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呢,長大了還弱勢嗎?」


    他停了一下,沒有立刻迴答。


    「還是會有吧,在某些時候,比如領導,他們有一定職權,可以評判我。」


    「嗯,領導在工作上通常有一定的權威性。」我理解他的意思,「我注意到,你沒有提及領導的其他方麵,比如她對於職位的決定作用等,隻是提到了評判。這似乎和你前麵所說的是相互關聯的,那些過去的長輩、老師,他們對你的評價,是你在意的。」


    他又停了許久,應該是在思考。


    「說不上在不在意,過去還真沒有這麽考慮過。這樣想來的確是一種話語權,或者說是一種評價體係吧。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是有標準的。


    「比如,學習成績啦,懂不懂事啦,長大了就會是一些其他的,工作如何啊,有沒有對象,對象如何,諸如此類。


    「你說有沒有什麽人,或一些東西,的確是可以追溯的。我能想起一些片段和感覺,小時候我在眾人麵前犯錯時母親那嫌惡的白眼,父親在輔導我功課時罵我蠢笨,再後來父親裝作不經意提到其他孩子的優異。那些賺了錢,或者是生了聰明孩子的親戚朋友總是出現在父親的口中,出現在我們談話的間隙裏。


    「我們這不大的房子裏,卻仿佛住了一屋子的人。


    「我要注意自己的表現,是不是這不好了,那又不好了,免得被父親和他們比較,又遭羞辱。


    「後來父親生意不好,對我也越發沒了耐性,打我的時候也是有的。不過奇怪的是,當你讓我迴憶的時候,我想不起他打我的那些細節,那些疼痛。想起的,反而是他表露態度的某些瞬間。


    「比如一個白眼,或者是一句『蠢豬』。現在想起,我仍覺寒涼。


    「而那一屋子的人也從周圍的親戚,變成了同班的同學、同校的同學、校外的朋友,同事等。


    「我在這些年的評判和比較中越來越力不從心,我覺得很累,也的確感到很挫敗。


    「我很難在所有方麵都做得優異,一旦我在某方麵不如別人,就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我越來越少地去嚐試不擅長的東西,因為嚐試意味著踏入陌生的領域,而陌生便有挑戰,有可能做得好,也可能做不好,若是做不好,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這樣,我越來越沉默了,不喜歡也不擅長和別人互動,很多時候我都是那麽平庸,尤其是職場這種需要自我表現的地方。」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他已經越來越懂得自我分析,越來越敞開自我。


    所以我認真地聽,沒有插話,認真地感受他的感受。有一些句子,雖然他說得平淡如常,但卻十分有力地戳中我的內心。


    比如母親的白眼,父親的辱罵,還有那一屋子的人。


    那是一種刺痛的感覺。


    雖然他說自己對於身體的疼痛已經沒有記憶了,但是父母的這些態度,卻深深地紮在了他的心上。


    人有自我保護機製,碰了火,方知燙,於是學會了不碰火。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這些態度紮得他疼,他要躲避這種感覺,就得按照父母的意願和期待行事,這樣才會得到好評價。


    而這些評價直接塑造了他對於自身的感覺。


    白眼,意味著「我」是一個令人嫌惡的小孩,辱罵意味著「我」是一個愚蠢的人。


    盡管這些感覺因為他後來的努力有過稍許改變,但是家庭中負麵評價的反覆使用,使得這些感覺一次又一次地被喚醒和加強。


    以至於在後來的成長中,他已經習慣成自然,內化了這種方式。哪怕父母不再打罵他,但他與周圍的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仍是評判與被評判的關係。


    這是一種緊張的關係,不安全的關係,他無法信任這個世界,自然也無法敞開自己,去擁抱它。


    所以他總能敏感地在一個新環境裏辨認出那個具有話語權,可以評判自己的人,要去贏得他/她的認可,這幾乎成了他的自動反應。


    既害怕又勉強地迎合著,這就是他過往二十幾年的生活。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他見到領導就會煩躁。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一定要做好,讓她滿意,不能得到不好的反饋;而另一個聲音卻在說,這不是你真正追求的,為什麽要在意自己做得好不好,況且她的評價也未必就絕對正確,為什麽要因此懷疑自己?


    這種矛盾讓他撕裂,所以他忍不住要傾訴,要爆發。


    不過這種矛盾也未必是壞事,這很可能是他的自主意識在發展的原因。


    他開始在其他擅長的事情中,找到越來越多的自我肯定,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父母要求他去做,或者出於比較的壓力。


    我應該鼓勵他發展這部分的獨立意識,這樣他的自我內在感覺就有可能從依賴外部評價漸漸轉向為自我判斷。


    所謂自信,就是這麽一點點來的。需要耐心地慢慢來,可能會反覆。


    以上分析大部分出於我的直覺,我需要在接下來的谘詢中進一步印證,同時還要結合他的性格氣質,他過往的患病史等因素綜合考慮。


    我跟他交流了一部分我的設想,詢問他的看法,看他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對於大部分他都表示了贊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看不見的病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範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範黎並收藏看不見的病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