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應淮迴看,釋然一笑,道:「沿著此路一直往西走,便是長安。」
第17章 移花接木
黎明時分最是寒冷,陸隨把楚荊裹得像個粽子,就差沒把棉被也鋪馬車上。
楚荊自腿傷後告假已有數日,今日終於要趕早朝了。
離午門還有一段距離,陸隨實在是不習慣這每日起得比雞還早的朝會,邊坐著馬車邊打著瞌睡。
楚荊讓車夫停在路邊,掀開簾子正要下去。
陸隨並未真正熟睡,睜開眼拉住他的手,問:「你要幹什麽?」
楚荊解釋道:「百官從午門入宮,不能讓他們看到我們同乘一輛馬車。」
「……」
理兒是這麽個理兒,陸隨撇撇嘴,似是覺得有些委屈。
「還有,宮裏見了麵也不要和跟我打招唿,就裝作視而不見即可。」
「楚寺卿可真是無情啊。」車夫聽到一聲哀怨的嘆息,還以為是自己冷得出現了幻覺。
韓琰的案子已破,但科舉舞弊一案牽扯眾多,陸隨迴朝後本就遭眾人忌憚,他不想再拖陸隨下水,有些事情能避則避。
陸隨托著腮,還有心思逗他,笑道:「怎麽感覺咱倆跟偷情似的,上個早朝都要偷偷摸摸的。」
楚荊臉皮薄,輕聲斥道:「別亂說話,我走了。」
陸隨卻先他一步跳下了馬車:「你別下來了,我走著去便是。」
午門上那鍾鼓響了三聲,卯時至,文官從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百官排著隊依次入內。
「楚兄!」
楚荊迴頭,看到張笠澤正朝他打招唿。
「張兄。」
張笠澤上前攙著他,看著他的腿問道:「才幾日不見,你這腿傷怎麽又重了?」
楚荊嘆了口氣,道:「說來話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楚荊那破拐杖丟了兩三次,終於換成了上好的黃花梨木,木中君子。
張笠澤家境殷實,自小見過不少名貴的文玩物件,嘖嘖稱奇道:「喲,楚寺卿終於開竅了,平時的俸祿攢著不用,終於捨得買個好的拐杖了。」
「這……」楚荊沒看出這拐杖有什麽不同,又不知道怎麽解釋,「說來話長。」
今日是大朝會,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楚荊和張笠澤站了在第三排,恰好可以看到站側前方的陳遠。
張笠澤湊在楚荊耳邊小聲說道:「這陳老工部已經許久不上朝了,今日怎麽來了,而且他一個六品的工部員外郎還站在前邊?」
話音剛落,陳遠執笏板出列,道:「臣要奏。」
陳遠年事已高,又重病了一場,大殿之上他弓著腰緩緩跪下,強忍下心中哀痛,上奏道:「陛下,此話臣本不該在朝堂上講,但犬子韓琰被人下毒慘死,臣心中實在難咽下這口氣。」
陳家世代功臣,皇帝素來敬重陳遠,忙給他老人家賜座,道:「陳工部請講。」
陳遠繼續說道:「陛下已將此事交給大理寺卿審查,但臣有疑慮,自案發後,鎮北將軍陸隨有毒害韓琰的極大嫌疑,而主審此案的楚荊整日與陸隨一同出入大理寺,難免不讓人懷疑他們私下勾結。臣雖有私心,但當朝狀元被害亦有損我大昭的顏麵,臣懇請陛下另派人查清此案,還韓琰一個公道。」
此話既出,朝堂上一片譁然,眾大臣竊竊私語,陳遠這句話不僅是得罪了楚荊和陸隨,更是在打皇帝的臉。
皇帝聽完後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道:「楚荊,此案你已查了數日,有何結果?」
楚荊今日正是有備而來,拿出了兩份奏疏:「陛下,臣深知陳工部喪子之痛,這份是大理寺追查數日後,整理的有關韓琰被毒殺一案的案卷。」
皇帝一字一句仔細查看,又顧慮著陳遠的臉色,向楚荊確認:「此事非同小可,你確定這份案卷沒有出錯?」
陳遠見他們打啞謎,心中著急,道:「哼,楚寺卿早可不要糊弄老夫!」
楚荊又拿出第二份奏疏,道:「微臣這裏還有一份案卷,是關於今年的科舉舞弊一案的。」
「今年四月的會試,有一名叫趙樓的尹州籍考生,被指控在考卷上作了記號,犯下舞弊行為。根據本朝律法杖責三十,終身不得再參加科舉。」楚荊轉向禮部尚書,「此事經禮部審查結案,吳尚書應當記得。」
禮部尚書吳圩迴答:「今年會試共有三十七名考生舞弊,臣對這個名字不大記得了。」
楚荊對他的迴答早有預料,道:「無妨,吳尚書可派人去確認。趙樓事後也曾向順天府申訴這是構陷,自己並未在卷子上作任何標記,但並未得到受理,還被打斷了右腿。此案疑點在於,若趙樓在考卷上做了標記,定然需要買通至少一名考官,讓他在判卷時加以照應,可此案隻有趙樓被判舞弊,並未見有任何一名考官受罰。」
皇帝看著摺子,臉色越發難看,提醒道:「楚荊,此事非同小可,若無確鑿證據不可輕易下定論。」
「證據就在考卷之中,隻要貢院拿出趙樓的卷子,便能知曉真假了。」
陳遠隻覺得楚荊可笑,說:「楚寺卿一直顧左右而言他,什麽舞弊案又與犬子的死有何幹係?」
楚荊道:「陳工部莫急,也請重查令郎的卷子,看看是否也有問題吧。」
「你這是什麽意思!」陳遠被氣得頭暈目眩,扶著大殿的金柱直喘粗氣。
第17章 移花接木
黎明時分最是寒冷,陸隨把楚荊裹得像個粽子,就差沒把棉被也鋪馬車上。
楚荊自腿傷後告假已有數日,今日終於要趕早朝了。
離午門還有一段距離,陸隨實在是不習慣這每日起得比雞還早的朝會,邊坐著馬車邊打著瞌睡。
楚荊讓車夫停在路邊,掀開簾子正要下去。
陸隨並未真正熟睡,睜開眼拉住他的手,問:「你要幹什麽?」
楚荊解釋道:「百官從午門入宮,不能讓他們看到我們同乘一輛馬車。」
「……」
理兒是這麽個理兒,陸隨撇撇嘴,似是覺得有些委屈。
「還有,宮裏見了麵也不要和跟我打招唿,就裝作視而不見即可。」
「楚寺卿可真是無情啊。」車夫聽到一聲哀怨的嘆息,還以為是自己冷得出現了幻覺。
韓琰的案子已破,但科舉舞弊一案牽扯眾多,陸隨迴朝後本就遭眾人忌憚,他不想再拖陸隨下水,有些事情能避則避。
陸隨托著腮,還有心思逗他,笑道:「怎麽感覺咱倆跟偷情似的,上個早朝都要偷偷摸摸的。」
楚荊臉皮薄,輕聲斥道:「別亂說話,我走了。」
陸隨卻先他一步跳下了馬車:「你別下來了,我走著去便是。」
午門上那鍾鼓響了三聲,卯時至,文官從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百官排著隊依次入內。
「楚兄!」
楚荊迴頭,看到張笠澤正朝他打招唿。
「張兄。」
張笠澤上前攙著他,看著他的腿問道:「才幾日不見,你這腿傷怎麽又重了?」
楚荊嘆了口氣,道:「說來話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楚荊那破拐杖丟了兩三次,終於換成了上好的黃花梨木,木中君子。
張笠澤家境殷實,自小見過不少名貴的文玩物件,嘖嘖稱奇道:「喲,楚寺卿終於開竅了,平時的俸祿攢著不用,終於捨得買個好的拐杖了。」
「這……」楚荊沒看出這拐杖有什麽不同,又不知道怎麽解釋,「說來話長。」
今日是大朝會,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楚荊和張笠澤站了在第三排,恰好可以看到站側前方的陳遠。
張笠澤湊在楚荊耳邊小聲說道:「這陳老工部已經許久不上朝了,今日怎麽來了,而且他一個六品的工部員外郎還站在前邊?」
話音剛落,陳遠執笏板出列,道:「臣要奏。」
陳遠年事已高,又重病了一場,大殿之上他弓著腰緩緩跪下,強忍下心中哀痛,上奏道:「陛下,此話臣本不該在朝堂上講,但犬子韓琰被人下毒慘死,臣心中實在難咽下這口氣。」
陳家世代功臣,皇帝素來敬重陳遠,忙給他老人家賜座,道:「陳工部請講。」
陳遠繼續說道:「陛下已將此事交給大理寺卿審查,但臣有疑慮,自案發後,鎮北將軍陸隨有毒害韓琰的極大嫌疑,而主審此案的楚荊整日與陸隨一同出入大理寺,難免不讓人懷疑他們私下勾結。臣雖有私心,但當朝狀元被害亦有損我大昭的顏麵,臣懇請陛下另派人查清此案,還韓琰一個公道。」
此話既出,朝堂上一片譁然,眾大臣竊竊私語,陳遠這句話不僅是得罪了楚荊和陸隨,更是在打皇帝的臉。
皇帝聽完後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道:「楚荊,此案你已查了數日,有何結果?」
楚荊今日正是有備而來,拿出了兩份奏疏:「陛下,臣深知陳工部喪子之痛,這份是大理寺追查數日後,整理的有關韓琰被毒殺一案的案卷。」
皇帝一字一句仔細查看,又顧慮著陳遠的臉色,向楚荊確認:「此事非同小可,你確定這份案卷沒有出錯?」
陳遠見他們打啞謎,心中著急,道:「哼,楚寺卿早可不要糊弄老夫!」
楚荊又拿出第二份奏疏,道:「微臣這裏還有一份案卷,是關於今年的科舉舞弊一案的。」
「今年四月的會試,有一名叫趙樓的尹州籍考生,被指控在考卷上作了記號,犯下舞弊行為。根據本朝律法杖責三十,終身不得再參加科舉。」楚荊轉向禮部尚書,「此事經禮部審查結案,吳尚書應當記得。」
禮部尚書吳圩迴答:「今年會試共有三十七名考生舞弊,臣對這個名字不大記得了。」
楚荊對他的迴答早有預料,道:「無妨,吳尚書可派人去確認。趙樓事後也曾向順天府申訴這是構陷,自己並未在卷子上作任何標記,但並未得到受理,還被打斷了右腿。此案疑點在於,若趙樓在考卷上做了標記,定然需要買通至少一名考官,讓他在判卷時加以照應,可此案隻有趙樓被判舞弊,並未見有任何一名考官受罰。」
皇帝看著摺子,臉色越發難看,提醒道:「楚荊,此事非同小可,若無確鑿證據不可輕易下定論。」
「證據就在考卷之中,隻要貢院拿出趙樓的卷子,便能知曉真假了。」
陳遠隻覺得楚荊可笑,說:「楚寺卿一直顧左右而言他,什麽舞弊案又與犬子的死有何幹係?」
楚荊道:「陳工部莫急,也請重查令郎的卷子,看看是否也有問題吧。」
「你這是什麽意思!」陳遠被氣得頭暈目眩,扶著大殿的金柱直喘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