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心中滿是疑惑,甚至不知該如何迴應。在這清晨的朝會上,他竟連開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隻能默默在心底向那位權傾一時的舅舅發出無聲的質詢:舅舅,您這是何意?不是昨日還告誡我要忍耐,保全太子之位嗎?難道這一切都是您的計策,先提出廢黜我的提議,以此堵住那些禦史台官員們的悠悠眾口?


    李承乾思緒翻湧,腦海中迅速閃過一個個可能的答案。他深知李滄浪與他舅舅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但對於舅舅突如其來的反轉策略,李泰也是一頭霧水,無法揣摩其深意。


    李滄浪麵帶平靜,仿佛置身太極殿之外,盡管身為武將之首,他更多時候選擇閉目養神,任由朝中文臣武將唇槍舌劍。然而,對於長孫無忌此舉,李滄浪雖感驚訝,卻並未動搖內心。


    李世民再也按捺不住,從龍椅上霍然起身,目光如鷹般緊緊盯著長孫無忌:“無忌,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長孫無忌一夜未眠,夫人多次挑逗也無法令他分心。經過深思熟慮,他終於下定決心,決定押注李滄浪,賭上長孫家族的未來。


    “陛下,懇請您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長孫無忌手持玉笏,再次鄭重其事地請求,聲音比之前更為響亮堅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無人再存疑慮。李承乾臉色鐵青,目光狠狠地瞪著長孫無忌,他真想立刻衝上前去質問這位親舅舅,為何要在朝堂之上這般陷害於他!


    李世民的手指緩緩搭在龍椅扶手上,凝視著長孫無忌,語氣沉重地問道:“齊國公,為何要這樣說?”


    長孫無忌躬身答道:“太子李承乾私下豢養男寵,已嚴重損害皇家尊嚴,理應受到嚴懲。他又誣陷武王殿下,武王屢立戰功,北拒突厥,西破吐穀渾,南征吐蕃,眼看又要蕩平薛延陀,他是我大唐的福將,更是百姓心中的戰神。李承乾如此陷害戰神,又怎能擔當得起大唐太子之責?即便他仍能坐穩太子之位,天下百姓、大唐將士也不會心服口服。若武王真的因此遭誣陷,那將是大唐的一大遺憾,更是國家的不幸!”


    長孫無忌這一席話猶如石破天驚,太極殿內頓時鴉雀無聲,群臣皆屏息聆聽。他將李滄浪捧上了戰神的高度,並指出一旦李承乾真的誣陷成功,將成為千古罪人,連大唐皇帝李世民也無法承受這樣的罪名。


    李承乾怒火中燒,瞪大的雙眼幾乎噴出火來。他怎麽也想不到,昨日還與他推心置腹的親舅舅,竟然會在朝堂之上如此背叛他!


    李泰嘴角微微抽搐,瞥了一眼憤慨不已的大哥李承乾,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未曾與這位親舅舅聯手。他默默地為李承乾祈禱,同時也暗自感歎這位親舅舅下手之狠。


    一直閉目養神的李滄浪這時緩緩睜開眼睛,思索著長孫無忌為何突然變得如此決絕。照理說,以長孫無忌的性格,此刻應當扮演守成者的角色,隻需讓太子李承乾承認錯誤,然後改過自新,李世民斷不會輕易廢黜太子之位。隻要李承乾日後安分守己,太子之位依然非他莫屬,而長孫無忌也能繼續輔佐他登上皇位。


    然而如今長孫無忌卻直截了當地要求廢黜李承乾,且言語犀利,令人震驚。這讓李滄浪頗感費解。


    李世民對此亦感困惑不解。長孫無忌是他特意安排在李承乾身邊,以便教導太子並確保將來順利交接皇位的人選。李世民親身經曆過玄武門之變,深知手足相殘的慘痛教訓,故而在即位之初便與長孫無忌等人達成共識,力求避免類似悲劇重演,確保李承乾能在和平穩定中接過皇位。


    然而此刻長孫無忌的舉動無疑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讓李世民這位皇帝一時之間也陷入了迷茫,不知該如何應對。


    就在李世民驚愕之際,禦史台的官員們卻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紛紛上前附議,要求廢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陛下,微臣懇請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


    ……


    在這修真世界之中,不僅監察使們懷揣此念,便是那些曾伴隨李滄浪一同浴血戰場的武修巨擘們,亦生出了同樣的想法。他們深知李滄浪的實力深不可測,其威能足以撼動天地,被譽為戰神實至名歸。然而,這般的戰神,竟險些因李承乾之事遭受陷害,此等恥辱,他們誓要銘記於心。


    “吾輩李靖,懇請宗主,剝奪李承乾儲君之位!”


    “末將程咬金,懇請宗主,剝奪李承乾儲君之位!”


    “末將尉遲恭,懇請宗主,剝奪李承乾儲君之位!”


    ……


    李泰的眼瞼劇烈顫抖,他萬萬沒想到長孫無忌的一番話語竟產生了如此震撼的效果,幾乎令朝廷半數以上的臣子為之動搖。起初,大家隻是打算讓李承乾受些懲罰,譬如閉關修煉,反省己過。然而此刻,僅僅因長孫無忌幾句激昂之詞,便引來了廢黜儲君這一重罪!


    李承乾麵色慘白,驚恐萬分;李世民的手指緊握,暗自發力,麵對群臣紛紛要求廢黜儲君的聲音,他又能有何作為?


    ......


    長孫無忌察覺到朝堂之上壓抑的氣氛已降至冰點,他微微抬首,望向李世民那銳利的目光,心中不禁苦澀。當他瞥見李承乾瞪大的雙眼,滿是驚懼之色,更是愧疚不已。畢竟,李承乾可是他的親外甥啊!如今,作為舅舅的他,竟然就這樣無情地坑害了自己的親人,實在有違道義。然而,為了長孫家族的利益,舍棄臉麵又有何妨?


    此刻,長孫無忌的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的房玄齡身上。房玄齡身為尚書左仆射,即左丞相,貞觀年間以左為尊,故其地位等同於大丞相,堪稱文臣之首。長孫無忌深知,在這種關鍵時刻,唯有房玄齡出麵發言,方能穩住朝堂上混亂的局麵。


    長孫無忌頻頻向房玄齡示意,然而房玄齡今年雖不過四十出頭,眼神尚且清明,並未忽視長孫無忌的暗示。但他卻選擇視若無睹,心想:長孫無忌你若是尋死,可別拖累我!你連自家親外甥都要坑害,真是可怕!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李滄浪扭頭看向房玄齡,卻發現他竟然閉上了眼睛,仿佛也要效仿自己閉目養神。李世民自然明白今日之事必須妥善處置,否則必會引發大亂。


    “房相,你是我國之宰相,對此事有何見解?”盡管房玄齡閉目不語,李世民仍點了他的名字。


    房玄齡哀歎一聲,他本不想摻和此事,但皇帝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點了他的名。這渾水,他房玄齡真心不願趟!


    事實上,房玄齡隻想一心一意輔佐李世民,至於李世民之後的事宜,他從未多加思索。在他看來,李世民正值壯年,至少還能活個二三十年,哪用得著操那份閑心呢!朝中的許多大臣也都抱有類似的想法。然而今日,在朝會上,長孫無忌公然提出了這個現實問題,迫使大臣們不得不重新審視。


    “陛下!”在眾官員期待的目光下,房玄齡緩緩睜開眼睛,走出隊列,沉聲道:“微臣認為長孫大人所言欠妥,廢黜儲君之舉自古以來牽涉甚廣,實不宜輕易為之。而儲君確有過失,應當嚴懲並加以教導。”


    聽聞房玄齡此言,李世民點頭稱許,這正是他所期望聽到的意見。輕易廢黜儲君,會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李世民呢?對此,李世民心存顧慮。


    “房相所言極是!諸位愛卿還有什麽意見要發表嗎?”李世民環顧四周,目前局勢已是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各執一詞,他急需另一位賢臣站出來支持房玄齡的觀點,以便公開反駁長孫無忌先前的說法。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沉默不語、身患重疾的杜如晦突然咳嗽起來。平日裏,李世民都會讓他在家靜養,不曾想今日他竟然出現在了朝堂之上。


    “如晦有何見解?”李世民驚訝問道。


    杜如晦走到台前,終於準備開口。看到杜如晦走出來,李世民內心激動不已。他知道房謀杜斷,這兩人向來心意相通,說的話肯定也是一致的。因此,李世民堅信杜如晦一定會支持房玄齡的觀點,這樣一來,長孫無忌就將陷入劣勢。


    不隻是李世民這麽想,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們也大多持相同看法。李承乾此刻也漸漸露出笑容,他已不在乎任何懲罰,隻要能保住儲君之位,就有翻盤的機會。一旦儲君之位被廢,他李承乾就真的完了。


    在眾人緊張而又期待的目光注視之下,杜如晦拱手行禮,舉起了手中的玉簡,


    “陛下!微臣以為,應廢黜儲君!”


    “轟!”


    杜如晦此言一出,整個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室的棄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9並收藏王室的棄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