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故事帶了誇張色彩,陸隨倒也確實深受愛戴,先是戍邊收復失地,後有勤王救駕。後來皇帝設宴嘉賞,進宮那日陸隨威風凜凜,百姓夾道歡迎,把官道堵了個水泄不通。
幾個看守的衙役在他跟前好酒好菜伺候著,那眼神就差直接把大牢鑰匙交到陸隨手上了。
一向冷清的大理寺此時卻門庭若市,淡定如楚寺卿,看見門前圍著重重兵馬,楚荊也能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
為首者身披甲胃,騎著高頭大馬,手中長弓直指大理寺門,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楚荊身著有些洗褪色的官服,站在一幹士卒中央,直覺不久之後自己就會在京城臭名遠揚。
「我家將軍呢!」為首者喝道。
楚荊看了一眼被紮成刺蝟的木門,心中計算修這道大門需要多少錢,也不知一向摳門的工部給不給報銷。
「不知閣下口中的將軍是」 楚荊裝作聽不懂。
雖說陸隨的官階比他高,權勢比他大,但楚荊好歹也是個堂堂正三品京官,第一次見有人敢帶兵包圍大理寺。
為首者卻是囂張無比,臉甩得比天高,聲如洪鍾,把箭虛虛對準了楚荊,說:「還能是誰!我家陸將軍被你關了一天一夜!我家將軍他犯了什麽罪啦?今日你要是不給出個解釋,這大理寺的門就別想進了!」
被他這大嗓門一吼,旁觀的百姓紛紛駐足,餛飩店老闆生意也不做了,收好攤出來看熱鬧。但礙於這麽大陣仗,他們也隻敢竊竊私語,在底下猜測楚荊是得罪了什麽人。
楚荊雖為讀書人,沒有帶過兵打過仗,此刻被長箭指著卻不見一絲怯懦,朗聲迴應道:「陸隨涉嫌韓琰中毒一案,按本朝律例理應收監候審,楚某隻是按律行事。」
那人冷哼一聲:「按律?誰知道你是不是假公濟私,給我家將軍亂安罪名,惡意報復!」
「陸隨是否有罪尚無定論,若是閣下信不過我,大可稟告皇上參我一本,撤了我的職。但楚某還是奉勸一句,刀劍無眼,還是收好你的弓箭,隻怕到時陸隨無罪,你藐視朝廷命官的罪又不知從何說起了。」
楚荊從木門拔下一支羽箭,交還給他,提醒道:「我大理寺的門可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
那人還不服氣,雙方陷入了僵局,楚荊猶豫片刻,想著給他一個台階下,說:「你——」
「你」字剛出口,身後傳來嗬斥聲,「連城!你吃飽了撐的!好好的包圍大理寺做什麽!」
陸隨把自己收拾了一下,又是人模人樣了:「還不把箭收起來!給楚寺卿賠禮道歉!」
連城見自家將軍安然無恙,忙收起了箭,心頭一喜,可被當眾罵了一頓有些委屈,還要給楚荊道歉更添了幾分羞恥,於是表情變得八分複雜,動作九分別扭,場麵十分尷尬。
楚荊本就是要放了陸隨的,剛才說的話是為維護大理寺的門麵迫不得已為之。此時見他出來,擺擺手說:「不必了,迴頭把我大理寺的門修好便可。」
說完頭也不迴進了大理寺,一個眼神也沒給他留下。
連城不知道這歉還該不該道,隻好縮成一頭熊,心虛地看著陸隨。
陸隨拒絕了與他的眼神交流,板著張臉一路沉默,把黑壓壓一群人趕迴了軍營後才迴到將軍府。
「喲,大理寺卿竟然把你放出來了。」沈邈正一手捋著鬍子,一手擺出白鶴亮翅,見陸隨迴來還挺驚訝。他聽說過楚荊的名聲,七年前兩人的朝堂之爭在西北也是人盡皆知,還以為楚荊怎麽也要公報私仇把人扣押個幾天幾夜。
「他進了皇宮一趟。」
「哦,」沈邈瞭然,「那就是皇帝把你放出來了。」
陸隨把連城趕迴房麵壁,然後幽幽飄到他眼前,說:「您徒弟被捕了,您也不攔著點連城,今日這事要是傳出去成什麽樣子,我的臉往哪擱」
今日這事肯定得傳出去,沈邈從不為鐵板釘釘的事情擔心,後退幾步來了個招野馬分鬃,道:「這事兒你別想賴我,我早跟連城說了『他隻是想坐個牢體驗體驗,不必緊張,死不了的,更不用帶兵把人救出來。』可他不信,還偏要這麽幹,我有什麽辦法。」
沈邈絲毫沒感覺自己幫倒忙,還說:「不是我存心看熱鬧,你也知道,老夫這老胳膊老腿的,哪還阻止得了他啊。」
陸隨沉默良久,說:「……是徒兒誤會,您可真是我的好師父。」
沈邈不跟他打嘴炮了,說起正事,「這次傳來了什麽消息」
被韓琰的死牽扯上隻是純屬巧合,但陸隨絕不是心血來潮上雀居樓喝口酒這麽簡單。
陸隨收斂了神色,嘆口氣,「進書房說。」
「師父可還記得這枚玉佩?」
白玉四四方方,玉上沒有刻字,但紋路奇異複雜且不完整,不是中原常見的雕刻花紋。玉佩邊沿圓潤,唯獨右側邊緣平直卻稜角鋒利。
「當年西北軍中了敵軍埋伏,魏將軍自戕之時,曾大喊一聲口吐鮮血,把這枚擲於地上。」
沈邈想來有些感嘆,已經十三年過去了,那場慘烈的戰爭仍歷歷在目,仿佛才發生在昨日。
玉佩沾了魏邢的血,曾被摔成四分五裂。沈邈追隨魏邢多年,從未見過此物。西北軍戰敗,主帥自殺,沈邈自覺疑點重重,當即懷疑軍中有內奸,於是當機立斷藏起了這枚玉佩,想著事後調查清楚緣故。
幾個看守的衙役在他跟前好酒好菜伺候著,那眼神就差直接把大牢鑰匙交到陸隨手上了。
一向冷清的大理寺此時卻門庭若市,淡定如楚寺卿,看見門前圍著重重兵馬,楚荊也能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
為首者身披甲胃,騎著高頭大馬,手中長弓直指大理寺門,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楚荊身著有些洗褪色的官服,站在一幹士卒中央,直覺不久之後自己就會在京城臭名遠揚。
「我家將軍呢!」為首者喝道。
楚荊看了一眼被紮成刺蝟的木門,心中計算修這道大門需要多少錢,也不知一向摳門的工部給不給報銷。
「不知閣下口中的將軍是」 楚荊裝作聽不懂。
雖說陸隨的官階比他高,權勢比他大,但楚荊好歹也是個堂堂正三品京官,第一次見有人敢帶兵包圍大理寺。
為首者卻是囂張無比,臉甩得比天高,聲如洪鍾,把箭虛虛對準了楚荊,說:「還能是誰!我家陸將軍被你關了一天一夜!我家將軍他犯了什麽罪啦?今日你要是不給出個解釋,這大理寺的門就別想進了!」
被他這大嗓門一吼,旁觀的百姓紛紛駐足,餛飩店老闆生意也不做了,收好攤出來看熱鬧。但礙於這麽大陣仗,他們也隻敢竊竊私語,在底下猜測楚荊是得罪了什麽人。
楚荊雖為讀書人,沒有帶過兵打過仗,此刻被長箭指著卻不見一絲怯懦,朗聲迴應道:「陸隨涉嫌韓琰中毒一案,按本朝律例理應收監候審,楚某隻是按律行事。」
那人冷哼一聲:「按律?誰知道你是不是假公濟私,給我家將軍亂安罪名,惡意報復!」
「陸隨是否有罪尚無定論,若是閣下信不過我,大可稟告皇上參我一本,撤了我的職。但楚某還是奉勸一句,刀劍無眼,還是收好你的弓箭,隻怕到時陸隨無罪,你藐視朝廷命官的罪又不知從何說起了。」
楚荊從木門拔下一支羽箭,交還給他,提醒道:「我大理寺的門可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
那人還不服氣,雙方陷入了僵局,楚荊猶豫片刻,想著給他一個台階下,說:「你——」
「你」字剛出口,身後傳來嗬斥聲,「連城!你吃飽了撐的!好好的包圍大理寺做什麽!」
陸隨把自己收拾了一下,又是人模人樣了:「還不把箭收起來!給楚寺卿賠禮道歉!」
連城見自家將軍安然無恙,忙收起了箭,心頭一喜,可被當眾罵了一頓有些委屈,還要給楚荊道歉更添了幾分羞恥,於是表情變得八分複雜,動作九分別扭,場麵十分尷尬。
楚荊本就是要放了陸隨的,剛才說的話是為維護大理寺的門麵迫不得已為之。此時見他出來,擺擺手說:「不必了,迴頭把我大理寺的門修好便可。」
說完頭也不迴進了大理寺,一個眼神也沒給他留下。
連城不知道這歉還該不該道,隻好縮成一頭熊,心虛地看著陸隨。
陸隨拒絕了與他的眼神交流,板著張臉一路沉默,把黑壓壓一群人趕迴了軍營後才迴到將軍府。
「喲,大理寺卿竟然把你放出來了。」沈邈正一手捋著鬍子,一手擺出白鶴亮翅,見陸隨迴來還挺驚訝。他聽說過楚荊的名聲,七年前兩人的朝堂之爭在西北也是人盡皆知,還以為楚荊怎麽也要公報私仇把人扣押個幾天幾夜。
「他進了皇宮一趟。」
「哦,」沈邈瞭然,「那就是皇帝把你放出來了。」
陸隨把連城趕迴房麵壁,然後幽幽飄到他眼前,說:「您徒弟被捕了,您也不攔著點連城,今日這事要是傳出去成什麽樣子,我的臉往哪擱」
今日這事肯定得傳出去,沈邈從不為鐵板釘釘的事情擔心,後退幾步來了個招野馬分鬃,道:「這事兒你別想賴我,我早跟連城說了『他隻是想坐個牢體驗體驗,不必緊張,死不了的,更不用帶兵把人救出來。』可他不信,還偏要這麽幹,我有什麽辦法。」
沈邈絲毫沒感覺自己幫倒忙,還說:「不是我存心看熱鬧,你也知道,老夫這老胳膊老腿的,哪還阻止得了他啊。」
陸隨沉默良久,說:「……是徒兒誤會,您可真是我的好師父。」
沈邈不跟他打嘴炮了,說起正事,「這次傳來了什麽消息」
被韓琰的死牽扯上隻是純屬巧合,但陸隨絕不是心血來潮上雀居樓喝口酒這麽簡單。
陸隨收斂了神色,嘆口氣,「進書房說。」
「師父可還記得這枚玉佩?」
白玉四四方方,玉上沒有刻字,但紋路奇異複雜且不完整,不是中原常見的雕刻花紋。玉佩邊沿圓潤,唯獨右側邊緣平直卻稜角鋒利。
「當年西北軍中了敵軍埋伏,魏將軍自戕之時,曾大喊一聲口吐鮮血,把這枚擲於地上。」
沈邈想來有些感嘆,已經十三年過去了,那場慘烈的戰爭仍歷歷在目,仿佛才發生在昨日。
玉佩沾了魏邢的血,曾被摔成四分五裂。沈邈追隨魏邢多年,從未見過此物。西北軍戰敗,主帥自殺,沈邈自覺疑點重重,當即懷疑軍中有內奸,於是當機立斷藏起了這枚玉佩,想著事後調查清楚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