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山青卷白雲:女翻譯與王維 作者:青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綺裏又咳了兩下,輕聲道:「他都要踩著胡人的腸子、踏過胡人的血了,你說他不在意胡漢之辨?」
周身的力氣隨著血液逐漸流失,她的語聲越發低沉:「我原以為……他終究能夠破除這個心結。胡又如何?漢又如何?他自有他的來處,也自有他的去處。就算有胡人的血脈,難道他就不是偉丈夫了麽?何必……何必一定要……履胡之腸,涉胡之血,才顯出他心向漢家?」
伯禽胸口劇烈起伏,半天才道:「我隻知道,你不該唆使安祿山,用那般酷刑戕害忠臣。」
「明月奴。」綺裏叫他的小名,「大唐皇帝的臣子,腰斬了我的父親。忠於這種皇帝的人,為何不能受他所愛用的刑罰?」
伯禽嘴唇翕動,卻沒有說話,轉而將目光投向窗外清冷的新月。
綺裏很輕地搖了搖頭,遞過一個錢袋。
「你走罷。」她說。「遇上軍中的人,就說我遣你去買酒。」
[1]見徐鬆《長安誌》,轉引自李建超《增訂唐兩京城坊考》274頁:「武後造。初以置武氏七廟,中宗因而正之。安祿山陷洛陽,以太廟為馬廄,棄其神主。」《安祿山事跡》下卷:「張萬頃、獨孤問俗、張休,並復舊官。祿山令問俗壞太廟,問俗遷延,終以獲全。
[2]突厥語詩歌,取自喀什噶裏《突厥語大辭典》中冊,138頁。
啊——這就領盒飯了,有些對不起她。(作者2020年4月8日按:在最新稿裏她的名字全部改成了綺裏。)反正挺不好意思的,我以前寫的時候都是瞎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世間事大抵如此,所以說來說去,還是要感謝諸君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讀了這個除了真誠之外啥也沒有的故事。就,抱歉了,臨屏涕零,不知所雲。
第96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
前方不遠處,正是那座暌違多年的洛陽城,依舊高峻,依舊巍峨。秋風不時吹過,捲起黃土,土灰輕而軟,瀰漫在天地間,這一切光景,就都模糊了。那座城池,似乎也就變得灰灰的,鈍鈍的。
我沒來由地膩煩,拿起水囊喝了兩口水。微涼的水滑入胃裏,冷意瞬間從髒腑擴散到全身,指尖不自覺地顫抖。
真可笑。雖然身處千年前的界,但過去的那麽多年,我一直活在自己營造出的肥皂泡裏,保持著西式的生活習慣,每天鍛鍊,喝新鮮的羊奶,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但是現在,在失去了一個孩子和大量的血液之後,我連冷水都很難喝了。真可笑!
而我失去的不止這些,還有……還有如焰。六月十三日的騷亂中,我們遭遇踩踏,當時她的內髒已經受了傷,卻沒有聲張。很多天以後,在慈恩寺裏,我終於醒了,而她卻開始吐血。再後來……
我慘笑,我何其傲慢!作為穿越者的傲慢,讓自以為做了完全準備的我,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叛軍身上,而竟然沒能料到,在一座城市即將陷落,綱紀廢弛、法度無存的時刻,慌亂和恐懼,本身就有足夠大的殺傷力。
「娘子,我們要進城了。」楊續道。
我放下帷帽邊緣的輕紗,罩住臉龐,隨即下了馬。安祿山占據洛陽已有八個月,但中原很多地區並未被他真正掌握。所以,尋常人出行時必備的「過所」,如今暫時沒有哪個官署還能頒發。另一方麵,進入洛陽城的人,自然也就會受到更嚴格的盤查。
幸好——我也不知自己為何要說「幸好」——守衛城門的士卒中,有兩名胡人。楊續遞過一份文書,道:「我家娘子到洛陽投親。」
不消說,這份文書是偽造的。軍士看了幾眼,似乎有點疑心:「你家娘子出行,連一名使女也沒帶?」
「原有兩名小婢,不巧染了時疫,在路上先後死了。」我撥了撥麵紗,口音帶著三分恰到好處的生硬,像是粟特女人說漢話的腔調。
戰亂時期傳染病往往比平時肆虐,他們倒沒針對這點追問。一名胡人軍士湊上前,用粟特話道:「你是來尋什麽人的?」
我也切換到他的語言:「我來尋我丈夫。他從長安到洛陽來,一直沒有音訊,我很擔心。」
胡人軍士瞭然道:「他是來販售貨物的麽?這一年時局很亂,送一封家書,不比送一斛珍珠更容易。等到中原安定下來,就不會這樣了。胡天庇佑,陽光碟機除一切汙穢,所有的家庭都能團聚,你也一定會尋到你的丈夫!」
我平靜微笑,行了一禮。他點點頭,示意我進城,那幾個漢人兵士也沒再阻攔。
洛陽城和當年我初次見到它的時候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天津橋上駛過的寶馬香車換了一批。一個城市,特別是一個像洛陽這麽大的城市,總有足夠的自愈能力,即使被另一個政權接管,也能在短暫的混亂後,迅速重新開始運轉。
我走得很慢。
我仍記得第一次來洛陽時的情景。我很興奮,但便宜表兄崔顥卻滿臉都是看鄉下人進城的嫌棄。他喜歡關於北魏洛陽的一切,經常說,隋與唐的洛陽城不過是個贗品,而那座擁有永寧寺塔的洛陽城,才是天下最壯麗的城池。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水邊有人在唱歌,曲調低迴,嗓音蒼老沙啞。
崔顥說,那座一千尺高的永寧寺塔,毀於雷擊引起的大火。那場烈火之後,再無永寧寺塔,也再無那個值得他追慕的洛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周身的力氣隨著血液逐漸流失,她的語聲越發低沉:「我原以為……他終究能夠破除這個心結。胡又如何?漢又如何?他自有他的來處,也自有他的去處。就算有胡人的血脈,難道他就不是偉丈夫了麽?何必……何必一定要……履胡之腸,涉胡之血,才顯出他心向漢家?」
伯禽胸口劇烈起伏,半天才道:「我隻知道,你不該唆使安祿山,用那般酷刑戕害忠臣。」
「明月奴。」綺裏叫他的小名,「大唐皇帝的臣子,腰斬了我的父親。忠於這種皇帝的人,為何不能受他所愛用的刑罰?」
伯禽嘴唇翕動,卻沒有說話,轉而將目光投向窗外清冷的新月。
綺裏很輕地搖了搖頭,遞過一個錢袋。
「你走罷。」她說。「遇上軍中的人,就說我遣你去買酒。」
[1]見徐鬆《長安誌》,轉引自李建超《增訂唐兩京城坊考》274頁:「武後造。初以置武氏七廟,中宗因而正之。安祿山陷洛陽,以太廟為馬廄,棄其神主。」《安祿山事跡》下卷:「張萬頃、獨孤問俗、張休,並復舊官。祿山令問俗壞太廟,問俗遷延,終以獲全。
[2]突厥語詩歌,取自喀什噶裏《突厥語大辭典》中冊,138頁。
啊——這就領盒飯了,有些對不起她。(作者2020年4月8日按:在最新稿裏她的名字全部改成了綺裏。)反正挺不好意思的,我以前寫的時候都是瞎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世間事大抵如此,所以說來說去,還是要感謝諸君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讀了這個除了真誠之外啥也沒有的故事。就,抱歉了,臨屏涕零,不知所雲。
第96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
前方不遠處,正是那座暌違多年的洛陽城,依舊高峻,依舊巍峨。秋風不時吹過,捲起黃土,土灰輕而軟,瀰漫在天地間,這一切光景,就都模糊了。那座城池,似乎也就變得灰灰的,鈍鈍的。
我沒來由地膩煩,拿起水囊喝了兩口水。微涼的水滑入胃裏,冷意瞬間從髒腑擴散到全身,指尖不自覺地顫抖。
真可笑。雖然身處千年前的界,但過去的那麽多年,我一直活在自己營造出的肥皂泡裏,保持著西式的生活習慣,每天鍛鍊,喝新鮮的羊奶,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但是現在,在失去了一個孩子和大量的血液之後,我連冷水都很難喝了。真可笑!
而我失去的不止這些,還有……還有如焰。六月十三日的騷亂中,我們遭遇踩踏,當時她的內髒已經受了傷,卻沒有聲張。很多天以後,在慈恩寺裏,我終於醒了,而她卻開始吐血。再後來……
我慘笑,我何其傲慢!作為穿越者的傲慢,讓自以為做了完全準備的我,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叛軍身上,而竟然沒能料到,在一座城市即將陷落,綱紀廢弛、法度無存的時刻,慌亂和恐懼,本身就有足夠大的殺傷力。
「娘子,我們要進城了。」楊續道。
我放下帷帽邊緣的輕紗,罩住臉龐,隨即下了馬。安祿山占據洛陽已有八個月,但中原很多地區並未被他真正掌握。所以,尋常人出行時必備的「過所」,如今暫時沒有哪個官署還能頒發。另一方麵,進入洛陽城的人,自然也就會受到更嚴格的盤查。
幸好——我也不知自己為何要說「幸好」——守衛城門的士卒中,有兩名胡人。楊續遞過一份文書,道:「我家娘子到洛陽投親。」
不消說,這份文書是偽造的。軍士看了幾眼,似乎有點疑心:「你家娘子出行,連一名使女也沒帶?」
「原有兩名小婢,不巧染了時疫,在路上先後死了。」我撥了撥麵紗,口音帶著三分恰到好處的生硬,像是粟特女人說漢話的腔調。
戰亂時期傳染病往往比平時肆虐,他們倒沒針對這點追問。一名胡人軍士湊上前,用粟特話道:「你是來尋什麽人的?」
我也切換到他的語言:「我來尋我丈夫。他從長安到洛陽來,一直沒有音訊,我很擔心。」
胡人軍士瞭然道:「他是來販售貨物的麽?這一年時局很亂,送一封家書,不比送一斛珍珠更容易。等到中原安定下來,就不會這樣了。胡天庇佑,陽光碟機除一切汙穢,所有的家庭都能團聚,你也一定會尋到你的丈夫!」
我平靜微笑,行了一禮。他點點頭,示意我進城,那幾個漢人兵士也沒再阻攔。
洛陽城和當年我初次見到它的時候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天津橋上駛過的寶馬香車換了一批。一個城市,特別是一個像洛陽這麽大的城市,總有足夠的自愈能力,即使被另一個政權接管,也能在短暫的混亂後,迅速重新開始運轉。
我走得很慢。
我仍記得第一次來洛陽時的情景。我很興奮,但便宜表兄崔顥卻滿臉都是看鄉下人進城的嫌棄。他喜歡關於北魏洛陽的一切,經常說,隋與唐的洛陽城不過是個贗品,而那座擁有永寧寺塔的洛陽城,才是天下最壯麗的城池。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水邊有人在唱歌,曲調低迴,嗓音蒼老沙啞。
崔顥說,那座一千尺高的永寧寺塔,毀於雷擊引起的大火。那場烈火之後,再無永寧寺塔,也再無那個值得他追慕的洛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