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上桌時,眾人光瞧就已是食欲大發。


    特別是、眼見著姐弟幾人搗鼓了四五日,現下終於見著冷芫所說的豆芽時,家裏人均是好奇不已。


    “這就是豆芽?”


    張翠娘左瞧右看,隻覺像菜苗種子。


    “瞧著水潤潤的還怪有食欲呢。”


    冷蒼很給妹妹麵子,率先夾了一筷子入口。


    “味道怎麽樣?”


    其他人好奇不已,都緊緊盯著他的麵部表情。


    “好吃好吃!”


    冷蒼瘋狂點頭,奈何貧瘠的知識,令他想不到什麽形容詞。


    隻道:“好吃好吃,好香好脆!”


    眾人見此,皆是紛紛下筷,隨即均是眼睛一亮,才不過一會,滿滿一大盤的豆芽炒雞蛋、豆芽野雞湯就一掃而空。


    意猶未盡的吃完後,冷老爺子還在不停的感歎。


    “真是沒想到啊,活了大半輩子,竟從沒想過、不用田地,就隻單用水便能種出這麽好吃的菜!”


    “是啊,誰能想到水裏竟能種菜。”


    生豆芽的過程中、冷恂是參與者,因此他忍不住暢想著。


    “若是以後的蔬菜糧食都種在水裏,是不是就不用花那麽多銀錢,去買上等的良田。”


    冷芫在旁聽了,很想告訴她爹,他說的這種種稙方法,多年後肯定會實現、並且還是大規模的實現,不過她也就隻是在心裏想想。


    飯後、見家裏人對豆芽的一致好評,冷芫便提出了、自己提前想好的規劃。


    “進城賣菜?”


    冷懷首先出聲,周正的小臉蛋上、滿是不符合年紀的擔憂。


    “這能賣出去嗎,人家會不會沒見過豆芽,不敢吃?”


    冷恂麵露擔憂,“咱們也沒做過生意,又不知道行情,天又這麽冷、這豆芽出去擺攤,都該凍壞了吧!”


    豆芽個個長的鮮潤飽滿,光瞧著就是不好存放。


    冷恂說的有道理,但冷芫卻有應對,“爺爺、爹娘小叔小姑,我且問你們、這個豆芽好吃嗎?”


    見眾人連連點頭,冷芫又道:“賣吃食、就講究一個好吃。


    隻要這個東西好吃,還愁賣不出去嗎。


    至於行情市場,我們豆芽是獨一份,自己就可以劈開一條新路!”


    之後冷芫又就成本、定價等等,展開了一係列的討論,最後一家人被她舌燦蓮花的口才、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開玩笑,前世跟各類菜販商販殺價的口才,那可不是白練的。


    待到第二天一早,冷老爺子帶著小兒子大孫子以及冷芫,各背著籮筐裏的豆芽、坐在進城的牛車上時。


    都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不知不覺間、竟點頭同意進城做生意了。


    “芫姐兒,當真有把握能賣出去?”


    農家人、都沒做過什麽生意,最多也就是些賣雞蛋換鹽,因此便有些惴惴不安。


    冷芫堅定點頭,“買賣為一題,需求和購買同理。


    我敢保證,隻要有人嚐過我們的豆芽,又有購買蔬菜的需求,定然有多數首選是豆芽!”


    上次她進城,就特意留意了這個時代、冬日裏的蔬菜種類。


    冬日農家除了蘿卜白菜,也就少許的韭菜。當然有錢有權人家,或許除外。


    有句詞是這樣說的,十月都人家旨蓄,霜菘雪韭冰蘆菔。


    而霜菘雪韭冰蘆菔,即是大白菜、韭菜和蘿卜。


    如此看來,豆芽還是有占得一席地的可能。


    牛車晃晃悠悠進城後,爺孫幾人背著籮筐下車,冷芫便直奔東安大街而去。


    上次那個如意閣的小夥計說過,東安大街上的酒樓飯館多,想必豆芽便能在那裏找到銷路。


    相比起不固定的擺攤,找個能長期合作的固定商,才能省時省力。


    有了上次賣蛤蜊油的經驗,這次冷芫學聰明了。


    她不再迷茫上門推銷,而是將幾個規模大些的酒樓飯館的客流、迎來送往的方式,都大概的看看,等想比較後,這才選中了一家酒樓。


    “芫姐兒,咱這是要去哪家?可是生意最好的天香樓。”


    見孫女一直在幾家門前打量,冷老頭子看出了些門道。


    “不去天香樓。”


    冷芫搖頭,“天香樓賓客盈門,乃有北城縣第一酒樓之名。


    若是能打上交道,定然是極好的。


    可咱們初來乍到,未必能被他們看上。


    即便能被看上,再他們看來也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並不會上心,乃至借機壓價。


    與其迎難而上,不如找個有把握的,相輔相成才是長久之道。”


    旁邊的冷懷雖不太懂,卻聽的連連點頭,小臉上滿是崇拜之意。


    “那芫姐兒,咱們是去哪家酒樓?”


    “仙居閣。”


    冷芫郎聲開口、小手一指。


    仙居閣的生意雖然沒有天香樓的好,但冷芫發現仙居閣裏有一善舉。


    那便是仙居閣裏、設有一個免費的茶水攤子。


    若是夏日裏來、能領碗涼茶,寒冬裏則是一碗熱茶,無論窮富、店裏的小夥計,都是一視同仁的招待。


    聽人說是仙居閣的東家,年輕時跟隨隊外出遊玩,卻遇劫匪,同行人皆被打傷,貨物銀錢全被搶了去。


    就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卻又遇大雨滂礴。


    一行人艱難的狼狽前行,卻在一戶農家、得到了最善意的幫助。


    那戶農家雖然很是窮苦,但也大方的供給他們避雨的地方,以及暖身暖心的熱雞蛋湯。


    這才得以讓他們一行人,堅持到目的地。


    雪中送炭中的一點溫暖,能讓人長久的銘記不忘。


    後來仙居閣的老板,還備了厚禮,親自迴去感謝那戶農家。


    但那戶農家卻驚訝不已、小小善舉、他們本就沒想過要什麽迴報。


    所以他們並未收取錢財,隻家裏的老者說了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錢財總有花完的時候,若是真要感謝,不如給他兒子介紹個活計做。


    仙居閣的老板細問下才得知,老者的兒子本是個廚子,手藝頗好、時運卻不濟。


    在原先做工的主家裏,被人陷害卻辯駁無門,直至的鬧沸沸揚揚,沒人再敢用他。


    老者兒子的好手藝,他是見識過的,那碗熱騰騰的雞蛋湯,可是令他迴味悠長。


    所以仙居閣的老板氣憤聽完後,大手一揮豪擲千銀,至此仙居閣便在北城縣拔地而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小街市早餐鋪,養家又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鵝並收藏小小街市早餐鋪,養家又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