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和小九兒的傻氣也顯了出來,樂此不疲的隔著冰麵抓魚,每每抓不到把自己氣的炸了毛。


    「傻貓。」


    眼下作坊的工人都放了年假,寧瀾來去作坊就自由很多,這日一個沒注意,小九兒的爪子不知怎麽被粘到冰麵上了。


    幾隻狗狗此起彼伏地吼,寧瀾趕忙跑過來看到小九兒被粘的動彈不得,急的一直在低吼,心疼的不行,大聲喊知禮送過來一壺溫水,慢慢幫小九兒把爪子澆開了。


    能動作的小九兒立馬跑離了冰麵,可遠遠看著另外幾隻在冰上玩又羨慕的緊,便試了幾下跳到小黑背上,讓小黑馱著跑。


    ……


    原以為張九如說的得了空是託詞,沒想到他竟真的來洞溪村過年了。


    其實地方官每年是有探親假的,今年張九如和京裏的氣氛劍拔弩張,便沒往京裏去,而是將假期與年假調到了一塊兒,帶著張長瑜一同過來了。


    張長瑜沒來過這樣的小村莊,對什麽都充滿了好奇,每日拉著寧磊出去,不怎麽沾家。


    莊子裏林子裏玩膩了,還央著秦大哥帶著他去了山上一趟,冬日裏哪有什麽獵物好抓,秦大哥憑著經驗在石頭下翻出兩隻冬眠的山田雞,才沒叫張長瑜太過失望。


    下了山張長瑜仍一副沒玩盡興的樣子,秦大哥又在一處空曠地支起了籮筐,筐下撒了一把稻米,守了大半日,抓住十幾隻麻雀。


    秦大哥久不打獵,抓了這些東西,別說張長瑜開心了,春山和春水都興奮的不行,看大家都高興,秦大哥便就地把野物處理幹淨,生火烤了。


    烤的時候隻撒了鹽巴,簡單粗暴,叫幾個小孩吃出了大俠的氣勢。


    寧瀾這邊,張九如把文伯請到家裏,三個人聚在一起商議寺廟該如何修建。守孝一年,總不能真的什麽也不做,這幾年,寧瀾也攢下了萬兩銀子,建寺廟的事情是該提上日程了。


    寧瀾原來設想的寺廟是很恢宏壯觀的,聽文伯和張九如說過,才知道這裏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宅邸捐出來改為寺廟。


    還是受交通限製的緣故,寺廟的存在是為了與人方便,因此在規模和便利上人們自然傾向選擇後者。想通這點,寧瀾對於規模也沒那麽看重了。


    再者桃花路雖能吸引過來不少人,但畢竟還是在村中,寺廟規模確實不用太大。三人合計過後,覺著6畝地也就是4000平、幾乎是十個籃球場那麽大足夠了。


    為官者可以修家廟,文伯和張九如對修廟上的事情都有大致了解,兩人算了一下,用磚木結構去修建寺廟,加上裝修每平米造價2兩銀子綽綽有餘了。


    這樣光基礎的建造費用就需要8000兩銀子,除此之外,最大頭的開支還有大雄寶殿的三座佛像,不管是石刻還是銅刻,價格都不菲。


    按照官府定下的規製,建造寺廟七種建築必不可少,也就是常說的「迦藍七堂」:


    一是主佛殿,即大雄寶殿,殿內需供奉三世佛:迦牟尼佛、彌勒佛以及迦葉佛;


    二是講堂,用以講佛說經;


    三是禪堂,供寺中僧人坐禪、起居休息;


    四是庫房,存放僧眾生活和舉辦佛事的必需品,如糧食、法器、香燭等物;


    五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為空門,東邊小門為無相門,西邊小門為無願門,空、無相、無願三門就是常說的「三解脫門」;


    再有就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齋堂和浴室。


    除以上七種,寧瀾要建的還有鍾鼓樓,晨鍾暮鼓,少了鍾鼓聲,總覺寺廟不完整;樂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高台選建一個,兼併四種功能來使用;還有就是山門前要設一個放生池,往來的香客可將購來的魚放入水中,以示佛家有好生之德,最重要的它可貯大量的水,若遇突發火情能當大用。


    另有像天王殿、東西四殿是規模大的寺廟才有,寧瀾這裏並不需要,也就不考慮建造;其他的諸如方丈院、監院、群房、碑亭、藏經樓可以等有錢了再慢慢擴建起來。


    三人商議完,寧瀾著知禮去給村長和族長通了個氣。


    「九哥忙了一整年,好不容易能喘口氣還要為我的事操勞,」寧瀾家裏沒有火牆,在火爐邊坐了許久腿腳有些發涼,等文伯走了便脫了鞋盤坐到炕上。


    張九如幫他把蓋在腿上的被子攏緊,「哪有你的事、我的事,不都是咱們的事。」


    「是了,我被凍傻了,是咱們的事。」


    ……


    大地迴暖,寧瀾沿著村裏的路往官道上走了一遍,他第一迴修的路沒這麽長,路兩邊栽種桃樹之前又修了一段。修過的路寬闊好走,並行兩輛馬車中間還有寬寬的空隙。


    路兩邊桃樹筆挺,已長出嫩芽,那樣嫩綠的顏色,叫人打從這路上走過都覺的充滿了希望。


    年後縣衙開了印,寧瀾便拜託村長和族長往縣衙走了一趟。


    如今時局平穩,一個地方若修建寺廟能體現出官員對老百姓生活的關心,對其政績是大有幫助的,因此村長和族長去衙門說明來意時,新任知縣不但不阻攔,反而大開方便之門。


    為免以後的麻煩事,寧瀾主動提出寺院建成後直接隸屬縣衙,知縣投桃報李,把建廟用地的費用全部免去了。


    知縣還親自出麵請了一位風水先生,那風水先生花了不少時間把洞溪村附近的山頭都看了一遍,最後選中了離村子最近的一處半山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