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新政的那些主要屬於緊急應變性質的政策、機構及活動中,存在著程度不一的臨時湊合、重複臃腫、資源浪費、質量欠佳、效率不高等問題。羅斯福在1935年10月也公開承認,"經濟蕭條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是新的,有些是舊的……我們對此還沒有找到最後解決辦法。""我們承擔的任務是前所未有的,失策和錯誤在所難免——這一點我們知道。"半年後,他在巴爾的摩青年民主黨人俱樂部再次公開承認: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秩序中,如何保證一個國家永遠或完全避免出現蕭條時期,我們知道的還不多。然而政府認為已經採取和正在採取的步驟至少將會大大緩和蕭條的衝擊——將會防止上升急速達到虛假繁榮的瘋狂高峰,也將防止瘋狂下降而又陷入另一個苦難的幻滅的深淵。
正如1945年4月14日,中國共產黨《新華日報》社論所指出的那樣,「羅斯福用大無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從邏輯上講,新政當然不可能一勞永逸地醫治好經濟危機這個與其製度相伴而行的痼疾。但當時的情景及後來的事實證明,經過羅斯福新政,"過去曾使我們的經濟生活產生一連串不正常的繁榮與災難性的衰退相互交替的現象,現在聯邦政府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能更好地加以防止。"這就是所謂"新政的遺產"中最大的遺產。
「新政的主要任務表現為拯救資本主義。"美國當代久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和經濟史學家h·u·福克納的這一見解十分中肯,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學人們的認同。這一目標需要全麵的計劃工作。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意味著要擴大政府的監督、控製和主動性,結果就造成總統和聯邦政府機構權力的不斷擴張。它所包括的意義就是"混合經濟",即一種為保證實現和延續經濟增長而才有大量政府幹預的私人資本主義製度在美國的開創。此外,新政確立了政府對全體公民的福利、健康和安全保障負有責任的原則,從而為美國式"福利國家"奠定了基礎。新政確立的那種國家、勞方、資方的相對關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新政製訂了一些具有長久價值的法令,這些價值觀念深入民心,使得共和黨對手在競選政綱中也不得不承認新政的主要成果。
及鋒而試
在整個1936年,羅斯福一直在致力於加強自己的形象,他要顯示出自己是那些經濟金字塔底層被遺忘了的人的朋友。他那敏銳而可靠的政治直覺告訴他,他必須既要讓選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政績,又要讓選民不要以求全責備的挑剔眼光去看待他那些未完成的目標,並且要讓選民知道,造成這一局麵的原因主要是共和黨保守派、企業界、高等法院等勢力對新政實行了有效的層層阻撓。這樣他才能贏得一個支持他的政治大同盟。
就廣義而言,羅斯福自宣誓就職之日期就一直在競選連任。這樣到了他被再度提名前的幾個月,民主黨的競選機器已經加速度地全麵運轉了起來。而他本人則保持著儼然超黨派的姿態,甚至在麵對共和黨對手主動挑起的進攻時,他也採取了淩駕於這場競選鬥爭之上的策略。他同往常一樣,避免在對手安排好的陣地上戰鬥,並以高難度的政治技巧避免了內部派係之爭所可能招致的災難。最後,他像機敏的貓一樣選擇妙到毫巔的時機,給予對手幹脆利落的幾下迴擊。伯恩斯將他運用的這些政治魔術稱之為"奇妙的羅斯福風格"。
1936年的選舉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少有的一次"關鍵性」選舉,選舉中投票的格局發生了深刻和持久的變化。新政使"少數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業主、農民、黑人都與新政民主黨打成一片"。"工業家體製"讓位給了"新政體製",後者以北部大城市群眾為堅實的基礎,還受到絕大多數進步派人士的支持。民主黨的競選力量在此後30多年中一直處於決定性的優勢。羅斯福以2,775萬票贏得了46個州,比共和黨的艾爾弗雷德·m·蘭登多出1,107萬張選票,選舉人品是523票對8票。這不僅是美國政黨史上空前的大勝利,而且是共和黨自傑斐遜總統以來敗得最慘的一次。兩黨在眾議院是331∶89席,在參議院是76∶16席。自1932年大選以來,有500萬共和黨選民轉而擁護了"新政民主黨"。賓夕法尼亞、德拉瓦、康乃狄克這些牢不可破的共和黨的州,自1856年布坎南獲勝以來,首次轉向了民主黨。羅斯福幾乎贏得了25萬人口以上的每一個大中城市。
新政綱領的深遠政治意義在這次大選中醒目地凸現出來了,它實際上同每一個團體都有關係。中西部的農民投了民主黨的票,因為它提高了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並擴大了政府貸款和抵押計劃;有關棉花和菸草的綱領使南部加強了對民主黨的忠誠;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治理使這一帶煥然一新;社會保險法吸引了大批湯森的追隨者;4年前支持過胡佛的約翰·l·劉易斯集結產聯的隊伍,轉而支持羅斯福,產聯向總統競選金庫捐助了70多萬美元,這標誌著民主黨財政基礎的歷史性轉變。《華格納法》促進了有組織的勞工運動的發展;城市居民受惠於失業救濟、公共工程和公共住房方麵的立法,他們成為民主黨的堅定擁護者;新政給黑人帶來了救濟和工作,羅斯福任命黑人擔任了他們以前從未擔任過的更為重要的職務,埃莉諾和伊克斯部長的真誠深深打動了黑人們的心。盡管新政不免受到種族平視流毒的妨礙,但仍有76%的黑人背離了林肯的黨;新移民、少數民族、婦女擔任文官的數量大大多於4年前的胡佛任內。
正如1945年4月14日,中國共產黨《新華日報》社論所指出的那樣,「羅斯福用大無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從邏輯上講,新政當然不可能一勞永逸地醫治好經濟危機這個與其製度相伴而行的痼疾。但當時的情景及後來的事實證明,經過羅斯福新政,"過去曾使我們的經濟生活產生一連串不正常的繁榮與災難性的衰退相互交替的現象,現在聯邦政府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能更好地加以防止。"這就是所謂"新政的遺產"中最大的遺產。
「新政的主要任務表現為拯救資本主義。"美國當代久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和經濟史學家h·u·福克納的這一見解十分中肯,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學人們的認同。這一目標需要全麵的計劃工作。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意味著要擴大政府的監督、控製和主動性,結果就造成總統和聯邦政府機構權力的不斷擴張。它所包括的意義就是"混合經濟",即一種為保證實現和延續經濟增長而才有大量政府幹預的私人資本主義製度在美國的開創。此外,新政確立了政府對全體公民的福利、健康和安全保障負有責任的原則,從而為美國式"福利國家"奠定了基礎。新政確立的那種國家、勞方、資方的相對關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新政製訂了一些具有長久價值的法令,這些價值觀念深入民心,使得共和黨對手在競選政綱中也不得不承認新政的主要成果。
及鋒而試
在整個1936年,羅斯福一直在致力於加強自己的形象,他要顯示出自己是那些經濟金字塔底層被遺忘了的人的朋友。他那敏銳而可靠的政治直覺告訴他,他必須既要讓選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政績,又要讓選民不要以求全責備的挑剔眼光去看待他那些未完成的目標,並且要讓選民知道,造成這一局麵的原因主要是共和黨保守派、企業界、高等法院等勢力對新政實行了有效的層層阻撓。這樣他才能贏得一個支持他的政治大同盟。
就廣義而言,羅斯福自宣誓就職之日期就一直在競選連任。這樣到了他被再度提名前的幾個月,民主黨的競選機器已經加速度地全麵運轉了起來。而他本人則保持著儼然超黨派的姿態,甚至在麵對共和黨對手主動挑起的進攻時,他也採取了淩駕於這場競選鬥爭之上的策略。他同往常一樣,避免在對手安排好的陣地上戰鬥,並以高難度的政治技巧避免了內部派係之爭所可能招致的災難。最後,他像機敏的貓一樣選擇妙到毫巔的時機,給予對手幹脆利落的幾下迴擊。伯恩斯將他運用的這些政治魔術稱之為"奇妙的羅斯福風格"。
1936年的選舉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少有的一次"關鍵性」選舉,選舉中投票的格局發生了深刻和持久的變化。新政使"少數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業主、農民、黑人都與新政民主黨打成一片"。"工業家體製"讓位給了"新政體製",後者以北部大城市群眾為堅實的基礎,還受到絕大多數進步派人士的支持。民主黨的競選力量在此後30多年中一直處於決定性的優勢。羅斯福以2,775萬票贏得了46個州,比共和黨的艾爾弗雷德·m·蘭登多出1,107萬張選票,選舉人品是523票對8票。這不僅是美國政黨史上空前的大勝利,而且是共和黨自傑斐遜總統以來敗得最慘的一次。兩黨在眾議院是331∶89席,在參議院是76∶16席。自1932年大選以來,有500萬共和黨選民轉而擁護了"新政民主黨"。賓夕法尼亞、德拉瓦、康乃狄克這些牢不可破的共和黨的州,自1856年布坎南獲勝以來,首次轉向了民主黨。羅斯福幾乎贏得了25萬人口以上的每一個大中城市。
新政綱領的深遠政治意義在這次大選中醒目地凸現出來了,它實際上同每一個團體都有關係。中西部的農民投了民主黨的票,因為它提高了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並擴大了政府貸款和抵押計劃;有關棉花和菸草的綱領使南部加強了對民主黨的忠誠;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治理使這一帶煥然一新;社會保險法吸引了大批湯森的追隨者;4年前支持過胡佛的約翰·l·劉易斯集結產聯的隊伍,轉而支持羅斯福,產聯向總統競選金庫捐助了70多萬美元,這標誌著民主黨財政基礎的歷史性轉變。《華格納法》促進了有組織的勞工運動的發展;城市居民受惠於失業救濟、公共工程和公共住房方麵的立法,他們成為民主黨的堅定擁護者;新政給黑人帶來了救濟和工作,羅斯福任命黑人擔任了他們以前從未擔任過的更為重要的職務,埃莉諾和伊克斯部長的真誠深深打動了黑人們的心。盡管新政不免受到種族平視流毒的妨礙,但仍有76%的黑人背離了林肯的黨;新移民、少數民族、婦女擔任文官的數量大大多於4年前的胡佛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