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風雅人,難怪張先生和王大人關係好,原是有著共同話題,兩個都會做詩。要我們兩個憋半天都做不出,玩蹴鞠倒能湊一起比一比。」
「你這倒是說的實話。」張居謙承認,偏偏還要擺他一道,「所以我著實不知道你來聽心學開講的意義為何。」
徐元顥瞪他:「我是聽不懂,你又能懂了?」
「我也不懂。」顧清稚聽著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迴嘴,終是忍不住,「我隻知一句心學至理,知行合一,秉著這一條就夠了。」
「我也隻懂這一句。」徐元顥訕訕,甩了甩腕,清理了掌間燒餅餘留的碎屑,「那可是陽明先生的畢生絕學,又有多少人能參透?我一看那些書就困,哪裏及得上評話有趣?」
張居謙難得點頭以表附和,轉頭復問顧清稚:「顧七娘覺得陽明先生是什麽樣的人?都是活在這世間的人,獨他就能思索出這麽深奧的道理。」
「聖人。」她不假思索地答,「本朝開國來的第一位聖人。」
張居謙頓時來了興致,追問:「那顧七娘能不能說說,您覺得本朝還有誰能稱聖人?」
「於謙於少保。」顧清稚繼續不假思索迴答。
「果然是英雄所見略t?同。」張居謙手中的箸往桌上一敲,表明其贊成之心,又豪情壯誌地發表心中所願,「我也想當這樣的人。但王守仁先生的思想文章我是斷然想不出的,那我就要建立一番如於少保一般守衛大明的功業,我也要學他扶大廈於將傾的本事。」
「小聲些。」顧清稚擰了把他的手臂,低語提醒他,一雙眼眸小心掃過四周,見沒人注意到這邊,方放下心來。
徐元顥兩眼一翻:「你剛才說什麽大明將傾的,我可是都聽見了,候著吧,今兒錦衣衛就要上你家門去逮你。」
張居謙自知失言,然話已經出口無法收迴,自嘲道:「往後不說便是。還好哥哥不在,否則起碼得麵壁思過三天。」
顧清稚對他的尷尬不以為意,反而揚唇笑道:「張先生隻會罰你考上明年鄉試,落第了再麵個十天也不晚。」
經她一提醒,張居謙不得不想起上迴秀才未中的事跡,麵色一白,忙轉了話題:「這事休提,我張家有個長兄撐門麵就夠了。那我們何時過去?」
清稚起身欲走:「你們去罷,我還得迴去給李先生背書去。本就聽不懂心學,免得去那邊犯困了丟人現眼。」
「你還沒背完?上迴不就已經罰抄了十遍麽?」徐元顥脫口而出。
「小孩子懂甚麽,你又知道了?」顧清稚自覺表弟這般直言不諱,讓她在張居謙眼前失了顏麵,不禁斥他。
徐元顥不識臉色,仍在說:「我念書再怎麽不濟,也沒遇到過罰抄十遍的盛況,你那……」
「哎喲!」他猛地唿了聲,顧清稚臉上帶笑,桌子底下卻狠踩了表弟一腳。
.
果不其然,徐元顥才聽了兩刻鍾便已是哈欠連連,眼皮子合攏了直打架。
徐階在一旁見他的頭一會兒抬起,一會兒又磕到案上,手指一屈,狠狠扣了一記他腦門,就差把手上捧著的王陽明《傳習錄》砸他麵上。
「哎喲——」徐小郎君在這半夢半醒之間被拍了這一下,猛地發出一聲驚唿,引得前後的視線投了過來。
徐階復怒視他一眼,剛欲要罵,卻見一風度卓然的男子穿過人群走過來,如天邊一鶴,停了在他麵前,躬身行禮:「學生見過老師。」
他略略望了一眼,見徐階身邊隻坐了個徐元顥和自家弟弟,並無那人身影,復又視向徐階。
徐階一見來人,原本的怒色瞬間緩和,換了副麵容:「昨日勞煩太嶽了。老妻與少子從未遇過大風大浪,若是沒了太嶽來勸,恐怕敝府必得大亂,老夫治家無方,著實讓太嶽見笑。」
他示意張居正在自己身旁空位坐下,後者謝過,撩袍坐在那圈椅之上,一麵辭道:「老師何必如此說,為您分憂解難本就是學生之責。再者學生一人如何穩住局麵,還是借了夫人和公子之力才得如此。」
徐階頷首,也不多言,隻嘆了口氣:「那三個年輕人……當真是忠肝義膽,日月昭昭。上表彈劾的前一日來我府上,自願擔當這死諫之任,那一片冰心教老夫都落了淚。」
「大明有這等純臣,可見風骨不滅,這恰也是讀書人的一腔熱氣,撐著大明山河永固。幸而陸炳陸大人也是個明事理的,暗中出力讓他們保住性命,雖是丟了官流放,日後也可再行起復。」
「還好陸指揮使那條線事先搭上,看來事先籌謀總有用處。」徐階嘆道,「不過經了這一事,老夫算是瞧明白了,嚴閣老還是耐不住要對老夫動手,或恐下一步就將對付老夫其餘門生,貶的貶,流放的流放,必要將朝堂攪個天翻地覆。但我們勢小,也隻能信守一個忍字,繼續彎著腰給他做小伏低,嚴黨就算擺個鴻門宴老夫也隻能硬著頭皮去赴。」
「但學生認為聖上已對嚴閣老生了懷疑,此舉便並非無用。嚴嵩用了數十年才在朝堂中結成盤根錯節的勢力,若要倒他,也絕非一日兩日之功,隻要三位大人的彈劾入到聖上的耳裏,就不愁沒有十成勝算的那一日。」
徐階悠遠目光望向他眸:「你所言何嚐不是老夫所想,隻是苦了太嶽還要與他周旋。」
「學生想到一句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你這倒是說的實話。」張居謙承認,偏偏還要擺他一道,「所以我著實不知道你來聽心學開講的意義為何。」
徐元顥瞪他:「我是聽不懂,你又能懂了?」
「我也不懂。」顧清稚聽著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迴嘴,終是忍不住,「我隻知一句心學至理,知行合一,秉著這一條就夠了。」
「我也隻懂這一句。」徐元顥訕訕,甩了甩腕,清理了掌間燒餅餘留的碎屑,「那可是陽明先生的畢生絕學,又有多少人能參透?我一看那些書就困,哪裏及得上評話有趣?」
張居謙難得點頭以表附和,轉頭復問顧清稚:「顧七娘覺得陽明先生是什麽樣的人?都是活在這世間的人,獨他就能思索出這麽深奧的道理。」
「聖人。」她不假思索地答,「本朝開國來的第一位聖人。」
張居謙頓時來了興致,追問:「那顧七娘能不能說說,您覺得本朝還有誰能稱聖人?」
「於謙於少保。」顧清稚繼續不假思索迴答。
「果然是英雄所見略t?同。」張居謙手中的箸往桌上一敲,表明其贊成之心,又豪情壯誌地發表心中所願,「我也想當這樣的人。但王守仁先生的思想文章我是斷然想不出的,那我就要建立一番如於少保一般守衛大明的功業,我也要學他扶大廈於將傾的本事。」
「小聲些。」顧清稚擰了把他的手臂,低語提醒他,一雙眼眸小心掃過四周,見沒人注意到這邊,方放下心來。
徐元顥兩眼一翻:「你剛才說什麽大明將傾的,我可是都聽見了,候著吧,今兒錦衣衛就要上你家門去逮你。」
張居謙自知失言,然話已經出口無法收迴,自嘲道:「往後不說便是。還好哥哥不在,否則起碼得麵壁思過三天。」
顧清稚對他的尷尬不以為意,反而揚唇笑道:「張先生隻會罰你考上明年鄉試,落第了再麵個十天也不晚。」
經她一提醒,張居謙不得不想起上迴秀才未中的事跡,麵色一白,忙轉了話題:「這事休提,我張家有個長兄撐門麵就夠了。那我們何時過去?」
清稚起身欲走:「你們去罷,我還得迴去給李先生背書去。本就聽不懂心學,免得去那邊犯困了丟人現眼。」
「你還沒背完?上迴不就已經罰抄了十遍麽?」徐元顥脫口而出。
「小孩子懂甚麽,你又知道了?」顧清稚自覺表弟這般直言不諱,讓她在張居謙眼前失了顏麵,不禁斥他。
徐元顥不識臉色,仍在說:「我念書再怎麽不濟,也沒遇到過罰抄十遍的盛況,你那……」
「哎喲!」他猛地唿了聲,顧清稚臉上帶笑,桌子底下卻狠踩了表弟一腳。
.
果不其然,徐元顥才聽了兩刻鍾便已是哈欠連連,眼皮子合攏了直打架。
徐階在一旁見他的頭一會兒抬起,一會兒又磕到案上,手指一屈,狠狠扣了一記他腦門,就差把手上捧著的王陽明《傳習錄》砸他麵上。
「哎喲——」徐小郎君在這半夢半醒之間被拍了這一下,猛地發出一聲驚唿,引得前後的視線投了過來。
徐階復怒視他一眼,剛欲要罵,卻見一風度卓然的男子穿過人群走過來,如天邊一鶴,停了在他麵前,躬身行禮:「學生見過老師。」
他略略望了一眼,見徐階身邊隻坐了個徐元顥和自家弟弟,並無那人身影,復又視向徐階。
徐階一見來人,原本的怒色瞬間緩和,換了副麵容:「昨日勞煩太嶽了。老妻與少子從未遇過大風大浪,若是沒了太嶽來勸,恐怕敝府必得大亂,老夫治家無方,著實讓太嶽見笑。」
他示意張居正在自己身旁空位坐下,後者謝過,撩袍坐在那圈椅之上,一麵辭道:「老師何必如此說,為您分憂解難本就是學生之責。再者學生一人如何穩住局麵,還是借了夫人和公子之力才得如此。」
徐階頷首,也不多言,隻嘆了口氣:「那三個年輕人……當真是忠肝義膽,日月昭昭。上表彈劾的前一日來我府上,自願擔當這死諫之任,那一片冰心教老夫都落了淚。」
「大明有這等純臣,可見風骨不滅,這恰也是讀書人的一腔熱氣,撐著大明山河永固。幸而陸炳陸大人也是個明事理的,暗中出力讓他們保住性命,雖是丟了官流放,日後也可再行起復。」
「還好陸指揮使那條線事先搭上,看來事先籌謀總有用處。」徐階嘆道,「不過經了這一事,老夫算是瞧明白了,嚴閣老還是耐不住要對老夫動手,或恐下一步就將對付老夫其餘門生,貶的貶,流放的流放,必要將朝堂攪個天翻地覆。但我們勢小,也隻能信守一個忍字,繼續彎著腰給他做小伏低,嚴黨就算擺個鴻門宴老夫也隻能硬著頭皮去赴。」
「但學生認為聖上已對嚴閣老生了懷疑,此舉便並非無用。嚴嵩用了數十年才在朝堂中結成盤根錯節的勢力,若要倒他,也絕非一日兩日之功,隻要三位大人的彈劾入到聖上的耳裏,就不愁沒有十成勝算的那一日。」
徐階悠遠目光望向他眸:「你所言何嚐不是老夫所想,隻是苦了太嶽還要與他周旋。」
「學生想到一句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