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第一年的津貼是六元錢,以後逐年長一元。斜子莊我四姨家的一個侄子,和我同在一個營當兵,當年就往家裏寄迴三十元錢,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寄過四十元、五十元。四姨將這事嘮叨給我的母親,在第三個年頭迴家結婚時,母親就幾次絮叨這件事,不知她嫌咱不過日子呢,還是懷疑我把積攢的錢私下給了奶奶?咱迴家結婚時確實倉促,家裏什麽都沒來得及準備,隻有父母用自家一棵大柳樹做了個大衣櫥,別的什麽都沒有。那時時興“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那台縫紉機,還是由母親打了口頭承諾欠著媳婦著呢。當兵走後的第二年,爺爺奶奶雇人去西大窪地下挖了一些坩垢——長在鹽堿地裏像石頭塊一樣的石料,把三間土打的草披屋整修一新:先是頂起梁頭推倒了土打牆,重新壘起兩麵前後牆,窗子換上了玻璃的,門窗兩側都壘有磚垛,磚垛間便是那坩垢塊——這東西不花錢,還抗雨淋,我們那地兒不少農戶蓋屋打牆都用它。然後,把屋頂上爛掉的麥草扒掉,換上了青瓦……不用說,這是奶奶和爺爺準備迎娶孫兒媳婦竭盡全力準備好的。母親本來打算把兒媳婦娶進她家的,沒想到叫奶奶提前準備搶了先,兩家當時總共借取了1200元,連送彩禮帶拾掇新房外加伺候親戚朋友,緊緊巴巴就把個隻見過兩麵的媳婦糊弄到家了。看到家裏的這種拮據情況,咱不免也有一些後悔:是啊,能往家裏寄存個一百二百的,對貼補那時的家庭是有大用場的……可是,咱的津貼都花到哪兒去了呢?說實話,咱比同鄉戰友們都過日子,隻不過都是用來買書了。咱也不是不想著攢錢,可是攢著攢著遇到喜歡的書籍就控製不住自己啦!每到星期天,咱就搿夥到城裏去,人家都是逛公園進商店,咱就隻去一個地方:書店。有時買了書,咱還不舍得花掉兩毛錢坐公交車,硬是靠兩條腿走迴連隊來。部隊裏有規定,一起出去的夥伴必須一塊迴來,二三十裏的山路,人家沒誰願意跟咱步行走迴來,咱就提前走到山下等人家,再一起迴連隊。有的戰友譏笑咱:鍾實,你真就舍不得兜裏兩毛錢?咱就認真跟他們解釋:不是!省下這兩毛錢,星期天再進城可以多買到一本文學雜誌啊!——那時的文學月刊也就兩毛錢一本。關於咱癡迷於買書的事,我們全連乃至全營都知道,時間一長,班長和連首長就都很優待咱,基本上默許我一個人走著去,一個人獨自迴,有很長時間咱就隻在連隊——書店——連隊之間來迴行走,真是“兩點成一線”呀,免得再為“一起迴”勞心等著人家嘍!有一次,咱在書店買書時,差三分錢沒能一次性買成那兩本心愛的好書,出得書店後又被人騙去了七毛錢,咱就心疼得要命,迴到連隊總也放不下,據此以《兩塊錢》為題寫出過一篇小小說,發在《遼陽日報》“太子河”副刊上,從中可以窺見咱那時的困境與追求——

    被擠在人群裏,他用一隻手緊緊地捂住左邊的軍衣口袋。這不象那穿四個兜

    的軍官,可以大大方方地把錢放進下兜,手自然輕鬆地垂在裏麵。——他隻有這

    樣,錢才保險。但這很累,胳膊一會兒就酸痛。於是,他拇指扳在兜裏插著的那

    支自來水筆頂端。這筆價值一元二角。

    書店裏買書的人很多,服務員忙得滿麵流汗。他等了很久,衣服都汗濕了,

    才要來了兩本書:《外國短篇小說欣賞》和《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難得的好書,

    他沉靜的臉綻出了絲絲笑意。渴求的眼神,放射出飽含追求的光。他摸出兩塊錢,

    將兩本書在胸前一合。

    “還缺三分,同誌。”女服務員的聲音清脆、洪亮。像是被馬蜂蟄了一下,

    他嘴角抽搐著,尷尬地說:“我就買這一本!”接著,他將另一本書慢慢地放到了

    櫃台上。

    “九角三。”女服務員熟練地給他一元零七分。他拿著書,撚著手裏的剩錢。

    每月七元津貼,他規定:兩塊錢買書,其餘錢積攢著——他家裏有爺爺和奶奶。

    翻著書,他走在去汽車站的人行道上。迎麵趕過來一個中年人:“解放軍同

    誌……筆。”中年人說著,伸手從對方衣兜裏拔了去,比劃著。他沒能聽清,也

    沒弄明白。——外國小說中,德拉慷慨地賣掉了自己的頭發,為丈夫傑姆買了表

    鏈——他被這故事吸引了。“拿去用吧!”他掃了中年人一眼,毫不在意,戳在那

    兒繼續埋頭看書。

    這時候,中年人拋出一把雕刻刀,迅速地在筆杆上劃著,一雙靈活的小眼睛,

    時不時地窺探著眼前的軍人。他毫無察覺,直到中年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抬

    起頭,接過筆往兜裏一插,拔腿就走。

    “哎,哎,給錢呀!”他被拉住了,中年人橫在麵前。“錢?借給你筆用,還

    付錢?”他愣了,奇怪地打量這個人。中年人燙著發,臉上露出可憎的狡猾和奸

    詐來。要不是開口說話,真難分清是男還是女。

    “是啊,錢!”中年人玩弄著手裏的小刀。他細長的手突然伸出來,再次拔

    下對方衣兜裏的鋼筆,晃了晃:“哥們兒,你看,咱的手藝兒!”

    真沒料到,筆杆上落了隻金鳳凰。他的眼睛,細了,又圓了,怒視著中年人,

    想發作。想了想:“罷!多少錢?”“七毛。”“你,你,坑人!”他終於壓不住心火

    了。七毛,一本書錢哪!“我沒讓你給刻!是你……”

    “嘿嘿,堂堂的解放軍,耍賴呀!”中年人貪婪地眨巴著眼,“坑人?!啊哈

    哈,憑本事吃飯嘛!想來錢,哥們教你……”

    “你……”許多過路人圍了上來。他的臉著了火似的,像遭到敵人的襲擊,

    由不得大吼了一聲:“住口!”揮手甩出去一發“炮彈”——他不能容忍這樣的侮

    辱!

    “一元,咳,找你三毛。”中年人得意地拖著長調。“不要了!”他停住邁出

    的步子,側轉身來,威風凜凜:“不過,請你明白!這不是施舍!也不是你勞動

    所得!是譴責!一個軍人、戰士!——我鍾實,對你良心的譴責!”

    “說得好!”有個白發老人喊了一聲。圍觀群眾也紛紛議論、指責起中年人,

    使他狼狽得像隻鼠樣溜掉了。

    鍾實昂首挺胸走出人群,像打了個勝仗。臨近汽車站,他想起了那本《紅樓

    夢詩詞曲賦評注》,好惋惜……唉,就缺三分!……於是,他摸了摸衣兜,裏麵還

    有兩個鋼幣——七分錢!已不夠買車票了。走!趕迴連隊,決不超假一分鍾!

    這樣想著,他蹽開了大步……

    這篇小說,其實就是自己的一段真實經曆。當時,咱想買的那本《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是一元一角錢,身上僅有的兩元錢隻差三分而一時失之交臂。不久,咱領到津貼後專程趕去書店又買了迴來,這本書至今還在咱的床頭上,是“紅學”大家蔡義江所著,現在我們家的孩子們都喜歡的不得了。對於“紅學”,咱是先看了這本“評注”才對曹雪芹的原著產生濃厚興趣的。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咱還並沒有見過《紅樓夢》,更別說熟讀精通了。當時遼寧省的文學雜誌《鴨綠江》上推出一位姓龐的小姑娘,作品的介紹中說她十六歲就已讀過十八遍《紅樓夢》啦!(傳說毛主席說過:不通讀二十遍《紅樓夢》是沒有發言權的)。咱就想,她雖比毛主席說的還差兩遍,可咱連摸也還沒有撈著摸過啊!就決心搞到一套來,所以遇到書店就問,也四處打聽。後來,聽說遼寧省的圖書發行單位,在沈陽的中山公園搞了一個圖書展銷月活動,咱就請假坐火車趕去了。到那一看,果然有四卷本耀眼的《紅樓夢》,一套三元四角五分,卻是限製銷售,必須一次性購書八十元以上才允許附帶買一套的。媽呀,八十元!我一年的津貼都攢不出來啊,叫咱既買不起又不舍得走,就餓著肚子在書攤上徘徊,直到下午四點多了,咱才看到有一個陸軍的軍官,在書攤上挑出來一大抱書,咱心裏就一亮,便牢牢地盯緊了他,在他後麵也挑了一大抱。那時候,一本書才一元錢左右,八十元的書籍有多高啊!看他挑得差不多了,我才抱著一大摞書懇求他說:首長,我極想買那套《紅樓夢》,可我自個湊不夠數……你幫個大忙好吧,咱倆合起來結算!那陸軍軍官很痛快,和我一塊結的賬,這樣咱才終於買到一套剛開始解放思想時再版的《紅樓夢》,捎帶上其它書籍咱也一次花掉了四十多元……後來,在翻看這套《紅樓夢》時,意外看到每一冊書的包皮紙麵用黑墨記錄的這日是: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

    連隊的生活緊張而有序,什麽時候幹什麽,什麽時候做什麽,一天一天排得都是滿滿的,而且每一項工作都有規範的要求和嚴格的紀律約束,容不得每個人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咱買了書就得有時間讀呀,除了星期天節假日,咱隻有見縫插針,出操迴來,訓練間隙,晚上談心活動的時間……那時咱最不耐煩別人找我談心啦,一談半晚上,咱是光聽不說,因為咱心裏痛惜這浪費著的寶貴的讀書時間呀!經常是,咱剛翻開書頁班長就支使咱幹東做西,有時難免心裏不痛快,所以有許多的工作都讓老鄉小高搶到前頭去了,他就比咱入黨早了好幾年。有誰會把一個愛讀書的戰士看成是入黨積極分子呢?不過,咱的讀書精神也感動和影響了許多人,首先是班長,上一章咱敘述過了,他幫了咱的一個人生大忙。其次就是我們的連長和指導員,他們知道我好讀書,對我特寬大。比如站崗,那是有著標準姿勢和要求的,在崗時不能從事任何別的動作和事情。兩個小時長的崗哨,站著十分無聊,咱就忍不住要掏出書來細看,連長和指導員輪換查崗,看到咱時就從沒有製止和批評過,相反還會時常要過咱手裏的書翻一陣兒,有時鼓勵咱說:你們年輕呀,正經讀一點書好啊……每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寬容過去了。而對於其他的戰士,這是絕不允許的啊,晚上點名時都不知批評過多少人了啊!再次,就是班排長們,他們常向我借書看,看了必還,曾不給弄髒、撕折或丟失,他們都知道咱惜書如命,一旦折損了咱就絕不可能再借給他們啦!大家的這種態度,是對咱讀書品格的認知和尊重吧?其實,人無論貴賤,或水平(能力)高低,隻要肯讀書肯上進,大都會得到眾人的鼓勵和稱讚吧?

    趕上文革後思想解放的大潮,各種傳統讀物都陸續開禁,買書和看書就成了咱的一大人生追求。當咱在自覺不自覺中越陷越深的時候,性情和理念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竟然養成了一種叫許多人不舒服不自在不適應的人生作風,這就是叫咱睜眼說瞎話打死咱也不會了,哄咱馬馬虎虎幹事咱怎麽都不會幹了,讓咱糊糊弄弄應付咱從精神上更不屑了,而且啥事辯不出個對錯是非、幹不出個頭尾善終咱都不甘心啦!咱養成的這個認真、細致、紮實、較勁的“書呆子毛病”,在以後的人世俗流中,很是讓人討厭和忌妒,未免也經常弄得自己難堪。僅舉一個小方麵,到營部代理書記時,有七八份軍隊和地方上的報紙,在我上任以前也就是隨處亂扔,一旦暢營長和徐教導員要查找哪月哪天的報紙了,就怎麽也找不到了。看到這個情況,咱就每天把報紙一張不少地夾上報架,到月底一份份裝訂保管起來,既方便營首長們在閑著時一本一本的翻看瀏覽,更不用愁找不到需要的學習內容了,頗受徐教導員和暢營長的喜歡和稱讚。暢營長曾多次笑眯眯地對大家說:有了小鍾這麽個同誌,我們跟著也多學老些東西啦!就是這麽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咱認真起來後就有數不清的麻煩啊,那些習慣了拿報紙擦腚的人,那些用常了報紙胡亂包裝東西的人,還有那些抓出去看過了隨便丟掉的人……總之,咱這一認真紮實後,不知怎麽就給許許多多的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障礙,讓人覺得有了我怎麽就有這麽些不自在呀,便在心理上積攢起一些怨恨,有時沒事的尋著機會就往咱的身上撒。有一次,營裏的一位參謀還是山東老鄉,當著咱的麵,從報架上哧哧撕下來一把報紙,咱實在看不過去,就對他說:這是昨天才來的新報紙,你這樣撕了別人怎麽看?他竟然說:我管別人看不看!就要走。我一下攔住他:你說什麽?他說:你管我說什麽呢!我就說:虧你還是個軍官!就你這素質,當初誰看好提拔的你,真是瞎了眼!他不氣不惱地頂撞我說:瞎了眼的把我提拔起來了,你有幸遇上沒瞎眼的就是提拔不起來!於是,我兩就打到了徐教導員麵前,當然是讓教導員把他好一個批,弄得他好長時間抬不起頭來。——然而,他說的那話不重,卻像一個讖語,竟然注釋了自己的半生!後來發生了許多事情,就像這位無能的參謀無意給咱說中了一樣,經受了數不清的尷尬坎坷……接著,咱就來到了團政治處,那時處裏更是有著看不完的報紙,尤其是還有二三十份文學雜誌。處主任聽說咱在三營部的做法,就將處裏的報紙都交給咱管理,這樣也讓咱省去了許多買刊物的錢。咱自然管理地井然有條,一本不少,從中也讓咱瀏覽學習到了不少東西。可是,有一次,副政委到我管理的閱覽室來,一次性拿走了十幾本文學雜誌,有好長時間都未送迴來,這可怎麽辦呀?圍繞著去要還是不要,咱心裏鬥爭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闖進他的宿舍客氣地要了迴來。這事被一位和我在報道組一起寫新聞的上海兵知道了,他就不讚成我的做法,認為我不應該去要,人家是大首長,咱是個小戰士,要上門去肯定讓副政委嘴上不說心裏卻不自在,再有什麽好事就難有副政委對你的好啦!當時咱可不是這麽認為的,就跟他展開了一場爭論:不及時要迴來別人怎麽看?不知道的還以為我管丟了,或是認為我私自窩藏了呢!至少會認為我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吧?這番小小的辯論,沒想到也深奧地透射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前程!

    咱好讀書,是因為心中藏有一個不懈的夢想。當時,想想咱這一生,念書耽誤了,上大學沒門了,“提幹”趕不上機會了,有可能出人頭地大有前途的就剩下了文學這條路。當時咱認為:幹啥都得有功底,沒有基礎幹不成大事業,而隻有文學可以從基礎幹起,到多少歲了都可以追求不懈,學有所成。咱當時就拿一些成功的大文學家激勵自己,比如“長工”作家高玉寶,起初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呢,遇到不會寫的字就形象地畫個符號頂替,不是也寫出了長篇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其中的段落“半夜雞叫”還選進了小學課本,咱學過的。還有後來的電影劇本《喜盈門》,是我鄰鄉的一名普通老師創作出來的,這名老師跟我的高中語文恩師同事過,在念書時我就聽說過許多關於他愛好創作的故事,如今可不是功成名就……文革後,我們這一代人普遍地被稱為“耽誤的一代”,有千千萬萬的青年都向文學這一條窄道上擠,就像現在的“藝美生”高考,文化課學習不行了,就都向藝術美術這一條“獨木橋”上過,真正憑實力擠過去的畢竟太少,還有一些考生終於擠過來卻是上當受騙了。可是,當時沒誰告訴我們啊,相反卻有普天蓋地的文學習作函授班、優秀文學青年創作班以及報刊雜誌上連篇累牘的文學青年的成功經驗介紹,這些都適時地瘋狂地鼓勵和誘惑著我們奮勇追求,終身不悔。從那時開始,咱參加的各種文學培訓班不下五六十次,直到退伍到地方以後,咱還經常地參加省作家協會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呢。文學滋養了一個時代,也宏闊地培養了幾代人的精神麵貌。

    那個時候,咱就這樣迷失在了文學當中,既沒有再想著“提幹”,也沒有巴結任何一位首長的念頭,隻是一味想著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當有“提幹”機會到來的時候,咱也不怎麽當一迴事了。和我一起入伍的一位初中同學,在修械所幹得吊兒浪蕩,那年團裏建起一個冷庫,他就被推到後勤處當起了冷庫保管員。那冷庫裏的魚肉都是儲備供應基層連隊的,逢到星期天後勤處的主任、股長們都大包小包提溜著迴家,我們政治處和司令部的幹部都嘀嘀咕咕,反映到團長政委那裏,後勤處的人就說純屬胡亂猜疑絕對沒有的事兒。其實,隻要我的這個小老鄉不說破,就誰也沒有證據呀,總不能每個星期迴家時都把後勤處幹部的提兜翻一翻吧?就在這年年底,後勤部門有一個三等功的名額,他們處長就把這個功勞送給了我的小老鄉。我們政治處和司令部的人都私下議論:一個管冷庫的小戰士會有什麽功勞?分明是後勤處的那幫“吃食種”在封知情人的嘴巴!可是,人一旦交運了還真是天上掉餡餅,第二年,因部隊長期不準從戰士當中提幹,後勤部門的幹部尤其缺乏,軍委破格允許在後勤榮立過三等功以上的戰士可以直接提幹,當時我們全師符合這個提幹條件的就隻有我的這位小老鄉啊!不久,軍委又允許各部隊從有文化的戰士中進行文化課考錄提幹,傳達的時候要求很嚴,指標有限,必須數、理、化、語文四門課拔尖。團裏專門通知我的時候,那年咱正在沈空大院跟暢營長和徐教導員進行戰備施工,當咱返迴團裏了解到考試科目和嚴格的考錄程序後,當天下午咱就又返迴了沈空大院。第二天,政治處主任和團裏的一位李副團長,乘坐吉普車從遼陽專程趕來沈陽,詢問我怎麽不辭而返,咱就解釋說這些年我光去愛好文學了,考數理化咱肯定不行,知道不行就不如不考啊。咱心裏的話是不行就不行唄,別裝蒜啦!隻是沒有說出來。就這樣,兩位團首長吃過了午飯還非要拉我迴去,咱隻是不好意思地一再拒絕!彼時,咱哪裏知道啊,是師裏的一位副政委點咱的名,他曾兼任過我們師的政治部主任,所以了解咱,要不怎麽會有兩個團首長親自來接咱?對於這些情況,咱當時真是不了解,更是不開竅。後來還聽說,凡是參加考試的戰士都由師部說了算,並不由大軍區批卷錄取,當時咱隻要參加考試就行……唉——說白了,都是因為文學耽誤了咱,直到現在不也還是沒能徹底擺脫呀?

    記得咱發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是一首小詩,題目叫《露珠》,當時發在《空軍報》“長空”副刊上,那年咱二十二歲吧。別小看了這個年紀,許多有成就的大作家都是在二十幾歲上發表了第一篇微不足道的小作品的。這無疑增大了自己的創作信心!緊跟著,咱構思了一係列的作品,有幻想小說《恐怖人》,有以我們的營長和教導員為藍本的《兩個一把手》,有報告文學作品《顱腦深處》等等。說實話,這些作品都是不成功的習作,還有許多不成形的構思都在心中流產了。那時咱是滿腦子的胡思亂想,總在夢求一夜成名……逐漸地,咱發現創作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文學“撲嗵”之後,咱被迫沉下心來,又著眼於新聞稿件的采寫。咱能長期地待在政治處,主要得力於一個人的重視和欣賞。這人叫徐春政,為人正直,熱情,奔放,勤快,鋒芒,是和我的徐教導員一時入伍的兵,山西人。他在家鄉參軍前,和咱一樣匆忙地訂親過一個媳婦。到部隊後,因他才華橫溢,激情上進,被推薦為“工農兵”大學生,去到遼寧大學文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和丹東的一位女“工農兵”大學生互相愛慕,傾情戀愛,直到還有半年大學畢業了,才被家鄉已經訂親的小媳婦察覺,於是告到部隊,被當作現代的“陳世美”遭人唾罵,連正式的大學畢業文憑都沒有拿到,就被處理迴部隊。還好,在他最頹喪的時候,沈空司令部的一位處長光臨我們三團調研,得知他的遭遇後,就把自己的親妹妹介紹許配給他……徐春政提攜我的時候,隻是政治處宣傳股的一名幹事,他的愛人遠在大西北從事導彈研發,所以那時我們朝夕相處,親如兄弟,在新聞寫作上自然對我有著極大的影響,他和別人采寫的一些大通訊稿件,都在《解放軍報》的顯要位置刊發。我來到政治處的第一年,他就帶我參加了東北空軍在金州舉辦的大型新聞培訓班,由軍報和《遼寧日報》的資深編輯給我們講課,由此咱才知道新聞的真正作用和那小豆腐塊文章的精妙!後來,《空軍報》社招聘記者,本來咱已經超齡了,他還是鼓搗我們政委,硬是將我的檔案年齡改小了一歲(直到現在這一歲也還沒有改過來),然後送我去參加了全空軍的統一招考,終因錄取時立功者加獎20—30分,咱僅以18分之差而名落孫山。這個結果讓他比咱都難受,他多次痛恨到:知道加分咱政治處給你記上個三等功!二等功也不是不可以……後來,他先後擔任過我們政治處的宣傳股長、師政治部的宣傳科長、沈空政治部的宣傳處長和我們這支部隊改編成混成旅後的政治委員。二十世紀末,我專到鞍山拜訪他時,他已轉業到了地方,在鞍山市政協擔任副秘書長,其性情和品格仍不減當年……

    雖說徐股長等一些部隊首長對咱熱情洋溢,真心提攜,但咱對新聞的興致總是不高,原因在於咱對新聞與文學的本質性認識。文學與新聞乍看是相近的兩碼事,其實要在兩者之間轉換起來,讓咱在心靈上感到挺難的。新聞說白了是緊跟潮頭的實事采訪報道,文學是憑空的想象和虛構,常常是新聞稿件中五個w(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都是真實有據的,而反映出來的事物本質卻是大打折扣啊。而文學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純屬想象與虛構,作品反映的事物本質某種程度上卻是真實可信的。這種奇異的現象,讓咱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接受與適應,從而總是重文學、輕新聞。然而,新聞又是最容易討好領導的職業,文學作品因自身具有的針對性與諷刺性,不僅不討所在單位人的喜歡,還被更多的人認為你幹的是私活兒,即便有時多看一點文學書籍,也會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務正業!別人隨便說說也就罷了,要是領導們也這樣認為的話,那你就慘大啦!就咱的性情和性格而言,弄虛作假的事咱不會兒,誇大吹牛的本事咱也沒有啊,所以咱寫出的新聞稿件就很拘泥,能捕抓到的新聞素材也就少多了。咱曾發過誓言:誰再逼我寫新聞,咱寧可割掉一隻耳朵!可見從這個時候開始,咱對新聞的態度。並且咱還認為:新聞稿件寫得再有水平,過些年拿出來也不會再有什麽值得玩味的價值了,而文學作品則不然,它當初真是個好東西的話,到什麽時候它也是個好東西!你看吧,大凡有著長久生命的新聞作品,都是真正搞文學的人寫出來的,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所以,後來有人把它收入新聞集,有人把它收入散文集,有人把它收入報告文學集,有的人幹脆把它收在純文學集子裏!(當魏巍病逝時,媒體訃告無奈稱其為“文藝通訊”!)在那時,咱多次作過這樣一個也許不很精確的比方:新聞是時代大潮前麵的第一排浪花,而時尚文學尤其像報告文學,就是時代大潮中間的一種激蕩和嘭濺,真正具有長久生命的文學作品,便是大潮後期的平靜與沉積、審判與審美,是曆史大潮整體的一種藝術記錄和價值升化!咱述說當初的這些想法,是想闡明咱從思想深處不是情願幹新聞報道的人,而命運之手卻老在把咱往這條違心路上推……

    終於等來了揮灑心懷的機會,當兵第四年的春天,沈空文化部搜集東北三省所屬部隊中的優秀文學青年,在我們師部招待所舉辦“高級文學創作班”。這個班能選在我們師舉辦,是因了創作班的直接組織人宿聚生老師就是這個城市的人。這個作家我在入伍前就知道:有一天,我蹲在俺家的圈沿上,收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個文藝作品廣播節目,其中那天廣播的小說叫《打菜窗口》,是《解放軍文藝》上的一篇年度獲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生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聲二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聲二鳴並收藏半生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