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們大家下午好,今天咱來談論下王朝的話題。】


    【在古代,華夏大一統的優勢無與倫比,軍事、經濟水平長期處於全球前列,嗯,明朝中後期和清朝除外。】


    朱元璋、朱棣、雍正有點不淡定,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他們大明竟然都開始落後世界了?


    “爹,天幕的出現正是我們的契機,這次絕不能讓大明再落後於世界。”看著老父親臉色不怎麽好看,朱標隻能略加勸慰。


    老朱臉色略緩,微微點頭:“老大,咱是相信你的,有你在咱大明絕不弱於他國。”


    康熙坐在豪華龍椅之上,表情雖沒變化,但雙目之中一抹精光轉瞬即逝。


    【但大一統王朝的極限為唐朝的二百八十九年,似乎三百年是一個循環的終點,沒有任何一個古代王朝可以跨越。】


    許多腐儒對著天幕破口大罵:“妖女胡說,周朝可是八百年,隻有恢複周禮才能長治久安。”


    仿佛聽到他們無能咆哮,秦淩雪繼續說道:


    【當然,有人肯定會說周朝不是八百年嗎?】


    已經讀書讀傻了的儒生們紛紛點頭,‘對啊,周朝才是最好的。’


    而帝王們則是眉頭緊皺,總感覺這裏麵有什麽問題。


    【西周存在275年,而東周早就名存實亡,其並不由一個政權統治,而是好幾個國家之間的混戰。】


    【而且最重要的是,周朝並不能算作封建製王朝,應該是奴隸製王朝。】


    【周王朝表麵上的長命和傳說中田園牧歌的生活,讓很多後人追捧,甚至到了鼓吹的地步,尤其是那些腐儒。


    也不想想,這些腐儒迴到周朝,大概率會成為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甚至是毫無尊嚴的奴隸。】


    【言歸正傳,一個萬朝首先遇到的就是無法避開的‘馬太效應。’】


    古人們:‘????^__^!!!!!!!!’


    【老子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馬太效應即贏家通吃,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方麵(如金錢或名譽)獲得成功或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這就會漸漸導致資源占有的嚴重失衡,而這往往是一個王朝覆滅的開端。


    因為,在通常情況下,當某人或某組織的財富日漸積累時,都促進它獲得信息、調動資源、積累人脈,這些又反過來反哺其財富積累。


    窮人是做加法、富人是做乘法,如果政府毫不幹預,這一過程將無法逆轉。


    而個體占有的資源到達某個成都後,就會產生群體競爭或聚集,以便讓整個國家資源為其服務。


    由於農耕文明的保守性,土地財富往往是王朝最常態化的表現。


    翻開曆史,有四個字始終圍繞著王朝的興衰,那就是:土地兼並。】


    永樂年間,朱棣想起洪武年間那幾個大案,總以為老爹就是為了震懾群臣,自己當了皇帝後才明白,這何嚐不是‘殺富濟貧、抑製兼並。’


    隻是這種靠殺戮解決問題的手段太過暴烈、也絕不長久,“老和尚,朕該如何做才能抑製兼並?”


    身旁的道衍靜靜地坐在那裏,雙手交疊置於膝頭,手指間不時輕輕地摩挲著,仿佛沒有聽見朱棣的詢問。


    朱棣嘴角掛上苦笑微微搖頭,這個和尚遇到難題時總是這般。


    【新王朝建立之時,大多伴隨殘酷的戰爭,隨之而來的是人口大量減少、社會財富重新分配。


    就好比一個擁有一千畝耕地的村子中,經過戰亂後隻剩下十戶人家、五十口人,每人都能分到二十畝土地,隻要努力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好日子。


    經過幾十年的太平盛世,村子人口快速增加到五百人,但土地數量卻沒有多少增長,而每人能分到的土地也僅剩兩畝。


    這裏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古代為什麽大部分農民寧願被地主剝削也不肯去開荒?


    因為開荒還不如躺平,都說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真實情況就是我國是個耕地資源十分稀缺的國家,土地肥沃、接近水源、便於耕種的土地早已開發殆盡。


    而開墾荒地是個巨大工程,這需要耕牛、工具和大量人力,如果僅靠單個家庭需要非常大的支出,在沒有扶持的情況下,也大概需要三到六年才能墾荒成功。】


    洪武年間,朱元璋雙手摩挲著龍椅,迴想起當年父母、兄弟姐妹早亡,自己在農田中用雙手墾荒的場景,眼中流露些許歎惋。


    朝堂中跟隨朱元璋白手起家的淮西勳貴目光灼灼看向端坐龍椅上的男人,就是這個男人帶著他們從屍山血海中打出大大江山,再也不用在蒙元殘暴統治下過著三天餓九頓的生活。


    【然而,更為嚴重的是,土地不僅是生產資料更是最重要的投資品。


    理論上村子裏每個人都有兩畝地,但這隻是理論,因為在這些年中發生太多事情。


    比如李四耕地之時不小心受傷在床上躺了兩年,他不僅不能種地還要買湯藥,家裏已經窮的揭不開鍋,為了活下去隻能將一畝地賣給王五。


    再比如某年村裏發了洪災,張三的田被洪水衝了顆粒無收,飯都吃不上的他也隻好賣一畝地給王五。


    結果幾十年過去,村裏的一千畝地,王五家就獨占三百畝。


    王五有了閑錢,就請先生教兒子讀書,而兒子也很爭氣考中進士。


    後來兒子做了官,老王覺得三百畝地已經配不上自己的名聲,開始和官府勾結,老王每年拿收成的一成去送禮,縣太爺全都笑納。


    有了保護傘,老王開始巧取豪奪,今天霸占劉一家兩分地,明天欺負孫二不識字,在孫二借錢的時候騙他用地來抵押。


    老王說:“你們若想去官府告我就去吧,我上頭有人。”


    又過了幾十年,王家已是當之無愧的大戶人家,村裏一千畝地,他家獨占八百畝,還有兩戶人家占了兩百畝,剩下沒有土地的人家全部給老王家做佃戶。


    王家又有人在朝中做大官,在當地就是土皇帝,從地方官到中央大官沒有王家擺不平的,而這就是地方豪強。】


    【想必各位陛下都很明白這群人有什麽能量,由於皇權不下鄉的政策,他們壓榨百姓、壟斷輿論,甚至能左右當地官府。


    有明一朝,朝堂鬥爭無不圍繞恢複宋朝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甚至是蒙元‘包稅製’開展。


    最終他們贏了,終於把大明玩崩了,轉頭跪迎新主子滿清,還在做著替新主子治理江山、重新騎在農民頭上作威作福的美夢時,他們發現,滿清完全不鳥他們。


    什麽?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包稅製,你怕不是白日夢做久了,想屁吃呢。


    不聽話是吧,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年文字獄,殺到聽話為止。


    還想像明朝那般左右皇權?怕不是活夠了,不行就九族流放寧古塔吧。


    殺光了沒人治理天下?笑話,人家有自己的八旗貴族,害怕你們這些隻知道敲骨吸髓的敗類。


    於是他們剃發易服,或甘願或不願的成為新主子的奴才。】


    “哈哈哈!”在空曠大殿中,崇禎仰天大笑,兩行熱淚順著眼角滑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風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風刀客並收藏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