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原神+星鐵] 已知物種研究報告 作者:明目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合作存在的必要性在於雙方都可以接受並且滿足對方當前需求,並且都覺得對方的要求處於自己的心理預期。
這個意思是,有一方覺得勉強,就不具備合作的必要性,不情不願的達成合作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而在初次合作裏,他們都認知了一個事實,他們的關係中,知識會是恆久流通的貨幣。
在課題研究期間,清心和艾爾海森會進行知識的交換,對某一通識的理解,或者是進行安靜的閱讀。
智慧宮裏不會隻有他們兩個學者,他們的研究時光也不會放在智慧宮。那裏一般安放的是艾爾海森的閱讀時間,而非配合研究時間。
作為課題的發起者,清心用導師劃給她的課題研究經費構造了兩個研究時需要相處的空間、書籍資料,以及基本生存資源。
這是必要的。
雙方對兩個人的相處時間都有同一概念:是兩人在同一個空間裏相處,為了排除其他幹擾項,也為了安靜,同一空間裏一般不會有第三人存在。
但那段時間裏,他們並沒有發展出任何向對方分享瑣事的分享欲,隻發展出了……想要精確形容,便是分享對知識的疑問,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需要驗證的答案。
既不會因為外麵的天氣好,所以升起想要告訴對方的心情,也沒有一個瞬間會想起對方的存在想要向對方傾訴什麽。
彼此從閱讀中看向對方,能得到的是對方對當前知識的理解,平靜客觀的陳述句,其後也不會附加一句「你認為呢」。
課題之中他們隻與彼此相處,課題之外生活方式沒有被對方影響分毫。
最大的改變不過是一天被課題分成了正常生活的白日,和研究課題的夜晚。
如果在夜晚相處時他們之間誕生過爭吵,這也可以成為分享欲的一種體現。無論是有關知識的爭論,還是對彼此性格的難以忍受,本質上都可以稱作認知與情緒的分享。
然而,在相處之中並不覺得對方的性格會如何難以忍受,與獨處時得到的感受相差無幾,對方存在感隻體現在疑惑時必有迴應上。
有關知識的爭論,依然沒有。
對知識的錯誤認知不會因為在爭執中獲勝就能由錯誤變為正確,這隻會浪費驗證時間。
最重要的是,沒有誰應該浪費時間為對方的錯誤買單。
所以這個課題最後是客觀描述了她與艾爾海森實驗的全過程,結論是「僅就作者與艾爾海森的相處而言,除了對知識永恆的疑問,相處時間的增加並不能出現過度的分享欲。」
「該結論隻適用於本論文實驗過程,不具有普適性,且不具有預見性,無法應用於實驗截止日期後。」
「此結論已交與研究目標艾爾海森確認,他對此結論無異議。」
導師當時:「我以為你會去找贊迪克。」
「贊迪克並不具有成為研究目標的基本條件。」
課題要求的是兩個人,但贊迪克偶爾會讓他們兩個人變成他們三個人,與課題要求不符。
是自這個課題結束後,他們之間便建立了合作關係。
「一個隻需要擺條件而不需要任何維持關係的手段的合作者」。
持續到現在,他們的合作關係便極為牢固。
牢固到艾爾海森沒有問她手裏赤王的遺澤是什麽,也沒問她為什麽要釣賽諾出來。
一段合作關係中,他會得到應有的報酬,出幾分力便會得幾分迴報。
何況這兩件事,他靠自己的推論也可以得到答案。
能夠互相理解的事情,便不需要多費口舌。
就像現在,沙漠裏隻有火光並不適宜閱讀書籍,他們也知道各自有可以安然進行閱讀的手段,但他們兩個沒有誰拿出來。
隻是找了個舒適的坐姿,嚐試觀星。
沙漠裏這樣的天氣適合觀星,繪製星圖不適合昏暗的火光,但可以借著火光溫習明論派的相關知識。
晚間的放鬆活動。
夜間的星星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也能指引著提瓦特人的命運,嚐試著將其對應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
清心看艾爾海森的命運。
艾爾海森看清心的命運。
兩人都不是占星術士,隻是平靜的按照明論派的知識進行操作,也許真能看到對方的命運,也許不能。
任何學派的知識都有其深奧晦澀之處。
但人類白日裏看見大地,晚上便會想著抬頭看一看星光。
隻是——
清心看了一眼艾爾海森:「你會升職加薪。」
艾爾海森「嘖」了一聲。
對於艾爾海森來說,他對目前的職位和工資顯然是滿意的,升職加薪意味著工作量的加重乃至失去現有的平靜生活,還要處理一堆麻煩。
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是,清心仔細端詳了艾爾海森的臉,「有轉機,倒黴的應該是我的導師。」
「你可以去開一間占卜屋了。」
「算了吧,我的那些話術不值得他人從口袋裏掏出摩拉。」
等到艾爾海森說出「你最近會碰到婚姻有關的事」的時候,輪到清心笑了,「你知道我要說什麽。」
「我不會將精力放在這種事上。」
的確,觀察他人是一件費勁的事,從中推測一個人近段時間會遭遇些什麽更是如此。為了摩拉而去做這種事,就又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麻煩。
這個意思是,有一方覺得勉強,就不具備合作的必要性,不情不願的達成合作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而在初次合作裏,他們都認知了一個事實,他們的關係中,知識會是恆久流通的貨幣。
在課題研究期間,清心和艾爾海森會進行知識的交換,對某一通識的理解,或者是進行安靜的閱讀。
智慧宮裏不會隻有他們兩個學者,他們的研究時光也不會放在智慧宮。那裏一般安放的是艾爾海森的閱讀時間,而非配合研究時間。
作為課題的發起者,清心用導師劃給她的課題研究經費構造了兩個研究時需要相處的空間、書籍資料,以及基本生存資源。
這是必要的。
雙方對兩個人的相處時間都有同一概念:是兩人在同一個空間裏相處,為了排除其他幹擾項,也為了安靜,同一空間裏一般不會有第三人存在。
但那段時間裏,他們並沒有發展出任何向對方分享瑣事的分享欲,隻發展出了……想要精確形容,便是分享對知識的疑問,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需要驗證的答案。
既不會因為外麵的天氣好,所以升起想要告訴對方的心情,也沒有一個瞬間會想起對方的存在想要向對方傾訴什麽。
彼此從閱讀中看向對方,能得到的是對方對當前知識的理解,平靜客觀的陳述句,其後也不會附加一句「你認為呢」。
課題之中他們隻與彼此相處,課題之外生活方式沒有被對方影響分毫。
最大的改變不過是一天被課題分成了正常生活的白日,和研究課題的夜晚。
如果在夜晚相處時他們之間誕生過爭吵,這也可以成為分享欲的一種體現。無論是有關知識的爭論,還是對彼此性格的難以忍受,本質上都可以稱作認知與情緒的分享。
然而,在相處之中並不覺得對方的性格會如何難以忍受,與獨處時得到的感受相差無幾,對方存在感隻體現在疑惑時必有迴應上。
有關知識的爭論,依然沒有。
對知識的錯誤認知不會因為在爭執中獲勝就能由錯誤變為正確,這隻會浪費驗證時間。
最重要的是,沒有誰應該浪費時間為對方的錯誤買單。
所以這個課題最後是客觀描述了她與艾爾海森實驗的全過程,結論是「僅就作者與艾爾海森的相處而言,除了對知識永恆的疑問,相處時間的增加並不能出現過度的分享欲。」
「該結論隻適用於本論文實驗過程,不具有普適性,且不具有預見性,無法應用於實驗截止日期後。」
「此結論已交與研究目標艾爾海森確認,他對此結論無異議。」
導師當時:「我以為你會去找贊迪克。」
「贊迪克並不具有成為研究目標的基本條件。」
課題要求的是兩個人,但贊迪克偶爾會讓他們兩個人變成他們三個人,與課題要求不符。
是自這個課題結束後,他們之間便建立了合作關係。
「一個隻需要擺條件而不需要任何維持關係的手段的合作者」。
持續到現在,他們的合作關係便極為牢固。
牢固到艾爾海森沒有問她手裏赤王的遺澤是什麽,也沒問她為什麽要釣賽諾出來。
一段合作關係中,他會得到應有的報酬,出幾分力便會得幾分迴報。
何況這兩件事,他靠自己的推論也可以得到答案。
能夠互相理解的事情,便不需要多費口舌。
就像現在,沙漠裏隻有火光並不適宜閱讀書籍,他們也知道各自有可以安然進行閱讀的手段,但他們兩個沒有誰拿出來。
隻是找了個舒適的坐姿,嚐試觀星。
沙漠裏這樣的天氣適合觀星,繪製星圖不適合昏暗的火光,但可以借著火光溫習明論派的相關知識。
晚間的放鬆活動。
夜間的星星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也能指引著提瓦特人的命運,嚐試著將其對應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
清心看艾爾海森的命運。
艾爾海森看清心的命運。
兩人都不是占星術士,隻是平靜的按照明論派的知識進行操作,也許真能看到對方的命運,也許不能。
任何學派的知識都有其深奧晦澀之處。
但人類白日裏看見大地,晚上便會想著抬頭看一看星光。
隻是——
清心看了一眼艾爾海森:「你會升職加薪。」
艾爾海森「嘖」了一聲。
對於艾爾海森來說,他對目前的職位和工資顯然是滿意的,升職加薪意味著工作量的加重乃至失去現有的平靜生活,還要處理一堆麻煩。
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是,清心仔細端詳了艾爾海森的臉,「有轉機,倒黴的應該是我的導師。」
「你可以去開一間占卜屋了。」
「算了吧,我的那些話術不值得他人從口袋裏掏出摩拉。」
等到艾爾海森說出「你最近會碰到婚姻有關的事」的時候,輪到清心笑了,「你知道我要說什麽。」
「我不會將精力放在這種事上。」
的確,觀察他人是一件費勁的事,從中推測一個人近段時間會遭遇些什麽更是如此。為了摩拉而去做這種事,就又是另外一種程度上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