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開始已有大半年時間,春耕也已經結束,此時全國正是稍微閑暇時候。


    桓冀帶著蒲仙玉和賀必先來到楊叔子的府上,隻見得楊叔子的三進院子從外到裏都放滿了竹簡,竹簡堆積如山一般,一身麻布長衣的楊叔子頭發蓬亂,一手握著毛筆,一隻手揉著頭發,從堆積如山的竹簡裏走來走去,時不時停下來沉思一番又找下一卷書打開仔細翻閱,然後又放上去,如此這般反複,偶爾還在竹簡上寫寫畫畫。


    太尉府上老管家看到是皇上,趕緊要躬身行禮,被桓冀攔住了,又叫管家莫要去打攪楊叔子,自己帶著蒲仙玉和賀必先進去,找了一個稍微可以坐得下的地方坐了下來,靜靜地看著楊叔子忙碌。


    約有一兩個時辰,楊叔子才從書堆裏出來,眼睛裏都是血絲。他這才看到皇上正坐在旁邊,急忙躬身行禮:“皇上,臣這般蓬頭垢麵,萬望皇上莫怪。”


    桓冀拉住楊叔子的手,說:“這是在你的太尉府上,你想怎樣就怎樣,沒有那麽多規矩。這都是諸家盛典嗎?”


    “皇上,這裏麵前邊院裏的都是盛典,後麵書房裏的都是這次要頒布的新法,我知道這次的《刑論》、《連坐論》、《律論》都事關國本穩固,所以臣不敢大意,因此進行了反複核對,又和趙國眾先帝留下的法令做了一個比較,終於算是完成了。”


    桓冀看著楊叔子,拍了拍他的手,說:“先生千萬要保重身體,老趙國萬民可都靠著先生呢。”


    楊叔子看著一臉誠懇的桓冀,狠狠點了點頭:“臣丁當為國為民而鞠躬盡瘁,定不負皇上的重托。”


    “好了。我來是想與你說一件事,蒲仙玉說最近皇城似乎不太平,我怕你出事,所以想讓他們兩個做你府上的屬官,蒲仙玉可以保護你的安全,賀必先可以幫你處理許多事務。”


    “這……皇上,這二人可都是朝廷三品以上官職,如何做的我的屬官啊。”


    桓冀看向兩人,賀必先躬身行禮:“賀必先見過太尉。”


    蒲仙玉不苟言笑,隻是雙手行了一個武將禮,然後左手又扶在了腰間的佩劍上,走到楊叔子身後了。


    “如此……也罷,隻是他二人我這裏並沒有任何官職可給呀。”楊叔子有些為難,他知道這是皇上一心要給他找兩個得力助手,尤其是像蒲仙玉這樣的,畢竟那些貴族還在環伺呢。


    “這兩人就做太尉府衛尉和太尉長史即可。”


    “這……”這令楊叔子有些不知所措,曆來沒有那位太尉有如此待遇,縱是從太尉還叫丞相之時算起都不曾有,楊叔子算是開了先河。


    “臣多謝皇上。這是最新的法令,請皇上過目。”楊叔子從旁邊的竹簡堆裏挑出一卷,遞給宣宗,說。


    桓冀搖了搖頭,沒有伸手,說:“法令之事我已全權交於你,有你處理我放心,你盡管大膽地去做,朝裏有我,我會替你處理好後顧之憂的。對了,我覺得你早前所推行的法令隻是針對於百姓,如今要推行的卻是天下所有人都要守的,因而我想讓你開府行政,以免天下人不識太尉,更不識新法度。”


    “皇上,無需如此大動幹戈,隻需給我一些甲士手持法杖立於府門兩側,另設一對獬猘足以,其餘諸事皆要以國家新法之成效而論,餘則皆是虛言。”


    桓冀想了下:“也好,隻要新法有效,可使國家安定,天下人自會識你這太尉,更會識法度。”


    “皇上說的是,隻要百姓安定,縱是無人識我這太尉也無不可。”


    桓冀哈哈大笑,帶著兩個甲士離開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了。


    經過今日短暫相談,楊叔子越加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了,一輩子能遇見一個賞識自己的人有多不容易。


    楊叔子又重新打開欲要發往十二州三十六郡七十二縣的法令書卷,一一核對,確保其中沒有因為手誤寫錯的。


    老趙國人自武宗以後,大多地方尚武,武宗時候軍隊薪奉極高,是以人人都欲參軍打仗,後來到代宗時候才緩了許多,可是老一輩人那種一言不合喜歡決鬥的習性卻一直影響著後輩,再加上後來官府疏於管製,是以人人喜歡有矛盾就進行私鬥,極不利於官府治理,因而這幾條新法中就規定不得私鬥,一應糾紛俱交於官府,由官府進行處理,但有私鬥者,先動手者流刑,從者罰沒家產。


    這一條令讓那些老人一陣不滿,私下都說“原以為這位太尉大人是一個硬漢子,卻不曾想也是一個娘們唧唧的”,不過總算這種私鬥被製止了不少。


    再說《連坐論》,趙國從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就沿襲了前幾朝的製度,將天下按州郡縣劃分,縣以下又劃了道、裏,前三者的官吏由朝廷指派,道、裏的官職由他們自己推出德高望重者擔任,因此如今這《連坐論》就是讓他們互相監督,若有知情不報者,刑同犯案者,如此可使天下連成一片。


    楊叔子令各州郡縣又重新做了行令牌,上麵刻有攜帶之人的姓名,住戶地,還印有所在地的印,凡未攜帶此行令牌者一律上報官府等待處理,若有隱瞞不報者罰沒田產等一應私產。


    這連坐條令讓趙國人人人自危,隻怕在哪裏犯了案不知情間被人抓走,他們又緊緊盯著附近的人,害怕他們犯案,自己如果沒報就會受到連坐治罪。一時間老趙國人罵罵咧咧聲不斷。


    再說趙國北邊和西邊偏遠地區,更是法令難以施行的地方,這些地方民風彪悍,時常要抗擊胡人入侵,因此基本上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下馬能耕田,上馬能打仗的那種,因此楊叔子特令這些地帶的府衙務必要嚴加推行新法,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因為施行困難就不施行,若有府衙未施行法令者,皆按造反治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庸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照並收藏大庸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