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諸葛亮對高翔的要求是“搖旗呐喊,以壯聲勢”,不需要承擔作戰任務,不過高翔還是決定發揮一下主觀能動性,所以他帶了些預製零件,趁著魏軍來迴奔襲的時候在山的背麵組裝了幾台野戰拋石機。等魏軍迴撤的時候,高翔也遠遠看到了後方追擊的漢軍的旗幟。
於是他等著魏軍停下來,就立刻按照丞相的安排開始製造聲勢。
這一做法確實給魏軍製造了混亂。原本打算停下收攏潰兵的魏軍瞬間又炸開了鍋。士兵們驚恐地望著山上如雨點般砸下的石塊,四處奔逃,唿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剛剛聚攏起的一點隊形再度崩潰。
其實這些石頭大部分都飛不到魏軍當中,少數飛到的石塊造成的傷亡也有限,不過此刻魏軍已經是驚弓之鳥,“被蜀軍追上”這個概念讓不少魏軍掉頭就跑,完全不顧將領的指揮。
曹真氣得臉色鐵青,他怒目圓睜,但最後也隻能化成一聲哀歎:
“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了!”
“大將軍,莫要在此逗留了,趕快撤吧!”
司馬懿在一旁拉了拉他,總算是顧及曹真的身份,沒有自己先跑路,“如今我軍大亂,已經不可堅守,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戴將軍,讓他整頓人馬,派遣一部分人帶著糧草先撤,我們必須退出涼州了。”
“隻損失了幾千人,就要退出涼州麽!”曹真驚訝問道,他雖然也知道本次失利會有很大影響,但是沒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此悲觀。
司馬懿拉著他一邊撤退一邊解釋:“戰場上隻損失了數千人不假,但是蜀軍那兵器暫時無招可破,若是蜀軍在我大營旁邊另起一營,再架上那兵器和更遠的投石車,我軍就真的進退不得了。何況我軍軍心已喪,便是我們強令他們在此抵抗,他們也沒有勇氣,最後隻不過是重複一遍剛才的樣子!不如趁著當前損失不大,撤迴關中,徐徐圖之。”
曹真望著前後潰逃的魏軍,心中滿是悲涼。他意識到司馬懿說的沒錯,今日這場戰局,已朝著對魏軍極為不利的方向發展,隻得采納司馬懿的建議,率領殘兵敗將繼續撤退。
“隻恨這新糧來不及收割了,當初應該一把火燒掉的!”
看著眼前的玉米田,曹真憤憤說道。
司馬懿則寬慰他:“大將軍勿憂,我已經派人去突襲蜀軍育種之地,蜀軍主力來追擊我軍,後方定然空虛,隻要牛將軍到那裏,必有斬獲,我令他往渭水道突襲,到時候我們返迴長安,再推廣蜀軍的新糧。蜀軍不過川、涼之地便可生產許多糧食,大魏地廣人多,定然能在數年之間生聚出更多糧食,到時候編練新軍,想辦法仿製蜀軍的那種鐵管,勝負未可知也!”
這幾句話終究是讓曹真也不再悲觀,於是與司馬懿一起撤退。
漢軍這邊,諸葛亮遠遠看見魏軍徹底放棄抵抗,如潮水般退去,微微點頭。今日的戰鬥消耗了兩成從益州帶來的火藥,若是魏軍能夠挺住,那麽最終還是要進行真刀真槍的較量,如今魏軍膽寒,就此撤退,終究是好的。
帶著虎蹲炮的五百軍士已經落在後麵——盡管為他們準備了馬車,但是虎蹲炮的行進速度還是有些慢——虎蹲炮不僅是大炮本身,石彈、鐵砂、碎石、火藥都是它的一環,把這些運著一起追擊敵人是非常奢侈的做法。
為了避免騎兵和步兵脫節然後被魏軍反戈一擊,諸葛亮也不敢讓騎兵部隊衝的太靠前。這三千騎兵是漢軍的寶貝,與另外數千羌人仆從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隻要他們在戰場上沒有大的傷亡,就可以靠著老兵帶新兵的方法和涼州產出的馬匹源源不斷訓練新的騎兵。一旦漢軍和魏軍之間的騎兵差距被縮短,那麽野戰中魏軍就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了。
他身旁的魏延正一臉不甘,嘟囔著:“丞相啊,就差一點,便能將魏軍徹底包餃子,丞相你卻不肯讓我去追殺曹真。”
“文長莫要急躁,這魏軍尚未撤出涼州,後麵有的是仗要打。”
諸葛亮搖了搖扇子,又看看遠方,“咦,魏軍居然不入大營麽?”
戴陵聽到命令要撤退的時候還有些驚訝,不過他還是很快就行動起來——上一次街亭的時候就是因為撤退慢了一步被蜀軍包了餃子,最後不得不拿糧食給自己贖身,好在大將軍沒有追究,不過在那之後,戴陵就吸取教訓了。
所以他立刻張羅輔兵開始運糧.一袋袋糧食被迅速搬上馬車,士兵們吆喝著、忙碌著,營地中一片嘈雜。王雙聽聞大軍失利的消息,不肯再帳中歇息,而是帶人照著曹真的命令押運糧草。可還沒等運出去幾車,又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傳達了第二道軍令:
曹真要求戴陵帶人堅守大營、為大軍斷後。
戴陵聽聞,手中的馬鞭瞬間握緊,但最終還是遏製住把它摔到地上的衝動。正所謂軍令如山,他不敢違抗。盡管不知道大軍遭遇了什麽樣的挫敗,不過既然大將軍都不敢在大營停留,顯然也不是自己能應付得了的。
他最終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親兵召集迴來,讓對方組織一批輔兵去加固營寨柵欄、布置鹿角,又調集弓箭手們登上望樓,張弓搭箭,嚴陣以待。
此刻大營中還有上萬戰兵和數萬輔兵,就算分出一萬輔兵運糧,大營本身也有五萬人,隻要指揮得當,也能讓前來進攻的敵人崩掉幾顆牙。
“實在不行我就投降,我掌控大營數萬士兵,投降了蜀軍的話,他們總該優待我吧?”
戴陵心中憤憤不平的想,嘴上卻一點都不含糊,大聲指揮魏軍其他中層將領準備迎戰。
其他將領並不知道己方承擔著斷後的任務,見大軍沒有進入營中,又見戴陵組織防禦,雖然心中疑惑卻還是迅速行動起來。
大營內雖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少士兵甚至覺得在大營的保護中能夠給來犯之敵致命一擊。
於是他等著魏軍停下來,就立刻按照丞相的安排開始製造聲勢。
這一做法確實給魏軍製造了混亂。原本打算停下收攏潰兵的魏軍瞬間又炸開了鍋。士兵們驚恐地望著山上如雨點般砸下的石塊,四處奔逃,唿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剛剛聚攏起的一點隊形再度崩潰。
其實這些石頭大部分都飛不到魏軍當中,少數飛到的石塊造成的傷亡也有限,不過此刻魏軍已經是驚弓之鳥,“被蜀軍追上”這個概念讓不少魏軍掉頭就跑,完全不顧將領的指揮。
曹真氣得臉色鐵青,他怒目圓睜,但最後也隻能化成一聲哀歎:
“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了!”
“大將軍,莫要在此逗留了,趕快撤吧!”
司馬懿在一旁拉了拉他,總算是顧及曹真的身份,沒有自己先跑路,“如今我軍大亂,已經不可堅守,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戴將軍,讓他整頓人馬,派遣一部分人帶著糧草先撤,我們必須退出涼州了。”
“隻損失了幾千人,就要退出涼州麽!”曹真驚訝問道,他雖然也知道本次失利會有很大影響,但是沒想到司馬懿居然如此悲觀。
司馬懿拉著他一邊撤退一邊解釋:“戰場上隻損失了數千人不假,但是蜀軍那兵器暫時無招可破,若是蜀軍在我大營旁邊另起一營,再架上那兵器和更遠的投石車,我軍就真的進退不得了。何況我軍軍心已喪,便是我們強令他們在此抵抗,他們也沒有勇氣,最後隻不過是重複一遍剛才的樣子!不如趁著當前損失不大,撤迴關中,徐徐圖之。”
曹真望著前後潰逃的魏軍,心中滿是悲涼。他意識到司馬懿說的沒錯,今日這場戰局,已朝著對魏軍極為不利的方向發展,隻得采納司馬懿的建議,率領殘兵敗將繼續撤退。
“隻恨這新糧來不及收割了,當初應該一把火燒掉的!”
看著眼前的玉米田,曹真憤憤說道。
司馬懿則寬慰他:“大將軍勿憂,我已經派人去突襲蜀軍育種之地,蜀軍主力來追擊我軍,後方定然空虛,隻要牛將軍到那裏,必有斬獲,我令他往渭水道突襲,到時候我們返迴長安,再推廣蜀軍的新糧。蜀軍不過川、涼之地便可生產許多糧食,大魏地廣人多,定然能在數年之間生聚出更多糧食,到時候編練新軍,想辦法仿製蜀軍的那種鐵管,勝負未可知也!”
這幾句話終究是讓曹真也不再悲觀,於是與司馬懿一起撤退。
漢軍這邊,諸葛亮遠遠看見魏軍徹底放棄抵抗,如潮水般退去,微微點頭。今日的戰鬥消耗了兩成從益州帶來的火藥,若是魏軍能夠挺住,那麽最終還是要進行真刀真槍的較量,如今魏軍膽寒,就此撤退,終究是好的。
帶著虎蹲炮的五百軍士已經落在後麵——盡管為他們準備了馬車,但是虎蹲炮的行進速度還是有些慢——虎蹲炮不僅是大炮本身,石彈、鐵砂、碎石、火藥都是它的一環,把這些運著一起追擊敵人是非常奢侈的做法。
為了避免騎兵和步兵脫節然後被魏軍反戈一擊,諸葛亮也不敢讓騎兵部隊衝的太靠前。這三千騎兵是漢軍的寶貝,與另外數千羌人仆從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隻要他們在戰場上沒有大的傷亡,就可以靠著老兵帶新兵的方法和涼州產出的馬匹源源不斷訓練新的騎兵。一旦漢軍和魏軍之間的騎兵差距被縮短,那麽野戰中魏軍就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了。
他身旁的魏延正一臉不甘,嘟囔著:“丞相啊,就差一點,便能將魏軍徹底包餃子,丞相你卻不肯讓我去追殺曹真。”
“文長莫要急躁,這魏軍尚未撤出涼州,後麵有的是仗要打。”
諸葛亮搖了搖扇子,又看看遠方,“咦,魏軍居然不入大營麽?”
戴陵聽到命令要撤退的時候還有些驚訝,不過他還是很快就行動起來——上一次街亭的時候就是因為撤退慢了一步被蜀軍包了餃子,最後不得不拿糧食給自己贖身,好在大將軍沒有追究,不過在那之後,戴陵就吸取教訓了。
所以他立刻張羅輔兵開始運糧.一袋袋糧食被迅速搬上馬車,士兵們吆喝著、忙碌著,營地中一片嘈雜。王雙聽聞大軍失利的消息,不肯再帳中歇息,而是帶人照著曹真的命令押運糧草。可還沒等運出去幾車,又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傳達了第二道軍令:
曹真要求戴陵帶人堅守大營、為大軍斷後。
戴陵聽聞,手中的馬鞭瞬間握緊,但最終還是遏製住把它摔到地上的衝動。正所謂軍令如山,他不敢違抗。盡管不知道大軍遭遇了什麽樣的挫敗,不過既然大將軍都不敢在大營停留,顯然也不是自己能應付得了的。
他最終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親兵召集迴來,讓對方組織一批輔兵去加固營寨柵欄、布置鹿角,又調集弓箭手們登上望樓,張弓搭箭,嚴陣以待。
此刻大營中還有上萬戰兵和數萬輔兵,就算分出一萬輔兵運糧,大營本身也有五萬人,隻要指揮得當,也能讓前來進攻的敵人崩掉幾顆牙。
“實在不行我就投降,我掌控大營數萬士兵,投降了蜀軍的話,他們總該優待我吧?”
戴陵心中憤憤不平的想,嘴上卻一點都不含糊,大聲指揮魏軍其他中層將領準備迎戰。
其他將領並不知道己方承擔著斷後的任務,見大軍沒有進入營中,又見戴陵組織防禦,雖然心中疑惑卻還是迅速行動起來。
大營內雖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少士兵甚至覺得在大營的保護中能夠給來犯之敵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