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決意攻北狄,軍糧供給,不得有誤。」
李鋰至今還記得那份假詔,卻不明白為何曾與陸隨據理力爭,極力反對出兵的楚荊寧願傳假詔書也要保西北軍。
人人都稱陸將軍與楚寺卿七年前就結下了梁子,隻有李錫知道若沒有楚荊,陸隨早在七年前就會因為先帝的詔令死在戰場。
「當年我沒有拆穿隻是不想惹禍上身,按李錫這多疑的性情,若被他知道你曾經偽造先帝遺詔,會不會懷疑他最寵信的大臣與令人忌憚的大將軍私下勾結呢?」
李鋰攤手,道:「不知這個籌碼能否讓楚寺卿幫我這個忙?」
身上好熱,後背濕漉漉的,被汗水打濕的衣服都粘在身上。
楚荊後半夜終於退了熱,幸好頭終於不疼了,光線有些刺眼,楚荊抬手擋了下,很快被人扶著上半身坐起來。
陸隨照顧他一夜,直到楚荊退燒了才放下心來,摘了片荷葉去岸邊取水。
「身上還疼麽?」
清水入口,楚荊啞著嗓子道:「不疼了。」
楚荊強撐著想要站起身,陸隨先他一步背對著他蹲下。
「走吧,迴長安。」
【作者有話說】
第二卷 完
神廟藏屍案
第41章 失官落職
「北狄近日蠢蠢欲動,又趁機騷擾我國邊境,眾卿有何看法?」
王禮率先道:「冬春之際北狄騷擾邊陲素來是慣例,不必過於擔憂。自去年起各地民變頻繁,豫川湖廣尤甚,起義軍甚至一度攻破荊州,東南又有倭患侵擾,臣以為當務之急需先鎮壓各地起義軍。」
溫啟國一向愛跟王禮唱反調,立刻說:「此言差矣,起義軍已征討多年,每年朝廷用於鎮壓起義軍的軍需庫銀遠高於東南、西北及東北營之和,可現實卻是賊寇四處流竄,匪越剿越多。」
隻聽王禮嗆聲道:「依溫尚書的意思,朝廷隻坐視不理,任由起義軍各地橫行搶掠?」
溫啟國先前被砸中的額頂已經消了腫,被李錫慰問一番是又精神起來了,「兵部尚書上任不到兩月,用於鎮壓起義軍的開支多了四成,成效卻甚微,年初忠義軍甚至打到了荊州,殺了湖廣總督,這就是王大人所說的剿匪?」
眾大臣低聲議論紛紛,誰不知道那新上任的兵部尚書當初是王禮舉薦的,因鎮壓忠義軍不力又被撤職,如今兵部尚書之位再度空懸,成了個無人敢接的燙手山芋。
李錫聽他們吵得頭疼,脫口而出道:「楚愛卿認為呢?」
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舉目四望哪兒還有楚寺卿的人影。
自他們迴了長安,楚荊次日便上書請罪,一力攬過放走李鋰的所有罪責。
李錫下旨暫除了他的職務,陸隨又半真半假地圓了過去,這才免了牢獄之災。
李錫咳了聲,道:「鎮北將軍有何看法?」
站在最前排的陸隨正一動不動地站著,對這一點名毫無反應。
糾察禦史皺起眉,手上的狼毫馬上要落在他那厚厚的糾察本上。
並排的武官手肘碰了碰他,小聲提醒:「陛下問你呢。」
一隻螞蟻沿著燭台往上爬,一滴燭淚滴落,把螞蟻打了個措手不及,聚精會神地看螞蟻的陸隨終於迴過神來,還頗大聲地問了句:「他說什麽?」
糾察禦史大聲咳了下,抬手狠狠給他記上一筆。
「哦!」陸隨想起來了,「有傳言北狄王病危,北狄二皇子與四皇子正爭奪王位,派兵騷擾邊陲藉此立功。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不足為懼,臣正好有另一事要奏。」
陸隨呈上一封信,道:「我方密探來報,北狄四皇子紮亞台與烏拉汗國近來交往甚密,臣以為他們最近會有些小動作。」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有人嗤笑,「北狄與烏拉汗是世仇,陸將軍怕不是忘了上一任北狄王是怎麽死的了?」
不知是誰迴道:「是被現在的烏拉汗王砍了頭吧?」
北狄與烏拉汗交惡已近百年,近十數年更是互相殘殺屠戮邊境百姓,說句世仇也不為過。
李錫把密信放到一旁,抬手終止了議論,顯然他對此事興致不高,問道:「對於起義軍平叛,陸愛卿可有良策?」
陸隨沒想到他會詢問起這個來,直截了當迴道:「臣對起義軍了解甚少,不敢妄言。」
「陸將軍,且慢。」
又一場早朝結束,討論了半日也沒個決論,陸隨停住了腳步,是方才站在他身旁的賈益都尉叫住了他。
「方才多謝賈都尉提醒。」陸隨在長安相熟的官員不多,賈益算是少有的其中一個。
「陸將軍也覺得起義軍棘手,怕惹禍上身?」
「何處此言?」
「那將軍為何走神?」
陸隨道:「這幾日朝堂上少了一人,覺得有些無聊罷了。」
賈益心直口快:「將軍說的是楚寺卿?」
陸隨懷念道:「少了個巧舌如簧的楚寺卿,吵架也吵不過癮啊。」
皇上在兗州遇刺已經是人盡皆知,賈益雖未能親眼目睹當日的兇險,也曾聽隨軍的侍衛八卦,說楚荊被挾持之時,陸隨絲毫不顧顧忌他的性命,一箭險些射穿楚荊心髒,故意見死不救。
那楚荊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被李鋰推下懸崖之時,連死也要拉個墊背的,扯著陸隨的衣袖把人一併拽了下去。
李鋰至今還記得那份假詔,卻不明白為何曾與陸隨據理力爭,極力反對出兵的楚荊寧願傳假詔書也要保西北軍。
人人都稱陸將軍與楚寺卿七年前就結下了梁子,隻有李錫知道若沒有楚荊,陸隨早在七年前就會因為先帝的詔令死在戰場。
「當年我沒有拆穿隻是不想惹禍上身,按李錫這多疑的性情,若被他知道你曾經偽造先帝遺詔,會不會懷疑他最寵信的大臣與令人忌憚的大將軍私下勾結呢?」
李鋰攤手,道:「不知這個籌碼能否讓楚寺卿幫我這個忙?」
身上好熱,後背濕漉漉的,被汗水打濕的衣服都粘在身上。
楚荊後半夜終於退了熱,幸好頭終於不疼了,光線有些刺眼,楚荊抬手擋了下,很快被人扶著上半身坐起來。
陸隨照顧他一夜,直到楚荊退燒了才放下心來,摘了片荷葉去岸邊取水。
「身上還疼麽?」
清水入口,楚荊啞著嗓子道:「不疼了。」
楚荊強撐著想要站起身,陸隨先他一步背對著他蹲下。
「走吧,迴長安。」
【作者有話說】
第二卷 完
神廟藏屍案
第41章 失官落職
「北狄近日蠢蠢欲動,又趁機騷擾我國邊境,眾卿有何看法?」
王禮率先道:「冬春之際北狄騷擾邊陲素來是慣例,不必過於擔憂。自去年起各地民變頻繁,豫川湖廣尤甚,起義軍甚至一度攻破荊州,東南又有倭患侵擾,臣以為當務之急需先鎮壓各地起義軍。」
溫啟國一向愛跟王禮唱反調,立刻說:「此言差矣,起義軍已征討多年,每年朝廷用於鎮壓起義軍的軍需庫銀遠高於東南、西北及東北營之和,可現實卻是賊寇四處流竄,匪越剿越多。」
隻聽王禮嗆聲道:「依溫尚書的意思,朝廷隻坐視不理,任由起義軍各地橫行搶掠?」
溫啟國先前被砸中的額頂已經消了腫,被李錫慰問一番是又精神起來了,「兵部尚書上任不到兩月,用於鎮壓起義軍的開支多了四成,成效卻甚微,年初忠義軍甚至打到了荊州,殺了湖廣總督,這就是王大人所說的剿匪?」
眾大臣低聲議論紛紛,誰不知道那新上任的兵部尚書當初是王禮舉薦的,因鎮壓忠義軍不力又被撤職,如今兵部尚書之位再度空懸,成了個無人敢接的燙手山芋。
李錫聽他們吵得頭疼,脫口而出道:「楚愛卿認為呢?」
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舉目四望哪兒還有楚寺卿的人影。
自他們迴了長安,楚荊次日便上書請罪,一力攬過放走李鋰的所有罪責。
李錫下旨暫除了他的職務,陸隨又半真半假地圓了過去,這才免了牢獄之災。
李錫咳了聲,道:「鎮北將軍有何看法?」
站在最前排的陸隨正一動不動地站著,對這一點名毫無反應。
糾察禦史皺起眉,手上的狼毫馬上要落在他那厚厚的糾察本上。
並排的武官手肘碰了碰他,小聲提醒:「陛下問你呢。」
一隻螞蟻沿著燭台往上爬,一滴燭淚滴落,把螞蟻打了個措手不及,聚精會神地看螞蟻的陸隨終於迴過神來,還頗大聲地問了句:「他說什麽?」
糾察禦史大聲咳了下,抬手狠狠給他記上一筆。
「哦!」陸隨想起來了,「有傳言北狄王病危,北狄二皇子與四皇子正爭奪王位,派兵騷擾邊陲藉此立功。這些都是小打小鬧,不足為懼,臣正好有另一事要奏。」
陸隨呈上一封信,道:「我方密探來報,北狄四皇子紮亞台與烏拉汗國近來交往甚密,臣以為他們最近會有些小動作。」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有人嗤笑,「北狄與烏拉汗是世仇,陸將軍怕不是忘了上一任北狄王是怎麽死的了?」
不知是誰迴道:「是被現在的烏拉汗王砍了頭吧?」
北狄與烏拉汗交惡已近百年,近十數年更是互相殘殺屠戮邊境百姓,說句世仇也不為過。
李錫把密信放到一旁,抬手終止了議論,顯然他對此事興致不高,問道:「對於起義軍平叛,陸愛卿可有良策?」
陸隨沒想到他會詢問起這個來,直截了當迴道:「臣對起義軍了解甚少,不敢妄言。」
「陸將軍,且慢。」
又一場早朝結束,討論了半日也沒個決論,陸隨停住了腳步,是方才站在他身旁的賈益都尉叫住了他。
「方才多謝賈都尉提醒。」陸隨在長安相熟的官員不多,賈益算是少有的其中一個。
「陸將軍也覺得起義軍棘手,怕惹禍上身?」
「何處此言?」
「那將軍為何走神?」
陸隨道:「這幾日朝堂上少了一人,覺得有些無聊罷了。」
賈益心直口快:「將軍說的是楚寺卿?」
陸隨懷念道:「少了個巧舌如簧的楚寺卿,吵架也吵不過癮啊。」
皇上在兗州遇刺已經是人盡皆知,賈益雖未能親眼目睹當日的兇險,也曾聽隨軍的侍衛八卦,說楚荊被挾持之時,陸隨絲毫不顧顧忌他的性命,一箭險些射穿楚荊心髒,故意見死不救。
那楚荊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被李鋰推下懸崖之時,連死也要拉個墊背的,扯著陸隨的衣袖把人一併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