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割麥子
小小街市早餐鋪,養家又致富 作者:青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他們本著對孫女女兒的信任,加之家裏的銀錢都是她掙的,三人暈乎乎的點頭同意了。
“行,芫丫頭你說行就行,你一向都是有主意的,你說怎麽做就怎麽做,我們都聽你的。”
沒有反駁和質疑,家人一致暖心的支持。
冷芫聽後頗覺鼓舞,一家人都站在她這邊的齊心,令她其實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瞬間就安定了不少。
同時心裏更堅定的要將這件事情給做好,才不辜負家人以及合作夥伴的信任支持。
事情商定好後,冷芫立馬就要付出行動。
她用籃子裝了一些粽子,又包了兩大包的香辣薯片,就同爺爺去了藍村長家裏,想去敲定地基的選址。
藍村長聽說他們要買地基,建工廠,再從村中招人上工。
簡直是驚了一驚又驚了一驚,這可是件大好事啊。
能帶領村民們致富,還能帶領村裏揚名。
就像以瓷器出名的陶景村,便是最好的例子。
家家戶戶都有土窯會燒製瓷器,靠著瓷器揚名、促進商隊往來,生意絡繹不絕。
現下人人提起瓷器、或是要購買瓷器,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陶景村,因此陶景村的家家戶戶、都是靠著做瓷器致富起來的。
若是他們冷戰村,也能靠著冷芫所說的什麽香皂,做出名頭來,那便是第二個陶景村。
到那時家家戶戶都能吃上飽飯,再不會餓著肚子,他這個做村長欣慰的同時,政績上也會有所突破。
就算換言之,冷芫所說的香皂,做不出什麽大的成績來。
可單憑一點,能讓村裏的老百姓閑暇時,掙些工錢補貼家用,那也是好事一樁啊。
因此藍村長當即,就給出了一塊合適地基的位置,並以最優的價格賣給了冷家。
之後第二天親自就跑去了縣衙,一條龍的將契書簽訂給後。
冷芫拿著契書開心不已,了卻一件大事兒,她心下鬆快了不少。
過兩天地裏的冬小麥就能收了,她準備等豐收節過後,就要開始動工建工廠。
天氣越來越熱了,特別到了收麥子這幾日,太陽更是毒的很。
村民們個個戴著草帽,手拿鐮刀弓著腰,在田裏大汗淋漓的割麥子。
天氣就是這樣,天晴出太陽太熱、下雨又怕麥子倒伏泡在水裏。
兩相結合,村民都是日日冒著烈日炎炎,緊趕慢趕的在地裏幹活。
冷家食鋪這幾天放了麥假,沒有營業,嬸子們要迴家割麥子,冷家人亦是如此。
大早起來、天還朦朦亮,冷老爺子就帶著二兒子三兒子,趁著涼快去地裏割麥子。
之後在家做好早飯的張翠娘等人,在家吃過飯後,再把爺仨的早飯帶去地裏,給他們吃。
豐收割麥子是件大事,家家戶戶全家都得上陣。
家裏人一人戴著一個草帽,背著籮筐。拿著鐮刀趕著牛車,浩浩蕩蕩的往田地裏去。
冷家一共八畝田,皆是種上了小麥,冷家成年勞動力,就冷老爺冷恂和張翠娘三人。
至於在冷家養傷的古隱自風兩人,傷沒好全,看著也不像是會幹農活的樣子。
因此就留他們在家喂雞鴨養兔子,以及給後院菜地澆水的活計。
現下天熱,菜園這裏都得早晚各澆一次水,各類蔬菜才不會蔫巴給你看。
八畝田地,在沒有任何機器的輔助下,估計得收個三四天。
一家人到了田地後分了一下工,冷老爺子冷恂張翠娘三人負責割麥子。
家裏的兩輛牛車,冷懷和冷蒼各趕著一輛,負責將割好的小麥裝車,以及運送到曬穀場。
冷愫冷芫兩人,也負責幫忙裝車,再兼顧燒茶送水做飯的任務。
冷芪冷荷這兩個小的,就負責著撿拾掉落的麥穗。
農民種地不容易,粒粒皆辛苦,哪是一粒糧食也不舍得浪費。
一家人幹的熱火朝天,一輛牛車上的麥子裝滿後,冷懷和冷芫利索的用麻繩固定好。
最後兩人坐上牛車,趕著往村裏的曬穀場而去。
村裏的曬穀場很大,各家各戶分的都有區域,冷家是靠外圍的,來去很是方便。
牛車趕到後,兩人又利索地跳下了牛車,解開麻繩後,便將麥子卸下鋪在曬穀場,之後再統一的脫粒。
兩人卸完後,遠遠的就見著,劉嬸子和兒子戰江,合力推著裝滿麥子的獨輪車往曬穀場而來。
獨輪車,不如牛車輕便,也沒牛車拉的多,很是費力,但是卻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用具,因為不是誰家都能買的起牛車的。
早幾天前,就有好些村民,上門向冷家借用牛車。
有的是想借牛車拉麥子,有的是想借牛耕地,反正是絡繹不絕。
冷老爺子心疼自家的牛,卻也不能不顧及村裏人。
因此隻含糊著說,等自家的用完後,再給借出去。
“喲,懷哥兒,芫丫頭呀。”
劉嬸子見著他們,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笑著給他們打招唿。
“累不累,瞧這小臉都曬得通紅了。”
即便戴著草帽,也遮不住悶熱的天氣,每個人身上都是汗流浹背,臉頰紅紅的。
“沒事兒,嬸子、戰江哥,我們先迴地裏了。”
卸好麥子,兩人爬上了牛車,又往地裏趕。
如此忙碌了一整天,待到第二天半晌午時。
這天氣熱的就有些不正常,有經驗的老人,察覺出這是大雨來的前兆。
村民一聽,紛紛加快割麥子的速度。
風調雨順一年,好不容易等到麥子成熟,就能豐收時,可不能再讓大雨給糟蹋了。
家家戶戶雖緊趕慢趕,飯還是要吃的。
因此眼看的時間差不多了,冷愫冷芫姑侄倆就拎著水罐子迴家做飯。
天氣炎熱,昨天幹了一天的活,迴家吃飯都沒有胃口。
所以冷芫今天就想做些,清涼爽口的涼皮吃。
菜園裏鮮嫩欲滴的黃瓜,她摘了半籮筐,之後放在井水給裏冰著。
之後她和麵開始洗麵筋,這個過程複雜費時間。
冷愫就趁著這個時間,燒了好幾鍋的薄荷水,盛進瓦罐裏放涼,帶去地裏喝。
這天氣熱、出汗多,為防中暑,薄荷水是萬萬不能斷的。
“行,芫丫頭你說行就行,你一向都是有主意的,你說怎麽做就怎麽做,我們都聽你的。”
沒有反駁和質疑,家人一致暖心的支持。
冷芫聽後頗覺鼓舞,一家人都站在她這邊的齊心,令她其實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瞬間就安定了不少。
同時心裏更堅定的要將這件事情給做好,才不辜負家人以及合作夥伴的信任支持。
事情商定好後,冷芫立馬就要付出行動。
她用籃子裝了一些粽子,又包了兩大包的香辣薯片,就同爺爺去了藍村長家裏,想去敲定地基的選址。
藍村長聽說他們要買地基,建工廠,再從村中招人上工。
簡直是驚了一驚又驚了一驚,這可是件大好事啊。
能帶領村民們致富,還能帶領村裏揚名。
就像以瓷器出名的陶景村,便是最好的例子。
家家戶戶都有土窯會燒製瓷器,靠著瓷器揚名、促進商隊往來,生意絡繹不絕。
現下人人提起瓷器、或是要購買瓷器,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陶景村,因此陶景村的家家戶戶、都是靠著做瓷器致富起來的。
若是他們冷戰村,也能靠著冷芫所說的什麽香皂,做出名頭來,那便是第二個陶景村。
到那時家家戶戶都能吃上飽飯,再不會餓著肚子,他這個做村長欣慰的同時,政績上也會有所突破。
就算換言之,冷芫所說的香皂,做不出什麽大的成績來。
可單憑一點,能讓村裏的老百姓閑暇時,掙些工錢補貼家用,那也是好事一樁啊。
因此藍村長當即,就給出了一塊合適地基的位置,並以最優的價格賣給了冷家。
之後第二天親自就跑去了縣衙,一條龍的將契書簽訂給後。
冷芫拿著契書開心不已,了卻一件大事兒,她心下鬆快了不少。
過兩天地裏的冬小麥就能收了,她準備等豐收節過後,就要開始動工建工廠。
天氣越來越熱了,特別到了收麥子這幾日,太陽更是毒的很。
村民們個個戴著草帽,手拿鐮刀弓著腰,在田裏大汗淋漓的割麥子。
天氣就是這樣,天晴出太陽太熱、下雨又怕麥子倒伏泡在水裏。
兩相結合,村民都是日日冒著烈日炎炎,緊趕慢趕的在地裏幹活。
冷家食鋪這幾天放了麥假,沒有營業,嬸子們要迴家割麥子,冷家人亦是如此。
大早起來、天還朦朦亮,冷老爺子就帶著二兒子三兒子,趁著涼快去地裏割麥子。
之後在家做好早飯的張翠娘等人,在家吃過飯後,再把爺仨的早飯帶去地裏,給他們吃。
豐收割麥子是件大事,家家戶戶全家都得上陣。
家裏人一人戴著一個草帽,背著籮筐。拿著鐮刀趕著牛車,浩浩蕩蕩的往田地裏去。
冷家一共八畝田,皆是種上了小麥,冷家成年勞動力,就冷老爺冷恂和張翠娘三人。
至於在冷家養傷的古隱自風兩人,傷沒好全,看著也不像是會幹農活的樣子。
因此就留他們在家喂雞鴨養兔子,以及給後院菜地澆水的活計。
現下天熱,菜園這裏都得早晚各澆一次水,各類蔬菜才不會蔫巴給你看。
八畝田地,在沒有任何機器的輔助下,估計得收個三四天。
一家人到了田地後分了一下工,冷老爺子冷恂張翠娘三人負責割麥子。
家裏的兩輛牛車,冷懷和冷蒼各趕著一輛,負責將割好的小麥裝車,以及運送到曬穀場。
冷愫冷芫兩人,也負責幫忙裝車,再兼顧燒茶送水做飯的任務。
冷芪冷荷這兩個小的,就負責著撿拾掉落的麥穗。
農民種地不容易,粒粒皆辛苦,哪是一粒糧食也不舍得浪費。
一家人幹的熱火朝天,一輛牛車上的麥子裝滿後,冷懷和冷芫利索的用麻繩固定好。
最後兩人坐上牛車,趕著往村裏的曬穀場而去。
村裏的曬穀場很大,各家各戶分的都有區域,冷家是靠外圍的,來去很是方便。
牛車趕到後,兩人又利索地跳下了牛車,解開麻繩後,便將麥子卸下鋪在曬穀場,之後再統一的脫粒。
兩人卸完後,遠遠的就見著,劉嬸子和兒子戰江,合力推著裝滿麥子的獨輪車往曬穀場而來。
獨輪車,不如牛車輕便,也沒牛車拉的多,很是費力,但是卻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用具,因為不是誰家都能買的起牛車的。
早幾天前,就有好些村民,上門向冷家借用牛車。
有的是想借牛車拉麥子,有的是想借牛耕地,反正是絡繹不絕。
冷老爺子心疼自家的牛,卻也不能不顧及村裏人。
因此隻含糊著說,等自家的用完後,再給借出去。
“喲,懷哥兒,芫丫頭呀。”
劉嬸子見著他們,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笑著給他們打招唿。
“累不累,瞧這小臉都曬得通紅了。”
即便戴著草帽,也遮不住悶熱的天氣,每個人身上都是汗流浹背,臉頰紅紅的。
“沒事兒,嬸子、戰江哥,我們先迴地裏了。”
卸好麥子,兩人爬上了牛車,又往地裏趕。
如此忙碌了一整天,待到第二天半晌午時。
這天氣熱的就有些不正常,有經驗的老人,察覺出這是大雨來的前兆。
村民一聽,紛紛加快割麥子的速度。
風調雨順一年,好不容易等到麥子成熟,就能豐收時,可不能再讓大雨給糟蹋了。
家家戶戶雖緊趕慢趕,飯還是要吃的。
因此眼看的時間差不多了,冷愫冷芫姑侄倆就拎著水罐子迴家做飯。
天氣炎熱,昨天幹了一天的活,迴家吃飯都沒有胃口。
所以冷芫今天就想做些,清涼爽口的涼皮吃。
菜園裏鮮嫩欲滴的黃瓜,她摘了半籮筐,之後放在井水給裏冰著。
之後她和麵開始洗麵筋,這個過程複雜費時間。
冷愫就趁著這個時間,燒了好幾鍋的薄荷水,盛進瓦罐裏放涼,帶去地裏喝。
這天氣熱、出汗多,為防中暑,薄荷水是萬萬不能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