收,那又如何?”
關羽和張遼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是大將,戰時自然以戰局為主,誰會去管百姓。隻是,兩人都不敢輕易得罪劉敬。若是得罪了劉敬,肯定給自家主子帶來麻煩。
“那太守想怎麽樣呢?”
“很簡單,你們各自率軍退了鍾離,到淮水對麵,你們可以接著交戰,如何?”
關羽微微不喜,他兵力弱勢,才故意退到淮水南岸來,想借淮水擺脫張遼。哪料張遼竟也跟著渡過淮水。如若雙方再迴到淮水北岸,張遼便毫無顧忌。他想了一下,便有了應對。
“太守此舉,我倒是無異議,隻怕張遼伺機偷襲我軍,要退的話,我先退。隨後張將軍再退,如何?”
“不行!關羽,你休要耍奸計,若是要退的話,那我大軍先退。”張遼不傻,要是關羽先渡過淮水,他隻需要在對岸稍微動點手腳,就可以讓張遼的大軍不能安穩渡過淮水,然後自己逃之夭夭。
“哼,若你先退,你斷我後路,我豈不全軍覆沒?”
“哼!”張遼拍案而起:“關羽,你既知如此,又為何要我先渡淮水?”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來,劉敬就在旁邊看戲。兩人吵著吵著,要準備拔刀幹架,劉敬這才連忙製止:“兩位,此乃我地盤,你們可不能動刀,否則休怪我不客氣。”兩人心中一凜,連忙把刀插迴去。
“恕我直言,你們大軍渡過淮水交戰,這糧草怎麽辦?恐怕不可能通過渡口來押運吧?”
關羽和張遼一聽,對視了一眼,又低下了頭。劉敬看著兩人,知道他點到兩人的痛處了。兩人軍中糧草都不多了,這幾天雙方一直在對峙,卻不交戰,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情況。
“你們倆率軍交戰,一個在前麵,一個在後麵,越跑越遠,這糧道也越拖越長,如今居然還敢渡過淮水?還真是不要命的,莫非你們是在比拚誰的糧草撐得久,糧草撐得久的便是贏了這場大戰?”
“或者,你們就是故意把戰場轉移我到的領土,等到糧草盡時,就擄掠我治下百姓,是嗎?如今正好秋收快到,難不得你們就等著我治下百姓的稻穀熟了,正好去收割?”劉敬不自覺地提高了聲音。
關羽連忙否認:“太守,並非如此,隻是當時並不知道是太守之地。”
張遼也連忙否認:“永修侯仁義,我又豈敢傷永修侯治下百姓?”
“哈哈哈哈,是我率軍於此,你們才不敢擄掠百姓吧?若我不率軍前來,你們糧盡之時,真不會擄掠百姓嗎?兩位將軍請捫心自問一下。”
關羽和張遼頓時沉默,兩人都低下了頭。這是亂世,如果軍中缺糧,百姓的糧食正好要收割了,這種情況下,多半還真是會搶糧的。劉敬暗自慶幸,自己來得正合適,再來晚一些,這兩個家夥就動手搶百姓的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