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大歷史中,有無數的家庭身上覆蓋著同一出時代的悲劇。可是小說裏,是這瓶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從何而去的黃油,讓蕭勝跟他的家人在咀嚼這場飢餓的命運的時候,嘴巴裏麵有了很複雜的滋味。
汪曾祺在小說最後兩句,用一種極為含蓄、內斂跟婉約的筆觸,點出了這個層次,他寫: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我講到這裏,各位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在講一種生命的殘酷呢?我覺得也不是。年輕的時候我的確是會比較注意命運機關中殘酷的那一麵。我覺得所有的年輕人都這樣,特別容易痛,全身的神經末梢都打到最開,你跟世界任何一點碰撞都覺得遍體鱗傷。
可是我現在是中年人了,我奔四了。我覺得在這個年紀就是扶著腰站在路中間,因為這時候腰椎真的也不大行了。這時候你會往前看還有什麽路可以走,可是你更會往背後看,看看你是怎麽走來的。
年輕的時候大概不會這麽想。年輕的時候是後麵所有的東西都嘩嘩嘩地追趕你,你就一直要這樣往前跑。上學,考試,談戀愛,失戀,再談戀愛再失戀,或是找工作,辭職,再找工作……但是經過這些之後,活到現在,我開始漸漸感覺到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2017年年初有一天,我在家裏閑到發慌,好像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剛好這是一個空檔,我想那就整理一下舊箱子好了。其實我家也不大,就是一個三房兩廳的公寓。因為我們搬了很多次家,人家說三搬當一燒,我家這樣已經不知道幾燒了,所以其實東西也不多,也沒有什麽真的了不起的東西要整理。
在整理那些舊箱子的時候,我就找到了一疊文件,薄薄的,也不多。但是很奇怪,這麽多年來它就在我家,我一直沒看過。我很無聊,就把它打開來,裏麵是我爺爺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些證件。很薄很少,就幾張。
我是看到這些東西之後,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我不認識我爺爺。當然不是那個「不認識」,因為我爺爺也是很早就過世了。我隻知道他是1949年到台灣的一個軍人,除此之外我完全不知道他前半生的任何事情。
這時候我意識到一件有點奇怪的事,好像眼前一直都有東西遮著你都沒有注意到,這時候突然掀開了。我所謂的不知道,是連我家裏人對他的事情幾乎都絕口不提的。各位不要以為我的家族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家族,他們是一個很愛講人家閑話的家族,所以這很不合理。
這個時候我找到了一個文件。它上麵寫的是戰車第一營中尉排長某某某在緬北戰役有功,所以他得到了一個獎章。這是獎章的執照。獎章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弄丟了,但是這張紙因緣際會還留了下來。
說起來也是很慚愧,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緬北戰役。當然很感謝網絡,我就上網開始查,知道了一些背景知識。緬北戰役中,日軍有一個指標性的挫敗,也就是盟軍的一個很重要的勝利,叫作瓦魯班戰役。瓦魯班戰役的重要性不隻是當時它完成了很重要的戰略推進目標,還包括它當時繳獲了日軍的關防,繳獲關防是大事。
締造瓦魯班大捷的主力部隊,就是我爺爺所在的戰車第一營。接下來我又讀到了當時戰車第一營趙振宇營長的迴憶錄。他的迴憶錄裏麵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
戰一營在瓦魯班大捷後稍事整頓,由戰二連第二排擔任尖兵排,在翻過丁高沙坎的一處隘口後,即遭到隱匿在山背後原始森林中的敵人戰防炮猛烈轟擊……排長黃德信中尉也因戰車著火跳出車外,被敵人戰防炮射中腰背,炮彈在他背上劃出一道血淋淋的溝,鮮血染紅了全身,幸虧美軍的裝備齊全,即時將他用輕型飛機空運至印度東部的野戰醫院才保全了性命。
為什麽是美軍?戰車第一營的編製有點奇怪,它的人員是黃埔軍校的學生,補給由英軍負責,但裝備與訓練是美軍的,指揮權也屬於美軍。它直屬的是美軍的布朗上校以及當時太平洋戰區的總指揮官史迪威。
我馬上就想起來我母親說的一件事,她說以前到了夏天,我祖父穿著白色的棉紗背心做山東大餅,就會看到他背上有一個極大的傷痕,那個傷痕大到像是半個背都被削掉了。她說我祖父母都是很簡單地說打仗受的傷,其他的也不怎麽談。
我爺爺其實就是一個小人物,他如果是一個高級將領的話,可能我不想知道他的事情全世界都會一直來跟我講。可是他是一個小人物,所以我隻能在這中間抽絲剝繭找到點蛛絲馬跡。
其實也無非是這樣了,一些迴憶錄、一些歷史上的文件,不會有什麽全麵的記載,我覺得大概也就到這裏了。不過我再繼續稍微查一下的時候,突然注意到了兩張照片。
這兩張照片是1944年美國life雜誌拍的,大約是在瓦魯班戰役之前,他們的戰地記者因為採訪戰一營與史迪威,做了一個類似「史迪威的中國坦克軍」之類的報導時留下的照片。右邊這張照片中最右邊的臉,以及左邊這張照片的臉,我一看嚇了一跳:那個微笑,是四五歲時我記憶中的祖父的微笑;那個五官,是我記憶中年輕的父親的相貌。
這個戰地攝影中的無名者會是我祖父嗎?各位不要笑我,我真的沒有滿大街認爺爺,爺爺不能亂認,隻是這張臉實在太蹊蹺了。其實這張照片裏的坦克上麵有一個圓形和一個八號,這都是有意義的。我跑圖書館查了各種編製或裝備的記錄,加上口述歷史跟迴憶錄,做過很多比對跟查證……凡此種種,但考證的細節太冗長無聊了,所以在這裏就不細講了。
汪曾祺在小說最後兩句,用一種極為含蓄、內斂跟婉約的筆觸,點出了這個層次,他寫: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我講到這裏,各位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在講一種生命的殘酷呢?我覺得也不是。年輕的時候我的確是會比較注意命運機關中殘酷的那一麵。我覺得所有的年輕人都這樣,特別容易痛,全身的神經末梢都打到最開,你跟世界任何一點碰撞都覺得遍體鱗傷。
可是我現在是中年人了,我奔四了。我覺得在這個年紀就是扶著腰站在路中間,因為這時候腰椎真的也不大行了。這時候你會往前看還有什麽路可以走,可是你更會往背後看,看看你是怎麽走來的。
年輕的時候大概不會這麽想。年輕的時候是後麵所有的東西都嘩嘩嘩地追趕你,你就一直要這樣往前跑。上學,考試,談戀愛,失戀,再談戀愛再失戀,或是找工作,辭職,再找工作……但是經過這些之後,活到現在,我開始漸漸感覺到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2017年年初有一天,我在家裏閑到發慌,好像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剛好這是一個空檔,我想那就整理一下舊箱子好了。其實我家也不大,就是一個三房兩廳的公寓。因為我們搬了很多次家,人家說三搬當一燒,我家這樣已經不知道幾燒了,所以其實東西也不多,也沒有什麽真的了不起的東西要整理。
在整理那些舊箱子的時候,我就找到了一疊文件,薄薄的,也不多。但是很奇怪,這麽多年來它就在我家,我一直沒看過。我很無聊,就把它打開來,裏麵是我爺爺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些證件。很薄很少,就幾張。
我是看到這些東西之後,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我不認識我爺爺。當然不是那個「不認識」,因為我爺爺也是很早就過世了。我隻知道他是1949年到台灣的一個軍人,除此之外我完全不知道他前半生的任何事情。
這時候我意識到一件有點奇怪的事,好像眼前一直都有東西遮著你都沒有注意到,這時候突然掀開了。我所謂的不知道,是連我家裏人對他的事情幾乎都絕口不提的。各位不要以為我的家族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家族,他們是一個很愛講人家閑話的家族,所以這很不合理。
這個時候我找到了一個文件。它上麵寫的是戰車第一營中尉排長某某某在緬北戰役有功,所以他得到了一個獎章。這是獎章的執照。獎章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弄丟了,但是這張紙因緣際會還留了下來。
說起來也是很慚愧,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緬北戰役。當然很感謝網絡,我就上網開始查,知道了一些背景知識。緬北戰役中,日軍有一個指標性的挫敗,也就是盟軍的一個很重要的勝利,叫作瓦魯班戰役。瓦魯班戰役的重要性不隻是當時它完成了很重要的戰略推進目標,還包括它當時繳獲了日軍的關防,繳獲關防是大事。
締造瓦魯班大捷的主力部隊,就是我爺爺所在的戰車第一營。接下來我又讀到了當時戰車第一營趙振宇營長的迴憶錄。他的迴憶錄裏麵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
戰一營在瓦魯班大捷後稍事整頓,由戰二連第二排擔任尖兵排,在翻過丁高沙坎的一處隘口後,即遭到隱匿在山背後原始森林中的敵人戰防炮猛烈轟擊……排長黃德信中尉也因戰車著火跳出車外,被敵人戰防炮射中腰背,炮彈在他背上劃出一道血淋淋的溝,鮮血染紅了全身,幸虧美軍的裝備齊全,即時將他用輕型飛機空運至印度東部的野戰醫院才保全了性命。
為什麽是美軍?戰車第一營的編製有點奇怪,它的人員是黃埔軍校的學生,補給由英軍負責,但裝備與訓練是美軍的,指揮權也屬於美軍。它直屬的是美軍的布朗上校以及當時太平洋戰區的總指揮官史迪威。
我馬上就想起來我母親說的一件事,她說以前到了夏天,我祖父穿著白色的棉紗背心做山東大餅,就會看到他背上有一個極大的傷痕,那個傷痕大到像是半個背都被削掉了。她說我祖父母都是很簡單地說打仗受的傷,其他的也不怎麽談。
我爺爺其實就是一個小人物,他如果是一個高級將領的話,可能我不想知道他的事情全世界都會一直來跟我講。可是他是一個小人物,所以我隻能在這中間抽絲剝繭找到點蛛絲馬跡。
其實也無非是這樣了,一些迴憶錄、一些歷史上的文件,不會有什麽全麵的記載,我覺得大概也就到這裏了。不過我再繼續稍微查一下的時候,突然注意到了兩張照片。
這兩張照片是1944年美國life雜誌拍的,大約是在瓦魯班戰役之前,他們的戰地記者因為採訪戰一營與史迪威,做了一個類似「史迪威的中國坦克軍」之類的報導時留下的照片。右邊這張照片中最右邊的臉,以及左邊這張照片的臉,我一看嚇了一跳:那個微笑,是四五歲時我記憶中的祖父的微笑;那個五官,是我記憶中年輕的父親的相貌。
這個戰地攝影中的無名者會是我祖父嗎?各位不要笑我,我真的沒有滿大街認爺爺,爺爺不能亂認,隻是這張臉實在太蹊蹺了。其實這張照片裏的坦克上麵有一個圓形和一個八號,這都是有意義的。我跑圖書館查了各種編製或裝備的記錄,加上口述歷史跟迴憶錄,做過很多比對跟查證……凡此種種,但考證的細節太冗長無聊了,所以在這裏就不細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