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原神+星鐵] 已知物種研究報告 作者:明目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兩個人不是占星術士,就個人而言,星空的指引在他們這裏沒有自己的可信力高。最重要的是,測算對方的命運時看著對方的眼睛比看星空的指引更加直接。
唯獨對方的命運,不必去看星空的指引,也不必費力推測。
因此,這是放鬆活動。
放鬆活動結束的標誌是艾爾海森走向帳篷準備休息,在此之前,他會收拾好所有放在外麵的東西。
多了這個過程,清心會比他先進去帳篷,鑽進被窩裏,身上帶著的赤王的遺澤散發著熱意,讓她不必擔心會在沙漠的夜晚被凍醒。
艾爾海森等她躺下才從帳篷外走了進來,合上帳篷,讓裏麵變成一個封閉可以保存體溫的區域。
一點解開衣服的響動後,他躺在了清心身邊,自然也感受到了她身上的溫度。
這不會影響他接下來的舉動。
清心也自然而然的順著他的動作轉了個身。
艾爾海森攬著她的動作跟當年抱著書的動作一樣,沒有什麽特別。
清心打了個哈欠,往他懷裏蜷了蜷。
第89章
也許他們的關係可以在須彌定義為學術家庭。
畢竟沒有純粹的合作關係會涉及到兩個人之間被模糊的社交距離,而朋友,朋友的定義並非可以廣泛到無所不包。
他們之間也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對方符合「朋友」的定義。
關係可以遲遲下不了定義,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但對每段關係的定義,他們並不會缺乏足夠的認知。
合作關係。
朋友關係。
乃至無法界定關係親近程度的「學術家庭」、更進一步的戀人關係、夫妻關係,每一種關係的定義,都是他們擁有的常識。
會遲疑和不確定,在雙方的思維裏意味著感性和理性協調後的情緒沒有抵達心理預期,不滿足改變當前關係、重新確定雙方關係定義的條件。
畢竟人的感情變化無端,物色共度一生的人對他們兩個而言,更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
不過他們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是截然相反的。
艾爾海森考慮的是與他人締結婚姻關係後,如何維持這一段婚姻關係直到不能思考之日。
他知道當他腦中出現「與人組建家庭」這個概念時,代表著的其實是他已經有了想要組建家庭之人。有了具體的對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徹底改變對方和自我的情況下與對方達成一致,畢竟一段親密關係的建立不應該以雙方的自我與理智作為代價。
而達成一致後,兩個人還應當思考清楚在家庭關係裏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溝通、默契還是情感上的需求,尋找雙方認為的當前最適應的兩人相處方式。
在做出重大決定前,人應當擁有後悔的時限。
但在之後,艾爾海森並不希望自己的家庭關係會有太過頻繁的變動,情感上的變化的確無法避免也不能迴避,但可以解決。
而排除情感上的問題,他主觀上並不希望自己磨合好的婚姻關係破裂。一個習慣的養成會摧毀另一個習慣,一個人時養成的習慣會在兩個人的關係中被重新構築,而關係頻繁動盪乃至破裂,隻會造成一個結果——他將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重新培養一個人的習慣,處理兩個人時產生的迴憶。
這會影響他一段時間的心情乃至閱讀效率,甚至,如果對方在他的判斷裏為不能失去之人……在對方的目光裏,他會變得麵目可憎,以及不擇手段。
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能讓艾爾海森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在跟她踏入婚姻關係之前,就已經被他判定為「不能失去之人」。
清心關於婚姻的認知是與艾爾海森並不相同的,她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應用於不存在的過去,另一個應用於現在。
不存在的過去裏,她締結婚姻的對象必定是她的研究對象,直到研究對象死亡或者她脫離命運前,這段婚姻關係才會被解除,之後是視情況而定。
而到了現在,她對婚姻的要求並不是忠貞不渝,而是結婚對象是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同她結婚,是純粹的利益交換,可以在今天結婚明天就離婚的那種。
同樣是利益交換,不存在的過去裏她有幾分耐心可以維持婚姻,現在的話她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知識就能好聚好散。
須彌的學術家庭製度其實就很好,畢竟學術目標不重合後還能申請解除,涉及到的感情糾葛又少,分開的時間雙方都能保留住體麵。
但婚姻,算了吧,那種純粹的利益交換,是真的可遇不可求。
關於婚姻家庭方麵的分歧,艾爾海森和清心心知肚明,但依舊不準備進行任何互相說服。
這種分歧一旦挑開,當前的合作關係便會不復存在,雙方在情感上出現需求之前,知識上的需求便已經是牢不可分了。
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他們的相處方式與學術家庭很像,不過目前為止,他們仍舊沒有向教令院遞交締結學術家庭的申請。
人類的情緒變化無端,不是理智存在便能精準把握住每一分情緒的變化。
他們的合作關係締結的時候,確實純粹,現在變成這種狀態,便是這句話的映照。
正因為確實純粹,流通的貨幣又是知識,情感便在這個過程中當成了知識的質押物。
唯獨對方的命運,不必去看星空的指引,也不必費力推測。
因此,這是放鬆活動。
放鬆活動結束的標誌是艾爾海森走向帳篷準備休息,在此之前,他會收拾好所有放在外麵的東西。
多了這個過程,清心會比他先進去帳篷,鑽進被窩裏,身上帶著的赤王的遺澤散發著熱意,讓她不必擔心會在沙漠的夜晚被凍醒。
艾爾海森等她躺下才從帳篷外走了進來,合上帳篷,讓裏麵變成一個封閉可以保存體溫的區域。
一點解開衣服的響動後,他躺在了清心身邊,自然也感受到了她身上的溫度。
這不會影響他接下來的舉動。
清心也自然而然的順著他的動作轉了個身。
艾爾海森攬著她的動作跟當年抱著書的動作一樣,沒有什麽特別。
清心打了個哈欠,往他懷裏蜷了蜷。
第89章
也許他們的關係可以在須彌定義為學術家庭。
畢竟沒有純粹的合作關係會涉及到兩個人之間被模糊的社交距離,而朋友,朋友的定義並非可以廣泛到無所不包。
他們之間也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對方符合「朋友」的定義。
關係可以遲遲下不了定義,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但對每段關係的定義,他們並不會缺乏足夠的認知。
合作關係。
朋友關係。
乃至無法界定關係親近程度的「學術家庭」、更進一步的戀人關係、夫妻關係,每一種關係的定義,都是他們擁有的常識。
會遲疑和不確定,在雙方的思維裏意味著感性和理性協調後的情緒沒有抵達心理預期,不滿足改變當前關係、重新確定雙方關係定義的條件。
畢竟人的感情變化無端,物色共度一生的人對他們兩個而言,更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
不過他們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是截然相反的。
艾爾海森考慮的是與他人締結婚姻關係後,如何維持這一段婚姻關係直到不能思考之日。
他知道當他腦中出現「與人組建家庭」這個概念時,代表著的其實是他已經有了想要組建家庭之人。有了具體的對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徹底改變對方和自我的情況下與對方達成一致,畢竟一段親密關係的建立不應該以雙方的自我與理智作為代價。
而達成一致後,兩個人還應當思考清楚在家庭關係裏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溝通、默契還是情感上的需求,尋找雙方認為的當前最適應的兩人相處方式。
在做出重大決定前,人應當擁有後悔的時限。
但在之後,艾爾海森並不希望自己的家庭關係會有太過頻繁的變動,情感上的變化的確無法避免也不能迴避,但可以解決。
而排除情感上的問題,他主觀上並不希望自己磨合好的婚姻關係破裂。一個習慣的養成會摧毀另一個習慣,一個人時養成的習慣會在兩個人的關係中被重新構築,而關係頻繁動盪乃至破裂,隻會造成一個結果——他將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重新培養一個人的習慣,處理兩個人時產生的迴憶。
這會影響他一段時間的心情乃至閱讀效率,甚至,如果對方在他的判斷裏為不能失去之人……在對方的目光裏,他會變得麵目可憎,以及不擇手段。
無法避免的事。
畢竟能讓艾爾海森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在跟她踏入婚姻關係之前,就已經被他判定為「不能失去之人」。
清心關於婚姻的認知是與艾爾海森並不相同的,她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應用於不存在的過去,另一個應用於現在。
不存在的過去裏,她締結婚姻的對象必定是她的研究對象,直到研究對象死亡或者她脫離命運前,這段婚姻關係才會被解除,之後是視情況而定。
而到了現在,她對婚姻的要求並不是忠貞不渝,而是結婚對象是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同她結婚,是純粹的利益交換,可以在今天結婚明天就離婚的那種。
同樣是利益交換,不存在的過去裏她有幾分耐心可以維持婚姻,現在的話她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知識就能好聚好散。
須彌的學術家庭製度其實就很好,畢竟學術目標不重合後還能申請解除,涉及到的感情糾葛又少,分開的時間雙方都能保留住體麵。
但婚姻,算了吧,那種純粹的利益交換,是真的可遇不可求。
關於婚姻家庭方麵的分歧,艾爾海森和清心心知肚明,但依舊不準備進行任何互相說服。
這種分歧一旦挑開,當前的合作關係便會不復存在,雙方在情感上出現需求之前,知識上的需求便已經是牢不可分了。
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他們的相處方式與學術家庭很像,不過目前為止,他們仍舊沒有向教令院遞交締結學術家庭的申請。
人類的情緒變化無端,不是理智存在便能精準把握住每一分情緒的變化。
他們的合作關係締結的時候,確實純粹,現在變成這種狀態,便是這句話的映照。
正因為確實純粹,流通的貨幣又是知識,情感便在這個過程中當成了知識的質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