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在採購軍需、簽訂訂貨合同、負責基本建設時不得不同承包商、經紀人、製造商進行複雜而艱難的周旋,同這些對手的談判和爭論增強了他作為一名進步政治家的聲望。在麵對那些為爭奪裝甲鋼板營造權而作出相同投標報價的製造商、那些壟斷優質煤的礦場主、哄抬物價的投機商、索取高額傭金和迴扣的經紀人時,他不得不與之正麵交鋒,尋求有利的突破口。費用總開支取決於國會的定額撥款,羅斯福的立場是,讓每一美元都發揮它最大的效益,用節省的經費來購買更多的軍艦。有一次,幾家美國主要鋼鐵公司提出同樣報價競爭裝甲板的建造合同,羅斯福轉而接受了一家英國公司的低價,美國製造商協會指責羅斯福這種"非愛國主義的行為"。羅斯福憤怒地反擊,聲稱這些趁國家捲入戰爭之機而欲大撈一把的製造商根本不配奢談愛國主義。另有一次,為了省錢,他從其遠親經營的維拉德·布魯斯公司購進了一批質量有問題的煤,國會為此進行了調查並舉行了聽證會,羅斯福在羅伯茨眾議員的質詢下坦率地指出,此舉旨在打破荒謬的煤礦價格壟斷,況且在購買了合同中的一小部分並發現氣質量不好後,我們已主動中止了這份帶有試驗性質的合同。羅斯福在戰時負責分配定貨單,他認為政府企業在戰時的職能主要是補充私營工業的不足,所以大部分定單理所當然地應分配給私人承包商,而一般來說這個過程是比較容易以私的。他很清楚共和黨將在下一年控製國會,而威爾遜領導下的戰爭方針,包括海軍部的戰事行為均將受到嚴密的審查,他顯然不能讓自己處於易受國會的任何攻訐的地位上。結果,戰後國會的調查委員會除了發現羅斯福過多地照顧了海軍造船廠的工會,以及將部分定貨單分給了與自己有交情的公司外,在海軍部戰時由他負責經手開支的幾十億美元中竟然沒有任何可稱之為醜聞的事件。
羅斯福在處理具體問題以及應付局勢方麵進步得很快,他總是直接了解各種情況,他通過形形色色的人來不斷豐富自己對政府僵化、繁瑣的工作方式的認識。陸軍部長牛頓·d·貝克對弗蘭西斯·帕金斯說:「年輕的羅斯福很有前途,不過我認為這樣不加選擇地和人們保持廣泛的交往會耗盡他的精力。但正如我所觀察的那樣,他正是依靠這種交流來澄清自己的,並豐富自己的經驗的。"他有時像一塊海綿,不加區別地吸收各種知識和意見。他有時又像集郵那樣,先從各種角落搜集意見,然後再由他自己決定把它們放在哪裏。從善如流、集思廣益、為我所用,這也是羅斯福從威爾遜那場因固執和剛愎自用而引發的悲劇中吸取的教訓。他自己很少製定新政策,但他從各方麵吸取新東西。他涉及的幾乎每一件重要事務都包含著政策、技術、政治和商務諸要素,他總是每走一步就看一下結果。"他的態度是:不斷地將堅定的行動與謹慎的承諾以及對結果的關注結合在一起。"如此熱衷於試驗和探索表明了他風格的靈活,這種風格也集中體現在他與人們的交際方式上,在路易斯·豪的幫助下,他日益熟練地掌握了溝通不同利益、不同的好奇心、不同反應和感情的訣竅。
海軍部還負責美國海外領地以及駐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所有地方的事務。羅斯福作為助理海軍部長不時地前往這些地區巡視,他去過加勒比海地區的巴拿馬、波多黎各、海地、古巴、多米尼加、維京群島,太平洋地區的薩摩亞群島、關島、菲律賓、夏威夷、威克島、豪蘭克等地,還去過大小無數的海外海軍基地和軍事設施。所到之處,他認真檢查駐地軍官所採取的步驟及其後果,鼓舞海軍士兵的士氣,監督屬地法令的實施。幾乎每次從海外迴來,他都要照例唿籲一番,主張美國應當擁有強大的主力艦,以保衛這些海外領地和軍事基地。
在從1913年到1920年的7年多裏,羅斯福是否自始至終都心無旁平地完全埋頭於海軍事務而無暇他顧呢?他雖熱愛海軍,但這畢竟不是他的終生事業。他明白自己真正的職業還是政治,他從不甘心從此作個被人遺忘的民主黨實幹家。他的目光從未離開過全國性的政治舞台,他敏感地判斷和捕捉著每一個可以促進其政治前程的機會。
1913年底似乎出現了這樣的機會。當時與坦慕尼協會作對、並因此遭到彈劾的紐約州州長蘇澤爾被裁決撤職。在隨後的混亂局麵中,民主黨在紐約州陷入分裂,僅坦慕尼協會的聯合候選人贏得了紐約市的選舉。羅斯福認為時機已到,躍躍欲試,他請求威爾遜委託他來恢復民主黨在紐約州搖搖欲墜的地位,途徑是去參加民主黨州長候選人的預選。威爾遜則先是含糊地暗示他可以支持羅斯福,爾後又在審時度勢中反覆權衡,於一再延宕中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但受到暗示的羅斯福倍感鼓舞,他讓人四處放風聲稱自己將成為州長候選人,並通過運用手中的任免權來加強反坦慕尼協會的民主黨人的力量,他企圖利用人們對墨菲集團貪贓枉法的不滿浪潮,像特德叔叔那樣在助理海軍部長任內的第二年就登上州長寶座。然而被激怒了的坦慕尼並不是好惹的,1914年7月23日,眾議院最重要的撥款委員會主席菲茨傑拉德代表20名紐約市國會議員警告威爾遜說:「自稱代表政府講話的造謠者把我們看成是走狗、懦夫、強盜和冒險家,我們決不會聽任這種誹謗而不採取行動。"威爾遜終於意識到,他必須在眾議院幾十名議員的向背和一個助理海軍部長的功名之間作出選擇。他最終還是決定放棄支持像後者這樣的進步派,否則那些由坦慕尼協會控製的議員們將會不投票支持他的"新自由"綱領。他雖然名義上控製著民主黨,但就某種意義而言他自己卻受製於這個黨,因為他無法或者很難運用自如地把民主黨組織當作改革工具。當羅斯福讀到刊登在第二天《紐約時報》上的威爾遜與坦慕尼協會的和解聲明後,他不得不黯然承認自己的失敗。為保全麵子,他甚至公開闢謠,聲稱種種關於他的傳聞均屬無稽之談。
羅斯福在處理具體問題以及應付局勢方麵進步得很快,他總是直接了解各種情況,他通過形形色色的人來不斷豐富自己對政府僵化、繁瑣的工作方式的認識。陸軍部長牛頓·d·貝克對弗蘭西斯·帕金斯說:「年輕的羅斯福很有前途,不過我認為這樣不加選擇地和人們保持廣泛的交往會耗盡他的精力。但正如我所觀察的那樣,他正是依靠這種交流來澄清自己的,並豐富自己的經驗的。"他有時像一塊海綿,不加區別地吸收各種知識和意見。他有時又像集郵那樣,先從各種角落搜集意見,然後再由他自己決定把它們放在哪裏。從善如流、集思廣益、為我所用,這也是羅斯福從威爾遜那場因固執和剛愎自用而引發的悲劇中吸取的教訓。他自己很少製定新政策,但他從各方麵吸取新東西。他涉及的幾乎每一件重要事務都包含著政策、技術、政治和商務諸要素,他總是每走一步就看一下結果。"他的態度是:不斷地將堅定的行動與謹慎的承諾以及對結果的關注結合在一起。"如此熱衷於試驗和探索表明了他風格的靈活,這種風格也集中體現在他與人們的交際方式上,在路易斯·豪的幫助下,他日益熟練地掌握了溝通不同利益、不同的好奇心、不同反應和感情的訣竅。
海軍部還負責美國海外領地以及駐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所有地方的事務。羅斯福作為助理海軍部長不時地前往這些地區巡視,他去過加勒比海地區的巴拿馬、波多黎各、海地、古巴、多米尼加、維京群島,太平洋地區的薩摩亞群島、關島、菲律賓、夏威夷、威克島、豪蘭克等地,還去過大小無數的海外海軍基地和軍事設施。所到之處,他認真檢查駐地軍官所採取的步驟及其後果,鼓舞海軍士兵的士氣,監督屬地法令的實施。幾乎每次從海外迴來,他都要照例唿籲一番,主張美國應當擁有強大的主力艦,以保衛這些海外領地和軍事基地。
在從1913年到1920年的7年多裏,羅斯福是否自始至終都心無旁平地完全埋頭於海軍事務而無暇他顧呢?他雖熱愛海軍,但這畢竟不是他的終生事業。他明白自己真正的職業還是政治,他從不甘心從此作個被人遺忘的民主黨實幹家。他的目光從未離開過全國性的政治舞台,他敏感地判斷和捕捉著每一個可以促進其政治前程的機會。
1913年底似乎出現了這樣的機會。當時與坦慕尼協會作對、並因此遭到彈劾的紐約州州長蘇澤爾被裁決撤職。在隨後的混亂局麵中,民主黨在紐約州陷入分裂,僅坦慕尼協會的聯合候選人贏得了紐約市的選舉。羅斯福認為時機已到,躍躍欲試,他請求威爾遜委託他來恢復民主黨在紐約州搖搖欲墜的地位,途徑是去參加民主黨州長候選人的預選。威爾遜則先是含糊地暗示他可以支持羅斯福,爾後又在審時度勢中反覆權衡,於一再延宕中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但受到暗示的羅斯福倍感鼓舞,他讓人四處放風聲稱自己將成為州長候選人,並通過運用手中的任免權來加強反坦慕尼協會的民主黨人的力量,他企圖利用人們對墨菲集團貪贓枉法的不滿浪潮,像特德叔叔那樣在助理海軍部長任內的第二年就登上州長寶座。然而被激怒了的坦慕尼並不是好惹的,1914年7月23日,眾議院最重要的撥款委員會主席菲茨傑拉德代表20名紐約市國會議員警告威爾遜說:「自稱代表政府講話的造謠者把我們看成是走狗、懦夫、強盜和冒險家,我們決不會聽任這種誹謗而不採取行動。"威爾遜終於意識到,他必須在眾議院幾十名議員的向背和一個助理海軍部長的功名之間作出選擇。他最終還是決定放棄支持像後者這樣的進步派,否則那些由坦慕尼協會控製的議員們將會不投票支持他的"新自由"綱領。他雖然名義上控製著民主黨,但就某種意義而言他自己卻受製於這個黨,因為他無法或者很難運用自如地把民主黨組織當作改革工具。當羅斯福讀到刊登在第二天《紐約時報》上的威爾遜與坦慕尼協會的和解聲明後,他不得不黯然承認自己的失敗。為保全麵子,他甚至公開闢謠,聲稱種種關於他的傳聞均屬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