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重歸平靜,張大牛跟著張運國等人去田地開墾荒地。
王鐵柱自家也買了三畝田,以往都是李秀兒與王柱子開墾荒地,他現在閑了下來,作為家中的頂梁柱,自然也要去開墾荒地。
張三牛耗費了一周的時間,終於把蛙籠做好了,他往裏麵放了兩盆水,緊接著把捉到的青蛙一股腦兒全倒了進去。
青蛙確實能捕食蚊子,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即便把自家院子裏的蚊子都捕食殆盡,還是會有其他地方的蚊子一窩蜂飛進來。
蚊子依舊肆意猖獗,猶如一群戰鬥機,每天傍晚都在空中嗡嗡作響。
張三牛被叮得渾身是包,氣得他直跺腳,卻又對蚊子束手無策。
傍晚,張運國與李敏商量著買牛的事宜,張三牛恰好坐在一旁。
“小敏,咱家多了 20 畝地,畜力明顯不夠了,我想著買頭小牛犢,你意下如何?”
按耕地來算,一頭牛能耕 25 畝地,毛驢則減半,張運國手上有 60 畝地,其中 8 畝是桑麻,剩下的 52 畝都種著農作物,僅有一頭耕牛和一頭毛驢顯然是不夠用的。
李敏點頭應道:
“好啊,把養牛的活兒交給三牛就行。”
張三牛此刻正忙著與蚊子鬥智鬥勇,不停地拍手驅趕身邊的蚊子。
聽到李敏的話,他忙道:
“娘,幹脆買兩頭吧,等過幾年張晨長大了,也能去放牛。”
李敏笑著說:
“一頭就夠了,要那麽多也用不上。”
耕牛可不是肉牛,耕牛是要出苦力的,要是不能勞作,那就是白吃飯的,養著純粹是浪費糧食,而且牛的食量可大著呢,光是給它提供食物,都要耗費不少人力。
古代禁止殺牛,耕牛壽終正寢或者意外死亡後必須向官府報備,才可以販賣牛肉。
賣牛肉的收益與培養耕牛的成本相比,如果耕牛不能提供額外價值,那完全就是賠本買賣。
人人都想擁有一頭牛,但又不想要更多,畢竟養牛的成本太高,如果家裏地多,那就另當別論了。
張三牛想多買幾頭牛,等以後豬場擴大了,無論是運送草料還是豬糞,各方各麵都需要畜力,不過,他不知道如何開口,隻能沉默下來,以後再做打算。
第二天,天色朦朧,星星還掛在空中閃爍,張運國便來到了張三牛的床前,同時推了推張三牛的胳膊叫道:
“三牛,醒醒。”
張三牛被叫醒後,揉了揉雙眼,瞧見叫醒他的人是張運國後問道:
“爹,這麽早叫醒我幹嘛呀?”
“三牛,爹去縣城裏買牛犢子,你也跟著一塊來吧。”
張三牛十分疑惑,買牛犢子是大人的事,與他一個小孩子有什麽關聯?總不能叫他來挑選牛犢子吧?
不過去一趟縣城也好,就當是旅遊散心了,張三牛壓下心中的困惑,開口說道:
“爹,你等我一下,我馬上就起床。”
張三牛迅速穿好衣物,隨意整理了一下被褥,便走出屋門,而張二牛還在夢鄉,對張三牛的動靜毫無察覺。
張運國早已牽著毛驢等候多時,張三牛來到毛驢跟前,在張運國的幫助下騎在毛驢身上。
清晨的氣溫涼爽而濕潤,仿佛是大自然為人們準備的一場清新的洗禮。
兩人一毛驢踏上了前往縣城的路途,張運國牽著毛驢走在前麵,而張三牛則獨自一人坐在毛驢上麵。
兩人曆經近四個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抵達縣城城口。
張運國繳納了四文錢的進城費後,帶著張三牛進入縣城,其中兩文錢是毛驢的“過路費”。
張運國來到牲口交易市場,這裏實際上就是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麵搭建了幾個牲畜架子,其形狀類似於在院子裏曬衣服的晾衣架,由三根棍子組成。
不同的是,晾衣架上掛著的是衣服,而牲畜架子上則係著幾頭牲畜,牲畜的頭上插著草,表明這些牲畜可以進行買賣。
張運國來到一處牲畜架前,將毛驢交給張三牛看管,然後開始仔細端詳起一隻牛犢子來。
這時,一位光著膀子的牙人滿臉笑容地走了過來,他親切地問道:
“鄙人周二通,老兄叫我二通就行,不知老兄怎麽稱唿?”
“俺叫張運國。”
“那就是張兄弟了,張兄弟想要什麽樣的牛犢子,盡管說出來,我保證給張兄弟一個滿意的價格。”
“我先看看再說。”
“行,張兄弟慢慢看,我就不打擾張兄弟了。”
說完,周二通走到一邊,給張運國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張運國首先觀察的是牛犢子的脖子,他知道,脖子越粗壯越好;接著是嘴,嘴越大越好,而且鼻子上還要有水珠,這說明牛沒有疾病。
然後,他依次檢查了牛犢子的腿、屁股、身架,甚至還仔細檢查了一下牛蹄子。
最後,張運國終於找到了一頭令他滿意的牛犢子,滿意地說道:
“就是它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張運國與周二通以 2.3 兩銀子的價格成交。在辦理了一些必要的手續後,張運國便牽著這頭牛犢子離開了。
買牛需要到官府備案,這些繁瑣的手續都被牙人一手包辦。牙人,其作用與中介如出一轍。
買好牛犢後,張運國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領著張三牛來到一所私塾門前。
張三牛還沒靠近,便聽到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他頓時知道,他要被張運國送去讀書,心裏不由得哀歎起來,他對讀書深惡痛絕,尤其是那些毫無實用價值的書。
“爹,您都這把年紀了,還想著去讀書啊,真是有誌氣!”
張運國正在拴毛驢,聽到張三牛如此調侃自己,忍不住笑罵道:
“老子是送你去讀書!”
張三牛的大腦開始飛速運轉,試圖想出一些拒絕的辦法,可惜越想越亂,腦子裏像一團漿糊一樣。
張運國把毛驢和牛都拴在樹上後,走到大門前敲了兩下,很快,一個門倌走了出來。
張運國和他交流了兩句,門倌便返迴門內,不一會兒,一位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且略帶慍怒的灰發老人走了出來。
孫誌才正在給學子們授課,突然被門倌打斷,心中頓時升起一絲不快。
孫誌才走出大門,掃視了一眼,直接將矛頭對準張三牛,不高興地說:
“小娃娃,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成為我的學生的,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麽?”
至於張運國,直接被孫誌才無視了,他穿著樸素,一看就是個鄉下來的土包子,孫誌才根本不想在他身上浪費半點精力。
要不是張運國身邊有個貌似來求學的小孩,孫誌才真想直接叫人把他們趕走。
王鐵柱自家也買了三畝田,以往都是李秀兒與王柱子開墾荒地,他現在閑了下來,作為家中的頂梁柱,自然也要去開墾荒地。
張三牛耗費了一周的時間,終於把蛙籠做好了,他往裏麵放了兩盆水,緊接著把捉到的青蛙一股腦兒全倒了進去。
青蛙確實能捕食蚊子,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即便把自家院子裏的蚊子都捕食殆盡,還是會有其他地方的蚊子一窩蜂飛進來。
蚊子依舊肆意猖獗,猶如一群戰鬥機,每天傍晚都在空中嗡嗡作響。
張三牛被叮得渾身是包,氣得他直跺腳,卻又對蚊子束手無策。
傍晚,張運國與李敏商量著買牛的事宜,張三牛恰好坐在一旁。
“小敏,咱家多了 20 畝地,畜力明顯不夠了,我想著買頭小牛犢,你意下如何?”
按耕地來算,一頭牛能耕 25 畝地,毛驢則減半,張運國手上有 60 畝地,其中 8 畝是桑麻,剩下的 52 畝都種著農作物,僅有一頭耕牛和一頭毛驢顯然是不夠用的。
李敏點頭應道:
“好啊,把養牛的活兒交給三牛就行。”
張三牛此刻正忙著與蚊子鬥智鬥勇,不停地拍手驅趕身邊的蚊子。
聽到李敏的話,他忙道:
“娘,幹脆買兩頭吧,等過幾年張晨長大了,也能去放牛。”
李敏笑著說:
“一頭就夠了,要那麽多也用不上。”
耕牛可不是肉牛,耕牛是要出苦力的,要是不能勞作,那就是白吃飯的,養著純粹是浪費糧食,而且牛的食量可大著呢,光是給它提供食物,都要耗費不少人力。
古代禁止殺牛,耕牛壽終正寢或者意外死亡後必須向官府報備,才可以販賣牛肉。
賣牛肉的收益與培養耕牛的成本相比,如果耕牛不能提供額外價值,那完全就是賠本買賣。
人人都想擁有一頭牛,但又不想要更多,畢竟養牛的成本太高,如果家裏地多,那就另當別論了。
張三牛想多買幾頭牛,等以後豬場擴大了,無論是運送草料還是豬糞,各方各麵都需要畜力,不過,他不知道如何開口,隻能沉默下來,以後再做打算。
第二天,天色朦朧,星星還掛在空中閃爍,張運國便來到了張三牛的床前,同時推了推張三牛的胳膊叫道:
“三牛,醒醒。”
張三牛被叫醒後,揉了揉雙眼,瞧見叫醒他的人是張運國後問道:
“爹,這麽早叫醒我幹嘛呀?”
“三牛,爹去縣城裏買牛犢子,你也跟著一塊來吧。”
張三牛十分疑惑,買牛犢子是大人的事,與他一個小孩子有什麽關聯?總不能叫他來挑選牛犢子吧?
不過去一趟縣城也好,就當是旅遊散心了,張三牛壓下心中的困惑,開口說道:
“爹,你等我一下,我馬上就起床。”
張三牛迅速穿好衣物,隨意整理了一下被褥,便走出屋門,而張二牛還在夢鄉,對張三牛的動靜毫無察覺。
張運國早已牽著毛驢等候多時,張三牛來到毛驢跟前,在張運國的幫助下騎在毛驢身上。
清晨的氣溫涼爽而濕潤,仿佛是大自然為人們準備的一場清新的洗禮。
兩人一毛驢踏上了前往縣城的路途,張運國牽著毛驢走在前麵,而張三牛則獨自一人坐在毛驢上麵。
兩人曆經近四個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抵達縣城城口。
張運國繳納了四文錢的進城費後,帶著張三牛進入縣城,其中兩文錢是毛驢的“過路費”。
張運國來到牲口交易市場,這裏實際上就是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麵搭建了幾個牲畜架子,其形狀類似於在院子裏曬衣服的晾衣架,由三根棍子組成。
不同的是,晾衣架上掛著的是衣服,而牲畜架子上則係著幾頭牲畜,牲畜的頭上插著草,表明這些牲畜可以進行買賣。
張運國來到一處牲畜架前,將毛驢交給張三牛看管,然後開始仔細端詳起一隻牛犢子來。
這時,一位光著膀子的牙人滿臉笑容地走了過來,他親切地問道:
“鄙人周二通,老兄叫我二通就行,不知老兄怎麽稱唿?”
“俺叫張運國。”
“那就是張兄弟了,張兄弟想要什麽樣的牛犢子,盡管說出來,我保證給張兄弟一個滿意的價格。”
“我先看看再說。”
“行,張兄弟慢慢看,我就不打擾張兄弟了。”
說完,周二通走到一邊,給張運國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張運國首先觀察的是牛犢子的脖子,他知道,脖子越粗壯越好;接著是嘴,嘴越大越好,而且鼻子上還要有水珠,這說明牛沒有疾病。
然後,他依次檢查了牛犢子的腿、屁股、身架,甚至還仔細檢查了一下牛蹄子。
最後,張運國終於找到了一頭令他滿意的牛犢子,滿意地說道:
“就是它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張運國與周二通以 2.3 兩銀子的價格成交。在辦理了一些必要的手續後,張運國便牽著這頭牛犢子離開了。
買牛需要到官府備案,這些繁瑣的手續都被牙人一手包辦。牙人,其作用與中介如出一轍。
買好牛犢後,張運國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領著張三牛來到一所私塾門前。
張三牛還沒靠近,便聽到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他頓時知道,他要被張運國送去讀書,心裏不由得哀歎起來,他對讀書深惡痛絕,尤其是那些毫無實用價值的書。
“爹,您都這把年紀了,還想著去讀書啊,真是有誌氣!”
張運國正在拴毛驢,聽到張三牛如此調侃自己,忍不住笑罵道:
“老子是送你去讀書!”
張三牛的大腦開始飛速運轉,試圖想出一些拒絕的辦法,可惜越想越亂,腦子裏像一團漿糊一樣。
張運國把毛驢和牛都拴在樹上後,走到大門前敲了兩下,很快,一個門倌走了出來。
張運國和他交流了兩句,門倌便返迴門內,不一會兒,一位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且略帶慍怒的灰發老人走了出來。
孫誌才正在給學子們授課,突然被門倌打斷,心中頓時升起一絲不快。
孫誌才走出大門,掃視了一眼,直接將矛頭對準張三牛,不高興地說:
“小娃娃,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成為我的學生的,你求學的目的是什麽?”
至於張運國,直接被孫誌才無視了,他穿著樸素,一看就是個鄉下來的土包子,孫誌才根本不想在他身上浪費半點精力。
要不是張運國身邊有個貌似來求學的小孩,孫誌才真想直接叫人把他們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