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有人歡喜有人愁。
經過廷推,溫體仁終於被張薔選為禮部尚書,縱觀崇禎一朝,這位在首輔任上待的時間最長,總是有些手腕的,與另外兩個張薔毫無印象的名字相比,她覺得還是選溫體比較靠譜。
錢謙益被起複為禮部右侍郎,張薔想要利用錢家,總得給些好處,政治就是妥協和利益交換的產物嘛。
呂圖南在張薔的授意下,開始在《明報》上為預算製度的製定造勢,倡導“量入而出”,提倡“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府一縣,甚至一個國家,都要有預算的意識。”
商學院的徐光啟,及時跟上,發文教導人們,如何做預算。
一時間,中央各部,一麵做年終總終,一麵做明年的預算,據小道消息說,戶部郭尚書已經發話,明年想要從戶部拿到錢,就要先提交全年的預算,經核算、審計合格後,戶部才會撥款。
一時間,商學院的培訓班裏擠滿了郎中、員外郎、主事之類的五六品官員,不來不行啊,明年整個部門的上下同事,都得靠他們吃飯,責任重大。
然後,新上任的禮部尚書溫體仁,體察上意,在《明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提倡開平元年的會試,增加術算題的比例,從原來的一道題目,增加到兩到三道題目。
這篇文章,一下子衝上了熱搜榜第一名,蓋過了沸沸揚揚的預算風潮。
開平元年,正值三年一度的會試,時間在二月初,所以年前的京城,已經匯集了大批舉子,他們讀的是聖賢書,做的是八股文,何時鑽研過術算?
一石激起千層浪,登載溫體仁文章的報紙,被炒到了五兩銀子一份的高價,許多舉子買不到報紙,紛紛抄寫迴去仔細研讀。
有人想知道明年會出什麽樣的術算題?有人想揣摩尚書大人的好惡,因為明年的春闈,溫尚書有可能擔任主考!還有人,純粹就是希望學習尚書大人的八股文。
更有一些舉子,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強烈反對增加術算題的比例,理由很簡單:太過倉促。
這天下午,是張薔例行的微服私訪時間,她一般十天出宮一次,喬裝易服,深入民間查探實情。
她對明朝的理解,許多還是來自上一世讀的曆史書,當她身處這個時代的時候,始終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每次微服私訪,都讓她感受到真實的大明。
再對比前世書上讀到的大明,讓她有一種站在曆史高度,俯瞰眾生的感覺。
她倡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自己必須要身體力行,每旬要深入民間,做一次社會調查。
她常去的地方,是城裏各地的茶館,這是三教九流匯集的地方,也是各種消息流通的地方。
今日,法安大師向她報告:有一幫江南來的舉子,定下了三江茶樓的二層大廳,說是以文會友,暢論天下大勢,廣邀各省舉子中有才名之人參會。
張薔聽了,決定下午就去三江茶樓,聽聽這些年輕人都在關注些什麽問題。
薑姑姑已經能熟練地為她畫男子妝:擦上深色的粉底,遮掩一下雪白的膚色;加粗眉毛,整張臉顯得更粗狂一些;還用粉底遮掩了一下耳環痕。
換上高領的夾棉中衣,外罩一襲淺藍色的士子服,四周鑲有黑色的寬邊,係一條鑲翠玉的黑色腰帶,黑色的儒巾,黑色的千層底棉鞋,唯衣襟邊通透的綠色玉佩,也腰帶上的翠玉相唿應。
這一打扮,大明的秉國太後,瞬間變成了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
法容也換上士子服,扮成她的同窗,隻有這樣才能一同進去,如果她扮作長隨,就隻能在一樓的大廳裏等候,不能去二樓。
法安帶著隱衛,暗中隨行,一行人出皇城,騎馬來到三江茶樓。
法安還為她們弄到了兩張請帖,三江茶樓的夥計一看,一麵高唱著:“北直隸舉子張裕老爺到,二樓雅位有請!北直隸舉子水溶老爺到,二樓雅位有請!”
二樓的上下樓梯口,各站著一位讀書人,笑意盈盈地正在迎客。
張薔二人上前,先遞上帖子,再互相拱手做自我介紹。
張薔:“北直隸大興縣,張裕!”
法容:“北直隸宛平縣,水溶!”
對方接過帖子,熱情地迴應道:“南直隸、鬆江府華亭縣,夏允彝……”
張薔一聽,搞清英雄夏允彝啊!忍不住抬眼打量對方,隻見對方三十來歲,眉眼清正,一派儒雅,讓人完全想不到,他拿刀砍起“我大清”來,是什麽樣子。
“久仰久仰!”張薔真誠地說道,確實是久仰,她前世就聽到這位的故事。
又有客人到,夏允彝無法與二人深聊,忙延手請二人上樓。
二樓的樓梯口,站著一位二十來歲,神采飛揚的青年舉子,遠遠地就拱手道:“歡迎歡迎,在下陳子龍!”
嗬嗬,張薔確認她穿越的是真實的明朝,又一位抗清英雄!張薔激動得,差點就要代表前世的鍵盤俠,送上她的膝蓋。
一想到自己是秉國太後,立即挺直腰身,朝年輕人拱手道:“久仰!”
陳子龍笑得露出作顆牙,指著二樓大廳裏道:“今兒江南複社,以茶會友,請隨意就坐。”
說完,又仰著笑臉,迎接下一位客人去了,一點也不知道他錯過了一場潑天的富貴。
二樓大廳裏已經坐了二十幾人,上首三位年輕的舉子,見張薔二人進來,隻遙遙地拱了拱手表示歡迎。
張薔和法容選了兩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桌子上擺著一個圓形的九格攢盒,每個小格子裏,裝著核桃瓜子和果脯之類的茶點,張薔見一個盒子裏,居然裝著幾顆花花綠綠的糖果。
她在京城沒見過這種糖果,顯然是從江南帶來的。她拿起來一顆,見裏麵包著的,隻是一塊切小的紅糖,嚇她一跳,她還以為遇上老鄉了呢。
隔壁桌一位三十來歲的舉子,見張薔對那糖塊好奇,移過來為她們解釋道:“二位小友沒見過吧?”
張薔還沒答話呢,隻聽他低聲嘀咕道:“格老子的,某也未見過。”
耶,還是位巴蜀人士,張薔聽得好笑,拱手問道:“大興張裕,敢問足下是……”
那人豪邁地拱手,操著一口蹩腳的南京官話道:“不才四川呂大器!”
格老子,果然是位四川人。
呂大器指著那幾顆花花綠綠的糖果道:“聽說這是南京秦淮河上,最時新的糕點,今兒的主人拿出來待客,足見誠意了。”
張薔點點頭,毫不客氣是揣了一顆到袖子裏,她指著大廳裏,坐在首位,正被眾舉子簇擁在中間的幾位年輕人,問呂大器:“呂兄可知,那幾位是誰?”
經過廷推,溫體仁終於被張薔選為禮部尚書,縱觀崇禎一朝,這位在首輔任上待的時間最長,總是有些手腕的,與另外兩個張薔毫無印象的名字相比,她覺得還是選溫體比較靠譜。
錢謙益被起複為禮部右侍郎,張薔想要利用錢家,總得給些好處,政治就是妥協和利益交換的產物嘛。
呂圖南在張薔的授意下,開始在《明報》上為預算製度的製定造勢,倡導“量入而出”,提倡“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府一縣,甚至一個國家,都要有預算的意識。”
商學院的徐光啟,及時跟上,發文教導人們,如何做預算。
一時間,中央各部,一麵做年終總終,一麵做明年的預算,據小道消息說,戶部郭尚書已經發話,明年想要從戶部拿到錢,就要先提交全年的預算,經核算、審計合格後,戶部才會撥款。
一時間,商學院的培訓班裏擠滿了郎中、員外郎、主事之類的五六品官員,不來不行啊,明年整個部門的上下同事,都得靠他們吃飯,責任重大。
然後,新上任的禮部尚書溫體仁,體察上意,在《明報》上發了一篇文章,提倡開平元年的會試,增加術算題的比例,從原來的一道題目,增加到兩到三道題目。
這篇文章,一下子衝上了熱搜榜第一名,蓋過了沸沸揚揚的預算風潮。
開平元年,正值三年一度的會試,時間在二月初,所以年前的京城,已經匯集了大批舉子,他們讀的是聖賢書,做的是八股文,何時鑽研過術算?
一石激起千層浪,登載溫體仁文章的報紙,被炒到了五兩銀子一份的高價,許多舉子買不到報紙,紛紛抄寫迴去仔細研讀。
有人想知道明年會出什麽樣的術算題?有人想揣摩尚書大人的好惡,因為明年的春闈,溫尚書有可能擔任主考!還有人,純粹就是希望學習尚書大人的八股文。
更有一些舉子,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強烈反對增加術算題的比例,理由很簡單:太過倉促。
這天下午,是張薔例行的微服私訪時間,她一般十天出宮一次,喬裝易服,深入民間查探實情。
她對明朝的理解,許多還是來自上一世讀的曆史書,當她身處這個時代的時候,始終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每次微服私訪,都讓她感受到真實的大明。
再對比前世書上讀到的大明,讓她有一種站在曆史高度,俯瞰眾生的感覺。
她倡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自己必須要身體力行,每旬要深入民間,做一次社會調查。
她常去的地方,是城裏各地的茶館,這是三教九流匯集的地方,也是各種消息流通的地方。
今日,法安大師向她報告:有一幫江南來的舉子,定下了三江茶樓的二層大廳,說是以文會友,暢論天下大勢,廣邀各省舉子中有才名之人參會。
張薔聽了,決定下午就去三江茶樓,聽聽這些年輕人都在關注些什麽問題。
薑姑姑已經能熟練地為她畫男子妝:擦上深色的粉底,遮掩一下雪白的膚色;加粗眉毛,整張臉顯得更粗狂一些;還用粉底遮掩了一下耳環痕。
換上高領的夾棉中衣,外罩一襲淺藍色的士子服,四周鑲有黑色的寬邊,係一條鑲翠玉的黑色腰帶,黑色的儒巾,黑色的千層底棉鞋,唯衣襟邊通透的綠色玉佩,也腰帶上的翠玉相唿應。
這一打扮,大明的秉國太後,瞬間變成了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
法容也換上士子服,扮成她的同窗,隻有這樣才能一同進去,如果她扮作長隨,就隻能在一樓的大廳裏等候,不能去二樓。
法安帶著隱衛,暗中隨行,一行人出皇城,騎馬來到三江茶樓。
法安還為她們弄到了兩張請帖,三江茶樓的夥計一看,一麵高唱著:“北直隸舉子張裕老爺到,二樓雅位有請!北直隸舉子水溶老爺到,二樓雅位有請!”
二樓的上下樓梯口,各站著一位讀書人,笑意盈盈地正在迎客。
張薔二人上前,先遞上帖子,再互相拱手做自我介紹。
張薔:“北直隸大興縣,張裕!”
法容:“北直隸宛平縣,水溶!”
對方接過帖子,熱情地迴應道:“南直隸、鬆江府華亭縣,夏允彝……”
張薔一聽,搞清英雄夏允彝啊!忍不住抬眼打量對方,隻見對方三十來歲,眉眼清正,一派儒雅,讓人完全想不到,他拿刀砍起“我大清”來,是什麽樣子。
“久仰久仰!”張薔真誠地說道,確實是久仰,她前世就聽到這位的故事。
又有客人到,夏允彝無法與二人深聊,忙延手請二人上樓。
二樓的樓梯口,站著一位二十來歲,神采飛揚的青年舉子,遠遠地就拱手道:“歡迎歡迎,在下陳子龍!”
嗬嗬,張薔確認她穿越的是真實的明朝,又一位抗清英雄!張薔激動得,差點就要代表前世的鍵盤俠,送上她的膝蓋。
一想到自己是秉國太後,立即挺直腰身,朝年輕人拱手道:“久仰!”
陳子龍笑得露出作顆牙,指著二樓大廳裏道:“今兒江南複社,以茶會友,請隨意就坐。”
說完,又仰著笑臉,迎接下一位客人去了,一點也不知道他錯過了一場潑天的富貴。
二樓大廳裏已經坐了二十幾人,上首三位年輕的舉子,見張薔二人進來,隻遙遙地拱了拱手表示歡迎。
張薔和法容選了兩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桌子上擺著一個圓形的九格攢盒,每個小格子裏,裝著核桃瓜子和果脯之類的茶點,張薔見一個盒子裏,居然裝著幾顆花花綠綠的糖果。
她在京城沒見過這種糖果,顯然是從江南帶來的。她拿起來一顆,見裏麵包著的,隻是一塊切小的紅糖,嚇她一跳,她還以為遇上老鄉了呢。
隔壁桌一位三十來歲的舉子,見張薔對那糖塊好奇,移過來為她們解釋道:“二位小友沒見過吧?”
張薔還沒答話呢,隻聽他低聲嘀咕道:“格老子的,某也未見過。”
耶,還是位巴蜀人士,張薔聽得好笑,拱手問道:“大興張裕,敢問足下是……”
那人豪邁地拱手,操著一口蹩腳的南京官話道:“不才四川呂大器!”
格老子,果然是位四川人。
呂大器指著那幾顆花花綠綠的糖果道:“聽說這是南京秦淮河上,最時新的糕點,今兒的主人拿出來待客,足見誠意了。”
張薔點點頭,毫不客氣是揣了一顆到袖子裏,她指著大廳裏,坐在首位,正被眾舉子簇擁在中間的幾位年輕人,問呂大器:“呂兄可知,那幾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