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林語堂的愛情小事
一個人流浪,不必去遠方 作者:王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漳州路。44號。廖家別墅。
林語堂曾在這裏。
而今,這裏是滄桑了。綠樹蔽日,斑駁無依。年久失修,如落魄的故人。安靜,又沉悶。一如這庸常的生活裏許多漫不經心的空洞時辰。坐在廖宅門口的寬闊石階上,我忽然想起趙薇。那年,她已出落得頗有內蘊,電視劇《京華煙雲》裏的木蘭,也是活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林語堂自己對《京華煙雲》的定位是:“(它)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讚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隻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裏,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
其實,他在意的就隻是
--
活,活著,活下去。
這件事。
1895年,林語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十歲,來到鼓浪嶼,在養元小學就讀,後升入潯源書院。十七歲,到上海讀大學。林語堂說,“我與西洋生活初次的接觸是在廈門。我所記得的是傳教士和戰艦,這兩分子輪流威嚇我和鼓舞我。”
在鼓浪嶼的年少生活,使林語堂有了開闊的眼界和心胸。雖然耀武揚威的外國人也給林語堂留下了惡劣的印象。林語堂說,“我們人人對於外國人都心存畏懼。……外國的商人,頭戴白通帽,身坐四人轎,隨意可足踢或拳打我們赤腳頑童。”
在上海,林語堂就讀於聖約翰大學。後來,迴廈門娶妻不久,便攜妻子一同赴美深造。在與妻子結識之前,林語堂也曾曆經一二女子。當中便有廈門巨富的千金小姐陳錦端。隻是林家清貧,眼界勢利的陳父硬生生阻斷了這一段姻緣。
廖宅庭院裏有數株高大白玉蘭。玉蘭之香,如同老酒,深沉,迷醉。令人心悅。林語堂就是在這裏結婚的。妻子是廖家二小姐,廖翠鳳。雖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完成了婚姻這樁事情,之於他而言,也算是草率了,但其人謙恭有禮,待人待事,態度皆好端正。
林語堂之慧根,常人不能及。他擅長發現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瞬間與片段。他有很是美好的愛情觀。與夫人,是先結婚後戀愛。耽於發現婚姻的溫柔、美妙,保持婚姻的忠誠、長久。現下男子,多半不可與之相比。
1919年,1月9日。真是個吉日。仿佛是寓意長久又長久。林語堂與廖翠鳳在教堂舉辦婚禮之後,入廖宅辦了婚宴,是以禮成,做了結發夫妻。倒是之前,林語堂也曾掙紮,並有意拖延婚期,但廖翠鳳對他情有獨鍾、矢誌不移。廖母甚至提醒她林家清貧,但廖翠鳳說:“窮有什麽關係?”
廖翠鳳是塵世女子,內心清明,又張弛有度。林語堂也說,自己要的不是什麽才女,隻是一個心意安穩能與之攜手到老的賢妻良母。廖翠鳳就是。無論你有多好,世上總有一個人不愛你。無論你有多差,世上也總有一個人戀慕你。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最重要最美妙的。
憶及當年婚事,林語堂說:“婚禮是在一個英國的聖公會舉行的。我要到新娘家‘迎親’……舉行婚禮時,我和伴郎談笑甚歡,因為婚禮也不過是個形式而已。為了表示我對婚禮(這種形式)的輕視,後來在上海時,我取得妻子的同意,把婚書付之一炬。我說:‘把婚書燒了吧,因為婚書隻有離婚時才用得著。’”
真是浪漫。
林語堂還說:“婚姻就像穿鞋子,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腳了”。婚姻之道,林語堂大約最是精曉。他英姿颯爽,盛名在外,卻從不曾有風流際遇,與夫人一相伴便是一輩子。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廖翠鳳幸運,她遇見了林語堂。
說的真是好。婚姻這件事,我不曾經曆,也不打算經曆。但說不定,哪日遇見某個好女子,知心知意,看著便就覺得是不應該錯過的,也就與之遠居相伴,結婚生子,過完這輩子了。
林語堂這樣評價自己的婚姻--“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由結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而發展的。我們年齡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東西。”
七年之後,夫妻二人重返廈門。1926年的夏天,他應廈門大學林文慶校長之邀,到廈門大學籌辦國學研究院。夫妻二人重居鼓浪嶼廖宅。隻是遺憾,雖對這方水土眷戀頗深,卻終究是情深緣淺,不足半年,不得不因學校教師派別之爭再次離開。
而今,廖宅與林語堂已去八十載。是老舊又悲傷。林語堂不曾細寫過廖宅,隻是在與妻子結婚五十周年紀念日時,送給了妻子一枚胸章,上麵刻寫著一首題為《老情人》的詩: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淒淒。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青山美人兩依依。舊人舊物皆已不在,但舊情舊愛從未離開。前些時日,從熟識的出版方那邊購得一套林語堂精裝典藏文集。封麵素淨大氣,至為典雅。我讀書不足夠,依然求書若渴。讀到這一句時,我仿佛又看見這年盛夏我獨坐廖宅門前,享受一杯咖啡的下午茶。
你說:
如果我會愛真、愛美,
那就是因為,
我愛那些青山的緣故了。
林語堂曾在這裏。
而今,這裏是滄桑了。綠樹蔽日,斑駁無依。年久失修,如落魄的故人。安靜,又沉悶。一如這庸常的生活裏許多漫不經心的空洞時辰。坐在廖宅門口的寬闊石階上,我忽然想起趙薇。那年,她已出落得頗有內蘊,電視劇《京華煙雲》裏的木蘭,也是活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林語堂自己對《京華煙雲》的定位是:“(它)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讚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隻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裏,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
其實,他在意的就隻是
--
活,活著,活下去。
這件事。
1895年,林語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十歲,來到鼓浪嶼,在養元小學就讀,後升入潯源書院。十七歲,到上海讀大學。林語堂說,“我與西洋生活初次的接觸是在廈門。我所記得的是傳教士和戰艦,這兩分子輪流威嚇我和鼓舞我。”
在鼓浪嶼的年少生活,使林語堂有了開闊的眼界和心胸。雖然耀武揚威的外國人也給林語堂留下了惡劣的印象。林語堂說,“我們人人對於外國人都心存畏懼。……外國的商人,頭戴白通帽,身坐四人轎,隨意可足踢或拳打我們赤腳頑童。”
在上海,林語堂就讀於聖約翰大學。後來,迴廈門娶妻不久,便攜妻子一同赴美深造。在與妻子結識之前,林語堂也曾曆經一二女子。當中便有廈門巨富的千金小姐陳錦端。隻是林家清貧,眼界勢利的陳父硬生生阻斷了這一段姻緣。
廖宅庭院裏有數株高大白玉蘭。玉蘭之香,如同老酒,深沉,迷醉。令人心悅。林語堂就是在這裏結婚的。妻子是廖家二小姐,廖翠鳳。雖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完成了婚姻這樁事情,之於他而言,也算是草率了,但其人謙恭有禮,待人待事,態度皆好端正。
林語堂之慧根,常人不能及。他擅長發現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瞬間與片段。他有很是美好的愛情觀。與夫人,是先結婚後戀愛。耽於發現婚姻的溫柔、美妙,保持婚姻的忠誠、長久。現下男子,多半不可與之相比。
1919年,1月9日。真是個吉日。仿佛是寓意長久又長久。林語堂與廖翠鳳在教堂舉辦婚禮之後,入廖宅辦了婚宴,是以禮成,做了結發夫妻。倒是之前,林語堂也曾掙紮,並有意拖延婚期,但廖翠鳳對他情有獨鍾、矢誌不移。廖母甚至提醒她林家清貧,但廖翠鳳說:“窮有什麽關係?”
廖翠鳳是塵世女子,內心清明,又張弛有度。林語堂也說,自己要的不是什麽才女,隻是一個心意安穩能與之攜手到老的賢妻良母。廖翠鳳就是。無論你有多好,世上總有一個人不愛你。無論你有多差,世上也總有一個人戀慕你。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最重要最美妙的。
憶及當年婚事,林語堂說:“婚禮是在一個英國的聖公會舉行的。我要到新娘家‘迎親’……舉行婚禮時,我和伴郎談笑甚歡,因為婚禮也不過是個形式而已。為了表示我對婚禮(這種形式)的輕視,後來在上海時,我取得妻子的同意,把婚書付之一炬。我說:‘把婚書燒了吧,因為婚書隻有離婚時才用得著。’”
真是浪漫。
林語堂還說:“婚姻就像穿鞋子,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腳了”。婚姻之道,林語堂大約最是精曉。他英姿颯爽,盛名在外,卻從不曾有風流際遇,與夫人一相伴便是一輩子。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廖翠鳳幸運,她遇見了林語堂。
說的真是好。婚姻這件事,我不曾經曆,也不打算經曆。但說不定,哪日遇見某個好女子,知心知意,看著便就覺得是不應該錯過的,也就與之遠居相伴,結婚生子,過完這輩子了。
林語堂這樣評價自己的婚姻--“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由結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而發展的。我們年齡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東西。”
七年之後,夫妻二人重返廈門。1926年的夏天,他應廈門大學林文慶校長之邀,到廈門大學籌辦國學研究院。夫妻二人重居鼓浪嶼廖宅。隻是遺憾,雖對這方水土眷戀頗深,卻終究是情深緣淺,不足半年,不得不因學校教師派別之爭再次離開。
而今,廖宅與林語堂已去八十載。是老舊又悲傷。林語堂不曾細寫過廖宅,隻是在與妻子結婚五十周年紀念日時,送給了妻子一枚胸章,上麵刻寫著一首題為《老情人》的詩: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淒淒。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青山美人兩依依。舊人舊物皆已不在,但舊情舊愛從未離開。前些時日,從熟識的出版方那邊購得一套林語堂精裝典藏文集。封麵素淨大氣,至為典雅。我讀書不足夠,依然求書若渴。讀到這一句時,我仿佛又看見這年盛夏我獨坐廖宅門前,享受一杯咖啡的下午茶。
你說:
如果我會愛真、愛美,
那就是因為,
我愛那些青山的緣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