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牛把竹簍放進牛舍,取出放羊的鞭子以及一個小巧精致的竹筐,竹筐裏麵斜靠著一個竹子製作的夾子。


    放羊的鞭子通常呈現出細長而柔韌的形狀,宛如一條靈動的蛇。


    鞭子的鞭身由許多細長的鞭條組成。這些鞭條通常是由柔軟而有彈性的材料製成,如皮革、橡膠或纖維。


    在揮舞時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和聲響,用於驅趕羊群或指示羊的方向。


    張二牛打開羊圈,綿羊一個接著一個走了出來。


    驅趕著羊群來到外麵,他將竹筐遞給張三牛,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三牛啊,可別漏了路上的羊糞蛋,要把它們一一撿起來喲。”


    張三牛接過竹筐,臉上露出老實憨厚的神情,宛如木頭人一般。


    然而,他的內心早已波濤洶湧,淚如泉湧,不禁對人生充滿了疑惑:難道投胎真是一項需要精湛技藝的活兒嗎?


    隨後,兩人趕著羊群,向著後山緩緩走去。


    後山宛如寶石,鑲嵌在南山村的南端,靜靜地等待著羊群的到來。


    立春之後,後山逐漸蘇醒。冬日的寒氣慢慢退去,山巒漸顯生機。山間的樹木開始萌發新芽,嫩綠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山上的積雪融化,形成清澈的溪流,由南至北,孕育了無數良田。


    張三牛小心翼翼地撥開草叢,如同考古學家般,用竹夾夾起一粒羊糞蛋,輕輕地放進竹筐。


    這時,他的耳邊傳來一道響亮的聲音:


    “這裏,這裏還有一顆。”


    在張二牛的精準指揮下,張三牛再次收獲了一枚“寶貝”羊糞蛋。


    羊群就像一列移動的“施肥車”,一路吃一路拉,源源不斷地“生產”著羊糞蛋。


    張三牛忙得像個陀螺,一刻也停不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撿羊糞蛋的手法越發嫻熟,可他的腰卻酸得像要斷了似的,遭了大罪。


    在路上,張二牛不時揮舞著鞭子,驅趕羊群走向正確的方向,那鞭子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終於來到後山腳下,張二牛依然熱情不減,大聲唿喊:


    “那裏,那裏還有一顆。”


    張三牛麵無表情地盯著張二牛,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仿佛在說:


    “你夠了啊!”


    張二牛被他瞧得有些心虛,悻悻地“嘿嘿”了兩聲。


    “累了。”


    張三牛有氣無力地吐出兩個字,便如同泄了氣的皮球般,放下竹筐,把竹夾丟進筐裏,找了一塊大石頭一屁股坐了上去。


    隨後,張二牛也如釋重負地坐在石頭上,任由羊群像一群自由的精靈,在草地上歡快地享受著“美食”。


    隻要羊群不脫離他們的視線,他們便安心地坐著。


    要是有哪隻調皮的羊走遠了,張二牛便會撿起一塊石頭,像擲鉛球運動員一樣,將石頭用力地扔出去。


    那隻羊受到驚嚇後,便會迅速跑迴羊群。


    至於專門扔石頭的拋石繩,張三牛表示沒有看到,古代信息傳遞太過緩慢,這門技術可能還沒有傳遞過來。


    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羊糞如土,上地如虎”,莊家吸收了羊糞蛋,大概跟人吃了羊肉一樣得勁。


    兩人輪流撿拾羊糞蛋,在羊群吃飽之後,太陽落山之前,匆忙驅趕羊群迴家。


    若太陽落山後才匆忙往迴趕路,那等待他們的,將是冰冷的飯菜。


    迴家後,他們像熟練的牧羊人一樣,將羊群驅趕進羊圈。


    然後,把裝滿羊糞蛋的竹筐,輕輕地倒在糞堆上。


    糞堆位於雞籠的東側,與雞籠之間,挺立著一棵木棗樹。


    每年采摘木棗時,總有許多木棗如傘兵跳傘般,準確地降落在糞堆上。


    無論是羊糞、牛糞,還是雞糞,甚至是人糞,都會被堆積在糞堆上,如小山一般,發酵成肥沃的肥料。


    在雞籠與棗樹之間,有一條土路,引領人們走向南院。


    南院裏開墾出了幾塊菜地,家中的母雞們,平日裏就在這南院中自由放養,白天時,它們如探險家般在南院尋找小蟲子,天黑時,則自覺地鑽進雞籠。


    張二牛踏入南院,如偵探般四處尋覓可能被遺漏的雞蛋。


    雖說母雞大多在早上下蛋,但也有少數母雞會在下午產下“驚喜”。


    如果他能找到這些“漏網之魚”,並且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生雞蛋偷偷喝下,然後嫁禍給土雞,那該是多麽快意的一件事啊!


    張三牛踏入廚房,一眼便瞧見灶台上的火焰已悄然熄滅,而那口鍋卻仍冒著騰騰熱氣,這表明晚餐剛剛烹製完成,隻待爹與大哥歸家,便可一同享用美餐。


    他抄起絲瓜瓢,舀起半盆涼水,雙手掬起這沁涼的清水,如甘霖般灑在麵龐上,頃刻間,一日的疲憊如潮水般退去。


    不多時,張運國與張大牛牽著牛、驢歸家而來,牛車上拉著兩筐青草。


    他們進門的頭一件事,便是好生照料牛和驢。


    在春耕時節,牛可是耕地的得力幹將,此時的它,飲食待遇比人還要優渥幾分。


    待安頓好牛、驢後,一家人方才圍坐桌前,邊吃飯邊閑談,共度這溫馨美好的時光。


    晚餐結束,一家人移步院子,趁著夕陽的餘暉,開始最後的忙碌。


    張運國、張大牛、李氏、趙氏四位成年人手腳麻利地編織起竹筐來。


    以他們四人的手速,每日趁著這點兒工夫,不出七日,便能編成一個碩大的竹筐。


    這樣的大竹筐拿到集市上售賣,每月可得近百文的收入。


    張二牛取出一卷麻線,那麻線雖略顯陳舊,卻依舊結實耐用。


    他開始製作簡易陷阱,先將一根兩指粗細、一尺長短的竹子一端削得銳利無比。


    再用一截麻線係於其上,麻線的另一端則係成可隨意調節大小的繩套。


    如此,一個陷阱便大功告成,緊接著,他又開始製造下一個。


    張三牛見狀,滿臉狐疑,這玩意兒真能奏效?


    隨後,張三牛扶著自家侄子在院子裏跑來跑去。


    兩年前,大嫂趙氏誕下一子,取名張晨。


    如今的張晨,剛學會走路,也能咿呀學語,甚是討人喜愛。


    因古代重男輕女之風盛行,故而村裏人皆道,張家真是好福氣,生的盡是胖乎乎的小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蛋糕遊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3866377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38663770並收藏蛋糕遊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