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7歲了,父母以極大的責任感和自信著手安排他的學習。海德公園村有一所學校,但他們不願讓兒子去同一般人家的子女一起去接受普通教育。一開始,富蘭克林在鄰居羅傑斯家的一個由德國女教師主持的小班裏上學。以後,家庭女教師和私人教師被不斷地請到家中來。第一位女教師萊因哈德教富蘭克林德語和小學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可惜她後來因病住進了精神病醫院。接替她的是一位來自瑞士的米爾·丁·桑托斯小姐,她每天教富蘭克林6個小時的法語、英語和歐洲史。具有一些模糊的社會正義感的桑托斯小姐設法讓富蘭克林的思想超出了家庭規定的範圍,第一次讓他了解到海德公園以外廣闊世界的苦難和紛擾。在一篇關於埃及的作文裏,10歲的富蘭克林寫道:「勞動者一無所有……國王強其他們幹重活,可給他們的東西卻少得可憐!他們瀕臨餓死的邊緣!沒有衣服穿,他們大批大批地死亡!"這時的富1蘭克林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喜歡讀馬克·吐溫的作品,後來他曾對人說:「如果有人喜歡我的措辭和演講風格的話,那麽這很大程度上是我長期閱讀馬克·吐溫作品的結果,它們對我的影響比別的作家的作品都要大。"他經常獨自呆在樓上,入神地閱讀那些已經讀了許多遍的關於海洋的寓言故事,以及那些布麵裝的記錄19世紀初捕鯨船的航海日誌。母親也經常指導兒子讀一些內容嚴肅的書,9歲時他就認為所有的雜誌中,《科學美國人》最好,而一般在他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孩子很難對這類雜誌產生興趣。他記憶力不錯,尤其是背詞彙的能力很強。他後來成為美國歷史上少有的能講法、德兩門外語的總統。
-------------
1詹姆斯·d·巴伯:《總統的性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8頁。
14歲以前,富蘭克林·羅斯福所接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基本上沒有超越家庭的範圍。隻有一年夏天全家在歐洲旅行時,他在一所德國民族學校上過幾個星期學,也算體會了一下公學的滋味。母親薩拉嚴格地規範著兒子的教育進度,她似乎想在海德公園就這樣地守護著兒子,直到永遠。
格羅頓公學
主要是由於母親薩拉割捨不下,直到1896年9月,14歲的少年羅斯福才進了寄宿學校,這就是由思迪科特·皮博迪博士創辦的著名的格羅頓公學。
皮博迪出生於新英格蘭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他不願隨父進入工商界,而是在一個偏僻的礦區當了一名牧師。1883年,他來到格羅頓,這是位於波士頓西北40英裏的一座小城鎮。他在這裏創辦了一所公學,它有些類似於英國上流社會專門為富家貴族子弟進入名牌大學作準備的預備學校,如伊頓、哈羅公學。建校舍的地皮是富豪威廉·勞倫斯捐贈的。勞倫斯、約翰·p·摩根、菲利普斯·布魯克斯等工商金融界的巨頭是學校董事會的成員。學校收費昂貴,規模不大,僅有150名左右學生,學製6年,專收男生。不久,他就同美國那些歷史悠久的貴族子弟學校一樣享有盛名了。詹姆斯·羅斯福早在兒子兩歲時,就為他在該校注了冊。
14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設法插入了三年級。他的海德公園的鄰居夥伴小埃德蒙·羅傑斯同他一起入學。他的侄子塔迪·羅斯福比他高一年級。在他班上的其他孩子中,9個來自紐約市,7個來自波士頓,2個來自費城。隻要稍微看看那些姓氏,就知道他們盡屬於東海岸中心城市的名門望族。據當時統計,格羅頓公學6個班級的學生中,有90%以上出身於美國上流社會家庭。
皮博迪身材高大結實,滿頭金髮,其實單純,是個富於傳統自由主義思想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正派的北方基督徒,深受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化的托利黨1精神的薰染。他把為國家服務和獻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強調,美國的政治必須清除汙泥穢水,而格羅頓的學生要積極投身於政治,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同醜惡妥協。
-------------------
1托利黨:英國政黨。17世紀70,支持詹姆士二世的一派被迫政敵輝格黨人斥為"托利"(tory)。該派正式名稱因此而得名。曾多次組閣。19世紀中葉改組為保守派。
皮博迪的教育思想體係並不複雜。他十分明確他的教育目的之所在,那就是他在訓話中經常所講的,"要培養出勇敢的基督性格,不但重視智力發展,而且重視道德和體力方麵的發展。"他希望格羅頓公學的這些富家子弟將來成為改善社會的棟樑之材。他曾對人說:「如果格羅頓培養的學生不從事政治並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話,這不是因為我沒有敦促過他們。"他所關心的是造就一個"有行動、有信仰、思想健全的人",而不是整日冥思苦想的學者。皮博迪推崇宗教精神、性格形成、體育活動和學業,而且它們的重要性似乎是依次排列的。他的獻身精神和充滿熱情的性格使全校師生受到了感化。他本人就是這些目標的化身,他身穿藍色西服,上漿的領口打著白領結,認真地巡視課堂和宿舍,勁頭十足地參加學生的各種比賽,每天睡覺前都要跟100多名學生一一握手道別,嘴裏還不停地宣講著美好的基督教義。他支配著學校的一切,學生們對他既愛又怕。富蘭克林則虛心地接受著校長的這些訓導,並將其中的很多內容變成自己的信條。1940年,羅斯福總統在寫給年邁的校長期博迪的信中寫道:「40多年以前,您曾在舊教堂的一次布道中講過,不能讓青年人的生活喪失理想,一個人即使在晚年也不應當失去起童年時代的夢想。這就是格羅頓的理想——我極力不把它忘記,一直到現在還在我耳邊迴響。"可以認為,皮博迪在少年羅斯福世界觀趨於成形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傑出的博士校長以僕人格的力量在每一個格羅頓學生身上打下了或輕或重的烙印,羅斯福也不例外。
-------------
1詹姆斯·d·巴伯:《總統的性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8頁。
14歲以前,富蘭克林·羅斯福所接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基本上沒有超越家庭的範圍。隻有一年夏天全家在歐洲旅行時,他在一所德國民族學校上過幾個星期學,也算體會了一下公學的滋味。母親薩拉嚴格地規範著兒子的教育進度,她似乎想在海德公園就這樣地守護著兒子,直到永遠。
格羅頓公學
主要是由於母親薩拉割捨不下,直到1896年9月,14歲的少年羅斯福才進了寄宿學校,這就是由思迪科特·皮博迪博士創辦的著名的格羅頓公學。
皮博迪出生於新英格蘭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他不願隨父進入工商界,而是在一個偏僻的礦區當了一名牧師。1883年,他來到格羅頓,這是位於波士頓西北40英裏的一座小城鎮。他在這裏創辦了一所公學,它有些類似於英國上流社會專門為富家貴族子弟進入名牌大學作準備的預備學校,如伊頓、哈羅公學。建校舍的地皮是富豪威廉·勞倫斯捐贈的。勞倫斯、約翰·p·摩根、菲利普斯·布魯克斯等工商金融界的巨頭是學校董事會的成員。學校收費昂貴,規模不大,僅有150名左右學生,學製6年,專收男生。不久,他就同美國那些歷史悠久的貴族子弟學校一樣享有盛名了。詹姆斯·羅斯福早在兒子兩歲時,就為他在該校注了冊。
14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設法插入了三年級。他的海德公園的鄰居夥伴小埃德蒙·羅傑斯同他一起入學。他的侄子塔迪·羅斯福比他高一年級。在他班上的其他孩子中,9個來自紐約市,7個來自波士頓,2個來自費城。隻要稍微看看那些姓氏,就知道他們盡屬於東海岸中心城市的名門望族。據當時統計,格羅頓公學6個班級的學生中,有90%以上出身於美國上流社會家庭。
皮博迪身材高大結實,滿頭金髮,其實單純,是個富於傳統自由主義思想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正派的北方基督徒,深受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化的托利黨1精神的薰染。他把為國家服務和獻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強調,美國的政治必須清除汙泥穢水,而格羅頓的學生要積極投身於政治,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同醜惡妥協。
-------------------
1托利黨:英國政黨。17世紀70,支持詹姆士二世的一派被迫政敵輝格黨人斥為"托利"(tory)。該派正式名稱因此而得名。曾多次組閣。19世紀中葉改組為保守派。
皮博迪的教育思想體係並不複雜。他十分明確他的教育目的之所在,那就是他在訓話中經常所講的,"要培養出勇敢的基督性格,不但重視智力發展,而且重視道德和體力方麵的發展。"他希望格羅頓公學的這些富家子弟將來成為改善社會的棟樑之材。他曾對人說:「如果格羅頓培養的學生不從事政治並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話,這不是因為我沒有敦促過他們。"他所關心的是造就一個"有行動、有信仰、思想健全的人",而不是整日冥思苦想的學者。皮博迪推崇宗教精神、性格形成、體育活動和學業,而且它們的重要性似乎是依次排列的。他的獻身精神和充滿熱情的性格使全校師生受到了感化。他本人就是這些目標的化身,他身穿藍色西服,上漿的領口打著白領結,認真地巡視課堂和宿舍,勁頭十足地參加學生的各種比賽,每天睡覺前都要跟100多名學生一一握手道別,嘴裏還不停地宣講著美好的基督教義。他支配著學校的一切,學生們對他既愛又怕。富蘭克林則虛心地接受著校長的這些訓導,並將其中的很多內容變成自己的信條。1940年,羅斯福總統在寫給年邁的校長期博迪的信中寫道:「40多年以前,您曾在舊教堂的一次布道中講過,不能讓青年人的生活喪失理想,一個人即使在晚年也不應當失去起童年時代的夢想。這就是格羅頓的理想——我極力不把它忘記,一直到現在還在我耳邊迴響。"可以認為,皮博迪在少年羅斯福世界觀趨於成形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傑出的博士校長以僕人格的力量在每一個格羅頓學生身上打下了或輕或重的烙印,羅斯福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