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很快就到年底。


    這個年,怕是隻有西苑的太上皇朱由校,過得平安喜樂吧。


    其他人,都過得水深火熱。


    遼東,沈陽,後金的皇宮,被奴才們護送迴到沈陽的阿濟格,沒有熬過重傷後的感染,死掉了。


    新汗皇太極繼位以來,不停地東進西擴,既然關寧錦防線打不下,他就南下朝鮮,西進蒙古,努力擴大後金的生存空間。


    阿濟格已經打跑了林丹汗,卻被明軍橫插一腳,一把火燒殘了敖漢部,又在多羅特山區,伏擊了後金和新附的兩部蒙古聯軍,重傷阿濟格,使後金不得不撤出察罕浩特。


    這是皇太極繼位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折損了一位貝勒。


    現在,阿濟格的兩位親兄弟,多爾袞和多鐸,跪在大殿中央,請求他發兵為阿濟格報仇,不但要消滅多羅特部,還要拿下寧遠城,用滿桂的人頭,祭奠他們的阿哥!


    大殿裏坐滿了滿州勳貴和八旗旗主,皇太極不得不裝出同仇敵愾的樣子,將手裏的一隻牛角杯,狠狠地摜在地上,拍著麵前的矮桌子道:“報仇!此仇不報,本汗勢不為人!”


    其實他心裏,還沒準備好出兵,他正在範文程的協助下,仿照大明的政體,建立中央六部,要把後金的大權,牢牢地抓在手裏。


    他打算等此事有了結果後,再出兵,再者,他原來的計劃,全麵占領察哈爾後,繞開關寧錦防線,從敖漢部沿老哈河南下,直抵明軍的薊北長城。


    他就不信,大明的幾千裏長城,都如關寧錦防線那樣,守得如鐵桶一般?


    現在,因為阿濟格的死,他不得不提前出兵,不然,誰還肯為他賣命?


    愁!


    北邊,右翼蒙古的青城下,西遷的林丹汗,正與右翼三部殺得難分難解。


    經過幾場聲勢浩大的的騎兵對戰,雙方都損失慘重,卜失兔汗縮進青城死守,林丹汗則架起迴迴炮日日轟炸,青城的城牆,都快被石頭轟塌了。


    林丹汗不想迴察哈爾直麵後金,他要收服右翼蒙古,再收複漠西蒙古,他要成為蒙古的大汗,重振他先祖成吉思汗的雄風,讓這世界,重新在蒙古人的鐵蹄下顫抖!


    等他統一了蒙古各部,區區後金,深山裏跑出來的野人,算什麽東西?


    同時,林丹汗也羨慕,右翼蒙古與大明互市的好處,幾十年來,右翼蒙古通過互市,將從大明那裏交換來的物資,賣到漠北、漠西草原,過得簡直不要太舒服。


    他要收服右翼蒙古,將這塊好處,占為己有!


    所以青城,他一定要拿下來!


    右翼蒙古自俺答封貢以來,五六十年不動刀兵,自然打不過左翼蒙古。


    但是……攻打了兩個多月,這青城仍然沒攻下,愁!


    青城,卜失兔汗的王帳裏,擠滿了右翼三部的貴族,鄂爾多斯要西遷迴去保護牧場,永謝布要北走避開林丹汗,青城所在地是土默特的地盤,卜失兔一旦退走,右翼蒙古就要土崩瓦解,土默特部也將失去家園……


    愁!


    俗話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左右翼蒙古的戰爭,讓板升地的許多蒙漢百姓,逃到邊牆下,請求進入邊牆避難。


    大明對這些南下的蒙漢百姓,向來是接進來,在邊牆周邊的府縣,提供荒地安置他們。


    問題是今年,西北大麵積幹旱,本地百姓都餓得吃觀音土,哪有餘糧安置這些內附的百姓?


    況且蒙古人不會種地,為了生存,不得不做起了馬賊,那個誰?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就是馬賊出身。


    好在張薔撥出的九十萬兩軍餉,已經運到邊鎮,兵部發了死命令,一線的士兵,必須補發全部欠餉,誰敢欠餉,提頭來見!


    至於欠下的五十萬兩,兵部已經在籌措銀錢,第二批補發的餉銀,年後就到,各衛所的軍官,推遲到第二批補發。


    這才壓住了士兵逃跑、嘩變的勢頭。


    現在,又來這麽多的蒙漢百姓,把賑災的吳牲,和隨行的禦史們,愁得頭發都白了。


    氣得禦史們不停地上奏折,從陝西巡撫耿如杞,甘肅巡撫梅之煥,到延綏總兵吳士勉,再到邊鎮周邊各府縣的大小官員,跟彈棉花似地彈了個遍!


    張薔望著雪片似的奏章,愁!


    遼東的袁崇煥,為了滿桂在察哈爾的斬首功績,向朝廷大肆請功,還親筆寫了一篇生動的文章向《明報》投稿,將明軍的小勝,描寫得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大勝,大肆謳歌明軍的新式火器,如何犀利。


    是上懂理利用輿論的,居然還繪了新式火器的圖!


    好在《明報》的總編呂圖南,參加過多次小朝會,對於新式火器的保密要求,太後強調過多次,他趕緊壓下了袁崇煥的文章,拿來請太後定奪。


    氣得張薔想狠狠抽袁崇煥一個耳光,讓兵部尚書袁可立,下令狠狠申飭他一頓,一個大明高官,連一點保密意識也沒有。


    張薔不得不召集重臣,製定大明的首部《保密條例》,將國家機密的概念,普及給大明官員,泄漏國家機密,等同通敵叛亂,以通敵叛國罪論處!


    她不得不亂世用重典。


    東江的毛文龍,也不讓人省心,對朝廷的命令,消極怠工,借口黃海冰封,無法向濟州島移民,得等到明年冰銷後,才能移民,同時向朝廷伸手要三十萬人過冬的口糧,張口就是二十萬石!


    氣得張薔拍桌子,對中書舍人道:“擬旨問他!黃海不是冰封了嗎?這二十萬石糧食,要如何運過去?”


    欺她年輕好說話是吧?


    哪哪都不消停,唯一能讓張薔感到欣慰的是,官店的初步清理工作,已經完成,除了留給各地官府的八成,戶部還得到了上百萬兩的額外收入。


    讓隻能拿出十萬兩銀子賑災的戶部,暫時緩過一口氣來。


    張薔與郭允厚商量,戶部要分出一個商業司出來,專門管理全國的官店。


    她沒有說明的是,往後的這二十年,是最難熬的二十年,熬得過去是大明,熬不過去,就是大清,或者大順。


    她要將官店,辦成前世的供銷社一樣的企業,遍布大明的縣城鄉鎮,銷售計劃內的緊缺物資、收購百姓的土特產、協助朝廷救濟災民,搞活城鄉經濟。


    郭允厚雖然沒聽過她的宏偉計劃,但現有的官店,已經讓他嚐到了甜頭,對太後提出的,成立專門分管官店的商業司,十分支持。


    商業司主官暫定為郎中,正五品,如果能把官店網絡在全國鋪展開來,就升為侍郎!


    重賞之下,她不信找不到人來擔這副擔子!


    最後,倪元璐向郭允厚推薦了他的同年,天啟二年進士,福建莆田人王家彥,總理全國官店,王家彥在浙江蘭溪縣令任滿,迴京述職,等待分配新工作。


    王家彥時年三十九歲,算個少壯派官員,張薔看他在兩任縣令任上的考績,都為上中,立即就下旨,升他為從五品郎中,掌管全國官店。


    總算還有一件可心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