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麵露猶豫之色:“子瑜,此舉雖有可能救得至尊,但如今我們與蜀漢交戰,他們怎會輕易將藥給我們?而且,向敵人求藥,傳出去恐怕於我東吳威望有損。”
諸葛瑾歎道:“伯言,如今形勢危急,顧不得許多了。若至尊有個好歹,東吳才是真正陷入絕境。況且,此次蜀軍八成是因為至尊稱帝一事才與我方交戰,可至尊因為魏軍壓境,實際並未來得及稱帝,換句話說雙方爭議之事其實並不存在。我們可先派使者秘密前往蜀漢,探探口風。”
陸遜思索片刻,緩緩點頭:“也隻能如此了。隻是這使者人選需慎重,要找一個能言善辯且深得至尊信任之人。”
諸葛瑾道:“自是張惠恕。他為人忠誠,能言善道,且行事謹慎,之前出使蜀國,雖然未能達成共識卻也不曾墮了江東威風,必能不辱使命。”
如果說東吳操心的是孫權的安危,那麽在公安城的漢軍操心的就是另一件事兒了——大敗吳軍水師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了,在那之後北岸的吳軍就安分守己,既沒有挑釁也沒有其他舉動。
不過現在蜀軍頭疼的是抓的俘虜好像多了點,本來公安城這邊抓到了將近五千俘虜,然後前不久幾次水戰又抓了將近4000俘虜,這些吳軍連同將領一起被塞進了臨時修建的戰俘營,並演變成了意外的負擔。
這戰俘營本就是倉促建成,如今人滿為患。負責看守的蜀軍士兵們忙得焦頭爛額,既要防止俘虜暴動,又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就算有著關興這種經驗豐富的人士在張羅,這些俘虜的吃喝拉撒依然成了大問題,尤其是在網友們的不自覺的影響下,漢軍沒有簡單拿著糊糊之類的東西來應付,而是給了俘虜跟輔兵同等的口糧。
當然一天隻有兩頓。
不過盡管如此,每日消耗的糧食和水數量依然驚人。負責後勤的官員看著日益減少的物資儲備,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最後不得不向李嚴訴苦道:“將軍,再這樣下去,我們的糧草供應不上了。這些俘虜人太多,照這個吃法,不出一個月,咱們自己的士兵都得餓肚子。”
坦白的說李嚴也有點頭疼——優待俘虜這個概念還是從關興那邊聽來的,對方說那些先帝使者除去送來各種軍資就是喜歡跟他們說一說各種戰例和計策,雖然不少故事聞所未聞,不過聽著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優待俘虜也是其中一環,雖然李嚴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到優待俘虜的意義,不過不妨礙他照做。
但是這同樣不妨礙他已經準備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了——根據那本野史記載,當年關將軍敗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於禁帶著大批士兵投降關將軍後把關將軍吃窮了,逼的故漢壽亭侯不得不取湘關米,雖然這跟李嚴知道的曆史好像不太一樣,不過他是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被俘虜吃窮然後被敵人擊潰的。
李嚴最後還是沒好意思把俘虜的糧食斷了——不行就拜拜先帝吧,不丟人,上次過年的時候不是先帝還讓使者給陛下送吃的麽?
事實上後勤最大的問題是距離,在漫長的水道中就算是木船速度也有些慢,何況最近用水泥船用多了,漢軍水師對其安全性也不再質疑,所以將其加入了運輸隊伍,可惜別說跟“合肥號”比,就是普通木船都比它們快得多。
為了節約糧食,吳懿本部人馬最近吃的都比平時差了些——原本每人每天除了正三餐外還可以吃到一個雞蛋,但是現在這個雞蛋也運不過來了。好在近日沒什麽戰鬥,所以士兵們還能忍。
唯一上躥下跳的隻有劉琰,自從發現此前公安的吳軍守軍是因為自己講的故事而惱羞成怒出城迎戰的,這位車騎將軍就喜歡在戰俘營裏麵流竄,沒事兒還拉著戰俘拉拉家常。
小兄弟,你是哪兒的人呢?家裏幾口人呢?結婚了嗎?有孩子嗎——等問完這些問題,劉琰就會話鋒一轉:
其實漢吳兩國本是盟友,怎麽會兵戎相見呢,發生這種事情大家都不想的,說到底還是孫權妄自稱帝,假如他不稱帝,漢軍就不會來詢問此事,不詢問此事,吳軍的江陵也不會惱羞成怒襲擊漢軍,不襲擊漢軍那這仗就打不起來,這仗打不起來諸位就不會被關在戰俘營裏。
末了他還要講幾個笑話給對方,最早劉琰講的是張八百打破孫十萬的事情,不過很快就發現吳軍士兵不愛聽這個,一番打聽下才知道張遼的大名能令江東小兒止啼,大家對他都沒什麽好印象,於是又換成了曹操一炮害三賢的故事,於是吳軍士兵就會圍攏起來,發出陣陣笑聲。
再然後他就會繼續講其他從那本野史上看來的故事,比如“曹操向賈詡詢問立嗣的事情,賈詡不說話,曹操問賈詡為什麽不說話,賈詡說自己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情。曹操想到袁紹和劉表都因立幼不立長而引發了後嗣的鬥爭,緊接著想到自己長子曹昂就是被賈詡坑死的,於是把賈詡推出去砍了”。
末了劉琰還會感慨一句:“古有虞舜、曾參、郯子、薑詩、黃香這樣的孝子,當今也有陸公紀這樣的賢人,本來曹子修獻馬救父,自己身亡,也當是一名孝子,可惜當爹的是因為勾搭別人遺孀才被追殺的,所以不宜被當成孝子的典範傳揚,不然稚齡幼子詢問先生為何要獻馬救父,先生便不好迴答了。”
“那劉將軍,這曹昂的名聲不能傳揚,也就不會讓那麽多人知道曹操勾搭寡婦的惡名,豈不是對他父親最大的孝順?”
一名小卒在旁邊問道,劉琰聽後甚至還點了點頭:“你說的很對。”
於是這又招致其他俘虜的笑聲。
如果沒人插話的話,劉琰會像跟其他戰俘聊天那樣再哈哈幾句收個尾,然後帶人離開,但是在此之前,一個飽含憤怒聲音卻從角落中響起:
“你也是蜀漢高官,為何這般口無遮攔!你屢屢拿他人父輩之事戲謔,實非君子所為!即便曹操父子之事是真,亦不該被你如此當作笑料,隨意調侃。若是他人這般說你父輩,你又作何感想?!”
諸葛瑾歎道:“伯言,如今形勢危急,顧不得許多了。若至尊有個好歹,東吳才是真正陷入絕境。況且,此次蜀軍八成是因為至尊稱帝一事才與我方交戰,可至尊因為魏軍壓境,實際並未來得及稱帝,換句話說雙方爭議之事其實並不存在。我們可先派使者秘密前往蜀漢,探探口風。”
陸遜思索片刻,緩緩點頭:“也隻能如此了。隻是這使者人選需慎重,要找一個能言善辯且深得至尊信任之人。”
諸葛瑾道:“自是張惠恕。他為人忠誠,能言善道,且行事謹慎,之前出使蜀國,雖然未能達成共識卻也不曾墮了江東威風,必能不辱使命。”
如果說東吳操心的是孫權的安危,那麽在公安城的漢軍操心的就是另一件事兒了——大敗吳軍水師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了,在那之後北岸的吳軍就安分守己,既沒有挑釁也沒有其他舉動。
不過現在蜀軍頭疼的是抓的俘虜好像多了點,本來公安城這邊抓到了將近五千俘虜,然後前不久幾次水戰又抓了將近4000俘虜,這些吳軍連同將領一起被塞進了臨時修建的戰俘營,並演變成了意外的負擔。
這戰俘營本就是倉促建成,如今人滿為患。負責看守的蜀軍士兵們忙得焦頭爛額,既要防止俘虜暴動,又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就算有著關興這種經驗豐富的人士在張羅,這些俘虜的吃喝拉撒依然成了大問題,尤其是在網友們的不自覺的影響下,漢軍沒有簡單拿著糊糊之類的東西來應付,而是給了俘虜跟輔兵同等的口糧。
當然一天隻有兩頓。
不過盡管如此,每日消耗的糧食和水數量依然驚人。負責後勤的官員看著日益減少的物資儲備,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最後不得不向李嚴訴苦道:“將軍,再這樣下去,我們的糧草供應不上了。這些俘虜人太多,照這個吃法,不出一個月,咱們自己的士兵都得餓肚子。”
坦白的說李嚴也有點頭疼——優待俘虜這個概念還是從關興那邊聽來的,對方說那些先帝使者除去送來各種軍資就是喜歡跟他們說一說各種戰例和計策,雖然不少故事聞所未聞,不過聽著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優待俘虜也是其中一環,雖然李嚴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到優待俘虜的意義,不過不妨礙他照做。
但是這同樣不妨礙他已經準備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了——根據那本野史記載,當年關將軍敗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於禁帶著大批士兵投降關將軍後把關將軍吃窮了,逼的故漢壽亭侯不得不取湘關米,雖然這跟李嚴知道的曆史好像不太一樣,不過他是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被俘虜吃窮然後被敵人擊潰的。
李嚴最後還是沒好意思把俘虜的糧食斷了——不行就拜拜先帝吧,不丟人,上次過年的時候不是先帝還讓使者給陛下送吃的麽?
事實上後勤最大的問題是距離,在漫長的水道中就算是木船速度也有些慢,何況最近用水泥船用多了,漢軍水師對其安全性也不再質疑,所以將其加入了運輸隊伍,可惜別說跟“合肥號”比,就是普通木船都比它們快得多。
為了節約糧食,吳懿本部人馬最近吃的都比平時差了些——原本每人每天除了正三餐外還可以吃到一個雞蛋,但是現在這個雞蛋也運不過來了。好在近日沒什麽戰鬥,所以士兵們還能忍。
唯一上躥下跳的隻有劉琰,自從發現此前公安的吳軍守軍是因為自己講的故事而惱羞成怒出城迎戰的,這位車騎將軍就喜歡在戰俘營裏麵流竄,沒事兒還拉著戰俘拉拉家常。
小兄弟,你是哪兒的人呢?家裏幾口人呢?結婚了嗎?有孩子嗎——等問完這些問題,劉琰就會話鋒一轉:
其實漢吳兩國本是盟友,怎麽會兵戎相見呢,發生這種事情大家都不想的,說到底還是孫權妄自稱帝,假如他不稱帝,漢軍就不會來詢問此事,不詢問此事,吳軍的江陵也不會惱羞成怒襲擊漢軍,不襲擊漢軍那這仗就打不起來,這仗打不起來諸位就不會被關在戰俘營裏。
末了他還要講幾個笑話給對方,最早劉琰講的是張八百打破孫十萬的事情,不過很快就發現吳軍士兵不愛聽這個,一番打聽下才知道張遼的大名能令江東小兒止啼,大家對他都沒什麽好印象,於是又換成了曹操一炮害三賢的故事,於是吳軍士兵就會圍攏起來,發出陣陣笑聲。
再然後他就會繼續講其他從那本野史上看來的故事,比如“曹操向賈詡詢問立嗣的事情,賈詡不說話,曹操問賈詡為什麽不說話,賈詡說自己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情。曹操想到袁紹和劉表都因立幼不立長而引發了後嗣的鬥爭,緊接著想到自己長子曹昂就是被賈詡坑死的,於是把賈詡推出去砍了”。
末了劉琰還會感慨一句:“古有虞舜、曾參、郯子、薑詩、黃香這樣的孝子,當今也有陸公紀這樣的賢人,本來曹子修獻馬救父,自己身亡,也當是一名孝子,可惜當爹的是因為勾搭別人遺孀才被追殺的,所以不宜被當成孝子的典範傳揚,不然稚齡幼子詢問先生為何要獻馬救父,先生便不好迴答了。”
“那劉將軍,這曹昂的名聲不能傳揚,也就不會讓那麽多人知道曹操勾搭寡婦的惡名,豈不是對他父親最大的孝順?”
一名小卒在旁邊問道,劉琰聽後甚至還點了點頭:“你說的很對。”
於是這又招致其他俘虜的笑聲。
如果沒人插話的話,劉琰會像跟其他戰俘聊天那樣再哈哈幾句收個尾,然後帶人離開,但是在此之前,一個飽含憤怒聲音卻從角落中響起:
“你也是蜀漢高官,為何這般口無遮攔!你屢屢拿他人父輩之事戲謔,實非君子所為!即便曹操父子之事是真,亦不該被你如此當作笑料,隨意調侃。若是他人這般說你父輩,你又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