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花樓未采
絕品商女:錦繡田園路 作者:淺水央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算是常客,負責接待的也是樓裏的那些年輕姑娘,難不成還有誰是會專門為著奴家過來的嗎?”
吳三娘說著,忍不住抿嘴嬌笑一聲,此番爽朗的笑容似乎讓他迴到了當初年輕的模樣,叫雖知其中含義,但並不熱衷於人事的趙銘不禁臉上一紅,轉開了視線。
“此事還是等稍後奴家叫來樓裏的姑娘們一問便知,不過奴家當時好奇去看望了一眼,這人長的甚是麵生,也不知道是否會有人認得。”
“那倒不是什麽特別要緊的事,身份上趙大人自會自己去調查清楚的。敢問三娘,可還記得這件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嗎?還有發現的人是誰?又是何契機,讓樓裏發現此人死了的。”
蘇景夜笑著打哈哈,把趙銘方才所說的一切當成書頁揭了過去,又一連串提出這麽多的問題,趙銘還以為三娘會反應不過來,誰知她竟迴答的依舊行雲流水。
“記得那會兒應該才剛到亥時,奴家當時正在自己的房間裏麵練習書法,擺弄珠算,忽然間就聽到我們樓裏的一個小廝吵吵著一路跑了過來,說是死人了。”
“奴家當時嚇了一跳,還差點把藏在箱子裏的那許多寶貝給打翻了,急匆匆地隨他一路尋了過來,才發現此人死在了三樓的一間相逢之內,胸口上像是中了一劍,流了好多血,看著可嚇人了。”
三娘隻顧說,由於身邊沒有其他人在,又不可能勞動過來幫忙的蘇景夜,趙銘便接著她的話,一一記錄在冊。
使得蘇景夜這才有空在心裏偷笑:還頭一迴聽見有人把算賬數錢,說的這般清新脫俗。
“當時為在廂房門口過來看熱鬧的人不少,好幾個姑娘被嚇壞了,至今還沒反應迴過神來,奴家就是閱曆大些,也被嚇得不行。”
“但出了這麽大的事,也不可能沒人在旁邊主管著,恰好當時聽說趙大人就在巷子裏,奴家便派人過去通知,順便觀察了一下房間裏的情況。”
“那人的樣子明顯是被人從正麵刺進去,心髒失血過多而死,但是房間裏並沒有看到任何利器,甚至連一把水果刀都沒有,隻在旁邊摔碎了一個高高的花瓶。”
吳三娘說到此處,忽然捂著胸口,一副格外心痛的模樣。
“那個花瓶可是奴家在黑市裏挑了許久,才好不容易相中的,本想著放到這些房間裏不必擔心動作太大會被打碎,卻不想還是出了這檔子事,簡直白瞎了奴家當時為了這個花瓶花出的十兩銀子。”
聞言,蘇景夜和趙銘都是一副無奈的神色。
做這一行的果然都是暴利事業,十兩銀子都足夠普通人家吃喝用度半年的,卻被她眼都不眨一下拿去買花瓶,但真是不知民間疾苦。
趙銘一麵在心裏嘟囔著,一麵把這些話也記錄了下來,卻未想到自己與三娘其實也好不到哪去。
這邊趙銘隻顧著揪吳三娘的惡處,蘇景夜卻注意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方麵。
“什麽叫做‘那些房間不用擔心動作太大’,三娘可否與本王細細解釋一下?”
此間之事,身為成年人的蘇景夜和趙銘自然理解是何內涵,隻是不明意義,而吳三娘聽著他這般明目張膽的詢問出來,倒不好意思的紅了半張俏臉,正是一半紅一半蒼白。
“就是說,王爺也知道奴家做的是何種生意,若是到了晚間,必然會提供一些房間給客人跟自家姑娘深入交談的。”
說到此處,三娘的臉色愈加緋紅,手上也開始不知所措地揪著手帕。蘇景夜猜到他恐怕是想歪了,連忙輕咳一聲,別開了眼神,以示清白。
“但是也有不少客人,是單為了本家姑娘的才氣聞名過來的,那自然會有另一種房間隻供他們秉燭夜談。奴家是想著能附庸風雅一迴,才在這些房間裏,特別安排了自己買來的花瓶。”
“明白了,也就是說隻有這種房間裏才有三娘看中的花瓶。換而言之,昨日死在此處的死者,也並不是為了所謂風花雪月,才與姑娘共處一室的。”
隻有蘇景夜這般清晰簡單的解釋過後,才讓趙銘把之前得到的線索重新理了幹淨。
“竟然是這樣?”趙銘幹笑著把手中的毛筆放下,很是不理解的,捏著下巴問道,“冒著這麽大的風險來這種地方,卻沒有半點想法,難道這人真的隻是賞花,亦或者有著特殊癖好?”
“趙大人,有些話你還是等調查清楚了之後再做定論,可不是你身為京城父母官,可以隨意胡言的。”明明聽起來是這般純淨的故事,怎的在他的話中就變得這麽齷齪。
“這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下關也是看慣了人世的複雜才會不注意的,說出這番言論,還請王爺不要計較。”趙銘試圖繼續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在蘇景夜的這句警告之下戛然而止。
吳三娘看著他二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很有種想笑的意識,但想到自己並沒有何種立場,便止住了心底的情緒。
“照三娘方才所說的內容,那個小廝莫不是因為聽見了房間裏有花瓶碎裂的聲音,才聞聲過來發現現場的?”
蘇景夜隻淡淡的掃過趙銘一眼,轉而向三娘提問,看到三娘意料之中的點了點頭,他就又換了個問題。
“那三娘可還記得,當晚接待他的姑娘是哪一個嗎?”
“這個,”吳三娘頓時一陣語塞,右手食指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自己的下巴,“這個奴家還真是不大清楚,”
“按理說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若是正與那人接觸過,就憑我們樓裏姑娘的這份素質與資質,定然是會主動出來承認的,但是時至今日也沒聽說過誰看見了他,因此奴家也不能確定。”
“你剛才不是還說你已經準備妥當了嗎,怎麽到現在連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都不能迴答?”趙銘還打算認命地提起筆,叫那位姑娘進來重新繼續記錄,而聽到她的這番話,立刻不滿的情緒就爆發了。
“就算奴家確實如此說過,可奴家也隻能迴答自己知道的東西,對於這些根本沒有線索和答案的事,難不成趙大人是想聽奴家隨意給你編造一個嗎?”
常話所言民不與官鬥,也不知怎的,吳三娘竟然有這般勇氣和趙銘當麵嗆聲,玉算的上是女中豪傑一枚。
而古人又有另一說法,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是從正麵說明了女子的不好惹,趙銘試圖和一個女人家講道理,也算得上是叫人稀奇了。
蘇景夜眨著眼睛,好巧不巧的坐在二人中間,瞧著他二人的如此氣憤,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幫誰為好。
“罷了罷了,三娘趙大人也不是特意想過來找你麻煩的,隻是心裏難免有些著急。現在就隻好麻煩三娘,你把那晚出來做台的姑娘們通通找過來,我們一一問過算了。”
蘇景夜無奈的擺了擺手,趙銘立即一副不懷好意的眼神看了過來,蘇景夜毫不留情地瞪了他一眼,他才有所收斂。
吳三娘抿了抿嘴巴,右手食指在茶杯邊,沿來迴的摩擦,看著像是在思考。
“樓裏姑娘不少,一共分為了三波,一個晚上出動一波人。這一波裏麵又分為了四類,一類隻負責表演,一類隻負責送水,一類負責深入交流,一類負責談話。”
“而能夠滿足於那位大人在房間裏交談的,就足足有三類人,大概數十個姑娘,王爺確定要把她們通通叫出來嗎?”
若是數十個人挨個詢問過去,隻怕要費上幾天的時間。蘇景夜神情義將,但很快又恢複了過來。“那倒不必,滿足條件的必然不少,但是真正進入房間裏的確不一定有許多。”
“有勞三娘過去跑一趟,問出有多少姑娘隨別人進入過房間,本王與趙大人隻揪著她們幾個詢問幾句就是了。”
“是,奴家知道了,那就請王爺和趙大人在此稍等。”吳三娘勾唇一笑,起身佛一推門出去。剛才她故意說出這麽一大長段話,就是為了誤導他們一下,卻不想沒起任何作用,那麽想來,這次過來的兩個人,說不定還真有些真材實料。
“且慢,”就在吳三娘剛推開了門要跨步出去的一瞬間,蘇景夜忽然出聲叫住了她。吳三娘好奇的轉過身來,卻看見蘇景夜也站了起來。
“還有一件事需要事先向三娘打聽清楚,敢問那人死掉的是哪一個房間?在三娘出去詢問的這個空當裏,本王與趙大人也好提前去觀察一下現場,以免讓那群姑娘再度受到驚嚇,想來三娘應該把那地方保存的完好吧?”
“這是當然,畢竟奴家也不是那種不知世事的小丫頭片子。”吳三娘偏著頭微微頷首,隨後伸出右手往旁邊的牆上一指。
“此地倒也不難找,為了方便趙大人今日的調查,奴家特意安排了,死者所在的房間,就在此間廂房的右手邊。”
吳三娘說著,忍不住抿嘴嬌笑一聲,此番爽朗的笑容似乎讓他迴到了當初年輕的模樣,叫雖知其中含義,但並不熱衷於人事的趙銘不禁臉上一紅,轉開了視線。
“此事還是等稍後奴家叫來樓裏的姑娘們一問便知,不過奴家當時好奇去看望了一眼,這人長的甚是麵生,也不知道是否會有人認得。”
“那倒不是什麽特別要緊的事,身份上趙大人自會自己去調查清楚的。敢問三娘,可還記得這件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嗎?還有發現的人是誰?又是何契機,讓樓裏發現此人死了的。”
蘇景夜笑著打哈哈,把趙銘方才所說的一切當成書頁揭了過去,又一連串提出這麽多的問題,趙銘還以為三娘會反應不過來,誰知她竟迴答的依舊行雲流水。
“記得那會兒應該才剛到亥時,奴家當時正在自己的房間裏麵練習書法,擺弄珠算,忽然間就聽到我們樓裏的一個小廝吵吵著一路跑了過來,說是死人了。”
“奴家當時嚇了一跳,還差點把藏在箱子裏的那許多寶貝給打翻了,急匆匆地隨他一路尋了過來,才發現此人死在了三樓的一間相逢之內,胸口上像是中了一劍,流了好多血,看著可嚇人了。”
三娘隻顧說,由於身邊沒有其他人在,又不可能勞動過來幫忙的蘇景夜,趙銘便接著她的話,一一記錄在冊。
使得蘇景夜這才有空在心裏偷笑:還頭一迴聽見有人把算賬數錢,說的這般清新脫俗。
“當時為在廂房門口過來看熱鬧的人不少,好幾個姑娘被嚇壞了,至今還沒反應迴過神來,奴家就是閱曆大些,也被嚇得不行。”
“但出了這麽大的事,也不可能沒人在旁邊主管著,恰好當時聽說趙大人就在巷子裏,奴家便派人過去通知,順便觀察了一下房間裏的情況。”
“那人的樣子明顯是被人從正麵刺進去,心髒失血過多而死,但是房間裏並沒有看到任何利器,甚至連一把水果刀都沒有,隻在旁邊摔碎了一個高高的花瓶。”
吳三娘說到此處,忽然捂著胸口,一副格外心痛的模樣。
“那個花瓶可是奴家在黑市裏挑了許久,才好不容易相中的,本想著放到這些房間裏不必擔心動作太大會被打碎,卻不想還是出了這檔子事,簡直白瞎了奴家當時為了這個花瓶花出的十兩銀子。”
聞言,蘇景夜和趙銘都是一副無奈的神色。
做這一行的果然都是暴利事業,十兩銀子都足夠普通人家吃喝用度半年的,卻被她眼都不眨一下拿去買花瓶,但真是不知民間疾苦。
趙銘一麵在心裏嘟囔著,一麵把這些話也記錄了下來,卻未想到自己與三娘其實也好不到哪去。
這邊趙銘隻顧著揪吳三娘的惡處,蘇景夜卻注意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方麵。
“什麽叫做‘那些房間不用擔心動作太大’,三娘可否與本王細細解釋一下?”
此間之事,身為成年人的蘇景夜和趙銘自然理解是何內涵,隻是不明意義,而吳三娘聽著他這般明目張膽的詢問出來,倒不好意思的紅了半張俏臉,正是一半紅一半蒼白。
“就是說,王爺也知道奴家做的是何種生意,若是到了晚間,必然會提供一些房間給客人跟自家姑娘深入交談的。”
說到此處,三娘的臉色愈加緋紅,手上也開始不知所措地揪著手帕。蘇景夜猜到他恐怕是想歪了,連忙輕咳一聲,別開了眼神,以示清白。
“但是也有不少客人,是單為了本家姑娘的才氣聞名過來的,那自然會有另一種房間隻供他們秉燭夜談。奴家是想著能附庸風雅一迴,才在這些房間裏,特別安排了自己買來的花瓶。”
“明白了,也就是說隻有這種房間裏才有三娘看中的花瓶。換而言之,昨日死在此處的死者,也並不是為了所謂風花雪月,才與姑娘共處一室的。”
隻有蘇景夜這般清晰簡單的解釋過後,才讓趙銘把之前得到的線索重新理了幹淨。
“竟然是這樣?”趙銘幹笑著把手中的毛筆放下,很是不理解的,捏著下巴問道,“冒著這麽大的風險來這種地方,卻沒有半點想法,難道這人真的隻是賞花,亦或者有著特殊癖好?”
“趙大人,有些話你還是等調查清楚了之後再做定論,可不是你身為京城父母官,可以隨意胡言的。”明明聽起來是這般純淨的故事,怎的在他的話中就變得這麽齷齪。
“這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下關也是看慣了人世的複雜才會不注意的,說出這番言論,還請王爺不要計較。”趙銘試圖繼續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在蘇景夜的這句警告之下戛然而止。
吳三娘看著他二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很有種想笑的意識,但想到自己並沒有何種立場,便止住了心底的情緒。
“照三娘方才所說的內容,那個小廝莫不是因為聽見了房間裏有花瓶碎裂的聲音,才聞聲過來發現現場的?”
蘇景夜隻淡淡的掃過趙銘一眼,轉而向三娘提問,看到三娘意料之中的點了點頭,他就又換了個問題。
“那三娘可還記得,當晚接待他的姑娘是哪一個嗎?”
“這個,”吳三娘頓時一陣語塞,右手食指也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自己的下巴,“這個奴家還真是不大清楚,”
“按理說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若是正與那人接觸過,就憑我們樓裏姑娘的這份素質與資質,定然是會主動出來承認的,但是時至今日也沒聽說過誰看見了他,因此奴家也不能確定。”
“你剛才不是還說你已經準備妥當了嗎,怎麽到現在連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都不能迴答?”趙銘還打算認命地提起筆,叫那位姑娘進來重新繼續記錄,而聽到她的這番話,立刻不滿的情緒就爆發了。
“就算奴家確實如此說過,可奴家也隻能迴答自己知道的東西,對於這些根本沒有線索和答案的事,難不成趙大人是想聽奴家隨意給你編造一個嗎?”
常話所言民不與官鬥,也不知怎的,吳三娘竟然有這般勇氣和趙銘當麵嗆聲,玉算的上是女中豪傑一枚。
而古人又有另一說法,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是從正麵說明了女子的不好惹,趙銘試圖和一個女人家講道理,也算得上是叫人稀奇了。
蘇景夜眨著眼睛,好巧不巧的坐在二人中間,瞧著他二人的如此氣憤,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幫誰為好。
“罷了罷了,三娘趙大人也不是特意想過來找你麻煩的,隻是心裏難免有些著急。現在就隻好麻煩三娘,你把那晚出來做台的姑娘們通通找過來,我們一一問過算了。”
蘇景夜無奈的擺了擺手,趙銘立即一副不懷好意的眼神看了過來,蘇景夜毫不留情地瞪了他一眼,他才有所收斂。
吳三娘抿了抿嘴巴,右手食指在茶杯邊,沿來迴的摩擦,看著像是在思考。
“樓裏姑娘不少,一共分為了三波,一個晚上出動一波人。這一波裏麵又分為了四類,一類隻負責表演,一類隻負責送水,一類負責深入交流,一類負責談話。”
“而能夠滿足於那位大人在房間裏交談的,就足足有三類人,大概數十個姑娘,王爺確定要把她們通通叫出來嗎?”
若是數十個人挨個詢問過去,隻怕要費上幾天的時間。蘇景夜神情義將,但很快又恢複了過來。“那倒不必,滿足條件的必然不少,但是真正進入房間裏的確不一定有許多。”
“有勞三娘過去跑一趟,問出有多少姑娘隨別人進入過房間,本王與趙大人隻揪著她們幾個詢問幾句就是了。”
“是,奴家知道了,那就請王爺和趙大人在此稍等。”吳三娘勾唇一笑,起身佛一推門出去。剛才她故意說出這麽一大長段話,就是為了誤導他們一下,卻不想沒起任何作用,那麽想來,這次過來的兩個人,說不定還真有些真材實料。
“且慢,”就在吳三娘剛推開了門要跨步出去的一瞬間,蘇景夜忽然出聲叫住了她。吳三娘好奇的轉過身來,卻看見蘇景夜也站了起來。
“還有一件事需要事先向三娘打聽清楚,敢問那人死掉的是哪一個房間?在三娘出去詢問的這個空當裏,本王與趙大人也好提前去觀察一下現場,以免讓那群姑娘再度受到驚嚇,想來三娘應該把那地方保存的完好吧?”
“這是當然,畢竟奴家也不是那種不知世事的小丫頭片子。”吳三娘偏著頭微微頷首,隨後伸出右手往旁邊的牆上一指。
“此地倒也不難找,為了方便趙大人今日的調查,奴家特意安排了,死者所在的房間,就在此間廂房的右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