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後來軍心大亂,內部鬥爭嚴重,此事的調查一直得不到進展。直到多年後陸隨任鎮北將軍,穩定了西北軍後,沈邈才把玉佩交給了他。
「我在雀居樓收到了這個。」陸隨又拿出了另一枚玉佩,外形大小與這枚一模一樣,隻是紋路邊緣完全相反,恰好可以左右拚合。
沈邈道:「這玉佩是一對。」
陸隨點頭,說:「是在當鋪發現的,來典當的老漢說是十三年前在亂葬崗撿到,後來南下做生意,遇到戰亂成了流民,窮困潦倒,便想起來當了這枚玉佩。」
「亂葬崗?」
「不錯,那老漢年輕時在京城謀生,正是在城東的掩骨塔。」
城東有一處曠野荒郊,其中掩骨塔最為出名,那些暴斃街頭、無人認領的流民屍體,或是死刑犯屍體都扔在此處,往屍體上鏟兩抔土,全當掩埋了,久而久之便枯骨遍地,因此得名。
時常有貧民去亂葬崗顧不上晦氣,去扒下屍體的衣服穿,甚至能從死人身上挖出點零碎錢財來。
又是十三年,沈邈尚無頭緒,見陸隨眉頭緊縮,拍了拍他的肩,道:「此事早已過去多年,不急於一時。」
「嗯。」
陸隨把兩枚玉佩收好,一伸手從袖子裏掉出來一枚銀戒。
盡管陸隨在掉下來那一剎那就抓住塞迴去了,但還是被沈邈極好的眼力捕捉到。
沈邈一把年紀了,也忍不住取笑他:「這麽多年了,你這銀戒指居然還留著。」
被戳穿的陸將軍仿佛又變迴十年前的那個初出茅廬的少年,結結巴巴地掩飾道:「早上出門急,沒看清楚就順手帶在身上了。」
正說著,他一揮手,叮一聲,從另一個袖子裏又掉出一枚一模一樣的戒指。
「嗯?」沈邈撿起來看了眼,問他,「這怎麽還有一枚,我記得你不是送給那個跑了的楚亦安麽?」
陸隨一愣,緩緩說道:「這或許是,楚荊身上掉出來的。」
沈邈隨口問道:「楚荊?那位關押你的大理寺卿?為什麽會在他身上?」
這些年,陸隨長期駐守邊關,而沈邈則在京城布下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搜集朝廷近十年來官員的情報動態。
楚荊八年前被舉薦擔任翰林院校書一職,三年內接連高升,不久之後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命楚荊任大理寺卿一職。他自稱是,身份不明,也查不到從前的官籍,確實十分可疑。
然而此人又為人正派,從不結黨營私,也不與其它官員過分親近,風評極佳,實在讓人琢磨不透這枚銀戒為何會在他手上。
「楚荊,楚荊,」沈邈念叨著他的名字,臉上突然被凍住了一般,手上的微涼的銀戒如同燙手山芋,忙把它塞迴陸隨手中,「他該不會就是……楚亦安那小子吧?」
陸隨什麽也沒說,沈邈從他不自在的眼神和微微發燙的臉上看出了真相。
沈邈現在有點想把連城扔進護城河餵魚了。
連城並沒有被扔去餵魚,他正在房間裏麵壁思過。
連城追隨陸隨整整七年,出生入死,打了多少仗,辦過多少事,從來沒像今日這般憋屈。他五大三粗,天不怕地不怕,連大理寺都敢圍,卻唯獨怕陸隨。說來也奇怪,剛入軍營時,連城脾氣暴一根筋,頭腦不複雜卻武力超群,幸好當時的統領惜才留下了他,仗著一身武功誰也不服氣,特別是二十歲的少將軍陸隨。
沈邈身為軍中幕僚,神機妙算在行,卻唯獨對連城感到頭疼。對他來說,連城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想重用他,又怕控製不住他。
後來陸隨知道了此事,直接拎著雞肋在校場麵前比武,幾招把雞肋打了個落花流水,贏得滿堂喝彩,這才算徹底收服了連城。
戰場兇險,陸隨一向衝鋒在前親身上陣,還親手救過連城兩次,從此連城對陸隨惟命是從,逐漸成為了陸隨的親信。親信不假,但連城知道,有些事情陸隨隻會跟沈邈商量,旁人無權過問。他心裏清楚,戰場上陸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他心裏對人始終是有戒心的,即便是對他連城,也懷揣著很多秘密。
連城現在隻恨自己太衝動,沒聽沈邈的勸,看將軍黑得賽鍋底的臉色,要是真誤了大事,要拿他的命去抵也在所不惜。
人最大的心魔就是自己,最不經嚇的也是自己嚇自己,連城越想越嚴重抄起劍就去找沈邈。
本想這幾天晾著連城讓他好好反省,沈邈沒想到自己前腳才迴房,後腳就來了不速之客。
沈邈保持著喝茶的姿勢,眼看連城氣勢洶洶提劍闖進來,心道,又要做什麽就算我沒阻止成功,他也不至於要我的命吧。沈邈挑眉看向手中那把劍,心道自己這老胳膊老腿可打不過他。
「我做錯了事,請軍師責罰。」 連城說著把劍塞到沈邈手中。
沈邈奇道:「按理說你是副將,我是軍師,要責罰應該找陸隨,來我房間做甚」
「我……」連城支支吾吾的樣子難得一見。
「你怕他不理你。」沈邈樂了,這個莽夫也有心思細膩的一麵。
其實陸隨待手下將士極好,公私分明。但他有一習慣,處理緊急軍務時他是誰也不見的。曾有犯錯的將士主動請罪,恰巧碰上陸隨處理軍務,這才傳出連城所謂的「不理人」一說。
不過沈邈不打算告訴他真相,說:「你覺得該受什麽罰」
「我在雀居樓收到了這個。」陸隨又拿出了另一枚玉佩,外形大小與這枚一模一樣,隻是紋路邊緣完全相反,恰好可以左右拚合。
沈邈道:「這玉佩是一對。」
陸隨點頭,說:「是在當鋪發現的,來典當的老漢說是十三年前在亂葬崗撿到,後來南下做生意,遇到戰亂成了流民,窮困潦倒,便想起來當了這枚玉佩。」
「亂葬崗?」
「不錯,那老漢年輕時在京城謀生,正是在城東的掩骨塔。」
城東有一處曠野荒郊,其中掩骨塔最為出名,那些暴斃街頭、無人認領的流民屍體,或是死刑犯屍體都扔在此處,往屍體上鏟兩抔土,全當掩埋了,久而久之便枯骨遍地,因此得名。
時常有貧民去亂葬崗顧不上晦氣,去扒下屍體的衣服穿,甚至能從死人身上挖出點零碎錢財來。
又是十三年,沈邈尚無頭緒,見陸隨眉頭緊縮,拍了拍他的肩,道:「此事早已過去多年,不急於一時。」
「嗯。」
陸隨把兩枚玉佩收好,一伸手從袖子裏掉出來一枚銀戒。
盡管陸隨在掉下來那一剎那就抓住塞迴去了,但還是被沈邈極好的眼力捕捉到。
沈邈一把年紀了,也忍不住取笑他:「這麽多年了,你這銀戒指居然還留著。」
被戳穿的陸將軍仿佛又變迴十年前的那個初出茅廬的少年,結結巴巴地掩飾道:「早上出門急,沒看清楚就順手帶在身上了。」
正說著,他一揮手,叮一聲,從另一個袖子裏又掉出一枚一模一樣的戒指。
「嗯?」沈邈撿起來看了眼,問他,「這怎麽還有一枚,我記得你不是送給那個跑了的楚亦安麽?」
陸隨一愣,緩緩說道:「這或許是,楚荊身上掉出來的。」
沈邈隨口問道:「楚荊?那位關押你的大理寺卿?為什麽會在他身上?」
這些年,陸隨長期駐守邊關,而沈邈則在京城布下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搜集朝廷近十年來官員的情報動態。
楚荊八年前被舉薦擔任翰林院校書一職,三年內接連高升,不久之後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命楚荊任大理寺卿一職。他自稱是,身份不明,也查不到從前的官籍,確實十分可疑。
然而此人又為人正派,從不結黨營私,也不與其它官員過分親近,風評極佳,實在讓人琢磨不透這枚銀戒為何會在他手上。
「楚荊,楚荊,」沈邈念叨著他的名字,臉上突然被凍住了一般,手上的微涼的銀戒如同燙手山芋,忙把它塞迴陸隨手中,「他該不會就是……楚亦安那小子吧?」
陸隨什麽也沒說,沈邈從他不自在的眼神和微微發燙的臉上看出了真相。
沈邈現在有點想把連城扔進護城河餵魚了。
連城並沒有被扔去餵魚,他正在房間裏麵壁思過。
連城追隨陸隨整整七年,出生入死,打了多少仗,辦過多少事,從來沒像今日這般憋屈。他五大三粗,天不怕地不怕,連大理寺都敢圍,卻唯獨怕陸隨。說來也奇怪,剛入軍營時,連城脾氣暴一根筋,頭腦不複雜卻武力超群,幸好當時的統領惜才留下了他,仗著一身武功誰也不服氣,特別是二十歲的少將軍陸隨。
沈邈身為軍中幕僚,神機妙算在行,卻唯獨對連城感到頭疼。對他來說,連城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想重用他,又怕控製不住他。
後來陸隨知道了此事,直接拎著雞肋在校場麵前比武,幾招把雞肋打了個落花流水,贏得滿堂喝彩,這才算徹底收服了連城。
戰場兇險,陸隨一向衝鋒在前親身上陣,還親手救過連城兩次,從此連城對陸隨惟命是從,逐漸成為了陸隨的親信。親信不假,但連城知道,有些事情陸隨隻會跟沈邈商量,旁人無權過問。他心裏清楚,戰場上陸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他心裏對人始終是有戒心的,即便是對他連城,也懷揣著很多秘密。
連城現在隻恨自己太衝動,沒聽沈邈的勸,看將軍黑得賽鍋底的臉色,要是真誤了大事,要拿他的命去抵也在所不惜。
人最大的心魔就是自己,最不經嚇的也是自己嚇自己,連城越想越嚴重抄起劍就去找沈邈。
本想這幾天晾著連城讓他好好反省,沈邈沒想到自己前腳才迴房,後腳就來了不速之客。
沈邈保持著喝茶的姿勢,眼看連城氣勢洶洶提劍闖進來,心道,又要做什麽就算我沒阻止成功,他也不至於要我的命吧。沈邈挑眉看向手中那把劍,心道自己這老胳膊老腿可打不過他。
「我做錯了事,請軍師責罰。」 連城說著把劍塞到沈邈手中。
沈邈奇道:「按理說你是副將,我是軍師,要責罰應該找陸隨,來我房間做甚」
「我……」連城支支吾吾的樣子難得一見。
「你怕他不理你。」沈邈樂了,這個莽夫也有心思細膩的一麵。
其實陸隨待手下將士極好,公私分明。但他有一習慣,處理緊急軍務時他是誰也不見的。曾有犯錯的將士主動請罪,恰巧碰上陸隨處理軍務,這才傳出連城所謂的「不理人」一說。
不過沈邈不打算告訴他真相,說:「你覺得該受什麽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