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俠客行(93)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勉是唐代宗、德宗年間的宗室賢相,清廉而有風骨。代宗朝,他代黎幹(即前“蘭陵老人”故事中的主角)為京兆尹(首都市長),其時宦官魚朝恩把持朝政,任觀軍容使(皇帝派在軍隊中的總代表、總政治部主任),即使是大元帥郭子儀也對他十分忌憚。這魚朝恩又兼管國子監(國立大學、高級幹部學校校長)。黎幹做京兆尹時,出力巴結他,每逢魚朝恩到國子監去巡視訓話,黎幹總是預備了數百人的酒飯點心去小心侍候。李勉即任時,魚朝恩又要去國子監了,命人通知他準備。李勉答道:“國子監是軍容使管的。如果李勉到國子監來,軍容使是主人,應當招待我。李勉忝為京兆尹,軍容使若大駕光臨京兆衙門,李勉豈敢不敬奉酒饌?”魚朝恩聽到這話後,心中十分生氣,可又無法駁他,從此就不去國子監了。但李勉這京兆尹的官畢竟也做不長。
後來他做廣州刺史。在過去,外國到廣州來貿易的海船每年不過四五艘,由於官吏貪汙勒索,外國商船都不敢來。《舊唐書·李勉傳》說:“勉性廉潔,舶來都不檢閱,故末年至者四千餘。”促進國際貿易,大有貢獻。他在廣州做官,什麽物品都不買,任滿後北歸,舟至石門,派吏卒搜索他家人部屬的行李,凡是在廣州所買或是受人贈送的象牙、犀角等類廣東物品,一概投入江中。
德宗做皇帝,十分寵幸奸臣盧……有一天,皇帝問李勉道:“眾人皆言盧……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狀乎?”對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是一句極佳的對答,流傳天下,人人都佩服他的正直。任何大奸臣,人人都知其奸,皇帝卻總以為他是大忠臣。這可以說是分辨忠奸的簡單標準。(另有一說,這句話是李泌對德宗說的。)
去年初夏,我到加拿大去,途經美國洛杉磯,在“國賓酒店”住了兩晚,那正是羅勃·甘迺迪半年前被刺的所在。那兩晚正逢加州全州選美在該酒店舉行,電梯中、走廊上都是美女,目不暇給,很少有人談羅勃·甘迺迪。我忽然想:中國曆史上也有很多刺客,但刺客往往在事到臨頭之際,忽然同情指定被刺之人,因而下不了手,甚至於反過來相助對方。這種情形,外國刺客卻是極少有的。
聶隱娘是虛構的人物,那不算。刺王鐸的李龜壽是一個,本書第二十四圖“秀州刺客”是一個。此篇的“義俠”又是一個。最著名的,當是春秋時晉靈公派去刺趙盾的鋤麑。他潛入趙盾家中,見趙盾穿好了朝服準備上朝,天色尚早,便坐著閉目養神。鋤麑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於是觸槐而死。(見《左傳》)《公羊傳》的說法略有不同,沒有記載刺客的名字。晉靈公派一名勇士去行刺趙盾。這勇士走進大門,不見有人把守;走進後院,不見有人把守;走進內堂,仍不見有人把守。他躍到牆頭窺探,見趙盾正在吃飯,吃的隻有一味魚。勇士曰:“嘻,子誠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門,則無人焉;入子之閨,則無人也;上子之堂,則無人焉;是子之易也。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魚餐,是子之儉也。君將使吾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複見吾君矣!”於是刎頸而死。
東漢時隗囂命刺客殺杜林,刺客見杜林親自以木車推了弟弟的棺木迴鄉,歎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自行逃去。(見《後漢書·杜林傳》)
東漢大將軍梁冀令刺客殺崔琦。刺客見崔琦手中拿了一卷書在耕田,耕一會田,便翻書閱讀,不忍相害,告知真相,說道:“將軍令吾要子,今見君賢者,情懷忍忍,可亟自逃。吾亦於此亡矣!”可惜梁冀後來還是派了別的刺客殺了崔琦。(見《後漢書·崔琦傳》)
劉備做平原相時,當地有個名叫劉平的人,素來瞧不起劉備,恥於受他治理,便派人行刺。刺客不忍下手,語之而去。(見《三國誌蜀誌·先主傳》)
東晉時劉裕篡位自立,派沐謙混到司馬楚之手下,設法刺殺。司馬楚之待他很好。有一晚沐謙假裝生病,料知司馬楚之必來探問,準備就此加害。楚之果然親自拿了湯藥去探病,情意甚殷。沐謙大為感動,從席底取出匕首,將劉裕派他來行刺的事說了,並勸他以後要多加保重,不可太過相信別人,免遭兇險。司馬楚之歎道:“我若嚴加戒備,雖有所防,恐有所失。”意思說安全是安全了,隻怕是失了人才。沐謙以後便竭誠為他盡力。(見《魏書·司馬楚之傳》)
這一類的事例甚多。漢陽琳刺客不殺蔡中郎、唐承幹太子刺客不殺於誌寧、淮南張顯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劉錡等等皆是,事跡內容也都大同小異。(此文作於九六九年)
二十九
青巾者
任願,字謹叔,京師人,年輕時侍奉父親在江淮地方做官。他讀過一些書,性情淳雅寬厚,繼承了遺產,家道小康,平安度日,也沒有什麽大誌,不汲汲於名利。
熙寧二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任願出去遊街。但見人山人海,車騎滿街,擁擠不堪。他酒飲得多了,給閑人一擠,立足不定,倒在一個婦人身上。那婦人的丈夫大怒,以為他有意輕薄,調戲自己妻子,拔拳便打。任願難以辯白,也不還手招架,隻好以衣袖掩麵挨打。那人越打越兇,無數途人都圍了看熱鬧。
旁觀者中有一頭戴青巾之人,眼見不平,出聲喝止,毆人者毫不理睬。青巾者大怒,一拳將毆人者擊倒,扶著任願走開。眾閑人一哄而散。任願謝道:“與閣下素不相識,多蒙援手。”青巾者不顧而去。
數日後,任願在街上又遇到了那青巾者,便邀他去酒店喝酒。坐定後,見青巾者目光如電,毅然可畏。飲了良久,任願又謝道:“前日見辱於市井庸人,若不是閣下豪傑之士,誰肯仗義相助?”青巾者道:“小事一樁,何足言謝?後日請仁兄再到此一敘,由兄弟作個小東,務請勿卻。”當下相揖而別。
屆時任願去那酒店,見青巾者已先到了,兩人揀了清靜的雅座坐定,對飲了十幾杯。青巾者道:“我乃刺客,有一大仇人,已尋了他數年,今日怨氣方伸。”於腰間取出一隻黑色皮囊,從囊中取出一個首級,用刀子將腦袋上的肉片片削下,一半放在任願麵前的盤中,笑道:“請用,不要客氣。”任願驚恐無已,不知所措。青巾者將死人肉吃得幹幹淨淨,連聲勸客,任願辭不能食。青巾者大笑,伸手到任願盤中,將人肉抓過來又吃。食畢,用短刀將腦骨削成碎片,如切朽木,把碎骨棄在地下,再無人認得出這是死人的頭骨。
青巾者道:“我有術相授,你能學麽?”任願道:“不知何術?”青巾者道:“我能以藥點鐵成金,點銅成銀。”任願道:“在下在市上有一間先父留下來的小店,每日可賺一貫錢。我數口之家,冬天穿棉,夏天穿葛,酒肉無憂,自覺生活如此舒適,已然過份,常恐遇禍,怎敢再學先生的奇術?還望見諒。”青巾者歎服,說道:“像這樣安份知命,毫不貪得之人,真是少有。你應當長壽才是。”取出一粒藥來,道:“服此藥後,身強體壯,百鬼不近。”任願和酒服了。兩人直飲到深夜方散,以後便沒再見他。(出《青瑣高議》)
青巾者吃仇人之肉的情節,有點像虯髯客。
三十
淄川道士
有一個名叫薑廉夫的人,一晚剛就枕安睡,聽得喝道之聲,一輛轎子忽然在堂前出現。轎中走出一名絕色女子,上堂向薑廉夫的母親盈盈下拜,說道:“妾和郎君有姻緣之分,願請一見。”薑廉夫聽到了,欣然起身相見。他妻子見場麵尷尬,便要避開。那女子道:“不要因我之故而令你們夫妻疏遠,請姊姊不可見怪。”薑妻見她溫柔可親,心中很有好感。兩人情如姊妹,相親相愛。薑廉夫大享齊人之福。那女子對薑母服侍得尤其恭敬周到,全家上下,個個都喜歡她。
到了端午節的前夕,那女子在一晚之間,做了一百個彩絲繡花荷包,繡功十分精致,人物、花草、題字,都繡了出來,便如是名家的書畫一般,分送給親戚。得到的人無不讚歎,大家都稱她為“仙姑”。
過了不久,那女子忽向薑母道:“婆婆,媳婦麵臨大難,要到別地一避。”拜了幾拜,出門而去。薑家全家都很驚惶,為她擔憂,不知她有何災難,是否能夠避過。
便在此時,有一名道人來到薑家,問薑廉夫道:“你滿麵都是晦氣之色,奇禍將至,那是什麽緣故?”薑廉夫將經過情形都對他說了。道士命他在淨室中預備一張榻。第二天道士又來,叫薑廉夫在榻上安臥,不可起身,又叮囑家人上午千萬不可開門,到正午才開。
過了良久,薑廉夫忽覺寒氣逼人,隻聽得刀劍相交之聲錚錚不絕。他心中大懼,蒙被而睡,猛聽得砰的一聲,有物墜入榻底,他也不敢去看。到得正午,薑家開門,道士來到,薑廉夫出門相迎。道士笑道:“危險過去了!”同去看榻下所墜之物,卻是一個髑髏(骷髏頭,髑音獨),有五鬥的米斛那麽大。道士從藥箱中取出藥末,撒在髑髏上,髑髏便即化而為水。
薑廉夫問:“那是什麽怪物?”道士道:“我和那美貌女子都是劍仙。這女子先和一人相好,忽然拋棄了他,來跟你相好。那人大是憤怒,要來殺你二人。我和那女子一向很有交情,因此出力救你。總算僥幸成功,我去也!”
道士剛去,女子便即迴來,與薑廉夫同居如初。(出《誠齋雜記》)
女劍仙水性楊花,男劍仙爭風吃醋,都不成話。所以任渭長的評語說:“髑髏盡癡,劍仙如斯!”
三十一
俠婦人
董國慶,字元卿,饒州德興(在今江西省)人,宋徽宗宣和六年進士及第,被任為萊州膠水縣(在今山東省)主簿(秘書長)。其時金兵南下,北方交兵,董國慶獨自一人在山東做官,家眷留在江西。中原陷落後,無法迴鄉,棄官在鄉村避難,與寓所的房東交情很好。房東憐其孤獨,替他買了一妾。
這妾侍不知是那裏人,聰明美貌,見董國慶貧困,便籌劃賺錢養家,盡家中所有資財買了七八頭驢子、數十斛小麥,以驢牽磨磨粉,然後騎驢入城出售麵粉,晚上帶錢迴家。每隔數日到城中一次。這樣過了三年,賺了不少錢,買了田地住宅。
董與母親妻子相隔甚久,音訊不通,常致思念,日常鬱鬱寡歡。妾侍好幾次問起原因。董這時和她情愛甚篤,也就不再隱瞞,說道:“我本是南朝官吏,一家都留在故鄉,隻有我孤身漂泊,茫無歸期。每一念及,不禁傷心欲絕。”妾道:“為何不早說?我有一個哥哥,一向喜歡幫人家忙,不久便來。到那時可請他為夫君設法。”
過了十來天,果然有個長身虯髯的人到來,騎了一匹高頭大馬,帶著十餘輛車子。妾道:“哥哥到了!”出門迎拜,使董與之相見,互敘親戚之誼,設筵相請。飲到深夜,妾才吐露董日前所說之事,請哥哥代籌善策。
當時金人有令,宋官逃匿在金國境內的必須自行出首,坦白從寬,否則給人檢舉出來便要處死。董已泄漏了自己身分,疑心二人要去向官府告發,既悔且懼,抵賴道:“沒有這會事,全是瞎說!”
虯髯人大怒,便欲發作,隨即笑道:“我妹子和你做了好幾年夫妻,我當你是自己骨肉一般,這才決心幹冒禁令,送你南歸。你卻如此見疑,要是有什麽變化,豈不是受你牽累?快拿你做官的委任狀出來,當作抵押,否則的話,天一亮我就縛了你送官。”董更加害怕,料想此番必死無疑,無法反抗,隻好將委任狀取出交付。虯髯人取之而去。董終夜涕泣,不知所措。
第二天一早,虯髯人牽了一匹馬來,道:“走罷!”董國慶又驚又喜,入房等妾同行。妾道:“我眼前有事,還不能走,明年當來尋你。我親手縫了一件衲袍(用布片補綴縫拚而成的袍子)相贈。你好好穿著,跟了我哥哥去。到南方後,我哥哥或許會送你數十萬錢,你千萬不可接受,倘若非要你收不可,便可舉起衲袍相示。我曾於他有恩,他這次送你南歸,尚不足以報答,還須護送我南來和你相會。萬一你受了財物,那麽他認為已足夠報答,兩無虧欠,不會再理我了。你小心帶著這件袍子,不可失去。”
董愕然,覺得她的話很古怪,生怕鄰人知覺報官,便揮淚與妾分別。上馬疾馳,來到海邊,見有一艘大船,正解纜欲駛。
虯髯人命他即刻上船,一揖而別。大船便即南航。董囊中空空,心下甚窘,但舟中人恭謹相待,敬具飲食,對他的行蹤去向卻一句也不問。
舟行數日,到了宋境,船剛靠岸,虯髯人早已在水濱相候,邀入酒店洗塵接風,取出二十兩黃金,道:“這是在下贈給太夫人的一點小意思。”董記起妾侍臨別時的言語,堅拒不受。虯髯人道:“你兩手空空的迴家,難道想和妻兒一起餓死麽?”強行留下黃金而去。董追了出去,向他舉起衲袍。虯髯人駭詫而笑,說道:“我果然不及她聰明。唉,事情還沒了結,明年護送美人兒來給你罷。”說著揚長而去。
董國慶迴到家中,見母親、妻子、和兩個兒子都安好無恙,一家團圓,歡喜無限,互道別來情由。他妻子拿起衲袍來細看,發覺布塊的補綴之處隱隱透出黃光,拆開來一看,原來每一塊縫補的布塊中都藏著一片金葉子。
董國慶料理了家事後,到京城向朝廷報到,被升為宜興尉。第二年,虯髯人果然送了他愛妾南來相聚,此後一家和諧偕老。
後來他做廣州刺史。在過去,外國到廣州來貿易的海船每年不過四五艘,由於官吏貪汙勒索,外國商船都不敢來。《舊唐書·李勉傳》說:“勉性廉潔,舶來都不檢閱,故末年至者四千餘。”促進國際貿易,大有貢獻。他在廣州做官,什麽物品都不買,任滿後北歸,舟至石門,派吏卒搜索他家人部屬的行李,凡是在廣州所買或是受人贈送的象牙、犀角等類廣東物品,一概投入江中。
德宗做皇帝,十分寵幸奸臣盧……有一天,皇帝問李勉道:“眾人皆言盧……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狀乎?”對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是一句極佳的對答,流傳天下,人人都佩服他的正直。任何大奸臣,人人都知其奸,皇帝卻總以為他是大忠臣。這可以說是分辨忠奸的簡單標準。(另有一說,這句話是李泌對德宗說的。)
去年初夏,我到加拿大去,途經美國洛杉磯,在“國賓酒店”住了兩晚,那正是羅勃·甘迺迪半年前被刺的所在。那兩晚正逢加州全州選美在該酒店舉行,電梯中、走廊上都是美女,目不暇給,很少有人談羅勃·甘迺迪。我忽然想:中國曆史上也有很多刺客,但刺客往往在事到臨頭之際,忽然同情指定被刺之人,因而下不了手,甚至於反過來相助對方。這種情形,外國刺客卻是極少有的。
聶隱娘是虛構的人物,那不算。刺王鐸的李龜壽是一個,本書第二十四圖“秀州刺客”是一個。此篇的“義俠”又是一個。最著名的,當是春秋時晉靈公派去刺趙盾的鋤麑。他潛入趙盾家中,見趙盾穿好了朝服準備上朝,天色尚早,便坐著閉目養神。鋤麑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於是觸槐而死。(見《左傳》)《公羊傳》的說法略有不同,沒有記載刺客的名字。晉靈公派一名勇士去行刺趙盾。這勇士走進大門,不見有人把守;走進後院,不見有人把守;走進內堂,仍不見有人把守。他躍到牆頭窺探,見趙盾正在吃飯,吃的隻有一味魚。勇士曰:“嘻,子誠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門,則無人焉;入子之閨,則無人也;上子之堂,則無人焉;是子之易也。子為晉國重卿,而食魚餐,是子之儉也。君將使吾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複見吾君矣!”於是刎頸而死。
東漢時隗囂命刺客殺杜林,刺客見杜林親自以木車推了弟弟的棺木迴鄉,歎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自行逃去。(見《後漢書·杜林傳》)
東漢大將軍梁冀令刺客殺崔琦。刺客見崔琦手中拿了一卷書在耕田,耕一會田,便翻書閱讀,不忍相害,告知真相,說道:“將軍令吾要子,今見君賢者,情懷忍忍,可亟自逃。吾亦於此亡矣!”可惜梁冀後來還是派了別的刺客殺了崔琦。(見《後漢書·崔琦傳》)
劉備做平原相時,當地有個名叫劉平的人,素來瞧不起劉備,恥於受他治理,便派人行刺。刺客不忍下手,語之而去。(見《三國誌蜀誌·先主傳》)
東晉時劉裕篡位自立,派沐謙混到司馬楚之手下,設法刺殺。司馬楚之待他很好。有一晚沐謙假裝生病,料知司馬楚之必來探問,準備就此加害。楚之果然親自拿了湯藥去探病,情意甚殷。沐謙大為感動,從席底取出匕首,將劉裕派他來行刺的事說了,並勸他以後要多加保重,不可太過相信別人,免遭兇險。司馬楚之歎道:“我若嚴加戒備,雖有所防,恐有所失。”意思說安全是安全了,隻怕是失了人才。沐謙以後便竭誠為他盡力。(見《魏書·司馬楚之傳》)
這一類的事例甚多。漢陽琳刺客不殺蔡中郎、唐承幹太子刺客不殺於誌寧、淮南張顯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劉錡等等皆是,事跡內容也都大同小異。(此文作於九六九年)
二十九
青巾者
任願,字謹叔,京師人,年輕時侍奉父親在江淮地方做官。他讀過一些書,性情淳雅寬厚,繼承了遺產,家道小康,平安度日,也沒有什麽大誌,不汲汲於名利。
熙寧二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任願出去遊街。但見人山人海,車騎滿街,擁擠不堪。他酒飲得多了,給閑人一擠,立足不定,倒在一個婦人身上。那婦人的丈夫大怒,以為他有意輕薄,調戲自己妻子,拔拳便打。任願難以辯白,也不還手招架,隻好以衣袖掩麵挨打。那人越打越兇,無數途人都圍了看熱鬧。
旁觀者中有一頭戴青巾之人,眼見不平,出聲喝止,毆人者毫不理睬。青巾者大怒,一拳將毆人者擊倒,扶著任願走開。眾閑人一哄而散。任願謝道:“與閣下素不相識,多蒙援手。”青巾者不顧而去。
數日後,任願在街上又遇到了那青巾者,便邀他去酒店喝酒。坐定後,見青巾者目光如電,毅然可畏。飲了良久,任願又謝道:“前日見辱於市井庸人,若不是閣下豪傑之士,誰肯仗義相助?”青巾者道:“小事一樁,何足言謝?後日請仁兄再到此一敘,由兄弟作個小東,務請勿卻。”當下相揖而別。
屆時任願去那酒店,見青巾者已先到了,兩人揀了清靜的雅座坐定,對飲了十幾杯。青巾者道:“我乃刺客,有一大仇人,已尋了他數年,今日怨氣方伸。”於腰間取出一隻黑色皮囊,從囊中取出一個首級,用刀子將腦袋上的肉片片削下,一半放在任願麵前的盤中,笑道:“請用,不要客氣。”任願驚恐無已,不知所措。青巾者將死人肉吃得幹幹淨淨,連聲勸客,任願辭不能食。青巾者大笑,伸手到任願盤中,將人肉抓過來又吃。食畢,用短刀將腦骨削成碎片,如切朽木,把碎骨棄在地下,再無人認得出這是死人的頭骨。
青巾者道:“我有術相授,你能學麽?”任願道:“不知何術?”青巾者道:“我能以藥點鐵成金,點銅成銀。”任願道:“在下在市上有一間先父留下來的小店,每日可賺一貫錢。我數口之家,冬天穿棉,夏天穿葛,酒肉無憂,自覺生活如此舒適,已然過份,常恐遇禍,怎敢再學先生的奇術?還望見諒。”青巾者歎服,說道:“像這樣安份知命,毫不貪得之人,真是少有。你應當長壽才是。”取出一粒藥來,道:“服此藥後,身強體壯,百鬼不近。”任願和酒服了。兩人直飲到深夜方散,以後便沒再見他。(出《青瑣高議》)
青巾者吃仇人之肉的情節,有點像虯髯客。
三十
淄川道士
有一個名叫薑廉夫的人,一晚剛就枕安睡,聽得喝道之聲,一輛轎子忽然在堂前出現。轎中走出一名絕色女子,上堂向薑廉夫的母親盈盈下拜,說道:“妾和郎君有姻緣之分,願請一見。”薑廉夫聽到了,欣然起身相見。他妻子見場麵尷尬,便要避開。那女子道:“不要因我之故而令你們夫妻疏遠,請姊姊不可見怪。”薑妻見她溫柔可親,心中很有好感。兩人情如姊妹,相親相愛。薑廉夫大享齊人之福。那女子對薑母服侍得尤其恭敬周到,全家上下,個個都喜歡她。
到了端午節的前夕,那女子在一晚之間,做了一百個彩絲繡花荷包,繡功十分精致,人物、花草、題字,都繡了出來,便如是名家的書畫一般,分送給親戚。得到的人無不讚歎,大家都稱她為“仙姑”。
過了不久,那女子忽向薑母道:“婆婆,媳婦麵臨大難,要到別地一避。”拜了幾拜,出門而去。薑家全家都很驚惶,為她擔憂,不知她有何災難,是否能夠避過。
便在此時,有一名道人來到薑家,問薑廉夫道:“你滿麵都是晦氣之色,奇禍將至,那是什麽緣故?”薑廉夫將經過情形都對他說了。道士命他在淨室中預備一張榻。第二天道士又來,叫薑廉夫在榻上安臥,不可起身,又叮囑家人上午千萬不可開門,到正午才開。
過了良久,薑廉夫忽覺寒氣逼人,隻聽得刀劍相交之聲錚錚不絕。他心中大懼,蒙被而睡,猛聽得砰的一聲,有物墜入榻底,他也不敢去看。到得正午,薑家開門,道士來到,薑廉夫出門相迎。道士笑道:“危險過去了!”同去看榻下所墜之物,卻是一個髑髏(骷髏頭,髑音獨),有五鬥的米斛那麽大。道士從藥箱中取出藥末,撒在髑髏上,髑髏便即化而為水。
薑廉夫問:“那是什麽怪物?”道士道:“我和那美貌女子都是劍仙。這女子先和一人相好,忽然拋棄了他,來跟你相好。那人大是憤怒,要來殺你二人。我和那女子一向很有交情,因此出力救你。總算僥幸成功,我去也!”
道士剛去,女子便即迴來,與薑廉夫同居如初。(出《誠齋雜記》)
女劍仙水性楊花,男劍仙爭風吃醋,都不成話。所以任渭長的評語說:“髑髏盡癡,劍仙如斯!”
三十一
俠婦人
董國慶,字元卿,饒州德興(在今江西省)人,宋徽宗宣和六年進士及第,被任為萊州膠水縣(在今山東省)主簿(秘書長)。其時金兵南下,北方交兵,董國慶獨自一人在山東做官,家眷留在江西。中原陷落後,無法迴鄉,棄官在鄉村避難,與寓所的房東交情很好。房東憐其孤獨,替他買了一妾。
這妾侍不知是那裏人,聰明美貌,見董國慶貧困,便籌劃賺錢養家,盡家中所有資財買了七八頭驢子、數十斛小麥,以驢牽磨磨粉,然後騎驢入城出售麵粉,晚上帶錢迴家。每隔數日到城中一次。這樣過了三年,賺了不少錢,買了田地住宅。
董與母親妻子相隔甚久,音訊不通,常致思念,日常鬱鬱寡歡。妾侍好幾次問起原因。董這時和她情愛甚篤,也就不再隱瞞,說道:“我本是南朝官吏,一家都留在故鄉,隻有我孤身漂泊,茫無歸期。每一念及,不禁傷心欲絕。”妾道:“為何不早說?我有一個哥哥,一向喜歡幫人家忙,不久便來。到那時可請他為夫君設法。”
過了十來天,果然有個長身虯髯的人到來,騎了一匹高頭大馬,帶著十餘輛車子。妾道:“哥哥到了!”出門迎拜,使董與之相見,互敘親戚之誼,設筵相請。飲到深夜,妾才吐露董日前所說之事,請哥哥代籌善策。
當時金人有令,宋官逃匿在金國境內的必須自行出首,坦白從寬,否則給人檢舉出來便要處死。董已泄漏了自己身分,疑心二人要去向官府告發,既悔且懼,抵賴道:“沒有這會事,全是瞎說!”
虯髯人大怒,便欲發作,隨即笑道:“我妹子和你做了好幾年夫妻,我當你是自己骨肉一般,這才決心幹冒禁令,送你南歸。你卻如此見疑,要是有什麽變化,豈不是受你牽累?快拿你做官的委任狀出來,當作抵押,否則的話,天一亮我就縛了你送官。”董更加害怕,料想此番必死無疑,無法反抗,隻好將委任狀取出交付。虯髯人取之而去。董終夜涕泣,不知所措。
第二天一早,虯髯人牽了一匹馬來,道:“走罷!”董國慶又驚又喜,入房等妾同行。妾道:“我眼前有事,還不能走,明年當來尋你。我親手縫了一件衲袍(用布片補綴縫拚而成的袍子)相贈。你好好穿著,跟了我哥哥去。到南方後,我哥哥或許會送你數十萬錢,你千萬不可接受,倘若非要你收不可,便可舉起衲袍相示。我曾於他有恩,他這次送你南歸,尚不足以報答,還須護送我南來和你相會。萬一你受了財物,那麽他認為已足夠報答,兩無虧欠,不會再理我了。你小心帶著這件袍子,不可失去。”
董愕然,覺得她的話很古怪,生怕鄰人知覺報官,便揮淚與妾分別。上馬疾馳,來到海邊,見有一艘大船,正解纜欲駛。
虯髯人命他即刻上船,一揖而別。大船便即南航。董囊中空空,心下甚窘,但舟中人恭謹相待,敬具飲食,對他的行蹤去向卻一句也不問。
舟行數日,到了宋境,船剛靠岸,虯髯人早已在水濱相候,邀入酒店洗塵接風,取出二十兩黃金,道:“這是在下贈給太夫人的一點小意思。”董記起妾侍臨別時的言語,堅拒不受。虯髯人道:“你兩手空空的迴家,難道想和妻兒一起餓死麽?”強行留下黃金而去。董追了出去,向他舉起衲袍。虯髯人駭詫而笑,說道:“我果然不及她聰明。唉,事情還沒了結,明年護送美人兒來給你罷。”說著揚長而去。
董國慶迴到家中,見母親、妻子、和兩個兒子都安好無恙,一家團圓,歡喜無限,互道別來情由。他妻子拿起衲袍來細看,發覺布塊的補綴之處隱隱透出黃光,拆開來一看,原來每一塊縫補的布塊中都藏著一片金葉子。
董國慶料理了家事後,到京城向朝廷報到,被升為宜興尉。第二年,虯髯人果然送了他愛妾南來相聚,此後一家和諧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