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奧蒂斯·l·格雷厄姆認為,形成這種政治大同盟的一個有力因素是羅斯福總統本人的品格。他出身於顯貴家族,但是卻成功地向千百萬普通老百姓表示關切。他的雙腿就標誌著他不畏艱難挫折和肉體痛苦的勇敢精神。他容易與人相處,給白宮帶來了隻有西奧多·羅斯福當政時具有的那種不拘禮節的作風。羅斯福周圍的人加深了人們的印象,使他們覺得這屆政府富於民主精神和同情心。霍普金斯的脖子"瘦稜稜的像窮人的脖子一樣,行動也是光明磊落的";身材頎長的華萊士氣易近人,經常歪打著他的領帶;"鐵褲漢"詹森口無遮攔,幹起事來風風火火,敢做敢當;專家顧問們滿懷理想和道義,精明強幹,才華橫溢;不知疲倦的埃莉諾使自己成為政府良心的見證,她在安排訪問的村莊的泥濘田野中跋涉,她打著毛線衣勸說國會清除哥倫比亞特區汙穢的弄堂住宅,她為改革派和"有色人種協會"獲得在白宮發表意見的機會,她參觀了黑人的學校和郊遊活動,她主動而及時地為羅斯福打開了一扇門戶,通過它的引導,羅斯福得以較全麵地關注到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境況和政治要求。同時,這扇門戶也傳遞了這屆政府的"民主同情心"。這樣,當1936年秋《新共和》雜誌「向公認才智超群並有進步見解的美國男女公民、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想投票支持蘭登的……每一個人"奉送5美元時,隻有很少人去領取。
蘭登失敗的部分原因是共和黨內的胡佛一翼操持乃至包辦了他的競選,盡管他這位堪薩斯州州長在爭取公民自主權、控製企業界、反對三k黨等方麵有著令人敬佩的記錄。顯然,這次大選無異於是對"新政"舉行的一次民意向背的公民投票,而人民對大蕭條時期胡佛總統的一切印象太深了。
1937年1月20日,羅斯福在4年前的老地方再次宣誓就職,隻是這次的風雨更大。羅斯福的就職演說表明他將實行更為激進的變革,"我知道,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居住簡陋,衣衫襤褸,營養不良。我對大家描繪這個情景並不是由於灰心喪氣,而是因為全國都看到了並且認識到這是非正義的,從而要把它消滅掉。」
羅斯福針對政府權力與憲法的本質關係作了適可而止的提示:「我們本能地認識到更深刻的需要——需要通過政府去找到實現我們共同目標的工具,以便為個人解決這個複雜的文明社會中不斷產生的問題……我們拒絕讓涉及到我們共同福利的問題聽從機會的陣風和災難的狂飆去擺布。"他繼而指出,美國的基本民主體製和人民的安全保障不是靠取消政府的權力,而是要依靠把這種權力委託給人民可以通過誠實而自由的選舉製度定期決定去留的人。1787年的憲法並沒有使美國的民主軟弱無力。
大概隻有坐在羅斯福不遠處的首席大法官休斯,才對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尤感刺耳。長期以來,羅斯福對最高法院阻撓新政的行為一直耿耿於懷。現在,他挾空前的競選優勢及支持背景,胸有成竹地準備實施反擊,以拒絕司法部門的擺布和羈絆。並且,他還以人民的名義標識這種反擊的正義性:"人民將會堅決要求民選政府的每一個機構運用有效的手段來實現他們的意願。」
1937年2月5日,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自己醞釀已久且精心炮製的司法改革法案。他指出:年邁體弱和人員不足致使聯邦法院備審案件積壓成堆,審判工作拖拉,譬如最高法院在一年之內就使87%的呈送案件束之高閣。為減輕法官們本人所能負擔的工作量和使法院增添活力,該法案提議:當一位服務至少已10年而年過70歲的聯邦法官6個月後尚未辭職或退休時,總統可以給法院增加1名新法官;但進入最高法院的不能超過6名,進入下屬各聯邦法院的不能超過44名。總統的提案還試圖表明:這種向法院"摻沙子"的做法不是一種偏狹的政治手段,而是基於敦促年邁法官退休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下麵所表明的堂堂正正的理由: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同樣要求不斷向法院輸送新生力量,如同政府機關或私人品業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增添活力一樣。體力的和腦力的衰竭使人經常迴避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的研究,而舊眼光視野中的新事物也將變得模糊不清,這就無法滿足當代人的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固守陳舊傳統的老人們將會因此而放棄對現代和未來的研究與探索。」
這項法案看起來措詞溫和,言之成理,實施起來簡便易行,似乎也沒有改變莊嚴的三權分立與製衡原則。但是,總統的真實用心昭然若揭,即通過自己的任命來擴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勢力,進而造就一個柔順的聽話的司法機構。
除堅定的新政支持派之外,法案在舉國上下引起了惶惑、錯愕、驚恐和反對。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羅斯福將一個嚴肅的政體問題巧妙地化解為一個技術性的處理方法,是一種不夠坦蕩的自作聰明。同時,這種處處"以人民的名義"為幌子而實則拐彎抹角的手段引起了人民的反感,尤其是觸及了廣大視最高法院為民主政體的"安全閥"的美國人民感情的深處。在雪片般飛向國會的信件中,有不少人指責它根本就是一種狡詐的欺騙手法。此外,人們很快發現,羅斯福關於年邁必將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論點存在著明顯的漏洞,很難自圓其說。譬如他在最高法院中最堅定的一貫支持者布蘭代斯也已經81歲,而總統顯然不希望他退休。70歲以上的國會議員和全國的老年人,不僅紛紛站出來證明自己並未在才智和精力上有所衰退,而且認為羅斯福不給老年人以應有的尊敬。自由主義者惟恐作為公民自由保護者的最高法院被削弱,因而焦慮不安。更多的人認為此舉純屬羅斯福對最高法院的一種過火而失態的報復,這將為專製獨裁提供某種可能性條件。顯然,羅斯福的這種"過火"的反擊,把從前批評最高法院的人趕到了維護司法至上的一邊。
蘭登失敗的部分原因是共和黨內的胡佛一翼操持乃至包辦了他的競選,盡管他這位堪薩斯州州長在爭取公民自主權、控製企業界、反對三k黨等方麵有著令人敬佩的記錄。顯然,這次大選無異於是對"新政"舉行的一次民意向背的公民投票,而人民對大蕭條時期胡佛總統的一切印象太深了。
1937年1月20日,羅斯福在4年前的老地方再次宣誓就職,隻是這次的風雨更大。羅斯福的就職演說表明他將實行更為激進的變革,"我知道,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居住簡陋,衣衫襤褸,營養不良。我對大家描繪這個情景並不是由於灰心喪氣,而是因為全國都看到了並且認識到這是非正義的,從而要把它消滅掉。」
羅斯福針對政府權力與憲法的本質關係作了適可而止的提示:「我們本能地認識到更深刻的需要——需要通過政府去找到實現我們共同目標的工具,以便為個人解決這個複雜的文明社會中不斷產生的問題……我們拒絕讓涉及到我們共同福利的問題聽從機會的陣風和災難的狂飆去擺布。"他繼而指出,美國的基本民主體製和人民的安全保障不是靠取消政府的權力,而是要依靠把這種權力委託給人民可以通過誠實而自由的選舉製度定期決定去留的人。1787年的憲法並沒有使美國的民主軟弱無力。
大概隻有坐在羅斯福不遠處的首席大法官休斯,才對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尤感刺耳。長期以來,羅斯福對最高法院阻撓新政的行為一直耿耿於懷。現在,他挾空前的競選優勢及支持背景,胸有成竹地準備實施反擊,以拒絕司法部門的擺布和羈絆。並且,他還以人民的名義標識這種反擊的正義性:"人民將會堅決要求民選政府的每一個機構運用有效的手段來實現他們的意願。」
1937年2月5日,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自己醞釀已久且精心炮製的司法改革法案。他指出:年邁體弱和人員不足致使聯邦法院備審案件積壓成堆,審判工作拖拉,譬如最高法院在一年之內就使87%的呈送案件束之高閣。為減輕法官們本人所能負擔的工作量和使法院增添活力,該法案提議:當一位服務至少已10年而年過70歲的聯邦法官6個月後尚未辭職或退休時,總統可以給法院增加1名新法官;但進入最高法院的不能超過6名,進入下屬各聯邦法院的不能超過44名。總統的提案還試圖表明:這種向法院"摻沙子"的做法不是一種偏狹的政治手段,而是基於敦促年邁法官退休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下麵所表明的堂堂正正的理由: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同樣要求不斷向法院輸送新生力量,如同政府機關或私人品業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增添活力一樣。體力的和腦力的衰竭使人經常迴避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的研究,而舊眼光視野中的新事物也將變得模糊不清,這就無法滿足當代人的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固守陳舊傳統的老人們將會因此而放棄對現代和未來的研究與探索。」
這項法案看起來措詞溫和,言之成理,實施起來簡便易行,似乎也沒有改變莊嚴的三權分立與製衡原則。但是,總統的真實用心昭然若揭,即通過自己的任命來擴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勢力,進而造就一個柔順的聽話的司法機構。
除堅定的新政支持派之外,法案在舉國上下引起了惶惑、錯愕、驚恐和反對。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羅斯福將一個嚴肅的政體問題巧妙地化解為一個技術性的處理方法,是一種不夠坦蕩的自作聰明。同時,這種處處"以人民的名義"為幌子而實則拐彎抹角的手段引起了人民的反感,尤其是觸及了廣大視最高法院為民主政體的"安全閥"的美國人民感情的深處。在雪片般飛向國會的信件中,有不少人指責它根本就是一種狡詐的欺騙手法。此外,人們很快發現,羅斯福關於年邁必將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論點存在著明顯的漏洞,很難自圓其說。譬如他在最高法院中最堅定的一貫支持者布蘭代斯也已經81歲,而總統顯然不希望他退休。70歲以上的國會議員和全國的老年人,不僅紛紛站出來證明自己並未在才智和精力上有所衰退,而且認為羅斯福不給老年人以應有的尊敬。自由主義者惟恐作為公民自由保護者的最高法院被削弱,因而焦慮不安。更多的人認為此舉純屬羅斯福對最高法院的一種過火而失態的報復,這將為專製獨裁提供某種可能性條件。顯然,羅斯福的這種"過火"的反擊,把從前批評最高法院的人趕到了維護司法至上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