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兔死狗烹姑置之
驚世嫡女:這位公子我罩了 作者:月映薔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安惆悵的很,雖然李仲宣得到了獎勵與賞賜,但她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這一段時間,她不問世事,外麵發生了什麽她都沒有刻意的去打聽,她抑鬱的厲害,心思如此百轉千迴。
“王妃,您開心起來嘛,一切都峰迴路轉了,壞人也都斬盡殺絕了,您就不要難過了。”
玉鶯看向喬安,喬安失神的盯著遠方,目光失去了焦點。
怎麽可能不難過呢?
而最近,李仲宣一躍做了攝政王後,事情更多,按照李仲宣的意思,現在需要革故鼎新。將之前一係列需要改動的東西都改動,首先從人民的權益開始考慮。
她先建議皇帝輕徭薄稅,小皇帝連連點頭,其實,他剛剛在玩兒呢,旁邊的太監看到小皇帝這玩物喪誌的模樣,不覺也為小皇帝捏一把冷汗。
“皇上,還請您專心致誌的聽。”老太監咳嗽了一聲,小皇帝急忙將蟋蟀放在了旁邊的罐子裏,笑睨李仲宣,“這朝廷裏的事情,我不懂的地方,你去安排就好,你是攝政王啊,這些不需要和我說嘛。”
“皇上,是朕!朕啊!”旁邊的太監提醒一聲。
“哦,”小皇帝從善如流,急忙糾正,“你不需要給朕說,你自己去安排就好了,什麽親輕徭薄稅啊之類的,朕相信你會安排的井井有條呢。”
李仲宣之所以找小皇帝商量,他其實希望小皇帝參與進來,雖然他是攝政王,但他更情願將這些事情交給皇帝去處理。
他僅僅是敲邊鼓,讓他明白該怎麽做就好。
但小皇帝初為人君,全部的興趣都在玩具上麵,壓根就無心朝政。
李仲宣迴頭看了看跪在背後的吏部尚書和工部尚書等,對他們揮揮手,“諸位先退下吧,本王有兩句體己話和皇上聊。”
眾人急忙退下。
這吏部尚書之前貪汙受賄很是嚴重,而李仲宣在朝廷裏又是剛正不阿,其實,他和李仲宣是麵和心不合。
那工部尚書每一年都借大興土木為借中飽私囊,但李仲宣做了攝政王後,第一個和他聊的就是建築方麵的事情。
按照李仲宣的意思,帝京裏,園林不需要修築了,行宮跟不需要修築了,最好將精力都放在城牆上,工部尚書一想,這城牆修築起來哪裏有什麽油水啊?
他想要反駁兩句,但看李仲宣這陰測測的模樣,隻能退下,兩人到外麵後,李仲宣上前去,靠近了禦座。
小皇帝不過七歲罷了,固然還是怕李仲宣的,李仲宣殺人的一幕他也見過,此刻看到李仲宣靠近自己,小皇帝倒抽了一口冷氣,緩慢的起身。
“王、王爺。”
“拿出來!”李仲宣攤開手,要他的玩具,小皇帝一怔,愕然看向李仲宣,急忙狡辯:“我,朕這裏沒有、沒有你要的東西。”
“拿出來!”李仲宣重複了一聲,小皇帝攝於李仲宣的淫威,膽怯的皺眉,將手中的黑色大蟋蟀交給李仲宣。
“王爺,這是前兒福生給我在上林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你不能弄死它。”
李仲宣沒有弄死那蟋蟀,他靠近窗戶,“吱呀”一聲將窗戶打開,把那肥頭大耳的蟋蟀丟在了外麵毛茸茸的草坪上,那蟋蟀蹦蹦跳跳鳴叫著去了。
“皇上以後不要玩兒這些東西了。”李仲宣迴目,看向小皇帝。
“你!你怎麽能放了我的大將軍呢,我還要留著和素娥鬥架呢,王爺你!你不近人情。”李仲宣哪裏是不近人情啊,他可不想讓小皇帝沒有危機感。
現在剛剛國朝定鼎,事情多了去了。
“以後不要玩了。”李仲宣再次重複,陰冷的目光落在老太監福生身上,福生伺候先帝二十多年。
這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老成持重,是個人品非常不錯的內侍監,但此刻,他竟也跟著皇帝瞎胡鬧。
“下次讓臣下看到皇上您還玩兒這些東西,您跟前這些不中用的老奴,可都要走馬換將了。”李仲宣責備的看向福生。
福生嚇壞了,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小皇帝氣壞了,漲紅了一張臉,“你!你!”他簡直要哭了。
但李仲宣卻道:“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天子,不許哭!”小皇帝委屈極了,隻能忍著。
“剛剛談到輕徭薄稅,皇上還記得麽?要是剛剛沒有仔細聽或者忘記了,臣下就重複一遍,中京的百姓一百斤的五穀減收十二文,黃黃河兩邊譬如幽穀縣和永寧這些地方,減半!”
“朕為什麽要這樣弄?這不是厚此薄彼嗎?中京百姓會同意?”小皇帝氣惱的看向李仲宣。
他剛剛就想要發火了,但卻不敢,現在聊到需要自己拍板的事情上,她索性就變成了噴火龍。
但李仲宣非但沒有一丁點氣惱,還很欣慰,“說明臣下的話,吾皇在認真聽了,那不過是因為臣下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帝京的土地肥沃,一畝地年收入一石二百斤糧食,而在黃河兩邊,土地貧瘠,一畝地僅僅是七百多斤頭!”
“哦,你倒是門兒清,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小皇帝點頭,讚許的看向李仲宣。
他發覺李仲宣在這些事情上的確為自己考慮的很全麵,可以說不需要他怎麽思考。
“現在,要設立一些免費的學宮,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開蒙,學東西。”李仲宣看向小皇帝。
“那要多少銀子,我們哪裏有啊?”小皇帝認真了起來。
“我們自然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銀錢可以早商人,讓商人都在我帝京做生意。”
“我帝京重農抑商已經百十來年了,你這樣一來不是要提高商人的身份嗎?”小皇帝有反對的意思,聲音弱弱的,好像從地縫裏傳出來一般。
“其實,臣下當初和您的意見一樣,反對商人做生意,認為他們做的都是投機倒把的勾當,但後來發覺,商人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我帝京也就繁榮安定,我們隻需要在他們身上征收買賣賦稅就成了。”
李仲宣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聽的似懂非懂,他疑惑的目光落在日日都陪伴自己的福生麵上,福生的頭顱低垂,完全置身事外。
“皇上需要自己思考,福生是您的隨從,盡管是太監總管,但朝廷裏的事情,太監無權過問。”李仲宣皺眉。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這個就通過了,說說下麵的呢,都說說。”小皇帝較勁一般,明明很簡單的道理,但在他這裏非要一二三四五問個一清二楚。
李仲宣卻也情願迴答,將這些問題都一一認真解答,接下來,成立醫館,拔擢人才等等都說了,小皇帝有的聽明白了,即刻寫聖旨,有的聽不明白,多次的問。
但後來最終還是將聖旨都要寫了,福生頒布了下去,現在的李仲宣每天都在琢磨怎麽樣去富國強兵,忙的不亦樂乎。
但這樣一來,支持他的人也都說了,反對他的人更多了,有人說他專橫,說他強權,李仲宣聽了後不過一笑了之。
在讚譽和褒貶的不同聲音裏,李仲宣我行我素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忽一日,工部尚書聯合了幾個人到懿壽宮“遞如意”去了,所謂“遞如意”不過是群臣拜會太後娘娘罷了。
先送如意到內殿,然後幾個人都在外麵等,他們來之前已全部都想要了嗎一大套的說辭,究竟如何扳倒李仲宣等等。
那趙貴人做了太後娘娘後,兩耳不聞窗外事,她這多半輩子都是在冷宮裏度過的,怯生生的過了一輩子,做夢都想不到竟會有朝一日落在這麽個完滿的結局。
因此,她隻是安富尊榮,什麽事情都不予理睬,前朝有李仲宣和成將軍等人,他們一定會輔弼小皇帝。
如意送進來,太後娘娘輕輕的撫摸了一下,竟也愛不釋手。
“難為他們有心,讓他們都進來吧。”太後娘娘倒是不清楚,但凡是有人“遞如意”就一定有恭賀和彈劾的事。
此刻,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等幾個人進來了。
工部尚書奏說李仲宣別有用心,不給太後娘娘修築離宮,禮部尚書說李仲宣將朝廷的人事弄得亂七八糟,任人唯親,還多增設了不少的官職撤銷了不少的官職。
那刑部尚書告訴太後娘娘,李仲宣將刑罰弄得很殘忍,並且還準備重申監牢裏的人犯,聽到這裏,太後娘娘不過一笑了之,她認為,無論李仲宣做什麽都有他的道理,倒是責備這群人大驚小怪。
但這遞如意的事情,逐漸成了懿壽宮的家常便飯。
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徹底的激怒了太後娘娘。
那是十一月的一天,小皇帝也不知道從哪裏弄了兩隻貔貅玩兒,忽而給李仲宣發覺了,李仲宣不僅放走了貔貅,還責備了小皇帝,連先帝跟前伺候了二十多年的老太監福生也給罰跪了一晚上。
事情發生到這裏,太後如坐針氈,也不需要別人來遞如意了,她讓嬤嬤一一的憐惜了這幾個大人。
這一次,等那幾個大人到來後,她主動詢問了李仲宣最近在做的事情,原來,朝廷武職的官員全部都換做了李仲宣的家將和成將軍的屬下,這些兵油子曾幾何時地位卑微,但現如今個個都扶搖直上。
李仲宣不修築離宮和行宮,隻是一個勁兒的加固城牆等,且這些事情都交給他的人去做,這工部尚書已成了個傀儡。
至於刑罰方麵,李仲宣增設了不聳人聽聞的刑具,但又憫柔的釋放了很多的罪犯,其餘那些監牢裏等死的囚徒也都釋放了出來,他們開始按照李仲宣的意思修築防禦的工事,竟然憑借勞力的積累,還能免罪。
聽到這裏,讓太後娘娘不覺捏了一把冷汗。
這也就罷了,李仲宣還動不動嗬責小皇帝!這讓太後娘娘感覺情況不對勁。
他是有指正小皇帝的權利,但卻不能全權的代表小皇帝的一切意思,現在的小皇帝生活的苦不堪言。
在太後娘娘的眼中,小皇帝已足夠水深火熱,她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於是決定垂簾聽政。
樂文
這一段時間,她不問世事,外麵發生了什麽她都沒有刻意的去打聽,她抑鬱的厲害,心思如此百轉千迴。
“王妃,您開心起來嘛,一切都峰迴路轉了,壞人也都斬盡殺絕了,您就不要難過了。”
玉鶯看向喬安,喬安失神的盯著遠方,目光失去了焦點。
怎麽可能不難過呢?
而最近,李仲宣一躍做了攝政王後,事情更多,按照李仲宣的意思,現在需要革故鼎新。將之前一係列需要改動的東西都改動,首先從人民的權益開始考慮。
她先建議皇帝輕徭薄稅,小皇帝連連點頭,其實,他剛剛在玩兒呢,旁邊的太監看到小皇帝這玩物喪誌的模樣,不覺也為小皇帝捏一把冷汗。
“皇上,還請您專心致誌的聽。”老太監咳嗽了一聲,小皇帝急忙將蟋蟀放在了旁邊的罐子裏,笑睨李仲宣,“這朝廷裏的事情,我不懂的地方,你去安排就好,你是攝政王啊,這些不需要和我說嘛。”
“皇上,是朕!朕啊!”旁邊的太監提醒一聲。
“哦,”小皇帝從善如流,急忙糾正,“你不需要給朕說,你自己去安排就好了,什麽親輕徭薄稅啊之類的,朕相信你會安排的井井有條呢。”
李仲宣之所以找小皇帝商量,他其實希望小皇帝參與進來,雖然他是攝政王,但他更情願將這些事情交給皇帝去處理。
他僅僅是敲邊鼓,讓他明白該怎麽做就好。
但小皇帝初為人君,全部的興趣都在玩具上麵,壓根就無心朝政。
李仲宣迴頭看了看跪在背後的吏部尚書和工部尚書等,對他們揮揮手,“諸位先退下吧,本王有兩句體己話和皇上聊。”
眾人急忙退下。
這吏部尚書之前貪汙受賄很是嚴重,而李仲宣在朝廷裏又是剛正不阿,其實,他和李仲宣是麵和心不合。
那工部尚書每一年都借大興土木為借中飽私囊,但李仲宣做了攝政王後,第一個和他聊的就是建築方麵的事情。
按照李仲宣的意思,帝京裏,園林不需要修築了,行宮跟不需要修築了,最好將精力都放在城牆上,工部尚書一想,這城牆修築起來哪裏有什麽油水啊?
他想要反駁兩句,但看李仲宣這陰測測的模樣,隻能退下,兩人到外麵後,李仲宣上前去,靠近了禦座。
小皇帝不過七歲罷了,固然還是怕李仲宣的,李仲宣殺人的一幕他也見過,此刻看到李仲宣靠近自己,小皇帝倒抽了一口冷氣,緩慢的起身。
“王、王爺。”
“拿出來!”李仲宣攤開手,要他的玩具,小皇帝一怔,愕然看向李仲宣,急忙狡辯:“我,朕這裏沒有、沒有你要的東西。”
“拿出來!”李仲宣重複了一聲,小皇帝攝於李仲宣的淫威,膽怯的皺眉,將手中的黑色大蟋蟀交給李仲宣。
“王爺,這是前兒福生給我在上林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你不能弄死它。”
李仲宣沒有弄死那蟋蟀,他靠近窗戶,“吱呀”一聲將窗戶打開,把那肥頭大耳的蟋蟀丟在了外麵毛茸茸的草坪上,那蟋蟀蹦蹦跳跳鳴叫著去了。
“皇上以後不要玩兒這些東西了。”李仲宣迴目,看向小皇帝。
“你!你怎麽能放了我的大將軍呢,我還要留著和素娥鬥架呢,王爺你!你不近人情。”李仲宣哪裏是不近人情啊,他可不想讓小皇帝沒有危機感。
現在剛剛國朝定鼎,事情多了去了。
“以後不要玩了。”李仲宣再次重複,陰冷的目光落在老太監福生身上,福生伺候先帝二十多年。
這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老成持重,是個人品非常不錯的內侍監,但此刻,他竟也跟著皇帝瞎胡鬧。
“下次讓臣下看到皇上您還玩兒這些東西,您跟前這些不中用的老奴,可都要走馬換將了。”李仲宣責備的看向福生。
福生嚇壞了,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小皇帝氣壞了,漲紅了一張臉,“你!你!”他簡直要哭了。
但李仲宣卻道:“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天子,不許哭!”小皇帝委屈極了,隻能忍著。
“剛剛談到輕徭薄稅,皇上還記得麽?要是剛剛沒有仔細聽或者忘記了,臣下就重複一遍,中京的百姓一百斤的五穀減收十二文,黃黃河兩邊譬如幽穀縣和永寧這些地方,減半!”
“朕為什麽要這樣弄?這不是厚此薄彼嗎?中京百姓會同意?”小皇帝氣惱的看向李仲宣。
他剛剛就想要發火了,但卻不敢,現在聊到需要自己拍板的事情上,她索性就變成了噴火龍。
但李仲宣非但沒有一丁點氣惱,還很欣慰,“說明臣下的話,吾皇在認真聽了,那不過是因為臣下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帝京的土地肥沃,一畝地年收入一石二百斤糧食,而在黃河兩邊,土地貧瘠,一畝地僅僅是七百多斤頭!”
“哦,你倒是門兒清,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小皇帝點頭,讚許的看向李仲宣。
他發覺李仲宣在這些事情上的確為自己考慮的很全麵,可以說不需要他怎麽思考。
“現在,要設立一些免費的學宮,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開蒙,學東西。”李仲宣看向小皇帝。
“那要多少銀子,我們哪裏有啊?”小皇帝認真了起來。
“我們自然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銀錢可以早商人,讓商人都在我帝京做生意。”
“我帝京重農抑商已經百十來年了,你這樣一來不是要提高商人的身份嗎?”小皇帝有反對的意思,聲音弱弱的,好像從地縫裏傳出來一般。
“其實,臣下當初和您的意見一樣,反對商人做生意,認為他們做的都是投機倒把的勾當,但後來發覺,商人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我帝京也就繁榮安定,我們隻需要在他們身上征收買賣賦稅就成了。”
李仲宣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聽的似懂非懂,他疑惑的目光落在日日都陪伴自己的福生麵上,福生的頭顱低垂,完全置身事外。
“皇上需要自己思考,福生是您的隨從,盡管是太監總管,但朝廷裏的事情,太監無權過問。”李仲宣皺眉。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這個就通過了,說說下麵的呢,都說說。”小皇帝較勁一般,明明很簡單的道理,但在他這裏非要一二三四五問個一清二楚。
李仲宣卻也情願迴答,將這些問題都一一認真解答,接下來,成立醫館,拔擢人才等等都說了,小皇帝有的聽明白了,即刻寫聖旨,有的聽不明白,多次的問。
但後來最終還是將聖旨都要寫了,福生頒布了下去,現在的李仲宣每天都在琢磨怎麽樣去富國強兵,忙的不亦樂乎。
但這樣一來,支持他的人也都說了,反對他的人更多了,有人說他專橫,說他強權,李仲宣聽了後不過一笑了之。
在讚譽和褒貶的不同聲音裏,李仲宣我行我素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忽一日,工部尚書聯合了幾個人到懿壽宮“遞如意”去了,所謂“遞如意”不過是群臣拜會太後娘娘罷了。
先送如意到內殿,然後幾個人都在外麵等,他們來之前已全部都想要了嗎一大套的說辭,究竟如何扳倒李仲宣等等。
那趙貴人做了太後娘娘後,兩耳不聞窗外事,她這多半輩子都是在冷宮裏度過的,怯生生的過了一輩子,做夢都想不到竟會有朝一日落在這麽個完滿的結局。
因此,她隻是安富尊榮,什麽事情都不予理睬,前朝有李仲宣和成將軍等人,他們一定會輔弼小皇帝。
如意送進來,太後娘娘輕輕的撫摸了一下,竟也愛不釋手。
“難為他們有心,讓他們都進來吧。”太後娘娘倒是不清楚,但凡是有人“遞如意”就一定有恭賀和彈劾的事。
此刻,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等幾個人進來了。
工部尚書奏說李仲宣別有用心,不給太後娘娘修築離宮,禮部尚書說李仲宣將朝廷的人事弄得亂七八糟,任人唯親,還多增設了不少的官職撤銷了不少的官職。
那刑部尚書告訴太後娘娘,李仲宣將刑罰弄得很殘忍,並且還準備重申監牢裏的人犯,聽到這裏,太後娘娘不過一笑了之,她認為,無論李仲宣做什麽都有他的道理,倒是責備這群人大驚小怪。
但這遞如意的事情,逐漸成了懿壽宮的家常便飯。
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徹底的激怒了太後娘娘。
那是十一月的一天,小皇帝也不知道從哪裏弄了兩隻貔貅玩兒,忽而給李仲宣發覺了,李仲宣不僅放走了貔貅,還責備了小皇帝,連先帝跟前伺候了二十多年的老太監福生也給罰跪了一晚上。
事情發生到這裏,太後如坐針氈,也不需要別人來遞如意了,她讓嬤嬤一一的憐惜了這幾個大人。
這一次,等那幾個大人到來後,她主動詢問了李仲宣最近在做的事情,原來,朝廷武職的官員全部都換做了李仲宣的家將和成將軍的屬下,這些兵油子曾幾何時地位卑微,但現如今個個都扶搖直上。
李仲宣不修築離宮和行宮,隻是一個勁兒的加固城牆等,且這些事情都交給他的人去做,這工部尚書已成了個傀儡。
至於刑罰方麵,李仲宣增設了不聳人聽聞的刑具,但又憫柔的釋放了很多的罪犯,其餘那些監牢裏等死的囚徒也都釋放了出來,他們開始按照李仲宣的意思修築防禦的工事,竟然憑借勞力的積累,還能免罪。
聽到這裏,讓太後娘娘不覺捏了一把冷汗。
這也就罷了,李仲宣還動不動嗬責小皇帝!這讓太後娘娘感覺情況不對勁。
他是有指正小皇帝的權利,但卻不能全權的代表小皇帝的一切意思,現在的小皇帝生活的苦不堪言。
在太後娘娘的眼中,小皇帝已足夠水深火熱,她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於是決定垂簾聽政。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