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村民常經過,踩出了幾條小路,因此上山的路不用太費心修建,也省去許多事情。


    新任的虞官也批下了建造過程中所使用的木石材料都可就地取材,費用都有相應減免,等一應文書下來,選個好日子,就可以破土動工,安排工人進山了。


    第78章


    建寺廟是個大事, 破土前舉行祭祀儀式時,引得周邊幾個村子的人都來觀看。儀式無非是傳統破土的儀式,不同的是這次案桌上供了三尊佛像,用果品香花、淨水楊枝代替葷腥食物。


    寺廟開始修建, 寧瀾才知道他們原來的估價還是太理想化了, 光是砍伐林木,清出六畝空地就費了許多功夫, 再加上每日上下山耗費的時間, 工期也比預想的慢。


    頭一片空地清出來後, 寧瀾便安排人搭建了棚子,如此工人吃飯休息都在山上, 工期就能往前趕趕。


    有一些善男信女家中有多的菜糧都會送來一些,還有幾位嬸嬸伯娘閑著會來幫忙做飯打掃,雖說是杯水車薪,至少叫寧瀾看到了信眾, 不怕寺廟以後沒人來。


    張九如走後不久著小滿送來幾張大額銀票, 任寧瀾取用,寧瀾再沒有錢接不上的後顧之憂, 便放開手讓工人去幹了。


    後來寺廟快快建成時, 王夫人送來了一尊佛像,寧瀾送去西北軍中的耐飢丸, 這幾年擋了大用,耐飢丸的方子在軍中已經推廣開了。


    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過, 蒙古大將軍慧元發明了奶粉, 能幫助兵士快速補充體力, 在長途行軍和沙漠作戰缺少糧草時, 作用尤其顯著, 以至助成吉思汗開闢了大業,「元」的國號也是由慧元之名而來。


    寧瀾當然沒想過這一小丸東西能改變歷史的車輪,隻要能叫將士們不餓著肚子他就滿足了,也幸虧王夫人鎮守邊關的父親兄弟把耐飢丸當了一迴事。


    寧瀾後麵還送過一個不畏寒的方子,是用天門冬、茯苓兩樣研末,用水或酒調服後喝下,時間長了冬季著單衣出門也不會怕冷。


    寺廟這邊的事,因為寧瀾還在孝期,許多事情不能直接出麵與人商談,多虧了劉承和張澤睿幫忙,兩人介紹了許多人脈關係給他,像監工的人就是張澤睿介紹來的,幫助寧瀾把控進度和花費。


    寧瀾雖不常出門,每日來找他的人倒不少,這樣忙忙碌碌的,寺廟地基初見雛形,轉眼就來到了立夏。


    立夏開始,天氣慢慢炎熱,很多人一時抵抗不住熱氣,會出現四肢乏力、體弱氣虛、食欲不振等疰夏症狀,因此便有了「吃立夏蛋,熱天不疰夏」的習俗。


    立夏蛋常用核桃殼或茶葉碎末來煮,寧瀾煮時多加了一味分心木,分心木就是核桃中兩瓣桃仁之間薄薄的那一片,有健脾固腎、改善失眠的功效。


    分心木、核桃殼、桑葉、八角、陳皮、桂皮、薑、鹽、醬油加水浸泡半小時後,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煮至湯汁濃稠。


    雞蛋先在清水中煮熟,挨個敲出裂縫方便入味,放入料水中同煮5分鍾,再泡一夜就可以吃了。


    建寺廟的工人幹的都是出力氣的活,尤其容易出現疰夏的症狀,寧瀾早就叫張嬸兒把栗子林中雞下的蛋攢下了,立夏前一日和麻嬸兒一起做了幾大鍋立夏蛋,留出自己人吃的,剩下的都給山上的工人送去了。


    放飯時工人瞧見擺出的雞蛋,樂嗬嗬道,「今兒個好日子,還有雞蛋吃,」


    「今兒個立夏,東家特意叫添的,」發飯的嬸子及時維持著秩序,「後麵的人不用急,雞蛋多著呢,每個人都有。」


    「那感情好,」後麵的工人原怕分不到雞蛋有些相往前邊擠,聽了嬸子們的話又都耐下心來排隊了。


    立夏時,除了吃立夏蛋,還要吃立夏粥,立夏粥也叫「七家粥」,是用左鄰右舍七匯集的米,加上各色豆子和黑糖煮成的,這粥要熬的綿軟,必得要早早熬上,中午正好吃。


    有鹹香入味的立夏蛋,還有軟糯綿甜的豆米粥,寧瀾又拌了一個酸爽可口的萵筍絲。


    萵筍切細絲,用鹽醃十分鍾後殺出水分,再清洗一遍,加蒜末、芥末、鹽、少許白糖和米醋調味即可。


    簡簡單單的菜色,寧瀾寧磊兩人把盤子吃了幹淨,一點沒有浪費。


    五六月正是放魚苗的時候,荷塘裏雖有野生的魚,但不多,寧瀾讓知禮買了一些草魚和鯉魚的魚苗放了進去,又買了幾隻小鴨子養著。


    魚可以吃掉水裏的浮遊生物和淤泥裏的植物,鴨子可以吃掉水麵的水草和水苔,這兩者都是可以淨化水質環境的,另外鴨糞還可以作為魚的飼料,一舉多得。


    端午節時,荷花就開了,這些荷花是去年分藕栽植的,今年長的更茂盛了些,池水清澈,大片大片碧綠的葉子中,綴著朵朵粉色荷花,怡人心神。


    寧瀾想起之前劉承說過在荷花中飲酒作樂的話,便親自準備了幾樣菜品,邀請他和張澤睿過來小聚。


    小聚那日寧瀾早早就開始準備了,端午節少不了粽子,他前一晚把糯米泡上,熬了草木灰靜置後取上層清液做了梘水粽。


    梘水粽蘸白糖或蜂蜜最好吃,因此不用再準備什麽餡料,隻把粽子包好微火慢煮就可以了。


    又就地取材做了一道荷葉粉蒸肉,五花肉切薄片,加醪糟、料酒、麵醬、豆醬、醬油、黑糖、青花椒末、薑末、少於油和米粉拌勻,醃製十五分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