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開始有橘紅色的雲彩升起了,遠處隱隱有雞的打鳴聲傳來,賀必先長長的打了個哈欠,這是第一天來到太尉府,他何時會一整夜都處理政事啊,如今在太尉府竟然連著一天一夜都在處理事務了,他還在中間稍微眯了一會眼睛,可上麵坐著的那位卻一直就那樣坐著,拿起這卷竹簡,寫寫畫畫,放下,又拿起那卷,這樣一個動作反反複複進行了一夜,老管家進來往油燈裏添油他恐怕都不知道吧。賀必先搖搖頭,仔細打量著楊叔子,眼眶深陷,皮膚黝黑,身材消瘦,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普通到扔到人群裏徹底就會消失的人竟然有這麽大的能量,自從昨日早上皇上來商談一點時間外,就隻有吃午飯和晚飯的時候他才停下來,可是他吃飯的速度快到了極致,就連早前在軍隊待過的蒲仙玉都比不上,隻見他一隻手端起肉湯,一隻手撈起麵餅,兩三口一個麵餅,一碗湯就已經沒了,然後又一頭紮進書堆裏去了。這府上的人似乎也都已經習慣了,一個皇上賞賜的侍女進來端走廚具,老管家走進書房給油燈裏添油,然後將旁邊的竹簡一堆一堆地搬過來,放到案幾旁邊。楊叔子用清水漱了口就坐到了案幾旁開始看那些搬來的竹簡,一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麽時辰了,這府裏竟沒有人報時,也沒有人打掃院子,一切都是安靜的,安靜的讓人有些覺得靜謐,或是神秘。


    不多時,老管家走進來走到楊叔子的案幾旁,將右邊的竹簡麻利地捆好,抱起來放到了後麵的書架上,走過來對賀必先輕聲說:“大人,您若是累了的話,就先到房間休息,這裏我盯著就好,先生還得過一會兒才會休息。”


    賀必先看著老管家,點點頭,問:“你怎知太尉大人還需要一陣才會休息啊?”


    老管家忙“噓”了一聲:“大人,您小點聲,先生看書的時候若吵到了會生氣的。您不知道,先生一直就是這樣的,有重大決策時就會一直細心翻閱各種典籍,直到找到了才行,然後他會一直這樣看書看一整夜,有時候會連帶著一天兩夜都不合眼,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會睡的,我伺候先生大半年了,這些都已經習慣了。您先去休息吧,不然過會兒先生要叫你們了,他每一次一整夜做的都是要第二天全部發出去才會休息的,快去吧。”


    賀必先聽後慨歎不已,若所有官吏都如楊叔子一般,何愁天下不安定。賀必先輕聲走出書房去休息了。


    日頭慢慢升上來了,逐漸變熱,老管家拿起扇子幫楊叔子祛暑,楊叔子才抬起頭來,說:“你還在呐,下去歇會兒吧,扇了好長時間了。”


    “先生,天已經亮了,這是第二日了。”老管家聲音沙啞著說。


    楊叔子一愣,隨即笑了起來:“哈哈……哎呀,真快,我還以為早呢,這新法也快弄完了,過會兒你去叫一下蒲仙玉和賀必先,讓他們來書房,我有些事兒還得問一問他們有什麽意見。”


    老管家應了一聲,放下蒲扇,給楊叔子倒了一盞清茶,起身出去了。


    一會兒,蒲仙玉和賀必先來了,蒲仙玉精神頭倒是挺好的,賀必先卻是哈欠連天。


    楊叔子看著笑了:“哈哈……看來我這太尉府可是累著我們的長史嘍,來來來,坐,先吃上一些飯食,咱們邊吃邊聊,我還有一點事下不了決心,你們幫我看看。”


    兩個侍女端來了飯食,老管家一一擺到案幾上,又給三人倒了一點酒。


    三人坐到席子上,楊叔子說:“來,我敬你們一盞,日後恐怕就一直要這麽忙碌了,望你二人多多見諒。”


    蒲仙玉和賀必先急忙端起酒盞,迴到:“哪裏,太尉但有吩咐,我二人必定赴湯蹈火。”


    三人飲罷,“來,吃。”楊叔子拿起筷子招唿著。


    “你們都在朝中已經有些年歲了,這《封地論》你們覺得該如何施行?”楊叔子問道,但他主要問的還是賀必先,因為蒲仙玉這人辦事風風火火的,但是卻不甚了解這朝堂,他是軍旅出生。


    賀必先略一沉吟,說:“方今朝中若論封地,隻有陰平侯和定安侯兩人有封地,先帝代宗時候為防止發生古時候因為分封的那些諸侯叛亂而導致社稷不穩,因而取締了其他諸侯的封地,隻是當年取締這些封地著實是因為這些人個個心懷不軌,所以才……,這時候若要取消封地,恐怕有許多難處。”


    “可是如果不取消封地,會導致國家中存在國中國,況且也不利於國府治理這些地方,時日若久了隻怕會導致這些人隻知諸侯不知朝廷。自古以來凡是禍端皆出自此。所以我才打算取消封地。”


    一直聽著楊叔子和賀必先交談的蒲仙玉突然說:“不如就製造一起過去幹過的那種假案,直接以此為名……”


    還不等蒲仙玉說完楊叔子就嚴厲地喝止了:“胡鬧,我一心在推行法度,你卻讓我自己去觸動法令,如此出爾反爾,怎能令天下信服。戰國時候李悝變法時因為多年後有人出來說自己是當年一樁案子的犯人,可這樁案子早就在多年前已經結了,是李悝親手結的,如此就成了冤案了,李悝聽後交接好朝事後便以自殺來明法了。你們可知道,法令既下,王子與庶民同罪,我又我可能去觸動。”


    蒲仙玉一陣悻悻然,隻是往嘴裏塞東西吃,賀必先笑了笑,說:“太尉大人,您若想真正撤銷封地,就要等國家其他法令平穩推行,使民眾習慣了新法後再推行此法度,到時候國本穩固,無其他憂慮,就可以以雷霆手段做下去,況且隻有兩位侯爺,他們也說不了什麽。”


    “我怕的不是他們,是他們背後的老氏貴族啊,這件事隻怕會成為所有災禍的起因。”楊叔子知道這兩人給不了什麽建議了,他匆匆吃完飯食,沒有像往常一樣將新弄的法令直接推行出去,而是迴到屋裏休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庸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照並收藏大庸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