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遂聽允,賞賜熊遠,賚及鄧攸,遂止其事,不在話下。
再說北漢王劉聰忿郭默敗劉暢之仇未報,乃命太子劉燦為帥,將兵圍郭默於韓王舊壘。
默懼,求救於主帥李矩。
矩至中途,以兵少不敢進,聞知劉琨部將張肇因晉陽失散,路上無糧,至夏縣謁範勝,相與聚兵將有萬人,思欲報漢。
矩乃往見,說其共救郭默,以退漢寇。
二將即便欣然應允。
於是李矩與張肇分兩路徑進。
漢將劉燦見晉救兵將至,撤圍退過河北屯紮。
李矩度其心怯,乃會合諸將,遣其甥郭誦率眾密偷濟河,夜襲漢營。
劉燦大敗,求救於洛陽趙固,固推不赴,隻得具本上平陽請助。
漢主見之大怒,復以其弟劉暢同大將劉雅、卜泰等,提兵八萬,進救太子。
臨行囑付曰:“趙固不肯救應,必懷二心。
若到彼處,察其動靜,可乘便收趙固送解見朕,即命副守周侲為洛陽太守,不可有誤!”暢領命而起,至太子營中,共議兩事,俱未及發。
王沉聽得漢主之言,以周侲、周儂皆其姑之子,情係兄弟,乃密奏漢主,言:“趙固不救太子,私通李矩,貿易貨物,意在反叛明矣。
恐其預防大將軍在外,一時不能收彼。
可下詔升周侲為洛陽太守,密使圖固,方可以製其不投於晉求救李矩。
洛陽為我有,不致失也。
”漢主信以為然,即從其請,命王沉使親人持去。
不意齎詔人途中被李矩所獲,搜出看之。
矩即修書一封,連詔使人送與趙固,說其歸舊還晉。
固看詔大怒,又思前者郭璞之言,乃斬周侲,明歸於晉,約合李矩相援。
劉暢正與劉燦等商議,欲先攻郭默報仇,後收趙固問罪,忽見探子報言:“趙固謀殺副守周侲,自霸洛陽。
莫非有人漏泄暗謀,彼則故欲抗拒大將軍也?”劉暢見說大怒,即便率眾先收趙固,直至洛陽,趙固知之,亦點兵馬出城阻敵。
劉雅出馬問其何故,趙固不答,挺槍向前,二人接住,戰未十合,卜泰等後兵至,一齊擁進。
趙固抵之不住,大敗,走入洛陽,閉門堅守。
劉暢得勝,即便分兵將洛陽城四門圍住。
劉暢又打兩日夜,黑暗中反被城上以石打下,傷了無數軍士,乃下令日則進攻,夜則歇息。
趙固知其兵多難退,乃遣人偷出,往滎陽求救。
卻好河內界外遇李矩與眾屯兵在彼,候救郭默。
使者即入營中,獻上固書。
李矩乃亟調郭誦、範勝、耿稚、郭默四人,將兵二萬,進救洛陽,惟慮漢有兵馬十萬,紮作兩處,甚急。
郭默乃與郭誦議曰:“趙固在城守拒,一時到不打緊,隻怕我等兵馬五不及一,焉能進戰思以退他?”誦曰:“探得他們不知洛陽有人出來求救,日則攻打,夜則入營,意在困憊趙固。
我今與他尚隔一百五十餘裏,趁他未知,且自紮下,思一計策而去,方可破他。
”眾皆從之,乃問於郭誦速行破賊之計:“若彼一聞我等救至,便作提備,分兵來拒,兩俱受敵矣。
”誦曰:“以寡敵眾,難與明鬥,必須用詭設奇,方可勝也。
今當作兩路分開,夜行曉伏,挨至近郊,靠晚一齊殺去,各皆大叫:‘我兵二十餘萬在此!可不要亂戰,須當圍住漢將,一個不許走去。
報仇復恨,俱在今日也!’漢兵聽得,黑暗不知多少,必定驚慌混殺。
城中見有救兵廝殺,亦必殺出,管取我勝他敗。
諸君各宜效力莫懼。
”默曰:“此正用奇致勝之策,有何為懼!”即便分開,耿稚、郭默二人引兵一萬左進,郭誦、範勝、張皮三人引兵一萬右進,約定地界,一夜各行九十裏,次早又住,伏於山坡之內。
次夜算有六十裏程途,晡時就起,限三更末到。
期約已定,果然一齊都到,各向一營大喊,齊心殺入。
漢兵不知何處人馬來至,失於提備,各皆慌起,披甲覓械。
但聞得滿寨亂叫,言:“我晉合大兵二十餘萬,來復洛陽報仇,不可使漢賊走脫一個!”漢眾隻道是真,自相混殺,全無辨白。
兩營皆亂,不能相救,叫哭之聲滿地,盡是被傷者。
趙固聽得,亦整兵出城,喊聲大震。
劉燦聽得晉兵叫響,心慌意亂,即往寨後先走。
卜泰看不見太子,亦往寨後尋覓。
兵士無主,爭相逃竄,踏死者不計其數。
奔至暢營,報言:“太子不知何往,並無蹤影。
”劉暢聽言大驚,遂亦乘黑棄寨而逃。
晉兵不趕,隻是剿殺軍士。
漢兵折傷二萬有餘,退屯孟津。
李矩恐郭誦等兵少,不敢進救誤事,自與張肇引兵八千來助,聞知已破漢兵,洛陽圍解,漢眾尚在孟津,乃疾馳見諸將,謂曰:“亟宜乘勝再進,可盡破此賊矣!”密使張皮將兵五千,乘夜先渡過河,試探動靜。
漢將邏候王翼光知之,報於劉暢。
暢不以為意,容皮住紮。
皮著飛使馳見郭誦,誦率郭默、耿稚、駱增、張肇、範勝合張皮,夜半時分,分六路一齊俱進。
再說北漢王劉聰忿郭默敗劉暢之仇未報,乃命太子劉燦為帥,將兵圍郭默於韓王舊壘。
默懼,求救於主帥李矩。
矩至中途,以兵少不敢進,聞知劉琨部將張肇因晉陽失散,路上無糧,至夏縣謁範勝,相與聚兵將有萬人,思欲報漢。
矩乃往見,說其共救郭默,以退漢寇。
二將即便欣然應允。
於是李矩與張肇分兩路徑進。
漢將劉燦見晉救兵將至,撤圍退過河北屯紮。
李矩度其心怯,乃會合諸將,遣其甥郭誦率眾密偷濟河,夜襲漢營。
劉燦大敗,求救於洛陽趙固,固推不赴,隻得具本上平陽請助。
漢主見之大怒,復以其弟劉暢同大將劉雅、卜泰等,提兵八萬,進救太子。
臨行囑付曰:“趙固不肯救應,必懷二心。
若到彼處,察其動靜,可乘便收趙固送解見朕,即命副守周侲為洛陽太守,不可有誤!”暢領命而起,至太子營中,共議兩事,俱未及發。
王沉聽得漢主之言,以周侲、周儂皆其姑之子,情係兄弟,乃密奏漢主,言:“趙固不救太子,私通李矩,貿易貨物,意在反叛明矣。
恐其預防大將軍在外,一時不能收彼。
可下詔升周侲為洛陽太守,密使圖固,方可以製其不投於晉求救李矩。
洛陽為我有,不致失也。
”漢主信以為然,即從其請,命王沉使親人持去。
不意齎詔人途中被李矩所獲,搜出看之。
矩即修書一封,連詔使人送與趙固,說其歸舊還晉。
固看詔大怒,又思前者郭璞之言,乃斬周侲,明歸於晉,約合李矩相援。
劉暢正與劉燦等商議,欲先攻郭默報仇,後收趙固問罪,忽見探子報言:“趙固謀殺副守周侲,自霸洛陽。
莫非有人漏泄暗謀,彼則故欲抗拒大將軍也?”劉暢見說大怒,即便率眾先收趙固,直至洛陽,趙固知之,亦點兵馬出城阻敵。
劉雅出馬問其何故,趙固不答,挺槍向前,二人接住,戰未十合,卜泰等後兵至,一齊擁進。
趙固抵之不住,大敗,走入洛陽,閉門堅守。
劉暢得勝,即便分兵將洛陽城四門圍住。
劉暢又打兩日夜,黑暗中反被城上以石打下,傷了無數軍士,乃下令日則進攻,夜則歇息。
趙固知其兵多難退,乃遣人偷出,往滎陽求救。
卻好河內界外遇李矩與眾屯兵在彼,候救郭默。
使者即入營中,獻上固書。
李矩乃亟調郭誦、範勝、耿稚、郭默四人,將兵二萬,進救洛陽,惟慮漢有兵馬十萬,紮作兩處,甚急。
郭默乃與郭誦議曰:“趙固在城守拒,一時到不打緊,隻怕我等兵馬五不及一,焉能進戰思以退他?”誦曰:“探得他們不知洛陽有人出來求救,日則攻打,夜則入營,意在困憊趙固。
我今與他尚隔一百五十餘裏,趁他未知,且自紮下,思一計策而去,方可破他。
”眾皆從之,乃問於郭誦速行破賊之計:“若彼一聞我等救至,便作提備,分兵來拒,兩俱受敵矣。
”誦曰:“以寡敵眾,難與明鬥,必須用詭設奇,方可勝也。
今當作兩路分開,夜行曉伏,挨至近郊,靠晚一齊殺去,各皆大叫:‘我兵二十餘萬在此!可不要亂戰,須當圍住漢將,一個不許走去。
報仇復恨,俱在今日也!’漢兵聽得,黑暗不知多少,必定驚慌混殺。
城中見有救兵廝殺,亦必殺出,管取我勝他敗。
諸君各宜效力莫懼。
”默曰:“此正用奇致勝之策,有何為懼!”即便分開,耿稚、郭默二人引兵一萬左進,郭誦、範勝、張皮三人引兵一萬右進,約定地界,一夜各行九十裏,次早又住,伏於山坡之內。
次夜算有六十裏程途,晡時就起,限三更末到。
期約已定,果然一齊都到,各向一營大喊,齊心殺入。
漢兵不知何處人馬來至,失於提備,各皆慌起,披甲覓械。
但聞得滿寨亂叫,言:“我晉合大兵二十餘萬,來復洛陽報仇,不可使漢賊走脫一個!”漢眾隻道是真,自相混殺,全無辨白。
兩營皆亂,不能相救,叫哭之聲滿地,盡是被傷者。
趙固聽得,亦整兵出城,喊聲大震。
劉燦聽得晉兵叫響,心慌意亂,即往寨後先走。
卜泰看不見太子,亦往寨後尋覓。
兵士無主,爭相逃竄,踏死者不計其數。
奔至暢營,報言:“太子不知何往,並無蹤影。
”劉暢聽言大驚,遂亦乘黑棄寨而逃。
晉兵不趕,隻是剿殺軍士。
漢兵折傷二萬有餘,退屯孟津。
李矩恐郭誦等兵少,不敢進救誤事,自與張肇引兵八千來助,聞知已破漢兵,洛陽圍解,漢眾尚在孟津,乃疾馳見諸將,謂曰:“亟宜乘勝再進,可盡破此賊矣!”密使張皮將兵五千,乘夜先渡過河,試探動靜。
漢將邏候王翼光知之,報於劉暢。
暢不以為意,容皮住紮。
皮著飛使馳見郭誦,誦率郭默、耿稚、駱增、張肇、範勝合張皮,夜半時分,分六路一齊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