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
皇帝忙說:「你我之間不必多禮。愛卿用過午膳了嗎,過來一起吃吧。」說罷命人多備雙筷子。
雖然楚荊是真的餓,但君臣禮節不可逾越,且他這人又十分能裝,隻是說:「多謝陛下,臣不餓。陛下,用膳的時候就不要看奏摺了,水滿則溢,身體要緊。」
「無妨。」
皇帝停下筷子,問:「韓琰的案子是怎麽迴事」
楚荊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也包括昨日醉酒前發生的事。
「陸隨……」皇帝右手輕輕叩擊桌麵,嘴裏念叨著這名字。
「他為何會出現在雀居樓」
「他自稱是路過,與宴會無關。」話雖如此,與宴會有沒有關係尚無定論,但陸隨絕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那裏。
這樁疑似毒殺案,被害人是新科狀元,韓文忠的義子,偏偏還牽涉到陸隨,案子變得愈發複雜起來。
「既然此事與陸隨無關,依朕之見,還是先放了吧。」
楚荊卻有不同的看法,「臣以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陸隨還不能擺脫嫌疑。若此時放人,恐怕於法不合,對已逝的韓公子也難以交代。」
殿內的宮人都退了,皇帝背手踱步走了一圈,突然說道:「朕記得當年朕還是皇子的時候,你與陸隨之間有一些過節。」
「臣與陸隨在朝堂之事上確實有意見相左之處。」楚荊微低下頭,掩過了眼中一閃而過的失落。
楚荊當然忘不了七年前與陸隨的那一次爭執,彼時陸隨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副將,楚荊也隻是小小侍郎。當年先帝在出兵西北一事上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聽從了陸隨的意見,走了一步險棋。
如今看來,陸隨的軍事才能非同小可,自那以後一戰成名,收復隴西十四郡,手握西北重兵,獲封鎮北將軍鎮守邊關凱旋迴朝。
「那你覺得陸隨為人如何?」
楚荊麵不改色地答道:「私交不深,不予置評。」
皇帝繞迴桌前,沾著茶水在宣紙上寫了一個字——韓。
隔牆有耳,外有敵人環伺,內有權臣攝政,紫禁城未必就是皇帝的天下。
「朕登基以後處處受韓文忠掣肘,朝中閹黨獨大,百姓深受其害。一月前北狄攻入長安,幸好陸隨帶兵勤王及時,朕借他之力才終於剷除了兵部尚書。
陸隨統領西北軍多年,趁他此次留京,朕本打算把三大營交給他,若能拉攏此人,他會成為我們的極大助力。」
楚荊道:「不妨待案子查清,找出真兇,若真與陸隨無關,屆時還他清白,也好服眾。」
「若兇手真是陸隨……」皇帝又搖了搖頭,「不,兇手可以是宴會中的任何人,但不能是陸隨。」
「可是韓——」
楚荊還欲再辯,又被皇帝打斷道:「既然陸隨嫌疑不大,愛卿又是顧全大局之人,朕希望你把從前恩怨私情放在一邊。韓文忠那邊朕會想辦法,你且下去吧。」
「……是,臣告退。」
連下十日的雪終於停了,楚荊一個人走出宮門許久,留下一串不深不淺的腳印。
寒鴉停靠在枝頭,一層薄雪簌簌抖落在楚荊肩上。
「私情……」
楚荊反覆咀嚼這二字,自嘲一聲,揚長而去。
皇帝看著楚荊留下的一串腳印,臉上表情卻愈發陰沉,宛如撕開假麵的孤狼。
「你還要躲到什麽時候?」
屏風後人影閃動,一位身著錦衣華服的女子從後走出,手上端著糕點茗茶。
那女子容貌清秀,舉止中透著一股書卷氣,雖算不得絕色,倒也是個令人賞心悅目的美人。
女子聽出皇帝語氣中的責備,卻沒有絲毫慌張,解釋道:「臣妾端來了糕點熱茶,並非故意偷聽。」
沏好的龍井還升騰著熱氣,女子來得並不久,皇帝看也不看,隻心不在焉地拿起書桌上的奏摺。
門沒關緊一陣陣透著冷風,祝鳶把食盒放下,小心翼翼關好門。
皇帝根本沒有在看奏摺,還在生著莫名的悶氣,說:「人已經走遠了。」
「陛下是何意?」祝鳶沒聽懂他的意思。
「你這麽想見他,方才為什麽不出來?他不是你的心上人麽?」
「臣妾與楚寺卿清清白白,陛下何必憑空汙衊,壞人名聲」
「汙衊?」皇帝氣極,冷笑道,「是了,楚荊對你的心思倒是絲毫不覺,隻把你當成他的得意門生。若是被他知道,一向潔身自好風評極佳的『楚寺卿』會作何反應?」
帝後二人年紀相仿,都是少年心性,自成婚以來類似的爭吵不下十次,每次都是兩敗俱傷。
被戳穿了心思,祝鳶臉上卻極冷淡,說:「臣妾確實愛慕過楚荊,陛下也不過是迫於形勢娶了臣妾,這些都是事實,被他知道了又如何陛下若是不信,臣妾是否要以死自證清白」
「啪!」
白瓷茶杯四分五裂,皇帝怒道,「放肆!」
茶杯碎裂的一剎那,門外衝進來一群侍衛並排兩側,長劍指著皇後。
皇帝鐵青著臉,半晌才擺擺手,道:「無事,下去吧。」
第04章 兩枚銀戒
進出宮一趟,迴到大理寺已經傍晚,陸隨還被關在牢裏。
京城中誰人不識陸將軍,連百姓家的三歲小兒都能道出個鎮北將軍一人破邊關的傳奇故事來。
皇帝忙說:「你我之間不必多禮。愛卿用過午膳了嗎,過來一起吃吧。」說罷命人多備雙筷子。
雖然楚荊是真的餓,但君臣禮節不可逾越,且他這人又十分能裝,隻是說:「多謝陛下,臣不餓。陛下,用膳的時候就不要看奏摺了,水滿則溢,身體要緊。」
「無妨。」
皇帝停下筷子,問:「韓琰的案子是怎麽迴事」
楚荊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也包括昨日醉酒前發生的事。
「陸隨……」皇帝右手輕輕叩擊桌麵,嘴裏念叨著這名字。
「他為何會出現在雀居樓」
「他自稱是路過,與宴會無關。」話雖如此,與宴會有沒有關係尚無定論,但陸隨絕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那裏。
這樁疑似毒殺案,被害人是新科狀元,韓文忠的義子,偏偏還牽涉到陸隨,案子變得愈發複雜起來。
「既然此事與陸隨無關,依朕之見,還是先放了吧。」
楚荊卻有不同的看法,「臣以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陸隨還不能擺脫嫌疑。若此時放人,恐怕於法不合,對已逝的韓公子也難以交代。」
殿內的宮人都退了,皇帝背手踱步走了一圈,突然說道:「朕記得當年朕還是皇子的時候,你與陸隨之間有一些過節。」
「臣與陸隨在朝堂之事上確實有意見相左之處。」楚荊微低下頭,掩過了眼中一閃而過的失落。
楚荊當然忘不了七年前與陸隨的那一次爭執,彼時陸隨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副將,楚荊也隻是小小侍郎。當年先帝在出兵西北一事上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聽從了陸隨的意見,走了一步險棋。
如今看來,陸隨的軍事才能非同小可,自那以後一戰成名,收復隴西十四郡,手握西北重兵,獲封鎮北將軍鎮守邊關凱旋迴朝。
「那你覺得陸隨為人如何?」
楚荊麵不改色地答道:「私交不深,不予置評。」
皇帝繞迴桌前,沾著茶水在宣紙上寫了一個字——韓。
隔牆有耳,外有敵人環伺,內有權臣攝政,紫禁城未必就是皇帝的天下。
「朕登基以後處處受韓文忠掣肘,朝中閹黨獨大,百姓深受其害。一月前北狄攻入長安,幸好陸隨帶兵勤王及時,朕借他之力才終於剷除了兵部尚書。
陸隨統領西北軍多年,趁他此次留京,朕本打算把三大營交給他,若能拉攏此人,他會成為我們的極大助力。」
楚荊道:「不妨待案子查清,找出真兇,若真與陸隨無關,屆時還他清白,也好服眾。」
「若兇手真是陸隨……」皇帝又搖了搖頭,「不,兇手可以是宴會中的任何人,但不能是陸隨。」
「可是韓——」
楚荊還欲再辯,又被皇帝打斷道:「既然陸隨嫌疑不大,愛卿又是顧全大局之人,朕希望你把從前恩怨私情放在一邊。韓文忠那邊朕會想辦法,你且下去吧。」
「……是,臣告退。」
連下十日的雪終於停了,楚荊一個人走出宮門許久,留下一串不深不淺的腳印。
寒鴉停靠在枝頭,一層薄雪簌簌抖落在楚荊肩上。
「私情……」
楚荊反覆咀嚼這二字,自嘲一聲,揚長而去。
皇帝看著楚荊留下的一串腳印,臉上表情卻愈發陰沉,宛如撕開假麵的孤狼。
「你還要躲到什麽時候?」
屏風後人影閃動,一位身著錦衣華服的女子從後走出,手上端著糕點茗茶。
那女子容貌清秀,舉止中透著一股書卷氣,雖算不得絕色,倒也是個令人賞心悅目的美人。
女子聽出皇帝語氣中的責備,卻沒有絲毫慌張,解釋道:「臣妾端來了糕點熱茶,並非故意偷聽。」
沏好的龍井還升騰著熱氣,女子來得並不久,皇帝看也不看,隻心不在焉地拿起書桌上的奏摺。
門沒關緊一陣陣透著冷風,祝鳶把食盒放下,小心翼翼關好門。
皇帝根本沒有在看奏摺,還在生著莫名的悶氣,說:「人已經走遠了。」
「陛下是何意?」祝鳶沒聽懂他的意思。
「你這麽想見他,方才為什麽不出來?他不是你的心上人麽?」
「臣妾與楚寺卿清清白白,陛下何必憑空汙衊,壞人名聲」
「汙衊?」皇帝氣極,冷笑道,「是了,楚荊對你的心思倒是絲毫不覺,隻把你當成他的得意門生。若是被他知道,一向潔身自好風評極佳的『楚寺卿』會作何反應?」
帝後二人年紀相仿,都是少年心性,自成婚以來類似的爭吵不下十次,每次都是兩敗俱傷。
被戳穿了心思,祝鳶臉上卻極冷淡,說:「臣妾確實愛慕過楚荊,陛下也不過是迫於形勢娶了臣妾,這些都是事實,被他知道了又如何陛下若是不信,臣妾是否要以死自證清白」
「啪!」
白瓷茶杯四分五裂,皇帝怒道,「放肆!」
茶杯碎裂的一剎那,門外衝進來一群侍衛並排兩側,長劍指著皇後。
皇帝鐵青著臉,半晌才擺擺手,道:「無事,下去吧。」
第04章 兩枚銀戒
進出宮一趟,迴到大理寺已經傍晚,陸隨還被關在牢裏。
京城中誰人不識陸將軍,連百姓家的三歲小兒都能道出個鎮北將軍一人破邊關的傳奇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