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原神+星鐵] 已知物種研究報告 作者:明目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就是,看天色,離艾爾海森的下班時間並不遙遠,風沙止息一片安寧的沙漠裏太陽仍舊在炙烤著旅人,有什麽事可以下班之後交流。
所有的事情應當在上班時間解決。
包括且不限於搭建帳篷、製作食物。
在升起的火堆裏,沙漠的夜晚來臨,涼意同夜晚一起降臨,白日裏滾燙的沙子成了沙漠裏生物保存水汽的一種手段。
沙漠上沒有黑色的沙暴,天空之上是明澈的星子,天空之下是升起的一堆火光,和圍著火的兩個人。
空曠,渺小。
白日所見之景成了黑色的影子,倒是能看見遠方也有一點火光,來自沙漠裏的鍍金旅團。
這種光線條件並不適宜閱讀書籍,會損害視力,知識可以隨時隨地取用,不會溜走,而保存足夠的體力和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白日的熱度的有效手段。
夜晚的食物是菌菇湯,以及沒有湯湯水水的燉肉。
兩個人的心情都可以稱得上平靜。
這種兩個人相處的事,他們經歷得不少。
第88章
清心和艾爾海森最初的合作是因為課題,關於兩個人之間會不會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會出現過度的分享欲的課題的。
非常奇怪的一個課題。
但考慮到這隻是一個導師費盡心思,讓自己的學生可以停留在須彌不會因為遊學和各種意外而選出來的一個課題,便也不那麽奇怪了。
做天才的導師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道德感過強的導師來說,每一次都想丟下自己的逆徒,然而轉頭就想起這畢竟是自己的弟子,真要就這麽不管了,他良心實在是過不去。
清心那段時間是遊學迴來不是性命垂危就是狀態極其差勁,一副生命被過度消耗,人快承受不住自己求知慾的樣子。
導師那段時間撈人撈到每天做夢都夢到他速度慢了一步,自己的學生就在沙漠在雪山在稻妻……在任何一個他忽視的地方為了研究而死去了。
他實在沒辦法了,就整出來這個課題。
對時間有最低限度要求,涉及人際關係,又是來自導師的任務。
導師不相信這個論文能讓自己的學生在人際關係上會有任何態度的改變,甚至都沒要求這個課題必須有一個結局,他的目的是讓清心停留在須彌一會,而不是強迫對方浪費自己的時間研究她最不想見到的人際關係。
「你需要休息一會,一直奔波會過度消耗你的學術生命。」
又覺得這語氣不太嚴厲,直接換了個說法,「我不管你這段時間怎麽研究我交給你的課題,用什麽方法,你必須要在須彌。」
這句話沒什麽必要。
隻要手裏存在一個課題,清心就會交出相關答卷,無論最後是沒寫還是沒寫完。
如導師所想,這個課題上清心是不存在效率的。人際關係的構建需要時間,尋找配合的目標也需要時間,而且還需要分出心思去驗證研究對象是否具有的是限定對象的分享欲還是單純的客套和熱情。
………
清心列出了研究目標需要具備的條件,將尋找研究目標需要時間這句話劃去,其他分辨條件隨後也被劃去。
畢竟條件列出來,清心便知道研究目標具體的樣子了,是知論派的學者艾爾海森。
理性,人群之中的旁觀者,不會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為了純粹的客套而保持著與陌生人的社交聯繫。從他身上可以很直白的得到時間帶來的結論。
至於是否需要先與研究目標構建相關社交聯繫然後再提出要求,清心從未考慮過這種問題。
她隻是找到了艾爾海森,詢問他如果想要將他當做研究目標,需要交換什麽級別的知識,更進一步的配合研究又需要什麽知識來進行交換。
她這裏可以提供魔神相關知識以及古文拓印資料。
艾爾海森當天在教令院智慧宮閱讀書籍,作為沒有從須彌教令院畢業的知論派學者,他在人群中氣質獨特,辨識度極高。
他用自己森綠色,有紅色菱形的眼瞳不帶情緒的看了一眼清心。
「這是我的閱讀時間。」
清心當天也在智慧宮看書看了一天,這件事情具有等待的價值,故而她借著等待的時間開始複習所閱讀過的通識書籍。
須彌教令院對知識的流通渠道有嚴格的管控,智慧宮裏的一些書籍便需要高級學者才能借閱。
清心可以閱讀普通學者無法借閱的書籍,但她那天從頭至尾看的都是通識書籍。
原因?
知識是為了迴答疑問,對於那些需要權限才能進行查閱的知識,清心傾向於自己先得到相關認知再進行閱讀。但通識書籍,介紹的一般是提瓦特的常識,是普遍認知。倘若這些常見之事的釋義已然出現錯誤,那麽靠這些基礎理論堆疊的學術高塔便失去了閱讀的價值。
她在看智慧宮高等權限知識放在外麵的鑰匙和目錄。
「我需要賢者權限才能查閱的知識。」
閱讀時間結束後,艾爾海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需要課題進展。」
清心合上讀完最後一句的書籍,亦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他們都沒有畢業,是依照教令院對學者的劃分裏處於權限底層的人,但又有超出常理的一麵,各自對知識的需求不同。提出各自的條件,是求同存異達成合作的第一步。
所有的事情應當在上班時間解決。
包括且不限於搭建帳篷、製作食物。
在升起的火堆裏,沙漠的夜晚來臨,涼意同夜晚一起降臨,白日裏滾燙的沙子成了沙漠裏生物保存水汽的一種手段。
沙漠上沒有黑色的沙暴,天空之上是明澈的星子,天空之下是升起的一堆火光,和圍著火的兩個人。
空曠,渺小。
白日所見之景成了黑色的影子,倒是能看見遠方也有一點火光,來自沙漠裏的鍍金旅團。
這種光線條件並不適宜閱讀書籍,會損害視力,知識可以隨時隨地取用,不會溜走,而保存足夠的體力和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白日的熱度的有效手段。
夜晚的食物是菌菇湯,以及沒有湯湯水水的燉肉。
兩個人的心情都可以稱得上平靜。
這種兩個人相處的事,他們經歷得不少。
第88章
清心和艾爾海森最初的合作是因為課題,關於兩個人之間會不會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會出現過度的分享欲的課題的。
非常奇怪的一個課題。
但考慮到這隻是一個導師費盡心思,讓自己的學生可以停留在須彌不會因為遊學和各種意外而選出來的一個課題,便也不那麽奇怪了。
做天才的導師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道德感過強的導師來說,每一次都想丟下自己的逆徒,然而轉頭就想起這畢竟是自己的弟子,真要就這麽不管了,他良心實在是過不去。
清心那段時間是遊學迴來不是性命垂危就是狀態極其差勁,一副生命被過度消耗,人快承受不住自己求知慾的樣子。
導師那段時間撈人撈到每天做夢都夢到他速度慢了一步,自己的學生就在沙漠在雪山在稻妻……在任何一個他忽視的地方為了研究而死去了。
他實在沒辦法了,就整出來這個課題。
對時間有最低限度要求,涉及人際關係,又是來自導師的任務。
導師不相信這個論文能讓自己的學生在人際關係上會有任何態度的改變,甚至都沒要求這個課題必須有一個結局,他的目的是讓清心停留在須彌一會,而不是強迫對方浪費自己的時間研究她最不想見到的人際關係。
「你需要休息一會,一直奔波會過度消耗你的學術生命。」
又覺得這語氣不太嚴厲,直接換了個說法,「我不管你這段時間怎麽研究我交給你的課題,用什麽方法,你必須要在須彌。」
這句話沒什麽必要。
隻要手裏存在一個課題,清心就會交出相關答卷,無論最後是沒寫還是沒寫完。
如導師所想,這個課題上清心是不存在效率的。人際關係的構建需要時間,尋找配合的目標也需要時間,而且還需要分出心思去驗證研究對象是否具有的是限定對象的分享欲還是單純的客套和熱情。
………
清心列出了研究目標需要具備的條件,將尋找研究目標需要時間這句話劃去,其他分辨條件隨後也被劃去。
畢竟條件列出來,清心便知道研究目標具體的樣子了,是知論派的學者艾爾海森。
理性,人群之中的旁觀者,不會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為了純粹的客套而保持著與陌生人的社交聯繫。從他身上可以很直白的得到時間帶來的結論。
至於是否需要先與研究目標構建相關社交聯繫然後再提出要求,清心從未考慮過這種問題。
她隻是找到了艾爾海森,詢問他如果想要將他當做研究目標,需要交換什麽級別的知識,更進一步的配合研究又需要什麽知識來進行交換。
她這裏可以提供魔神相關知識以及古文拓印資料。
艾爾海森當天在教令院智慧宮閱讀書籍,作為沒有從須彌教令院畢業的知論派學者,他在人群中氣質獨特,辨識度極高。
他用自己森綠色,有紅色菱形的眼瞳不帶情緒的看了一眼清心。
「這是我的閱讀時間。」
清心當天也在智慧宮看書看了一天,這件事情具有等待的價值,故而她借著等待的時間開始複習所閱讀過的通識書籍。
須彌教令院對知識的流通渠道有嚴格的管控,智慧宮裏的一些書籍便需要高級學者才能借閱。
清心可以閱讀普通學者無法借閱的書籍,但她那天從頭至尾看的都是通識書籍。
原因?
知識是為了迴答疑問,對於那些需要權限才能進行查閱的知識,清心傾向於自己先得到相關認知再進行閱讀。但通識書籍,介紹的一般是提瓦特的常識,是普遍認知。倘若這些常見之事的釋義已然出現錯誤,那麽靠這些基礎理論堆疊的學術高塔便失去了閱讀的價值。
她在看智慧宮高等權限知識放在外麵的鑰匙和目錄。
「我需要賢者權限才能查閱的知識。」
閱讀時間結束後,艾爾海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需要課題進展。」
清心合上讀完最後一句的書籍,亦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他們都沒有畢業,是依照教令院對學者的劃分裏處於權限底層的人,但又有超出常理的一麵,各自對知識的需求不同。提出各自的條件,是求同存異達成合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