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中不由得一陣激蕩,仙靈之力在其胸腔內悄然湧動。
長孫無忌始終以洞察秋毫的目光審視著李世民的表情變化,他深知李世民並不希望臣子們洞悉李滄浪的真實修為。故此,他在剛才僅是小心翼翼地觸及這個話題。
然而,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問,竟引得李世民麵色劇變,其神態中的微妙變化並未逃過長孫無忌的法眼。
“爾等暫且退下吧。”
李世民徐徐坐於書案之後的仙椅之上,向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微微揮手示意,讓他們二人離去。
見李世民臉色頗為凝重,長孫無忌與杜如晦自不敢多言,忙行禮後緩步退出大殿之外。
剛至殿外,杜如晦便焦急地對長孫無忌低聲道:“輔機兄,你這是何意?怎能把話題牽扯到武王殿下身上?此舉無疑是讓武王陷入不必要的危機之中!”
長孫無忌瞥了杜如晦一眼,嘴角勾起一絲冷笑,迴應道:“杜尚書,你未免太過膚淺。”
麵對長孫無忌那滿不在乎的眼神,杜如晦不禁有些憤慨。
“輔機,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你剛剛提及武王殿下與太子之位的關係,定會引起陛下的疑慮。陛下會誤以為武王是在覬覦太子之位,然而武王殿下本非仙帝血脈,他又怎麽可能爭奪太子之位呢?這樣一來,恐怕隻會引來陛下的猜忌,屆時武王殿下恐遭不測!”
杜如晦義正辭嚴地反駁著,他一心指望李滄浪能夠治愈自己的頑疾,可不願看到李滄浪因長孫無忌之舉而遭遇禍事。
聽罷杜如晦這一席話,長孫無忌隻是搖頭淡笑。
若在數日之前,長孫無忌的想法或許與杜如晦並無二致。但現在,他已經知曉了李滄浪的真實身份,自然明白自己方才所說並無半點差池,反而更能觸動陛下的深層思考。
“所以說,你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不再搭理杜如晦,徑直朝皇宮外走去。
“哎!你等等,你到底是什麽意思?快給我解釋清楚!”
杜如晦被長孫無忌連續譏諷,心中甚是不悅,緊隨其後,催促長孫無忌給出答案。
然而長孫無忌豈會輕易吐露實情,隨便找個借口敷衍了杜如晦幾句便離開了。
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杜如晦自然不是那麽容易被騙過去的,但他也明白長孫無忌不願透露真相,因此便不再追問。盡管如此,杜如晦心中已有所警惕,暗自發誓要查明事情的真相。
……
李世民依舊端坐在甘露殿的仙椅上,雙眉緊鎖,仿佛在深思著什麽重大之事。
“陛下,午膳時間已到,請您用餐。”
一位仙侍走進殿內,低聲提醒道。
這聲音將沉浸在思緒中的李世民喚醒,他迷茫的眼神瞬間變得炯炯有神,緊皺的眉頭也隨之舒展開來。
一直困擾李世民的問題,在此刻似乎終於找到了答案。
“宣武王入宮覲見!”
李世民立即對身邊的仙侍下令。
“遵命!”
仙侍應聲而去,傳達旨意。
……
齊國公府邸之內,長孫衝正在接待來訪的崔文遠。
崔文遠從岑文本處得知了早朝時發生的一切,原本他還以為長孫無忌不會站在自己這邊,未曾想長孫無忌竟然做得如此決絕,這讓崔文遠對他刮目相看,此人確實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物。
然而不久之後,崔文遠又聽說李世民把長孫無忌召進了皇宮。這讓他不禁有些擔憂,不知李世民為何又要召見長孫無忌。
在岑府等候許久未果,崔文遠決定親自前往齊國公府邸,靜候長孫無忌歸來。
“文遠兄!”
長孫無忌踏入府邸,便瞧見崔文遠在庭院中來迴踱步。
“齊國公,您可算迴來了!”
見到長孫無忌的身影,崔文遠懸著的心總算落地。
“齊國公,陛下為何又要召您進宮呢?”
崔文遠開門見山地問道,如今他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度已然提升,說話也更加直接。
“哈哈,小事一樁罷了。”
長孫無忌輕輕擺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然而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反倒讓崔文遠愈發困惑。
“齊國公,您還是趕快告訴我吧,我心裏實在憋得慌。”
崔文遠見長孫無忌遲遲不開口,隻好尾隨其後。
喝了一口香茗後,長孫無忌這才慢慢開口:
“我原是支持太子殿下的,現在卻又公開提出廢黜太子的要求。此事自然令陛下疑惑重重,所以才會召我進宮詳談。也就是這麽一件小事。”
聽聞此言,崔文遠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齊國公您是如何應對陛下的質詢呢?”
“我能如何應對,自然是據實而言。直言李承乾作為太子,對我大唐仙域不利,是我億萬黎民之不幸。”
長孫無忌語氣堅定地答道。
“還有,在談話間,我還特意提到,倘若李滄浪乃是陛下的親子,那麽立他為太子才是最為恰當的選擇。”
長孫無忌繼續補充道。
聽到這裏,崔文遠頓時精神振奮,急切地問道:“那陛下對此有何反應?”
“陛下並未勃然大怒,但也並未明確表態。隻是一時愣住,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長孫無忌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感。
“這麽說來,陛下心中也有這樣的想法啊!”
崔文遠欣喜不已,他知道如果李世民沒有這樣的念頭,必定會在第一時間雷霆震怒。如今李世民的沉默,無疑意味著他內心深處也在權衡此事。
在仙凡交織的世界裏,李滄瀾被長孫無忌一頓訓斥,然而此刻的李世民並未雷霆大怒,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的思緒無疑落在了是否冊立李滄瀾為儲君的問題上。在民間或是朝廷上下,眾人皆認為李滄瀾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然而,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製猶如天條鐵律,讓人不敢輕易觸碰。
李承乾身為嫡長子,卻沉迷男寵,又誣陷武王,此事在長安城內鬧得沸沸揚揚,其聲譽已跌至穀底。倘若李滄瀾皇子的身份得以昭告天下,崔文遠堅信,必有更多的臣民願意擁戴李滄瀾成為大唐的儲君。
然而這一切背後的波濤洶湧,李滄瀾卻毫不知情。他剛剛從皇宮出來,又被宦官召了迴去,對此不禁抱怨連連:“哎呀,老子剛出宮門,現在又要把老子叫迴去,真是煩人呐!”
太極殿的一側殿內,宦官引領著李滄瀾走進去。“武王殿下,陛下在裏麵等著您呢,請您自己進去吧!陛下特意交代讓您一人前去。”宦官畢恭畢敬地站在門外。
李滄瀾聞此言,不由得一愣,“讓我一個人進去?”他對李世民的心思揣摩不透,不知為何要這般安排。莫非是要正式承認他是皇子的身份?
其實,如果李世民真的要認迴李滄瀾,李滄瀾自己也尚未做好接受的準備。畢竟,李世民確實是他的親生父親,那份血脈相連的感覺無法否認。然而,每當想起李世民曾無情地拋棄他,李滄瀾心中便會湧起陣陣寒意,對李世民充滿怨念。
帶著紛繁複雜的思緒,李滄瀾踏入了偏殿。殿內,李世民並未端坐,而是肅然站立。看到李滄瀾進來,他疾步向前走去。
“兒臣參見陛下。”
李滄瀾略顯生疏地朝李世民微微躬身行禮,內心卻對與李世民獨處頗感不適,隻想盡快談完正事離開。
“武王無需多禮。”李世民見李滄瀾對自己如此疏離,臉上的喜悅之色頓時消退不少,原本靠近的腳步也隨之放緩。
“陛下今日召兒臣前來,有何要事相商?”李滄瀾語氣沉重地問道。
與李世民單獨相對,令李滄瀾頗感不適,因此他急於切入主題。
李世民沉默片刻,隨後鄭重其事地說:“假如朕讓你做儲君,你覺得如何?”
話音剛落,李世民便直視著李滄瀾,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讓兒臣做儲君?陛下該不會是在跟兒臣開玩笑吧?”李滄瀾身形微震,盡管他早已有所預料,但此刻聽聞此言,仍不免心驚膽戰。
“你看朕的樣子像是在開玩笑麽?”李世民嚴肅地反問道,臉上毫無笑意,同時將擱在一旁桌案上的玉旨拿了起來,遞向李滄瀾。
李滄瀾忙伸手接過玉旨,小心翼翼地展開。他知道這份筆跡飛揚的字體出自李世民之手,顯然這份玉旨是由李世民親自擬訂,連禮部都沒有介入,足見李世民對此事的高度重視。
“看來陛下確實不是在開玩笑啊!”李滄瀾看著玉旨上明確寫著要冊立他為大唐儲君,並廢黜李承乾的內容,心中震驚不已。
他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竟然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實在是讓他感到意外!
“你覺得怎麽樣?如果你同意的話,朕馬上就會廢黜李承乾,封他為親王。不過,既然你要做儲君,就必須公開你與朕的親子關係。”
李世民緩緩地道出條件,親子關係,自然是指他與李滄瀾之間的真實父子關係。一旦李滄瀾成為儲君,就意味著他將以正宗大唐儲君的身份示人。
“這個……兒臣還需再仔細考慮一下。”
李滄瀾揮了揮手,慎重地答道。
“朕希望你能給個肯定的迴答,畢竟朕也希望你能成為儲君。比起李承乾,你更為出色,朕更想聽到你喚朕一聲‘父皇’。”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滄瀾,眼神中流露出深沉的父愛。
“兒臣還需要再好好思量一番。”
經過深思熟慮後,李滄瀾並未立即給出答複,而是決定再好好權衡一下。
“好吧,朕給你時間去想。如今朝堂的局麵你也看得清楚,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幾乎都唯你馬首是瞻。朕還在位的時候,尚能鎮得住他們;但如果朕不在了,李承乾繼位,恐怕難以駕馭這些大臣啊……”
李世民憂慮重重地說道。
李滄瀾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在位之時,大臣們尚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將來李世民駕崩,那些文臣武將必然會選擇擁立李滄瀾。屆時,李滄瀾與李承乾之間的矛盾將激化,甚至可能引發戰亂,這絕非李世民所願見到的結果。
因此,李世民必須做出抉擇:要麽現在就冊立李滄瀾為儲君,要麽徹底打壓李滄瀾的勢力,以確保李承乾順利接掌皇位。
李滄瀾並不愚鈍,他完全理解李世民的顧慮。於是,他選擇了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長孫無忌始終以洞察秋毫的目光審視著李世民的表情變化,他深知李世民並不希望臣子們洞悉李滄浪的真實修為。故此,他在剛才僅是小心翼翼地觸及這個話題。
然而,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問,竟引得李世民麵色劇變,其神態中的微妙變化並未逃過長孫無忌的法眼。
“爾等暫且退下吧。”
李世民徐徐坐於書案之後的仙椅之上,向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微微揮手示意,讓他們二人離去。
見李世民臉色頗為凝重,長孫無忌與杜如晦自不敢多言,忙行禮後緩步退出大殿之外。
剛至殿外,杜如晦便焦急地對長孫無忌低聲道:“輔機兄,你這是何意?怎能把話題牽扯到武王殿下身上?此舉無疑是讓武王陷入不必要的危機之中!”
長孫無忌瞥了杜如晦一眼,嘴角勾起一絲冷笑,迴應道:“杜尚書,你未免太過膚淺。”
麵對長孫無忌那滿不在乎的眼神,杜如晦不禁有些憤慨。
“輔機,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你剛剛提及武王殿下與太子之位的關係,定會引起陛下的疑慮。陛下會誤以為武王是在覬覦太子之位,然而武王殿下本非仙帝血脈,他又怎麽可能爭奪太子之位呢?這樣一來,恐怕隻會引來陛下的猜忌,屆時武王殿下恐遭不測!”
杜如晦義正辭嚴地反駁著,他一心指望李滄浪能夠治愈自己的頑疾,可不願看到李滄浪因長孫無忌之舉而遭遇禍事。
聽罷杜如晦這一席話,長孫無忌隻是搖頭淡笑。
若在數日之前,長孫無忌的想法或許與杜如晦並無二致。但現在,他已經知曉了李滄浪的真實身份,自然明白自己方才所說並無半點差池,反而更能觸動陛下的深層思考。
“所以說,你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不再搭理杜如晦,徑直朝皇宮外走去。
“哎!你等等,你到底是什麽意思?快給我解釋清楚!”
杜如晦被長孫無忌連續譏諷,心中甚是不悅,緊隨其後,催促長孫無忌給出答案。
然而長孫無忌豈會輕易吐露實情,隨便找個借口敷衍了杜如晦幾句便離開了。
身為尚書左仆射的杜如晦自然不是那麽容易被騙過去的,但他也明白長孫無忌不願透露真相,因此便不再追問。盡管如此,杜如晦心中已有所警惕,暗自發誓要查明事情的真相。
……
李世民依舊端坐在甘露殿的仙椅上,雙眉緊鎖,仿佛在深思著什麽重大之事。
“陛下,午膳時間已到,請您用餐。”
一位仙侍走進殿內,低聲提醒道。
這聲音將沉浸在思緒中的李世民喚醒,他迷茫的眼神瞬間變得炯炯有神,緊皺的眉頭也隨之舒展開來。
一直困擾李世民的問題,在此刻似乎終於找到了答案。
“宣武王入宮覲見!”
李世民立即對身邊的仙侍下令。
“遵命!”
仙侍應聲而去,傳達旨意。
……
齊國公府邸之內,長孫衝正在接待來訪的崔文遠。
崔文遠從岑文本處得知了早朝時發生的一切,原本他還以為長孫無忌不會站在自己這邊,未曾想長孫無忌竟然做得如此決絕,這讓崔文遠對他刮目相看,此人確實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物。
然而不久之後,崔文遠又聽說李世民把長孫無忌召進了皇宮。這讓他不禁有些擔憂,不知李世民為何又要召見長孫無忌。
在岑府等候許久未果,崔文遠決定親自前往齊國公府邸,靜候長孫無忌歸來。
“文遠兄!”
長孫無忌踏入府邸,便瞧見崔文遠在庭院中來迴踱步。
“齊國公,您可算迴來了!”
見到長孫無忌的身影,崔文遠懸著的心總算落地。
“齊國公,陛下為何又要召您進宮呢?”
崔文遠開門見山地問道,如今他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度已然提升,說話也更加直接。
“哈哈,小事一樁罷了。”
長孫無忌輕輕擺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然而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反倒讓崔文遠愈發困惑。
“齊國公,您還是趕快告訴我吧,我心裏實在憋得慌。”
崔文遠見長孫無忌遲遲不開口,隻好尾隨其後。
喝了一口香茗後,長孫無忌這才慢慢開口:
“我原是支持太子殿下的,現在卻又公開提出廢黜太子的要求。此事自然令陛下疑惑重重,所以才會召我進宮詳談。也就是這麽一件小事。”
聽聞此言,崔文遠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齊國公您是如何應對陛下的質詢呢?”
“我能如何應對,自然是據實而言。直言李承乾作為太子,對我大唐仙域不利,是我億萬黎民之不幸。”
長孫無忌語氣堅定地答道。
“還有,在談話間,我還特意提到,倘若李滄浪乃是陛下的親子,那麽立他為太子才是最為恰當的選擇。”
長孫無忌繼續補充道。
聽到這裏,崔文遠頓時精神振奮,急切地問道:“那陛下對此有何反應?”
“陛下並未勃然大怒,但也並未明確表態。隻是一時愣住,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長孫無忌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感。
“這麽說來,陛下心中也有這樣的想法啊!”
崔文遠欣喜不已,他知道如果李世民沒有這樣的念頭,必定會在第一時間雷霆震怒。如今李世民的沉默,無疑意味著他內心深處也在權衡此事。
在仙凡交織的世界裏,李滄瀾被長孫無忌一頓訓斥,然而此刻的李世民並未雷霆大怒,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的思緒無疑落在了是否冊立李滄瀾為儲君的問題上。在民間或是朝廷上下,眾人皆認為李滄瀾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然而,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製猶如天條鐵律,讓人不敢輕易觸碰。
李承乾身為嫡長子,卻沉迷男寵,又誣陷武王,此事在長安城內鬧得沸沸揚揚,其聲譽已跌至穀底。倘若李滄瀾皇子的身份得以昭告天下,崔文遠堅信,必有更多的臣民願意擁戴李滄瀾成為大唐的儲君。
然而這一切背後的波濤洶湧,李滄瀾卻毫不知情。他剛剛從皇宮出來,又被宦官召了迴去,對此不禁抱怨連連:“哎呀,老子剛出宮門,現在又要把老子叫迴去,真是煩人呐!”
太極殿的一側殿內,宦官引領著李滄瀾走進去。“武王殿下,陛下在裏麵等著您呢,請您自己進去吧!陛下特意交代讓您一人前去。”宦官畢恭畢敬地站在門外。
李滄瀾聞此言,不由得一愣,“讓我一個人進去?”他對李世民的心思揣摩不透,不知為何要這般安排。莫非是要正式承認他是皇子的身份?
其實,如果李世民真的要認迴李滄瀾,李滄瀾自己也尚未做好接受的準備。畢竟,李世民確實是他的親生父親,那份血脈相連的感覺無法否認。然而,每當想起李世民曾無情地拋棄他,李滄瀾心中便會湧起陣陣寒意,對李世民充滿怨念。
帶著紛繁複雜的思緒,李滄瀾踏入了偏殿。殿內,李世民並未端坐,而是肅然站立。看到李滄瀾進來,他疾步向前走去。
“兒臣參見陛下。”
李滄瀾略顯生疏地朝李世民微微躬身行禮,內心卻對與李世民獨處頗感不適,隻想盡快談完正事離開。
“武王無需多禮。”李世民見李滄瀾對自己如此疏離,臉上的喜悅之色頓時消退不少,原本靠近的腳步也隨之放緩。
“陛下今日召兒臣前來,有何要事相商?”李滄瀾語氣沉重地問道。
與李世民單獨相對,令李滄瀾頗感不適,因此他急於切入主題。
李世民沉默片刻,隨後鄭重其事地說:“假如朕讓你做儲君,你覺得如何?”
話音剛落,李世民便直視著李滄瀾,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讓兒臣做儲君?陛下該不會是在跟兒臣開玩笑吧?”李滄瀾身形微震,盡管他早已有所預料,但此刻聽聞此言,仍不免心驚膽戰。
“你看朕的樣子像是在開玩笑麽?”李世民嚴肅地反問道,臉上毫無笑意,同時將擱在一旁桌案上的玉旨拿了起來,遞向李滄瀾。
李滄瀾忙伸手接過玉旨,小心翼翼地展開。他知道這份筆跡飛揚的字體出自李世民之手,顯然這份玉旨是由李世民親自擬訂,連禮部都沒有介入,足見李世民對此事的高度重視。
“看來陛下確實不是在開玩笑啊!”李滄瀾看著玉旨上明確寫著要冊立他為大唐儲君,並廢黜李承乾的內容,心中震驚不已。
他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竟然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實在是讓他感到意外!
“你覺得怎麽樣?如果你同意的話,朕馬上就會廢黜李承乾,封他為親王。不過,既然你要做儲君,就必須公開你與朕的親子關係。”
李世民緩緩地道出條件,親子關係,自然是指他與李滄瀾之間的真實父子關係。一旦李滄瀾成為儲君,就意味著他將以正宗大唐儲君的身份示人。
“這個……兒臣還需再仔細考慮一下。”
李滄瀾揮了揮手,慎重地答道。
“朕希望你能給個肯定的迴答,畢竟朕也希望你能成為儲君。比起李承乾,你更為出色,朕更想聽到你喚朕一聲‘父皇’。”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滄瀾,眼神中流露出深沉的父愛。
“兒臣還需要再好好思量一番。”
經過深思熟慮後,李滄瀾並未立即給出答複,而是決定再好好權衡一下。
“好吧,朕給你時間去想。如今朝堂的局麵你也看得清楚,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幾乎都唯你馬首是瞻。朕還在位的時候,尚能鎮得住他們;但如果朕不在了,李承乾繼位,恐怕難以駕馭這些大臣啊……”
李世民憂慮重重地說道。
李滄瀾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在位之時,大臣們尚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將來李世民駕崩,那些文臣武將必然會選擇擁立李滄瀾。屆時,李滄瀾與李承乾之間的矛盾將激化,甚至可能引發戰亂,這絕非李世民所願見到的結果。
因此,李世民必須做出抉擇:要麽現在就冊立李滄瀾為儲君,要麽徹底打壓李滄瀾的勢力,以確保李承乾順利接掌皇位。
李滄瀾並不愚鈍,他完全理解李世民的顧慮。於是,他選擇了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