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大王之能,以輔翼其不逮,更不須俾其親理庶事。
今不知大王宣召臣等有何所議,願聞其詳。
”趙王曰:“先帝有遺詔,言異日太子司馬衷若其復爾昏黯,不能經濟,卿等當別立賢明,以安社稷,免誤蒼生。
孤今欲遵先帝格命,效伊、霍故事,將惠帝安置閑宮,再選有德者立之。
諸公卿以為何如?”尚書令束晢、衛尉荀組、員外郎王堪三人出席告曰:“大王見之左矣。
昔者太甲不明,怠棄典禮,伊尹放之桐宮,使之自艾;漢之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上過者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
今主上雖雲昏懦,無如二君之罪過,若一旦廢之,恐諸王心中不服,興兵入朝,那時恐震驚九廟,禍及百官,上懼宮闈,下殘黎庶,深有不便,乞詳思之。
”趙王聽言,作色而起,曰:“汝等以為惠帝無過,弒母殺子,滅叔誅弟,夷戮功臣,世人之罪過,尚有大於此者乎?且天下者,乃吾司馬氏之天下,汝等屍祿庸臣,上無匡君救國之能,下無定亂諫主之義,前非孤家收賈午、章、謐等誅之,幾蹈呂須、產、祿之轍矣。
汝輩曾無毫忽效忠之處,徒叨爵秩以諂佞為事者也。
”眾官員見趙王變色作怒,其門下奸黨又皆睜目露刃,直視荀、束三人,鹹莫敢言,乃曰:“臣子不得指斥君父之過,惟大王裁之。
”於是各散歸第。
次日,趙王司馬倫令張泓、許超、士猗領兵列於朝門,孫秀命張林、張衡列於殿上,親帶甲士三百,負劍進宮,請惠帝出殿,下令有文武官員一名不到者,即斬首號令。
大臣等隻得都到朝堂,依班列次而立。
趙王按劍謂群臣曰:“司馬衷昏騃無似,不堪大位,孤奉先帝遺旨,昭告太廟,以衷為太上皇,居養老宮安置,所有郊天冊詔,當殿開讀。
”孫秀乃即高聲朗誦。
詔曰: 憶昔武帝,天不永壽,中道崩殂,以太子衷承位正統,嗣為惠帝,建號永康,冀安寰宇,仰望太平。
詎謂質稟昏庸,政由嬖倖,後宮專製,內豎擅權。
廢皇太後而不敢救,五倫殄絕;害皇太子而不知惜,三綱墜亡。
進直諫之忠言,不能採納;侮威福之邪行,弗獲剪除。
致令元勛被戮,藩室傷殘,罪過多端,戇顗無似,不一世二,怎紹宗祧?且聞蝦蟆官私起問,民荒遭餓諭食肉糜,玄白無知,菽粟莫辨。
今與公卿大臣王戎、孫秀等請告太廟,以惠帝閑宮養老,再訪宗室有德之君,以奉九廟,統馭萬民。
欽此欽遵,群臣知悉。
孫秀讀詔以訖,即令侍衛將軍許超、士猗扶帝下殿,解其璽綬,易其冕服,北麵而立。
惠帝淚如雨下,群臣亦皆傷感。
趙王喝令武士扶之上輦,並羊後送入西宮。
命心腹張衡為侍衛,以兵監之。
惟有尚書和鬱、侍中琅琊王司馬睿、侍郎陸機大哭扶輦而送帝去。
孫秀乃宣言謂百官曰:“大寶不可空虛,公卿等宜舉有德者以承天位。
”老黃門傅祗曰:“天下者不可一日無君,大王欲易昏庸,必須預擇明睿,豈有虛座以待,臨期擬議者乎?”秀曰:“此乃國家大事,豈容一人預選,故爾當陛與眾謀之。
”祗嘆曰:“欲為之而必為之辭,聖人無偽言也。
”遂不復辨。
秀再問於群臣之眾,眾知倫、秀之意,乃曰:“惟太宰趙王是皇室至親,德深望重,舉選服眾,群臣敢僭越乎?”孫秀曰:“趙王自舉,恐朝野議其有私,諸公卿應無偏黨,故令酌之。
但天下者乃司馬氏之天下,當於司馬氏諸王中選擇德望推重者立之,不使妄謬便是。
”眾又不語。
張林、殷渾曰:“若論德望,無有過於趙大王者。
”群臣亦不應辨。
孫秀曰:“諸公卿大臣既未肯的分,且請趙王行居攝事,以待再議。
”張林、卞粹即便扶趙王上殿。
趙王佯辭故推,叱林、粹曰:“孤為皇叔,今受九錫,富貴滿望。
汝二人慾陷吾於罵名耶?”孫秀曰:“今天下未有令主,恐生他變,大王權且居攝,以安朝野。
待眾議定奪,然後遜避,未為晚也。
”趙王推之至再,不敢就位。
孫秀曰:“天下事大,非殿下,他人莫能當,若不居位攝政,又難令人,乞勿固讓,勉從眾望。
”秀令張林、卞粹扶住趙王,親率禦史殷渾並各黨與向前拜舞,眾臣宰懼秀加害,隻得隨班拜賀。
趙王坐定,贈各官祿秩,命楊珍、李儼為永昌宮侍禦,執掌惠帝俸祿,非有宣召,不許入朝。
以孫秀為太宰,總理百揆,錄尚書事,兼領內外兵權。
立司馬誇為太子。
孫秀自掌大政,權侔人主,趙王有詔,秀輒更換改易,時行予奪。
又自書青紙為詔,升改官員,錢到即遷,或至月滿一升,百官轉易如流,局司鑄印不迭,或以白版封之,即木頭印也。
改變如麻,政令不一。
自此災異迭見,天星不順,黃河流決,舟楫不通,彗出竟天,大蝗千裏。
今不知大王宣召臣等有何所議,願聞其詳。
”趙王曰:“先帝有遺詔,言異日太子司馬衷若其復爾昏黯,不能經濟,卿等當別立賢明,以安社稷,免誤蒼生。
孤今欲遵先帝格命,效伊、霍故事,將惠帝安置閑宮,再選有德者立之。
諸公卿以為何如?”尚書令束晢、衛尉荀組、員外郎王堪三人出席告曰:“大王見之左矣。
昔者太甲不明,怠棄典禮,伊尹放之桐宮,使之自艾;漢之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上過者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
今主上雖雲昏懦,無如二君之罪過,若一旦廢之,恐諸王心中不服,興兵入朝,那時恐震驚九廟,禍及百官,上懼宮闈,下殘黎庶,深有不便,乞詳思之。
”趙王聽言,作色而起,曰:“汝等以為惠帝無過,弒母殺子,滅叔誅弟,夷戮功臣,世人之罪過,尚有大於此者乎?且天下者,乃吾司馬氏之天下,汝等屍祿庸臣,上無匡君救國之能,下無定亂諫主之義,前非孤家收賈午、章、謐等誅之,幾蹈呂須、產、祿之轍矣。
汝輩曾無毫忽效忠之處,徒叨爵秩以諂佞為事者也。
”眾官員見趙王變色作怒,其門下奸黨又皆睜目露刃,直視荀、束三人,鹹莫敢言,乃曰:“臣子不得指斥君父之過,惟大王裁之。
”於是各散歸第。
次日,趙王司馬倫令張泓、許超、士猗領兵列於朝門,孫秀命張林、張衡列於殿上,親帶甲士三百,負劍進宮,請惠帝出殿,下令有文武官員一名不到者,即斬首號令。
大臣等隻得都到朝堂,依班列次而立。
趙王按劍謂群臣曰:“司馬衷昏騃無似,不堪大位,孤奉先帝遺旨,昭告太廟,以衷為太上皇,居養老宮安置,所有郊天冊詔,當殿開讀。
”孫秀乃即高聲朗誦。
詔曰: 憶昔武帝,天不永壽,中道崩殂,以太子衷承位正統,嗣為惠帝,建號永康,冀安寰宇,仰望太平。
詎謂質稟昏庸,政由嬖倖,後宮專製,內豎擅權。
廢皇太後而不敢救,五倫殄絕;害皇太子而不知惜,三綱墜亡。
進直諫之忠言,不能採納;侮威福之邪行,弗獲剪除。
致令元勛被戮,藩室傷殘,罪過多端,戇顗無似,不一世二,怎紹宗祧?且聞蝦蟆官私起問,民荒遭餓諭食肉糜,玄白無知,菽粟莫辨。
今與公卿大臣王戎、孫秀等請告太廟,以惠帝閑宮養老,再訪宗室有德之君,以奉九廟,統馭萬民。
欽此欽遵,群臣知悉。
孫秀讀詔以訖,即令侍衛將軍許超、士猗扶帝下殿,解其璽綬,易其冕服,北麵而立。
惠帝淚如雨下,群臣亦皆傷感。
趙王喝令武士扶之上輦,並羊後送入西宮。
命心腹張衡為侍衛,以兵監之。
惟有尚書和鬱、侍中琅琊王司馬睿、侍郎陸機大哭扶輦而送帝去。
孫秀乃宣言謂百官曰:“大寶不可空虛,公卿等宜舉有德者以承天位。
”老黃門傅祗曰:“天下者不可一日無君,大王欲易昏庸,必須預擇明睿,豈有虛座以待,臨期擬議者乎?”秀曰:“此乃國家大事,豈容一人預選,故爾當陛與眾謀之。
”祗嘆曰:“欲為之而必為之辭,聖人無偽言也。
”遂不復辨。
秀再問於群臣之眾,眾知倫、秀之意,乃曰:“惟太宰趙王是皇室至親,德深望重,舉選服眾,群臣敢僭越乎?”孫秀曰:“趙王自舉,恐朝野議其有私,諸公卿應無偏黨,故令酌之。
但天下者乃司馬氏之天下,當於司馬氏諸王中選擇德望推重者立之,不使妄謬便是。
”眾又不語。
張林、殷渾曰:“若論德望,無有過於趙大王者。
”群臣亦不應辨。
孫秀曰:“諸公卿大臣既未肯的分,且請趙王行居攝事,以待再議。
”張林、卞粹即便扶趙王上殿。
趙王佯辭故推,叱林、粹曰:“孤為皇叔,今受九錫,富貴滿望。
汝二人慾陷吾於罵名耶?”孫秀曰:“今天下未有令主,恐生他變,大王權且居攝,以安朝野。
待眾議定奪,然後遜避,未為晚也。
”趙王推之至再,不敢就位。
孫秀曰:“天下事大,非殿下,他人莫能當,若不居位攝政,又難令人,乞勿固讓,勉從眾望。
”秀令張林、卞粹扶住趙王,親率禦史殷渾並各黨與向前拜舞,眾臣宰懼秀加害,隻得隨班拜賀。
趙王坐定,贈各官祿秩,命楊珍、李儼為永昌宮侍禦,執掌惠帝俸祿,非有宣召,不許入朝。
以孫秀為太宰,總理百揆,錄尚書事,兼領內外兵權。
立司馬誇為太子。
孫秀自掌大政,權侔人主,趙王有詔,秀輒更換改易,時行予奪。
又自書青紙為詔,升改官員,錢到即遷,或至月滿一升,百官轉易如流,局司鑄印不迭,或以白版封之,即木頭印也。
改變如麻,政令不一。
自此災異迭見,天星不順,黃河流決,舟楫不通,彗出竟天,大蝗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