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所言,竟與眾人預期相去甚遠,這突如其來的轉折令滿朝文武一時愣住,啞口無言。
長孫無忌此刻亦急切地望向杜如晦,心中滿是驚愕。他不解,為何杜如晦會在這一刻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
房玄齡更是瞠目結舌,看向杜如晦的目光中充滿了疑惑與不解。他一直以為杜如晦會選擇置身事外,專心輔佐仙帝李世民,遠離那些皇家權力爭奪的漩渦。然而杜如晦此舉,無疑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
李世民的眼眸深處閃過一絲驚訝,他感到自己的心境仿佛跟不上這群大臣們瞬息萬變的態勢,他們的舉動如同天上的風雲變幻,令人捉摸不定,實乃恐怖至極。
李承乾的眼神瞬間失去了光彩,他最後的指望似乎也隨之破滅。
“微臣之言或許觸犯天條,但卻關乎大唐江山社稷,關乎億萬黎民百姓。太子李承乾平日裏遊戲人間,竟包藏孌童,玷汙皇家威嚴。他更是栽贓朝廷重臣,常言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庶民當誅,難道太子之位便可免於律法製裁麽?”
杜如晦深深一拜,言語之中盡顯決絕與堅毅,仿佛已做好為大唐江山舍身取義的準備。
李滄浪聽聞杜如晦此言,不禁搖頭暗歎,這些老狐狸果真是深思熟慮、權謀深厚啊!
“庶民誣陷朝廷重臣,確屬死罪無疑。然而太子李承乾身份尊崇,豈能與庶民相提並論?故唯有剝奪太子之位,方能彰顯律法公正。”
杜如晦此語,猶如銅牆鐵壁,無懈可擊。
李承乾聽罷,背脊瞬間冒出一陣冷汗,他實在不明白為何杜如晦比長孫無忌更為狠辣。
杜如晦講畢,便毅然矗立在朝堂中央。此刻的朝堂之上,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並立,均是大唐文臣中的支柱人物,位高權重。
李世民望著眼前的三位重臣,心頭愁緒萬千,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
杜如晦多年來深受疾病困擾,多方尋醫問藥,始終未能痊愈。他深知李滄浪有一雙妙手,能生死人肉白骨,於是便打算借助此事,請求李滄浪出手相助。
在他看來,李滄浪必然對太子李承乾的誣陷懷恨在心,倘若能夠成功扳倒太子,李滄浪必會心滿意足。屆時,他再以治病為由懇求李滄浪,料想李滄浪定會應允。
因此,杜如晦決定在這把火燒向李承乾的柴堆上,再添幾把猛火。
“朕身心疲憊,今日朝議到此為止吧。”
李世民沉默良久,最終隻能這般說道。身邊的太監似乎早已洞察聖意,立刻高唿:“退朝!”
李世民未待太監攙扶,便徑自離開了高台,直奔後宮而去。朝中群臣紛紛歎息,今日這壓抑的氛圍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長孫大人,何至於此?”
見父皇離去,李承乾立刻朝著長孫無忌疾步而去。以往他總是親切地稱長孫無忌為舅舅,但從今日起,他恐怕再也不會承認這個舅舅的身份了。
因為長孫無忌竟然當眾站出來,欲剝奪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殿下,請您冷靜些!”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氣勢洶洶地衝過來,忙舉手示意,並大聲喝止。早已等候在一旁的金吾衛迅速上前維持秩序,這些都是李世民事先安排好的,以防萬一李承乾失控。
“長孫大人,你為何突然變卦?前幾日你還對我許諾得好好的,為何今日就翻臉不認人了呢?”
盡管已被金吾衛阻隔在外,李承乾仍憤怒地質問著長孫無忌。
李承乾百思不得其解,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最後背叛他的竟是他最信賴的舅舅!
“太子殿下,老夫這麽做,其實是為了您好啊,還請您多多體諒!”
長孫無忌悠悠地說完這句話,便像兔子一般迅速逃離了太極殿。
李承乾在太極殿內連連跺腳,憤慨不已。他實在無法接受長孫無忌口中所謂的“為你好”。
周圍的朝臣們聽到這句話,不由得哄笑起來,都覺得長孫無忌此言太過滑稽。
李滄浪瞥了一眼頹唐的李承乾,搖了搖頭,轉身朝殿外走去。他該迴家了。這個曾經的大唐太子,如果安安穩穩做個太子,何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真是可悲啊!
……
李世民離開早朝後,滿腔怒火地來到了立政殿。長孫皇後很少見到李世民如此憤怒,趕忙命宮女奉茶,並親自為李世民按摩肩膀。
“陛下這是怎麽了?為何如此生氣?”
長孫皇後輕聲問道。
“還不是因為你那個好哥哥!”
李世民沒好氣地迴答。
“我的哥哥?”
長孫皇後滿臉驚訝,她知道自己的兄長長孫無忌行事謹慎,說話有度,斷不至於惹得陛下如此動怒。
在仙凡交織的世界之中,長孫皇後心神震動,難以置信地道:“尊夫,你可曾聽說?今日早朝之上,我兄長竟然提議廢黜太子李承乾的儲君之位!”
李世民麵帶慍色,憤然迴應:“豈有此理!竟有此事?廢太子,這可不是兒戲般輕易提及之事。”
“廢太子?”長孫皇後震驚不已,身為天命仙族的她深知此舉非同小可,更何況當今太子李承乾還是她的親侄子。她一時之間陷入了迷茫,無法理解自己那位兄長長孫無忌為何會有這樣的驚人之舉。
李世民見長孫皇後滿臉疑惑,便一邊品茗一邊詳細敘述了早朝上的經過。平日裏,長孫皇後雖置身於修煉與世俗之外,但對於今日這般關乎宗族命運的重大事件,她不得不傾聽並深思熟慮。
聽完李世民的講述,長孫皇後更是感到匪夷所思,她深知長孫無忌絕不會無緣無故做出這樣的決策,背後必定隱藏著深遠的利益糾葛!
“尊夫,依妾之見,長孫大人與杜大人既然敢於提出廢太子的建議,必然是有所籌謀。尊夫應召他們進宮,詳加詢問,以便作出明智的選擇。”
長孫皇後微施禮節,如是建議。李世民聞此言,微微點頭,此時他的思緒猶如翻江倒海,難以抉擇。
當下最佳之策便是傳令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進宮赴甘露殿,共同商討此事。同時,李世民亦急於了解這兩位重臣為何突然提出廢太子的主張。
“那就照皇後之意行事!”李世民緊皺的眉頭略微舒展開來,隨即下令身邊的仙侍去傳喚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進宮。
“尊夫,仙宮之內,女子不宜幹預朝政,這是您的教誨啊!”長孫皇後聽罷,不禁心頭一顫。
李世民見狀,淡然一笑:“不錯,這一切皆出於朕的意願。”
……
早朝時分的劍拔弩張,如同一股無形的壓力彌漫在整個長安仙都。表麵上,這座城市依舊繁華喧囂,然而在這平靜之下,卻暗藏著幾股洶湧澎湃的勢力暗流。
李滄浪,這位身負仙緣的青年,敏銳地感受到了這些暗流與自身似乎有所關聯。他心想:長孫老頭兒如今要廢黜李承乾,莫不是想讓自己接掌太子之位?可我和他並無交集,長孫無忌又何必為我冒險做出這樣的提議呢?除非他看中了我的修為與智略,被我深深折服?
行走在返迴臥龍仙觀的路上,李滄浪不斷揣摩著早朝時的緊張氣氛,大致推測出了些許端倪。對於長孫無忌態度的突變,他仍感好奇不已。
盡管不清楚長孫無忌的真實意圖,李滄浪依然保持著應有的冷靜,決定以不變應萬變,靜待事態發展。
……
甘露殿內,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著眼前的長孫無忌與杜如晦,淡然一笑:“二位愛卿,在今日早朝之上,可是給朕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啊。”
“不敢,不敢!”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連忙搖頭否認,他們怎敢承認自己在早朝上公然挑戰皇帝的權威。
“罷了,你們為何堅持要廢黜李承乾的儲君之位呢?”李世民見二人不肯坦誠相告,索性直截了當地追問。
長孫無忌猶豫片刻,緩緩開口:“尊上,早朝之時,臣已言明,此舉全是為了我大唐仙域的長遠繁榮啊!”
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而杜如晦卻毫無察覺,緊跟其後附和道:“臣與長孫大人誌同道合,皆為大唐仙域考慮。太子殿下實在難堪重任,故臣等唯有冒死進諫。”
李世民徹底無奈,沒想到這兩人到現在還不願吐露真心話。
“既然你們堅持要廢黜李承乾,那麽在他之後,又該由何人繼承儲君之位呢?”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始終不願透露真實意圖,李世民隻好退一步,從另一個角度繼續追問。
“其實論文治武功,武王李滄浪無疑是最佳的儲君人選。隻可惜,他並非朕的親子。”長孫無忌望著李世民,語氣平淡地說道。
此言一出,杜如晦不由得身形一晃,顯然被嚇得不輕。在他看來,李滄浪雖姓李,卻並非李唐皇室血脈,僅是一名異姓王。因此,讓異姓王成為儲君,簡直是大逆不道!
長孫無忌竟敢公然提出這樣的建議,這讓杜如晦覺得李世民必然勃然大怒,並對長孫無忌嚴懲不貸。然而,李世民並未發怒,而是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自然知曉李滄浪乃他的親子,若讓親子成為儲君,本是順理成章之事。再者,相較於李承乾與李滄浪的文治武功,李滄浪的確更勝一籌。
此刻,李世民想起了當年自己與李建成的往事,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長孫無忌此刻亦急切地望向杜如晦,心中滿是驚愕。他不解,為何杜如晦會在這一刻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
房玄齡更是瞠目結舌,看向杜如晦的目光中充滿了疑惑與不解。他一直以為杜如晦會選擇置身事外,專心輔佐仙帝李世民,遠離那些皇家權力爭奪的漩渦。然而杜如晦此舉,無疑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
李世民的眼眸深處閃過一絲驚訝,他感到自己的心境仿佛跟不上這群大臣們瞬息萬變的態勢,他們的舉動如同天上的風雲變幻,令人捉摸不定,實乃恐怖至極。
李承乾的眼神瞬間失去了光彩,他最後的指望似乎也隨之破滅。
“微臣之言或許觸犯天條,但卻關乎大唐江山社稷,關乎億萬黎民百姓。太子李承乾平日裏遊戲人間,竟包藏孌童,玷汙皇家威嚴。他更是栽贓朝廷重臣,常言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庶民當誅,難道太子之位便可免於律法製裁麽?”
杜如晦深深一拜,言語之中盡顯決絕與堅毅,仿佛已做好為大唐江山舍身取義的準備。
李滄浪聽聞杜如晦此言,不禁搖頭暗歎,這些老狐狸果真是深思熟慮、權謀深厚啊!
“庶民誣陷朝廷重臣,確屬死罪無疑。然而太子李承乾身份尊崇,豈能與庶民相提並論?故唯有剝奪太子之位,方能彰顯律法公正。”
杜如晦此語,猶如銅牆鐵壁,無懈可擊。
李承乾聽罷,背脊瞬間冒出一陣冷汗,他實在不明白為何杜如晦比長孫無忌更為狠辣。
杜如晦講畢,便毅然矗立在朝堂中央。此刻的朝堂之上,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並立,均是大唐文臣中的支柱人物,位高權重。
李世民望著眼前的三位重臣,心頭愁緒萬千,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
杜如晦多年來深受疾病困擾,多方尋醫問藥,始終未能痊愈。他深知李滄浪有一雙妙手,能生死人肉白骨,於是便打算借助此事,請求李滄浪出手相助。
在他看來,李滄浪必然對太子李承乾的誣陷懷恨在心,倘若能夠成功扳倒太子,李滄浪必會心滿意足。屆時,他再以治病為由懇求李滄浪,料想李滄浪定會應允。
因此,杜如晦決定在這把火燒向李承乾的柴堆上,再添幾把猛火。
“朕身心疲憊,今日朝議到此為止吧。”
李世民沉默良久,最終隻能這般說道。身邊的太監似乎早已洞察聖意,立刻高唿:“退朝!”
李世民未待太監攙扶,便徑自離開了高台,直奔後宮而去。朝中群臣紛紛歎息,今日這壓抑的氛圍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長孫大人,何至於此?”
見父皇離去,李承乾立刻朝著長孫無忌疾步而去。以往他總是親切地稱長孫無忌為舅舅,但從今日起,他恐怕再也不會承認這個舅舅的身份了。
因為長孫無忌竟然當眾站出來,欲剝奪他的太子之位!
“太子殿下,請您冷靜些!”
長孫無忌見李承乾氣勢洶洶地衝過來,忙舉手示意,並大聲喝止。早已等候在一旁的金吾衛迅速上前維持秩序,這些都是李世民事先安排好的,以防萬一李承乾失控。
“長孫大人,你為何突然變卦?前幾日你還對我許諾得好好的,為何今日就翻臉不認人了呢?”
盡管已被金吾衛阻隔在外,李承乾仍憤怒地質問著長孫無忌。
李承乾百思不得其解,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最後背叛他的竟是他最信賴的舅舅!
“太子殿下,老夫這麽做,其實是為了您好啊,還請您多多體諒!”
長孫無忌悠悠地說完這句話,便像兔子一般迅速逃離了太極殿。
李承乾在太極殿內連連跺腳,憤慨不已。他實在無法接受長孫無忌口中所謂的“為你好”。
周圍的朝臣們聽到這句話,不由得哄笑起來,都覺得長孫無忌此言太過滑稽。
李滄浪瞥了一眼頹唐的李承乾,搖了搖頭,轉身朝殿外走去。他該迴家了。這個曾經的大唐太子,如果安安穩穩做個太子,何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真是可悲啊!
……
李世民離開早朝後,滿腔怒火地來到了立政殿。長孫皇後很少見到李世民如此憤怒,趕忙命宮女奉茶,並親自為李世民按摩肩膀。
“陛下這是怎麽了?為何如此生氣?”
長孫皇後輕聲問道。
“還不是因為你那個好哥哥!”
李世民沒好氣地迴答。
“我的哥哥?”
長孫皇後滿臉驚訝,她知道自己的兄長長孫無忌行事謹慎,說話有度,斷不至於惹得陛下如此動怒。
在仙凡交織的世界之中,長孫皇後心神震動,難以置信地道:“尊夫,你可曾聽說?今日早朝之上,我兄長竟然提議廢黜太子李承乾的儲君之位!”
李世民麵帶慍色,憤然迴應:“豈有此理!竟有此事?廢太子,這可不是兒戲般輕易提及之事。”
“廢太子?”長孫皇後震驚不已,身為天命仙族的她深知此舉非同小可,更何況當今太子李承乾還是她的親侄子。她一時之間陷入了迷茫,無法理解自己那位兄長長孫無忌為何會有這樣的驚人之舉。
李世民見長孫皇後滿臉疑惑,便一邊品茗一邊詳細敘述了早朝上的經過。平日裏,長孫皇後雖置身於修煉與世俗之外,但對於今日這般關乎宗族命運的重大事件,她不得不傾聽並深思熟慮。
聽完李世民的講述,長孫皇後更是感到匪夷所思,她深知長孫無忌絕不會無緣無故做出這樣的決策,背後必定隱藏著深遠的利益糾葛!
“尊夫,依妾之見,長孫大人與杜大人既然敢於提出廢太子的建議,必然是有所籌謀。尊夫應召他們進宮,詳加詢問,以便作出明智的選擇。”
長孫皇後微施禮節,如是建議。李世民聞此言,微微點頭,此時他的思緒猶如翻江倒海,難以抉擇。
當下最佳之策便是傳令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進宮赴甘露殿,共同商討此事。同時,李世民亦急於了解這兩位重臣為何突然提出廢太子的主張。
“那就照皇後之意行事!”李世民緊皺的眉頭略微舒展開來,隨即下令身邊的仙侍去傳喚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進宮。
“尊夫,仙宮之內,女子不宜幹預朝政,這是您的教誨啊!”長孫皇後聽罷,不禁心頭一顫。
李世民見狀,淡然一笑:“不錯,這一切皆出於朕的意願。”
……
早朝時分的劍拔弩張,如同一股無形的壓力彌漫在整個長安仙都。表麵上,這座城市依舊繁華喧囂,然而在這平靜之下,卻暗藏著幾股洶湧澎湃的勢力暗流。
李滄浪,這位身負仙緣的青年,敏銳地感受到了這些暗流與自身似乎有所關聯。他心想:長孫老頭兒如今要廢黜李承乾,莫不是想讓自己接掌太子之位?可我和他並無交集,長孫無忌又何必為我冒險做出這樣的提議呢?除非他看中了我的修為與智略,被我深深折服?
行走在返迴臥龍仙觀的路上,李滄浪不斷揣摩著早朝時的緊張氣氛,大致推測出了些許端倪。對於長孫無忌態度的突變,他仍感好奇不已。
盡管不清楚長孫無忌的真實意圖,李滄浪依然保持著應有的冷靜,決定以不變應萬變,靜待事態發展。
……
甘露殿內,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著眼前的長孫無忌與杜如晦,淡然一笑:“二位愛卿,在今日早朝之上,可是給朕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啊。”
“不敢,不敢!”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連忙搖頭否認,他們怎敢承認自己在早朝上公然挑戰皇帝的權威。
“罷了,你們為何堅持要廢黜李承乾的儲君之位呢?”李世民見二人不肯坦誠相告,索性直截了當地追問。
長孫無忌猶豫片刻,緩緩開口:“尊上,早朝之時,臣已言明,此舉全是為了我大唐仙域的長遠繁榮啊!”
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而杜如晦卻毫無察覺,緊跟其後附和道:“臣與長孫大人誌同道合,皆為大唐仙域考慮。太子殿下實在難堪重任,故臣等唯有冒死進諫。”
李世民徹底無奈,沒想到這兩人到現在還不願吐露真心話。
“既然你們堅持要廢黜李承乾,那麽在他之後,又該由何人繼承儲君之位呢?”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始終不願透露真實意圖,李世民隻好退一步,從另一個角度繼續追問。
“其實論文治武功,武王李滄浪無疑是最佳的儲君人選。隻可惜,他並非朕的親子。”長孫無忌望著李世民,語氣平淡地說道。
此言一出,杜如晦不由得身形一晃,顯然被嚇得不輕。在他看來,李滄浪雖姓李,卻並非李唐皇室血脈,僅是一名異姓王。因此,讓異姓王成為儲君,簡直是大逆不道!
長孫無忌竟敢公然提出這樣的建議,這讓杜如晦覺得李世民必然勃然大怒,並對長孫無忌嚴懲不貸。然而,李世民並未發怒,而是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自然知曉李滄浪乃他的親子,若讓親子成為儲君,本是順理成章之事。再者,相較於李承乾與李滄浪的文治武功,李滄浪的確更勝一籌。
此刻,李世民想起了當年自己與李建成的往事,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