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王早與右相聯姻,今春又查繳何衛鹽稅一案,補上國庫一大筆錢。風頭正盛,所以平陽世子此次入京我猜聖上也會敲打一二。而北陽王再立功,就會失去這個平衡,還不如藉此時以永州民政不穩為由,清走一個戶部的貔貅。」
鄭鬱細細聽完程行禮的分析,苦笑道:「知文可不是貔貅,來日說不定是相公呢!賢兄看得如此明白,可惜我那大哥脾氣燥烈,初到永州怕是會委屈幾日,但我會寫信言明讓他別多為難你。」
「人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擠進不同的馬球會,與人交談相識求以謀生。朝廷百官猶如黑夜繁星,想居相位談何容易。」程行禮釋然一笑,心態開明,「在世間何處為官都是一樣,為百姓解憂、為社稷開太平。鄭世子性情豪爽、為人忠直不會是不分忠偽之人,更何況前些年有過一麵之緣,不至於落個相見雙怨的局麵。天高地闊,何愁來路不明。」
鄭鬱聞言怔怔地看著程行禮,沉默了一會兒,嘆氣道:「知文竟如此看待兄長,真是令我喜從悲來。」
程行禮端起茶碗細品一口,而後溫聲道:「我調任永州,乃是聖上不想北陽繼續勢大下去的原因之一。聖人力求各方平衡,集權於己,目前而言不會對北陽王有其他政令,但君心難測,硯卿你在朝中需得小心。更何況遠離朝堂,得一方自在園林於我而言並非壞事。」
鄭鬱牽起嘴角,臉色有些無奈地點點頭,心中酸澀異常,不曾想程行禮比自己還看的開。
官員任期四年。可這次程行禮升任永州刺史劉千甫沒少出力,四年之後想調任迴京怕是難上加難。
「你之前托我查的事情在大理寺有一卷宗所載,這便是趙家這些年犯事的記載。此外,我偶然得知東宮藥藏局吳鄂之子吳少瑛,中舉那年的主考官正是右相。」隨後程行禮把放在桌上的卷宗推到鄭鬱麵前。
聽聞此言鄭鬱來不及想吳鄂,忙拿起卷宗細看起來,這是從大理寺謄抄出來的卷宗。
上麵記著德元十二年春趙定之父,失手砍了溫宗皇帝安陵旁的一株鬆樹,被巡守兵士發現通報至大理寺,按律法坐牢三年。
可後來卻人被翻案說是無意為之,且也並不是在安陵內,而是距安陵幾裏外的位置砍伐。隻不過因為兵士怒喝。趙父被嚇才到跑到安陵內,所以被兵士誤解押至大理寺。
「我朝刑家不予士上次我與你去趙家,趙定是光州舉人。趙父此時犯事,那趙定的仕途也就斷送了。」鄭鬱喃喃道,又問,「審此案的可有皇後、太子、右相所熟之人?知文,實不相瞞那金烏章我已查明是右相所持,隻是沒想到他還是吳少瑛科考那年的主考官。」
程行禮在查到趙父之事後他確實猜到,這事或許是擁護趙王一黨所為。
房內安靜片刻,程行禮嘆口氣道:「當年審此案的大理寺司直正是右相的一位族兄,後因代王之事被貶謫出京。吳少瑛及第是德元十五年,那年聖上龍體微恙,惠文太子出使洛陽,殿試是右相代持。」
德元十二年劉千甫以禮部尚書拜居相位,大理寺司直處理京師案件,若得劉千甫授意要為趙父做假,收攏幾個兵士並不是難事,劉千甫怕是在此時就已經在慢拉攏趙茂為他做事。
他與程行禮一直探查這件事情,程行禮心思縝密,在見到大理寺趙父卷宗那一刻,恐怕就已經猜到此人不離黨爭。隻需再往上細查翻案之人,細想朝廷與皇子之間的牽扯,對拉攏趙茂之人便是已知七分,所以他也就不瞞著程行禮。
他更沒想到劉千甫還是吳少瑛科舉那年的主考官,科舉之中並不糊名,考生名字躍然紙上。隻要考生詩書名氣夠大,出身世家,上下打點,有點子墨水中舉便是輕而易舉。
吳鄂為六品官員若是門蔭多是王府衛官,想要正當入仕隻能走科舉之路。若要家中世代為官,就得穩住仕途。
且他記得吳少瑛資質平平,是個隻知鬥雞喝酒之徒,怎會一舉中的。最緊要的是由天子主持的殿試,那一年竟是劉千甫主持,那這下吳少瑛想不中都難。
「那吳少瑛可是一朝中舉啊!而且趙茂這棋說不定下的更早,隻是德元十二年才被右相咬死。」鄭鬱眼中閃著寒光,心裏更是止不住的涼意。
從坐上東宮之位時林懷清就是眾皇子之敵,亦是擁立其餘皇子的官員之敵。
--------------------
1、出自《淇奧》。
第40章 拜謁
德元十二年至德元十七年,劉千甫用五年的時間攏住趙茂為他做事,讓林懷清之死看上去就是費心勞神過度所致,再加風寒侵體神仙難救。
又在德元十五年收買東宮禦醫吳鄂,把控著太子近身內侍和太子禦醫,劉千甫神不知鬼不覺的想做些什麽都能避開其餘耳目。
「右相敢這麽做背後定有人指點,惠文太子魂歸天地,那當時的趙王湘便是嫡長子。」程行禮迅速幫鄭鬱抓住重心,後又擔憂地對鄭鬱說,「皇後身居後宮但並非不問朝政,想讓趙王湘做太子不是一日兩日,數年謀劃定是小心謹慎。可不論是聖上還是成王都徹查過東宮上下,並無任何異樣,且單憑這些莫須有的妄猜聖上不會信。」
「子若身子是德元十四年後清減病弱下去的,劉千甫既然在七年前能攏住趙茂,那麽再拉一個吳鄂又有何難。所以在外人看來這無非是太子體弱久病難醫而逝,真真是好謀算啊!」鄭鬱嘴角勾起冷笑。
鄭鬱細細聽完程行禮的分析,苦笑道:「知文可不是貔貅,來日說不定是相公呢!賢兄看得如此明白,可惜我那大哥脾氣燥烈,初到永州怕是會委屈幾日,但我會寫信言明讓他別多為難你。」
「人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擠進不同的馬球會,與人交談相識求以謀生。朝廷百官猶如黑夜繁星,想居相位談何容易。」程行禮釋然一笑,心態開明,「在世間何處為官都是一樣,為百姓解憂、為社稷開太平。鄭世子性情豪爽、為人忠直不會是不分忠偽之人,更何況前些年有過一麵之緣,不至於落個相見雙怨的局麵。天高地闊,何愁來路不明。」
鄭鬱聞言怔怔地看著程行禮,沉默了一會兒,嘆氣道:「知文竟如此看待兄長,真是令我喜從悲來。」
程行禮端起茶碗細品一口,而後溫聲道:「我調任永州,乃是聖上不想北陽繼續勢大下去的原因之一。聖人力求各方平衡,集權於己,目前而言不會對北陽王有其他政令,但君心難測,硯卿你在朝中需得小心。更何況遠離朝堂,得一方自在園林於我而言並非壞事。」
鄭鬱牽起嘴角,臉色有些無奈地點點頭,心中酸澀異常,不曾想程行禮比自己還看的開。
官員任期四年。可這次程行禮升任永州刺史劉千甫沒少出力,四年之後想調任迴京怕是難上加難。
「你之前托我查的事情在大理寺有一卷宗所載,這便是趙家這些年犯事的記載。此外,我偶然得知東宮藥藏局吳鄂之子吳少瑛,中舉那年的主考官正是右相。」隨後程行禮把放在桌上的卷宗推到鄭鬱麵前。
聽聞此言鄭鬱來不及想吳鄂,忙拿起卷宗細看起來,這是從大理寺謄抄出來的卷宗。
上麵記著德元十二年春趙定之父,失手砍了溫宗皇帝安陵旁的一株鬆樹,被巡守兵士發現通報至大理寺,按律法坐牢三年。
可後來卻人被翻案說是無意為之,且也並不是在安陵內,而是距安陵幾裏外的位置砍伐。隻不過因為兵士怒喝。趙父被嚇才到跑到安陵內,所以被兵士誤解押至大理寺。
「我朝刑家不予士上次我與你去趙家,趙定是光州舉人。趙父此時犯事,那趙定的仕途也就斷送了。」鄭鬱喃喃道,又問,「審此案的可有皇後、太子、右相所熟之人?知文,實不相瞞那金烏章我已查明是右相所持,隻是沒想到他還是吳少瑛科考那年的主考官。」
程行禮在查到趙父之事後他確實猜到,這事或許是擁護趙王一黨所為。
房內安靜片刻,程行禮嘆口氣道:「當年審此案的大理寺司直正是右相的一位族兄,後因代王之事被貶謫出京。吳少瑛及第是德元十五年,那年聖上龍體微恙,惠文太子出使洛陽,殿試是右相代持。」
德元十二年劉千甫以禮部尚書拜居相位,大理寺司直處理京師案件,若得劉千甫授意要為趙父做假,收攏幾個兵士並不是難事,劉千甫怕是在此時就已經在慢拉攏趙茂為他做事。
他與程行禮一直探查這件事情,程行禮心思縝密,在見到大理寺趙父卷宗那一刻,恐怕就已經猜到此人不離黨爭。隻需再往上細查翻案之人,細想朝廷與皇子之間的牽扯,對拉攏趙茂之人便是已知七分,所以他也就不瞞著程行禮。
他更沒想到劉千甫還是吳少瑛科舉那年的主考官,科舉之中並不糊名,考生名字躍然紙上。隻要考生詩書名氣夠大,出身世家,上下打點,有點子墨水中舉便是輕而易舉。
吳鄂為六品官員若是門蔭多是王府衛官,想要正當入仕隻能走科舉之路。若要家中世代為官,就得穩住仕途。
且他記得吳少瑛資質平平,是個隻知鬥雞喝酒之徒,怎會一舉中的。最緊要的是由天子主持的殿試,那一年竟是劉千甫主持,那這下吳少瑛想不中都難。
「那吳少瑛可是一朝中舉啊!而且趙茂這棋說不定下的更早,隻是德元十二年才被右相咬死。」鄭鬱眼中閃著寒光,心裏更是止不住的涼意。
從坐上東宮之位時林懷清就是眾皇子之敵,亦是擁立其餘皇子的官員之敵。
--------------------
1、出自《淇奧》。
第40章 拜謁
德元十二年至德元十七年,劉千甫用五年的時間攏住趙茂為他做事,讓林懷清之死看上去就是費心勞神過度所致,再加風寒侵體神仙難救。
又在德元十五年收買東宮禦醫吳鄂,把控著太子近身內侍和太子禦醫,劉千甫神不知鬼不覺的想做些什麽都能避開其餘耳目。
「右相敢這麽做背後定有人指點,惠文太子魂歸天地,那當時的趙王湘便是嫡長子。」程行禮迅速幫鄭鬱抓住重心,後又擔憂地對鄭鬱說,「皇後身居後宮但並非不問朝政,想讓趙王湘做太子不是一日兩日,數年謀劃定是小心謹慎。可不論是聖上還是成王都徹查過東宮上下,並無任何異樣,且單憑這些莫須有的妄猜聖上不會信。」
「子若身子是德元十四年後清減病弱下去的,劉千甫既然在七年前能攏住趙茂,那麽再拉一個吳鄂又有何難。所以在外人看來這無非是太子體弱久病難醫而逝,真真是好謀算啊!」鄭鬱嘴角勾起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